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数学教案5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编写寓教于乐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面积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面积数学教案5篇

面积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习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习。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面积数学教案篇2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和学的过程

一、练习

二、总结

一、第5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做练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三角形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面积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的内容,完成第81页上”做一做“和练习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小黑板上画下面复习题中的两个三角形图和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插图。

2、用厚纸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

3、学生将教科书第147页上面的两个梯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三角形图。

问: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拼一拼。教师再边说边演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

1.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梯形图。

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形?(梯形)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刚才我们回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问:谁能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人都拼一拼,摆一摆。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摆一摆。)

教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涂成红色),边说边演示:先把两个梯形重叠,把红色的梯形放在上面,以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为中心,把红色的梯形旋转180度,再把红色的梯形的左边沿着白色的梯形的右边向上移动,使红色梯形的上底和白色梯形的下底同在三条直线上。然后,再带学生一起拼摆。

问: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两个梯形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它的底等于3+5=8,高是4,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

一个梯形的面积怎样算?(提示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5)×4÷2

=8×4÷2

=32÷2

=16(平方厘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刚才我们已经看到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算的?(底×高)

问:在这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什么?(就是梯形的高)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

s=(a+b)×h÷2

问:为什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中要除以2?(提问学生重申说明:我们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把梯形转化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而由两个梯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正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上底加下底再乘以高,梯形的面积就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

2.应用出的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梯形面积。

(1)出示第81页例题。

指名读题,教师出示水渠的教具,再指出它的横截面,让学生看清它的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再让学生看书。

问: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多少?下底呢?

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2)完成教科书第8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计算(说明:四边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就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九第1、2题。

四、作业。

练习十九第3、4题。

课后:

面积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圆柱各部分名称,建立圆柱体空间概念;

2.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几何图形。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面积如何求?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师板书)

师又拿出正方形,问相同的问题,然后把这个正方形贴在长方形旁边。再拿出圆形。

师: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什么?给什么条件能求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然后把圆形贴在长方形上面。再出一些练习题进行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强调计量单位。

师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当拿出圆柱体时,同学们都能回答是圆柱体。接着让他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柱形物体。再让他们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圆柱体(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先不要进行讨论。)这时老师也拿出一些实物:手电筒里的反光罩、罐头盒、小鼓、印章、烟囱的半个拐脖,问这些实物叫不叫圆柱体?为什么不叫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

(二)学习新课

1.圆柱体的认识。

师:现在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摸一摸圆柱体有哪几个面。(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两个面和周围一个面。

师: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它们的面积大小怎样?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面积相等。

师:我们把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板书:底面)

师:周围的这个面是个曲面。我们把周围的这个面叫做侧面。(板书:侧面)

师:我们把一个圆在平面上滚动一周,痕迹是一条线段。如果把这个圆柱在平面上滚动一周,它的侧面留下的痕迹将是一个什么形状?同学们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滚一下,能体会出是一个什么形状?

生:是一个长方形。

师演示:将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与黑板贴的长方形一样大。)

师接着拿出两个高矮不一样的圆柱体。

师问:为什么有高有矮呢?由什么决定的?

生:由高决定的。

师:什么是圆柱的高呢?(板书:高。写在长方形宽处。)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看书第50页,找同学回答。)老师在圆柱侧面上画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线段,这条线段就是这个圆柱的高。

师出示投影,让学生指出高。

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高都相等吗?

生:都相等。

师:现在我们来回答刚才举的一些物体不是圆柱体的原因。(先让同学们说自己手中的,最好让本人说,然后再说老师手中的实物。)

师:我们讲的圆柱体都是直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圆柱侧面图是一个长方形。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讨论。

讨论题目是:

a: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哪些关系?

b:你能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吗?

然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从而得出;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公式表示为:s侧=ch。

老师板书公式。

(2)利用公式计算。

例1 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老师在黑板上板演。

下面同学们进行练习。投影练习题:

①一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5厘米,求侧面积。

②一圆柱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直径的2倍,求它的侧面积。

③一圆柱底面周长是12厘米,高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师:你能知道第③题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吗?

3.圆柱的表面积。

师在课题圆柱后面接着写的表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如果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你会求吗?(老师同时演示圆柱体平面展开图,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板书公式:

s表=s侧+2s圆

(2)利用公式计算。

(投影出示)

例2 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见下图)。(单位:厘米)

同学说思路,老师板书,注意每一步结果写计量单位。

解 ①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52=78.5(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例3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同学说思路,列式。老师把正确的解答用投影打出来。

(1)水桶的侧面积

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2)水桶的底面积

3.14(202)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3)需要铁皮

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1900平方厘米。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这节课谁学习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看书第54页第1题。

(2)投影,指出下面圆柱体的高是几?

(3)有一节直径10厘米的烟囱,长3米。这节烟囱用铁皮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4)一种轧道机,后轮直径1.32米,长1.27米。如果后轮每分钟转动6周,每分钟可轧路面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5)做一对无盖水桶,要求底面半径15厘米,高4分米。至少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一种圆柱形小油漆桶,底面周长50.24厘米,高20厘米。每个桶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四人讨论后口头回答。)

学生做,老师巡视,找几个同学把题写在玻璃片上,然后全体订正。

思考题:

(1)你要做一个圆柱体,先确定什么条件?你是怎样做的?

(2)我们在学习圆面积时,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你能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吗?并用此方法做第(6)题,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提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使学生认识圆柱体底面、侧面和高。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和教具,以及插图和自己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看一看,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和表面积计算方法。

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老师用圆柱体在黑板上贴有长方形处滚动一周,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辩证关系,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三层次是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的一些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安排有:只有侧面的圆柱形;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形;两个底面都有的圆柱形。同时计量单位有所不同。这样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面积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这一条边(教师指示)跟圆形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预设: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如图五、图六、图七)。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预设:

分组逐个展示,并将其中“转化”成长方形的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

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预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课件,同时闪烁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并标示字母r,如图九。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呢?(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说明)这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半圆展开后拼成的,请大家看屏幕,这个红色的半圆展开后,其中这条黄色的线段就是长方形的长(如图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继续演示如图十一,半圆展开后再还原,再展开,),这个长方形的长究竟与圆的什么有关?究竟是多少呢?

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关,并且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学生有困难的话,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如图十二)。并且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πr。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预设: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的板书。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预设: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完成做一做。

师: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数学课本第69页,请大家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订正。

3、教学例2。

师:(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开始!

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

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师: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

预设:

教师继续对学困生加强巡视,如果还有问题的学生并给予指导。

交流,订正。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70页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数练第31页。

面积数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双教案通用5篇

数学小学解方程教案5篇

数学认识教案5篇

幼儿园数学点数教案5篇

小班数学认识1的教案5篇

中班数学双教案最新5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优秀5篇

小班数学认识1的教案推荐5篇

社会教案中班教案模板5篇

大班教案下雨啦教案5篇

面积数学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