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内容的设计,还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关,只有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所写的教案才是有实际意义的,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语文全册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12个二类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理解高尚的真正意义,懂得以诚待人,帮助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卡罗纳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提前安排学生阅读《爱的教育》。
教学时数:
两课时
基础知识:
耽:延误、延迟。
耽误耽搁
厉:①严格。②严肃、厉害。③猛烈。
厉害厉声凄厉严厉变本加厉
腹:①即肚子,躯干的一部分,在胸下面。②指内心。③指地区中心部分。
腹部腹地心腹空腹
抄:①誊写,照原文写。②搜查并没收。③走简捷洁的路。抄录抄袭抄写
扰:①扰乱、打扰。②混乱。③感谢别人款待时说的客气话。扰民纷扰干扰
卑:①低下。②表示谦恭。③低劣、下流。
卑鄙卑贱卑微自卑
耻:羞愧、羞辱。耻辱耻笑可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梳理课文脉络,学习生字。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阅读过《爱的教育》吗?对于这部书你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全书共10卷,每卷10个故事。通过一个小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叙述了小学生在一年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二、初步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
发生:老师还没来,教室不比较乱,同学们拿科罗西取笑。
经过:科罗西用墨水瓶砸弗朗蒂,不巧砸在老师身上。老师调查此事,卡罗纳想为科罗西承担责任。老师继续调查,查出了真相。
结果:老师宽恕了他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形象。
一、指名读课文,认真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课文,找出课题“高尚的行为”指什么行为,在文中找出对这种行为进行直接描写的句子。“见没人答话……”
三、找出故事的起因。说一说科罗西为什么要用墨水瓶砸弗朗蒂?同学们是怎样嘲笑他的,你怎样看同学们的做法?
四、在这种情况下,卡罗纳除了承担责任,还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可能对老师说了些什么?
五、你怎样理解卡罗纳德行为是高尚的',为什么?
六、总体把握内容,试着复述课文。
积累: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1886年出版了《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部作品以一个小学生恩利科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亚米契斯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等人类美好的情感。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俺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俺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俺还”。)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俺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协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同学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俺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俺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俺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置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同学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俺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俺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身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俺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干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同学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难过、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俺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俺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难过,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同学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俺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俺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括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俺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同学练写。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运用几个词语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3、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4、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最弱小的?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岁的萨沙说的一句话。他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的孩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假日,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更深刻的理解。(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假日里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度假,森里是那么美好。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美好?
2、学生自读
3、组织交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是野蔷薇美;二是一家人非常温馨和谐。)
4、小结:是啊,森林里的景美,相应投影出示图、文: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相对他说句什么话?带着你的这种情感在读这句话。
在森林中有这美丽的蔷薇花陪伴,萨沙一家人聊天、看书,生活是那么温馨美好。
5。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一场大雨突然来临,请同学们读描写雨景的语句,划出体现雨大的词。
①相应出示:大雨如注,“注”是什么意思?(灌入)“大雨如注”就是……?
②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你能说出几个吗?(生回答后再适当补充:)
滂沱大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疾风骤雨暴雨如注
③课文虽只有寥寥三个词,却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谁能选用大家提供的这些词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指名说,点评。
6、就在这雨中,一场温馨的关爱弱小的传递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划出萨沙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说每一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试着在书上做标注。
三、品读对话、体验真情
1、学生默读自学。
2、组织交讨论
谁来和大家交流第一句?生读后交流。
面对萨沙的疑问,妈妈做出回答大家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板书)
面对妈妈的回答萨沙又说了什么?
交流第二句,这是什么句?(反问)可以把它变成这样吗?为什么?(不甘弱小————)
投影出示: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就是反问句的魅力———表达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面对萨沙的反问,妈妈笑着说———生读,这下萨沙该怎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生回答,出示投影语段和图
萨沙是一家中最弱小的,把雨衣让给他,我们是懂得的,那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让给野蔷薇呢?
我们来看看雨中的野蔷薇是怎样的?
投影出示图和文: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指名读,并说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
此时的萨沙做了什么?谁来读?
是啊,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了蔷薇花带给我们美丽和芳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第7自然段又写了大雨中的可怜蔷薇花,需要我们的保护。这样前后照应是要告诉我们弱小者不仅仅是年龄、力气、身体比我们弱小的,一切身处困境急需帮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们的保护。(删掉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中“人”副板书)
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他又说了什么话?
生读————你会把它变成带句号的句子吗?对比读,你认为他这句话里饱含着什么意思?
妈妈又将怎样回答他?你会怎样称赞他?(自豪、自强、自信、善良)
(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萨沙又把雨衣披在了野蔷薇身上,因为他们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这种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心用情读这一段话)
分角色朗读萨沙的三次对话
投影出示三次对话分角色读,读好母子对话。
3、总结
父母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而年仅4岁的萨沙内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而努力的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让人感动、钦佩、学习。
四、联系生活,检测导结
1、你会用那些词形容萨沙
( )( )( )( )
萨沙只是四岁的孩子,他已经不甘心做弱小者,尽一份自己绵薄的力量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那么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者其他东西呢?
2、投影出示仿写语段:一棵小树正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它是弱小的,我要保护它,于是······
3、总结:许多都会事物发生了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是不管怎样,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认读7个字。
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
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之中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在熟练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
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
教学准备
结合具体内容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准备图片,课上写话练习。
学生准备
巩固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课前分组,准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二、自学生字、新词。
自由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
三、学习交流。
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注意收集问题
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
(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
四、分角色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展示,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
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
1、一看,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
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充分利用说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
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展示。)
七、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写话。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快乐,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强与勇敢。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较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11个生字的音,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描摹汉字“台、友”。
2、初步了解课文讲述的内容,初步感受到荷叶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3、看图展开想像,练习把话说完整、说规范。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出示谜语:
“圆圆大玉盘,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当摇篮,小鱼拿它当凉伞。”(荷叶)
2、老师带大家到荷花池去看一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媒体。
交流。
3、师:是呀,的,绿绿的,可真美呀!今天,我们学习49课。
齐读课题
教学生字:“荷”(拼读,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老师请同学们来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荷叶有哪些好伙伴?
交流,贴图(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朋友)
学说话:“……是……”
师1: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说话?师:小水珠是荷叶的好伙伴。(交流)
师2:谁能两个、三个、四个朋友一起说?(交流)
2、荷叶有好多好伙伴,它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请你赶快来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这些生字宝宝的字音。
出示媒体,巡视。
3、教学生字,练习。
出示媒体,老师觉得这几个生字宝宝的读音要特别注意,你知道为什么?
(后鼻音)
谁会拼?(多种形式拼读,学习生字。)
这些生字宝宝真顽皮,一下子都躲到词语里去了。媒体出示,谁会读?
师:像亮晶晶、笑嘻嘻这样的词,我们叫它们是abb形式的重叠词,课文中还有两个,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出示,齐读)
你能自己说说吗?
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你能试着来读一读吗?(个别,男、女合作读)
三、进一步学习课文,知道朗读,学习生字。
1、刚刚老师请小朋友自己读了课文,荷叶的四个好伙伴你喜欢吗?请你喜欢它的哪个伙伴就读读哪一小节,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读完后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生自己读,师巡视。
交流读。
2、小组讨论:四个好朋友为什么那么喜欢荷叶?
生讨论,师巡视。
交流,贴板书:摇篮躺
机场停
歌台蹲
凉帽戴
分析字形:“摇”,你是怎么来记住它的?(做做动作)
“篮”,你是怎么来记住它的?
“台、友”的田字格位置书写指导。(师示范,生书空。)
师:关于“蓝”和“篮”,老师找了两句俗语,
媒体出示:“竹篮打水一场空。”
“青出于蓝胜于蓝。”
师简单讲解,生齐读。
3、指导朗读:角色的语言。
师:请你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小时侯你睡在摇篮里,妈妈摇着你,你有什么感觉?(舒服、高兴、开心)那谁来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小蜻蜓呢?(高兴)谁来读?
小青蛙蹲在圆圆的、美丽的歌台上,心情怎么样?(光荣、自豪)谁来读?
多种形式朗读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总结
圆圆的荷叶不仅给伙伴们带来了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了笑声,你们喜欢它吗?你们觉得荷叶快乐吗?是呀,“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希望我们能将这份开心、快乐带给每个人,带到每个角落,让我们的周围充满笑声。
五、复习、游戏。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1、接龙读生字。
2、我们来展开小竞赛,看谁的反映快。(读词语)
3、说一说,想像一下,荷叶还可以是我的什么,可以补充说明一下理由。
“荷叶是我的。”
六、拓展。
1、荷花这种植物有什么特点呢?老师找了一些资料。(介绍)
2、了解了荷花,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荷花的优美小诗。
自己读。
交流读。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7
阶段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六册教材的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单元主题分为:童真童趣、勇敢坚强、仁爱之心、民族风情、风景名胜、脚踏实地、社会公德、信任他人。
“阅读”板块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重的阅读材料有16篇,“能说会写”板块的 “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了8次,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二、单元重点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相关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想象文中的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时能按要求,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
第二单元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有关段落。
3、完成习作,给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作文。
第三单元
1、会读、会背诵课文,要求复述。
2、课文会复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新词,会按要求完成习作。
4、学习成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第四单元
1、学会、理解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来历,懂得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终会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完成作文。
3、积累成语,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语能力。
第五单元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祖国的美丽。
2、按要求认真习作,认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3、积累成语,口语训练。
第六单元
1、学习生字词,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调动写做兴趣,能交好介绍自己的文具。
第七单元
1、掌握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伟人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3、积累成语,加强口语训练。
第八单元
1、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类界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措施
1、以教材为基础,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扎实抓好学生关于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继续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读懂、列界课文。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要切实为教学服务。
3、重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开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童真童趣”为主题,选编了两篇课文《童年的泥巴》《雨后》和“快乐读书屋”《“球星” 马嘴》《故事故三首》,课文都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
课时安排:10课时
课题:1童年的泥巴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2. 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
3. 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 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三. 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
2.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
时间: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联系写字。
二.积累运用。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雏、巢,理解运用相关词语。
2、积累姹紫嫣红、风平浪静这类结构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阅读芳草地中的两句话。
4、通过因果句式的训练,使学生理解句子间的关系,并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5、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形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以杜甫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简要说明信的重要性
师: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好几首唐代诗人的诗。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老师也特别喜欢他的诗,记得他的《春望》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出示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由读,抽生读,理解句子意思)
师:这首诗写出了在战乱中,诗人对远方的家人的思念与牵挂,此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信可以带给他多少安慰啊!因此
[课件出示]信是心与心的交流,信是情与情的碰撞,信使你我手拉手,心贴心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写信要用到些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师:有一位小朋友刚学会写信,心情特别激动大家看:
[课件出示]我学会了写信:
用笔和纸,
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
写许多许多的信
给自己,
我也要
写一封封信,
让自己的心,
和别人的心,
贴得紧紧、紧紧
2、师:自由读这两段话,思考他写信所需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3、写信为什么要用心?它又为什么能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三)精读课文
[课件出示]
1、听课文录音,并思考我写了几封信?分别是写给谁的?
2、生仿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封信来读一读。
3、检查自读情况。
4、学习第二节
a、齐读第二节,自学生字雏和巢(从音形义三方面来学习)。
雏:谁会读这个字?(注意翘舌音)开小火车读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雏这个字?
我们以前学过的好多字中也含有这个部分。想一想有哪些字呢?
雏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
师:瞧,它们是那么稚嫩,羽毛还没有长丰满,嘴角还是嫩黄的,走路也摇摇晃晃的。
(幼小)雏鸟、雏
巢:学生交流。(翘舌音、上下结构)
哪里见到过这个生字?
[课件出示]
师:这些不同形状的鸟巢,就是给小鸟遮风挡雨的窝,更是小鸟温馨的家。
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三句。
b、理解内容。读后回答:
(1)我替谁给谁写信?信上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2)出示句式: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回巢。
(3)师:在天色将暗的时候,小鸟在巢中焦急地等着妈妈回家。假设你是雏鸟会对妈妈说什么?
(4)交流后个人竞赛读。(注意读出急切的语气)
c、是啊,它们是亲亲爱爱的一家人,彼此关心,互相依恋,小鸟的心和妈妈的心贴得紧紧的。师生一起感情朗读。
5、学习第三小节
(1)女生读第三小节。
(2)出示画面,学习姹紫嫣红的意思。(老师指出词语后的`1和注释条的1相对应)
(3)花朵为什么要蜜蜂快来采蜜?
交流小结:它们是甜甜蜜蜜的好伙伴,团结一心酿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们人类。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贴得紧紧的。
抽生感情朗读第三小节。
6、习第四小节。
(1)男生读第四小节。
(2)大海为什么要请小船快去航海呢?
(3)出示句式练习。
(4)出示画面,理解风平浪静的意思。
(5)出示词语练习。
交流小结:它们是平安和谐的一家亲。此时,慈祥的大海敞开宽广的胸怀,让小船在自己的怀抱里自由驰骋。大海的心和小船的心更是贴得紧紧的。
小组竞赛读第四小节。
7、习第五小节
(1)分三小组读这三节课文
(2)齐读第五小节,读后体会2、3、4小节和第5小节的句式有什么变化?
(3)出示尝试园,师:聪明的你能否把这两封信修改成和前面三小节一样的形式呢?
(四)拓展
1、师读第六小节。我们给别人写信,真诚地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力所能及地给与别人帮助。从而使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贴得紧紧的。
2、师生合作朗读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最真诚的心,老师和你们一起。
3、过渡:这位小朋友用自己真诚的心写了许多许多的信,此时的你是否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和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处于战争中的苦难的人们说呢?请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纸上。(提出要求:形式不拘,可选两句或三句,内容简短。)
4、创意读课文:加学生创作诗朗读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而信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当你感到快乐,请你告诉你的亲朋,让他们共同分享;当你感到忧愁,请你告诉你的好友,让他们为你分担。这样,我们自己的心就会和别人的心贴得更紧、更紧
小学语文全册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