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优秀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涵盖了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要点,我们的教案内容紧密贴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 米,冬季水位下降 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

"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百分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常见的百分率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复习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在列表对比中,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2.巧用图示,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备受关注,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考过程,把知识要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间互化的方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并轻松掌握三者之间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间的可逆关系。

3.重视迁移,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根据百分数与分数的密切关系,百分数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分数基本相同这一特点,联系分数知识复习、理解百分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解答百分数问题。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出示课件)一件绒衣的成分如下:

羊绒:14.8%

超细羊毛:73.5%

天丝:11.7%

读出这件绒衣成分的相关数据,并说出这些数据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为高效复习作铺垫。

⊙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1)什么叫百分数?它的意义是什么?(板书:百分数)

(像14.8%、73.5%、11.7%…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列表对比)

百分数

分数

意义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区别

百分数通常只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

联系

百分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00的特殊分数。

2.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是什么?

①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②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③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2)巩固练习。

①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42%= 108%= 5.4%= 200%=

3.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1)复习常见的百分率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6页12题)

取小麦500 g,烘干后,还有428 g。计算出这种小麦的烘干率和含水率。

烘干率=×100%

含水率=×100%

(解决问题,然后复习其他常见的百分率)

(2)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课件出示教材113页3题第(3)、(4)、(5)小题]

①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20%。现在售价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衬衣降价20%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150%,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长裤: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结。

解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解题思路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单位“1”已知,求比较量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系统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复习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利用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14页5题。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都进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116页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一)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3.百分数应用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篇3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那么小数与分数之间、分数与百分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希望通过本节课对分数、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复习,你们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板书课题:分数(百分数)的认识]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师: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师:分数与除法有着怎样的关系?

预设

生1: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生2: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2.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

(1)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的分数值小于1。

(2)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数的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

3.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1)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师:什么是约分和通分?

预设

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1)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①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如:0.7= 1.25==

②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例如:=3÷4=0.75 =3÷25=0.12

=3÷7≈0.429 =4÷9≈0.444

③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末尾添上百分号即可。

例如:0.23=23% 1.7=170%

④百分数化成小数。

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可。

例如:120%=1.2 85%=0.85

⑤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例如:≈0.143=14.3%

⑥百分数化成分数。

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例如:85%==

(2)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预设

生1: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

=0.812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

生2: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0.056

分母中除质因数2以外,还有质因数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整体设计说明:

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说一说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

三、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投影出示)

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然后老师在质疑,为什么这些比例里的四个数书写位置不同却能组成比例呢?请小组合作找个这个秘密。

(2)学生找出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并指出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3)继续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比例写出分数形式后,也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乘得的积也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总结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投影出示练习)。

2、应用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示台展示)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投影出示)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拓展练习: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3×40=8×15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篇5

学情分析

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习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基本训练:

男女职工人数比是5∶4根据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二、按比例分配练习:

(一)一个乡共有拖拉机18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2∶7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二)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种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四)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

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三、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20=14(厘米)20=6(厘米)【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四、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五、课堂练习:《伴你成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

西师版数学教案6篇

北师版数学五上教案7篇

人教数学三年级上教学计划7篇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5篇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四上语文教学计划精选8篇

人教版六上语文工作计划7篇

人教版四上语文教学计划优质6篇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优秀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