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握,作文是一种思维的拓展,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提高自己的思维广度,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古诗精选的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古诗精选的作文篇1
词人冯延巳的一首小词《玉楼春》里面有一句,写从残冬进入早春时天空的变化:“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我在上学时,听叶嘉莹先生讲过这两句词,带我们温婉细腻地体会每一个字。“雪云乍变春云簇”。我们想一想冬天的云是什么样的?是沉郁的,堆积的,一块一块的,像石头,层次不分明,光线不明朗。我们眼中的残冬,还是一片沉沉暮气。但是早春呢?我们会看见春天的云像一朵一朵花,忽然爆出来,蓬勃烂漫地绽放着。所以这首词里面用了一个字,“簇拥”的“簇”,也是“花簇”的“簇”。不知什么时候,某一个刹那,沉沉的雪云“乍变”,一下子变成了春云拥簇。就在天空云朵变化的一瞬间,大地上的词人开始感慨逝水流光,“渐觉年华堪纵目”。在这样的早春,人眼中、心中的一切,是如此舒展,又带着些许惆怅。
我们从小就读熟了韩愈写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首七绝,寥寥四句,每一个字都耐人寻味: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的这句诗总让我想起汤显祖的《牡丹亭》,杜丽娘在游园之前看春天,对春天的形容——“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蛛网般的丝线,被微风吹进闲到空旷的院落——在二八年华的少女杜丽娘眼前,春天恰如这些在风中飘浮的游丝,在阳光下一根一根抽开,在春风中闪闪摇漾……诗人要有什么样的心,才能去发现润如酥的小雨,还有这如丝袅袅袭来的春天呢?
韩愈接着说“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个感受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只是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还记得。远远看,连成片的草地似乎已经满是蒙蒙绿色,但是近了去看,却又好像没有了!在远方的淡淡的一抹,在眼前却消失了。这一视觉偏差,对于寻春探春的诗人,是一个“谜”。“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现在真是春天最好的时光了,那种早春几近透明的绿,是浅浅,淡淡的,朦朦胧胧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一点娇嫩撩人初初萌动的春色,还真胜过了满城柳丝的浓春景色呢!
形容水面袅袅变化,有一个词叫“烟波”;柳丝荡漾,依然如烟。人的心思如烟,世事岁月的变迁如烟。一个“烟”字里面,袅袅涌荡的那种气息,那种光影斑驳,打动着我们的心。这才是春天真正的意味啊。
再晚一些日子,春光再盛一些的时候,绿意分明,柳条飘荡。我们小时候都背过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教我背,带着我去看什么叫“细叶谁裁出”。等到我的孩子上幼儿园,又在我身边奶声奶气地念这首诗。每个人的年华都曾经从早春经过,都曾经天真地用小手拈着柳叶,用小脑瓜去浪漫地想象什么叫“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风一缕一缕地,像我们做手工剪彩纸那样,把柳枝裁成了婀娜的模样吗?如今,感到疲惫的时候,我还是喜欢对着一盏春茶,在氤氲的香雾里淡淡看见这些小时候念熟的景象,在默诵中,心渐渐柔软松弛,被春雨滋润,被烟柳感动,就轻盈起来,如同被春风托举。还可以闭上眼睛问问内心,在如今忙得分不出一年四季的生活中,我们还有多少春光可以流连?
古诗精选的作文篇2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说的是一个宋之问巧遇骆宾王的故事。
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埋名,出家当和尚。
这天,杭州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晚间,宋之问于寺间长廊漫步,见皓月当空,野山魃魃,便诗兴大发,吟出“鹫岭郁昭哓,龙宫隐寂寥”两句诗来,自觉有些意味,可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上来。长廊尽头,宋之问忽见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几句,道:“老衲倒有两句——”于是,他缓缓吟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听了,深感佩服。
宋之问回房细细品味,觉得老和尚的两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兴冲冲地跑去拜见老和尚,可不见人影。正在徘徊怅然之际,一个小和尚经过,宋之问赶忙上去询问,和尚道:“噢,他就是骆宾王啊。”
宋之问曾经被朝廷流放到广东罗定县一带,后来偷偷地从那里逃回家乡,这首诗就是逃跑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感情比较真挚。
前两句回忆流放到广东时,不仅生活困苦,而且还得不到家人的任何消息。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断”和“复”字用得很好,表现出诗人在广东度日如年,与世隔绝的痛苦。
后两句写了一个逃亡之人接近故乡时的矛盾之情:一方面诗人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由于自己的牵累而遭受不幸。而且这种矛盾之情越接近家乡时就越强烈,导致诗人特别害怕碰到熟人,害怕自己的担心会变成现实。
此诗写了古人在遭受流放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的发展。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这种抒写真切可感、富有感情,耐人寻味。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后代曾广为流传。
古诗精选的作文篇3
秋天到了,孤寂的村庄屹立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火红火红的太阳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云彩,渐渐地消失在阴暗的天空中。剩下的,只有一片灿烂的晚霞。
霞光映照着天空,天空立即变成了一片橙色。诗人在田野上散步,田野上的村庄,冒出袅袅炊烟,飘出几丝饭菜的香味。有几个小孩子还在门前的大树旁嬉戏耍闹,诗人望着他们,仿佛看见了自己儿时的模样。这时,飘来几阵秋风,诗人不禁打了个寒颤。深山,很寂静。诗人一抬头,望见有几只乌鸦飞过田野,伴着“嘎——嘎——”,消失在这深山中。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忽然,一排“人”字形的大雁从天空中飞过,打破了原有的寂静。
诗人向远远方的山脉眺望,只见远处的山脉一片万紫千红。霞光洒在花瓣上,让它们显得更加朝气蓬勃、美丽动人,平添了几分姿色。
诗人望着这深山中的青山绿水,立即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伴着几群归鸟的鸣叫声,写下了一首小令——《天净沙·秋》。
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古诗精选的作文篇4
小时候,刚刚学会吚呀学语时,妈妈爸爸便教我接触了人生第一首古诗,骆宾王的《咏鹅》,他们边教边指着书中的图画,给我讲解,于是我被书中那白色的新奇的小动物吸引,便读出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
刚学会说话,爸爸、妈妈又教会了我第二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我懂得了农民伯伯在太阳底下,流着汗,辛苦地种地,才换来了我们桌上的米饭,我便更加珍惜每一颗粮食了。
随着时光的飞进,我已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了,接触的古诗也越来越多了,我时常捧着《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渡步悠闲。在妈妈为我忙忙碌碌的背影中,我体会着诗人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那种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每当月圆之夜,我便会独自坐在院中观赏着那一轮明月,吟诵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千古名句。深秋时节,我更会来到虞山深处,踏着满地金黄的落叶,看着远处片片红叶,细细品味着杜牧的《山行》。
从古诗中,我认识了许多名人,从古诗中,我游览了许多名胜,从古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古诗如同一位老师,牵着我的小手,伴我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古诗精选的作文篇5
记得那时,我,静静地,不说一句话,坐在檐下的石阶上,看着,雨,和雨中的她——唐诗宋词。
宛如一个优雅的女子,轻轻地,踱着细密的碎步,隔着迷蒙,轻咳一声,柔波上映照的柳影便因怜惜而碎了婆娑。
邂逅,意外地在这里,像是水湄边的期会,今生共赏漫野的荻花飞雪。
梦,不断地延伸,追问,青丝在空中弥散,拂过那一抹胭脂,一点绛唇,一缕幽香,深刻我思念之伤,心弦莫名掠动不断,韵曲为谁唱?余音未绝,思绪却策马天涯,每行经一处,背后,空谷中的一片枫叶就悄然落下……
呵,隐隐的灼痛,方才令我折返现实,指尖已被沸水吻得红肿,垂首观望,发觉原来是不小心弄翻了桌上的纸杯。此时忆起了唐宋的些许片段,手中残留的温度更愿意相信不知是哪位巧匠所做的琉璃杯忘记带走的,这样去想的话,即使痛,也是温暖的'。
因为她,一切似乎都可以变得不同。
不后悔,佳人粉黛里我选择了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回首千年之前的风雨飘摇,她,是娉婷于烟岚中的美神,多少古人、来者倾慕她的容颜,沉醉她皓腕下的轻纱随风。她简约,一目了然;她哲学,深藏不露。两代文人墨客的润色之下,她外美如花,内秀如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扬帆沧海的旷达、豪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推己及人的博爱;“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是白居易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积郁难抒的惆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她李清照对爱情滋味的咀嚼……
掩卷。
萧乾先生曾经问过英国汉学家亚瑟·魏礼:“你为什么不去中国访问呢?”魏礼回答:“我希望在脑海里永远保持唐诗、宋词里留给我的古代中国的印象。”
也许,魏礼先生是在害怕,害怕寻找就意味着失去。事实上,他的选择是对的。而我呢?也相信自己的选择,一生一次的选择,邂逅一次,美丽一生……
古诗精选的作文篇6
信赖有人说,信任是水,滋润人干枯的心灵;有人说,信任是火,燃起奋进的激情;有人说,信任是雪中送炭,遇到困难时帮助你一臂之力。
有一天,一对外国夫妇来到这个菜市场。他们来到一个卖水果的老爷爷摊前,想问两斤苹果多少钱?那个老爷爷好像听懂了,就说五元。
可是外国夫妇不明白,他们比划来比划去,最后,外国夫妇掏出一把钱,有十元的,有二十元的,有五十元的,还有一百的,让老爷爷自己拿。这时旁边有的让拿二十的,有的让那五十的。
可是老爷爷谁的也不听,直接拿了一张十元的,又找了那夫妇五元。外国夫妇笑了,老爷爷说:“你们这样信任我,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人与人之间只要互相信赖,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古诗精选的作文篇7
这是一个夏日的傍晚,火红的太阳已经躲到了群山的背后,彩霞染红了天空,染红了云彩,渔夫们都摇着船,收工回家了。
这时,一阵清脆的歌声从树丛深处传来,这歌声是多么嘹亮啊!只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走了过来。你瞧,他头戴金黄的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儿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牛背上,一双小脚丫欢快地晃动着,显得那么活泼可爱。老黄牛“哞哞”地叫着,似乎在赞美牧童的歌声动听呢!
牧童正唱到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近的一棵柳树上传来。蝉声打断了牧童美妙嘹亮的歌声,他停止唱歌,侧耳仔细的聆听着。
牧童想要捉蝉的欲望油然而生,他拍拍黄牛,又指指树上的蝉,老黄牛心领神会,用慢慢的速度,轻轻的脚步,小心翼翼地向蝉靠近。
近了,近了,离蝉只有一步之遥。但蝉还没有感受到危险的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展示着自己美妙的歌喉。牧童慢慢地从牛背上站起来,双手轻轻地向蝉靠近。说时迟,那时快,牧童双手向前一合,蝉“吱”地一声,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哧溜”一下跳下了牛背,将手露出一条细缝,笑着说:“哈哈哈,谁让你跟我比试歌喉来着,现在遭殃了吧!”此时的蝉,怎么会就这样束手就擒,善罢甘休呢?它在牧童手中不停的叫唤着,挣扎着,但就算这样,还是无济于事。
牧童笑着,他纵身跃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眼前的这一幕,都被外出散步的大诗人袁枚看见了。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他不禁诗兴大发,随口吟诵道: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古诗精选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