人教版8和9的分与合教案优秀5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会写教案不仅能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还能为课堂管理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必不可少,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8和9的分与合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8和9的分与合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8和9的分与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 、 ”和3个偏旁“山、木、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 、 ”和3个偏旁“山、木、 ”。

二、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示课题

1、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图上的内容谈体会)

3、出示课题,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帮助正音。

3、自由读后,开展朗读竞赛。

4、当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读了诗歌,我们读了课文知道江南很美,谁能说一说?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2)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3)指出图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

师:江南一带小鱼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先个人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音乐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六、作业布置:回家画四季。

七、板书设计:草芽 弯弯

荷叶 尖尖

谷穗 圆圆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课文背给大家听?

(二)、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1、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象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2、说说你自己查到的资料。

(三)、复习巩固生字词

1、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3、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考一考。

4、做“汉字开花”游戏: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多。

(四)、练习用“abb的什么”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绿油油的小草 白茫茫的雾 黑糊糊的小屋 亮晶晶的星星 金灿灿的太阳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新的笔画横折钩,再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的笔画“ ”。然后学生书写一个。

3、“口”由学生自己观察后书写。

(六)、练习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照样子说几个字。

游 江 ( 河 ) ( 清 )

唱 响 ( ) ( )

树 ( ) ( ) ( )

六、作业布置:回家画四季。

七、板书设计:草芽 弯弯

荷叶 尖尖

谷穗 圆圆

八、课后反思:

人教版8和9的分与合教案篇2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争辩等活动,增强同学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同学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资料.练习修改自身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俺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俺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俺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同学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同学,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一起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方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同学交流他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同学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争辩.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争辩.

2.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展开争辩,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俺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俺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俺们的世界,给俺们力量、勇气和智慧.俺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俺们养成喜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争辩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俺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争辩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同学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同学完成初稿后,自身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依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身的习作.

朗读佳作,一起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同学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身的习作,满意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的手抄报.

人教版8和9的分与合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白鸽》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的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看合唱谱,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白鸽的图片。)

2、初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3、学唱歌曲的旋律:出示单声部旋律。

4、学唱二声部。

(1)欣赏歌曲《美丽的黄昏》,了解它的'演唱形式。

(2)学生分小组练习以轮唱的形式演唱歌谱。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声部平衡,用自然的歌声表现二声部旋律。

(4)试唱合唱谱,学会看合唱谱。

(5)加歌词演唱,完整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白鸽》;欣赏《哦,十分钟.》。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习演唱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白鸽》

(1)齐唱

(2)全体学生二声部轮唱。

(3)分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乐曲的情绪?

(4)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表演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

(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听:歌曲的内容描述了什么?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3)复听: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4)教师出示歌词,你能随着歌曲的旋律小声哼唱歌曲吗?

(5)分组讨论:这首歌曲那些地方不好唱?怎样唱才能唱好?

(6)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人教版8和9的分与合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

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教版8和9的分与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课文记叙的内容。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3、感受细腻生动的描写,了解清晰明了的思路。

4、积累词语,背诵全文。

学能目标

1、培养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2、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写法。

德育审美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感受古人写作语言的简约及营造广阔的想像空间的技巧。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了解写法,品味语言,培养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洛桑学艺》光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学生:查阅有关口技的音像资料,记录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做口技练习,体会口技表演。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总体把握文章结构,了解主要内容,感知“善”字在全文的统领作用。

教学设计

表演激趣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一张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可真是叹为“听”止。这就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洛桑如此,那林嗣环笔下的那位口技艺人和他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把握读音。

教师范读。朗读过程中设“陷阱”(故意读错),学生在教师朗读过程中挑错误,加以改正。

2、讨论学习,了解大意。

学生讨论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词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感知语言,领悟特点。

学生从描写中找出每一个场景刻画了哪些声响,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

教师明确:

(具体声响略)声音由少而多、杂,也越来越大,三个场景声音变化情形:小——大——小——大。

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当我们观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

表演者 表演的内容 表演的道具

观众 看表演的反应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找课文中原句来印证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

教师协助归纳:

内容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妇呜、絮絮、夫叱。

渐入梦乡: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

火场百象:大呼、齐哭、百千大呼、齐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

道具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观众反应 表演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梦中惊醒: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渐入梦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场百象: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结论 表演精彩善

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善。

质疑问难

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交学生下来分小组讨论研究。

人教版8和9的分与合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推荐6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6篇

3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6篇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7篇

3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最新6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7篇

人教版物理功的教案7篇

人教版4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8和9的分与合教案优秀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