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学目标是教案的基石,它们明确了教师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教案有助于教师有条理地组织课程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难点:

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明确比例尺用途。

师:同学们,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吗?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这么大的面积,我可以现在就展示出来,大家相信吗?(大屏)我是怎样做到的呢?(缩小)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再画到图纸上。那么大家猜猜:这张图把中国领土缩小了多少倍?(100000000)

二、归纳概念。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 那么,100000000呢?(实际距离) 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 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板书课题) 那么,比例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板书)

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同桌互说。出示习题。

师:比例尺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左面的这个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由于他们是数字组成的,我们称他们为数值比例尺。右面的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千米。也可以用它(大屏)表示。他们是由线段组成的,我们称为线段比例尺。在画线段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要是1厘米。在最后面的数字末尾加一个单位名称。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师问:你知道2:1是什么意思吗?(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前项大于后项。 这个图形比实际的要大。(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就表示放大。)

师:请看大屏,仔细观察这2个比例尺,你发现了什么??(总有一个数字是1) (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讲解例题。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结合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式

3、强调:比例尺在计算的时候要统一单位。比例尺没有单位名称。

四、习题练习。

1、做一做 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填空

(1)( )和( )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 )的比。

(3)比例尺分( )比例尺和( )比例尺两种。

(4)比例尺 表示图上1cm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 )km,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是( )。

3、判断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

(2)一幅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 )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4)地图上量得5cm的距离表示实际400m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厘米。( )

(6)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

4、请你根据地图中的数值比例尺标出线段比例尺。

5、团结路的实际距离是1800m。

(1)量一量团结路上在图上的距离,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2)将这幅图的比例尺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6、七星瓢虫的实际长度是5mm。量出下图七星瓢虫的长度,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7、附加题

用1:1000 000,1:6000 000,1:250 000,1:100这四种比例尺画同一种物体,哪一种比例尺绘制的图比较大?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是需要大家探索的学科,希望大家多多发现问题,多多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对分数和百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相改写,以及求百分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知识整理和应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分数、百分数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作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加深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分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对分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运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回顾整理

1.回顾讨论。

提问:你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哪些知识?请大家联系下面的问题自己回顾整理,并且在小组里交流。

呈现以下四个问题

(1) 什么叫分数?什么叫百分数?

(2) 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请你举例说明。

(3)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用它来说明小数的性质吗?

(4) 小数、分数和百分数怎样互相改写?

让学生围绕上面四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回答上面四个问题。

三、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口答,说明理由。

强调:分数是看平均分成多少份,表示这样的几分;小数是看表示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百分数是看这个数量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填写在书上,然后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追问:第(2)题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8段,为什么两次填写的结果不同?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先尝试填写,再集体交流。

提问:这两组数分别会越来越接近几?

指出:这两组数按规律可以无限地填下去,这样填写第一组数会越来越接近1,第二组数会越来越接近0.

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先独立估计。

提问:估计哪块花圃种玫瑰的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最大?说说理由。

指出:估计时,可以先想出相应的分数,再估计大小。

学生写出相应的百分数,并交流是怎样想的,再和估计的比一比。

2.做练习与实践第7、8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提问:你能说说种子发芽率的具体含义吗?折扣表示什么?发芽率和折扣各是怎样求的?

3.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你能根据所给信息,在图中表示出李华家上个月的支出情况吗?先独立思考并在图中表示。

五、课堂总结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2.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与实践第4题,第9题第(2)小题,第10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目标,引入本课。

二、探究新知,意义建构

1、看一看

下面几幅地图的比例尺分别是多少。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6000000)②安庆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2500000)③笑笑家的平面图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在纸上,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

2、说一说

(1)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

(2)在比例尺1:20xx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xx)厘米。

(3)在比例尺1:40000的地图上,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00)倍。

3、议一议

(1)什么是比例尺呢?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2)比例尺怎样表示呢?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或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比例尺有什么特征呢?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子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带计量单位;②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统一的;③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是“1”。

?意图】数学概念不是老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自己总结和概括出来的,自己发现特征的,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经历知识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理解。

三、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1、有时,比例尺的'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大。一个精密零件的长度只有3.5毫米,画在一张图纸上是70毫米,这幅设计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70:3.5=700:35=20:1

答:这幅设计图纸的比例尺是20:1。

2、有的地图上的比例尺用线段来表示。小明家在学校的正西方,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900米。你有办法找到小明家在图上的位置吗?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300米。(在学校正西方向900米。)

3、这位老师从广州坐飞机到北京开会,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

32×6000000=192000000(厘米)192000000厘米=1920(千米)

答:广州到北京实际距离是1920千米。

五、总结新课,整理知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谁的联想最多?

出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 看到含有分率的句子,你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

(1)把女生人数看作“1” ——找单位“1”

(2)男生人数有这样的2份,女生人数有这样的3份。

(3)一共有这样的5份

(4)女生比男生多1份 ——份数

(5)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6)女生是男生的3/2 ——分数

小结:看到含有分率的信息,我们可以找单位“1”的量,也可从分数、份数等方面来考虑。

二、新授

1、完整例题2:在这个信息前加上条件“六3班一共有50人”和问题“六3班女生有多少人?”

2、说明:这是一道分数问题,解决分数问题的常规思路是怎样的?请你用常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解题思路。

5、提问:除了常规思路,这题还可以怎样解决?你是怎样想的?

6、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

(一)将关键句转化成份数来理解“女生有3份,男生有2份,一共是5份”

50÷(3+2)=10(人) 10×3=30(人)

(二)将关键句转化成分数来理解“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

50×3/5=30(人)

7、结合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要将关键句转化成“一共有5份”、“女生是总人数的3、5”?而不转化成别的?体会不管转化成份数理解还是分数来理解,都要转化成和已知条件有关的信息。

8、小结:我们原来解题时,是把女生人数看做单位“1”,所以只能用方程(或除法)解答。今天我们学习了转化策略,就可以把单位“1”转化成题目中的已知量,这样就变成了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可以用乘法计算。(美术组人数是已知的,要求的是女生人数,找到女生人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校美术组有35人,是合唱组人数的 5/8 。学校合唱组有多少人?

(1)你打算怎样转化?(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反思:为什么把美术组人数是合唱组的 5/8转化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8/5。

(3)小结:在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只要把题目中的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使解题的方法变得简单。

板书: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四5:

(1)看图填空。

绿彩带

红彩带

绿彩带比红彩带短 2/7 ,红彩带比绿彩带长 ()/() 。

(2)一杯果汁,已经喝了 2/5 ,

喝掉的是剩下的 ()/() ,剩下的是喝掉的 ()/() 。

3、练习十四6

(1)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3/5 。黑兔有多少只?

黑兔只数占白兔、黑兔总只数的 ()/() 。

(2)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 3/7 ,还有48页没有看。 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

已经看的页数是没有看的页数的 ()/() 。

4、只列式,不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转化的)

(1)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 2/3 ,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2)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 1/6 ,绵羊有多少只?

(3)甲数是乙数的2/3,乙数是丙数的3/4,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80,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5、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 1/3是白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6、思考题:

有两枝蜡烛。当第一枝燃去4/5 ,第二枝燃去 2/3 时,他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这两枝蜡烛原来的长度比是( ):( )。

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转化思路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繁 ??

用方程解答: 用乘法解答:

解:设女生有x人。

x+2/3 x=35

5/3x=35 35×3/5=21(人)

x=21

答:女生有21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97页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

教师介绍: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星光书店八月份的营业额是6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八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指名学生读题后全班学生再次读题。

提问:题里的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说说这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求实际获得的奖金。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后全班交流。

三、反馈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

1、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000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李华买了一辆12万元的汽车,按规定买汽车要缴10%的购置税。他买的这辆汽车一共要付多少元?

3、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4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3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下册工作计划优质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工作总结5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8篇

小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8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8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8篇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6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