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对于提升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为了将作文写出色,大家一定要用心对待,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作文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作文家乡的风俗500字篇1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不能实现爱国理想,便抱石投于汨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楚国百姓为了防止鱼虾侵蚀屈原,便投米粮于水中,希望鱼虾只吃米粮。后又传说,屈原托梦给一位老渔夫,百姓所投的米粮被蛟龙所食。人们用树叶包饭团,发展成粽子。端午节至今仍保留着塞龙舟,包粽子,吃五黄,挂艾草的习俗。
每年端午节,我们家会包粽子。妈妈会包我爱吃的梅干菜肉棕。我见过妈妈包粽子。首先,妈妈拿出浸泡一样舒展开的粽叶,那一片粽叶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然后,将两张粽叶叠在一起,在中间轻轻的一折,很像一个斗笠。接着,放一点糯米,用手拨一拨,把梅干菜和肉放在糯米中间,在上面盖一层糯米。再把叶子对折,并裹上一片大粽叶,在头上折一个角。只见妈妈紧紧地捏着手里的粽子,快速地用绳子一圈一圈地扎紧,打结。一个玲珑小巧的粽子就包好了。
当一个个热气腾腾的粽子出锅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粽叶,一口咬下去。只听妈妈喊:“小心烫!”并拍拍我的头说:“小吃货,不要只顾享受美食,我们传承的不仅是传统习俗,更要传承屈大夫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
作文家乡的风俗500字篇2
我的家乡在贵州,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在四周都有青山环抱,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最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这里除了风景好之外,在我们当地,各种各样的习俗是十分有趣的。像新年和元宵两个节日。在新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会贴上红红的对联;威严的门神;各种各样的“福”字剪纸。在新年那一天,人们会把长长的一串鞭炮从山上铺到山脚(只铺四米长)然后点燃,听外婆说这是和山里的山神一起过年,求山神保佑,来年的田地五谷丰登。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做饼、打糍粑、吃长寿菜。整条街都十分喜庆,这一切无疑透露着人们对新年的重视,新年对人们的重要。过了新年,就是又一个高潮――那就是元宵。
元宵在我们那边,也是一个长辈们重视的日子。在我们那里“元”同“圆”谐音,所以长辈们这一天,就想一家人团团圆圆。这一天,长辈们,还会自己亲自包汤圆,她们会在汤圆里包上各种各样的馅,还会在汤圆里包一些别的东西,像钱、桂圆、花生等,花生预示吃苦耐劳,就会有好结果;桂圆圆圆满满,则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钱,希盼来年财源滚滚。元宵那天,还会养鱼,养一天后放生。为什么不在新年养呢?新年养鱼年年有“余”嘛。长辈告诉我:新年吃鱼,有了一个“余”,那个时候养鱼,两个“余”就抵消了,就没福气了。所以在元宵养,就一直有好福气,又给元宵一个新的意味。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真是应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
作文家乡的风俗500字篇3
我的老家在歙县许村,许村是以许家为“核心”的一个古村落,我就是许家的后代。
许家习俗中,最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许家中的“力之霸王”们,便举着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许家怎么会有这种习俗呢?这个节日又是怎么被许家设立的呢?
这要从唐代的开始说起,那时候,有一位许家的首领,名叫许远。他精通兵法,智勇双全,并创立了许家刀法。安史叛乱时,许远与援军主帅张巡一起奋勇抗战,保家卫国。他的许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敌人闻风丧胆。在一次战斗中,许远身先士卒,身杀千人,最后因寡不敌众,与张巡一起英勇牺牲。为了让许家刀法不失传,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许村人都要舞大刀,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哦,差点儿忘了说正月十五傍晚时分的情景了,下午五时许,看热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阳桥、大观亭、五马坊一带。大约半小时后,叽叽喳喳的人群突然静了下来,只见一把红色的大刀“砍”过来!密密麻麻的人群立即“砍”出一条道路,随后又跟在大刀的后面。兴奋的人群一起涌到河边的一块宽阔的场地上,精彩的演出开始了:各部门准备就绪,跟京剧差不多的音调响起,只见四个肌肉发达的壮汉涌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上的绳子,大刀开始倾斜,并迅速地转动,像有人在挥舞一般。一会儿,他们又将大刀挥上挥下,有时横割,有时斜砍,还有时来个“暴劈”。四米多长的大刀在他们手上真是“举重若轻”,在刀光闪闪中,我仿佛看到了许远当年挥舞大刀,杀敌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刀”又要转移演出,可惜妈妈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刀”。
作文家乡的风俗500字篇4
我有一个可爱的想家,那里有许多美景,傍晚的晚霞最美的,下的雪最纯洁,农民栽的稻子是最灿烂的。这么美好的故乡也有它的习惯,也有它的风俗。
特别是春节的时候,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起床刷牙、洗脸、叠被子把首先做的事情做好!接着再去准备早饭。一般来说春节的早饭和平常一样,不需要很丰盛。对了,早上,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这是我们家乡习俗之一。吃饭之前还要放鞭炮这也是我们家乡春节习俗。
中午做的菜要很丰富,几乎所有人家的菜都有共同的一种菜,那便是鱼。因为人们知道“年年有鱼”嘛。每年春节都要有鱼,所以少于也成为家乡春节的一种习俗。无论哪一顿饭之前都要放鞭炮。每家都是伴随着鞭炮声全家人一起和睦地吃饭。其实纯洁的这一天,全世界都应该在这一天办大喜吧,这应该不算进去的。
晚上,对于每一户家庭来说是最开心而又幸福的时刻,因为在晚上全家人都要吃水饺,而且水饺里面还包钱,这也是家乡春节习俗。而且听家人说,如果,孩子吃到钱便会学习好;如果大人就是正在工作的人吃到钱,就会发财有很多钱;如果老人吃到钱,就会使他们延长年寿。家乡的春节习俗好有趣呀。吃完饭后还要放烟花,这也是家乡春节习俗。全家人都仰望天空看那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烟花,好开心、好幸福、好浪漫。另外,家乡春节还有一个习俗——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我也要到了好多钱,真高兴家乡有这么多的春节风俗。
算一算,家乡有哪些习俗:放鞭炮、吃水饺、贴对联、放烟花、烧鱼、给压岁钱。哇、这么多的家乡春节风俗,好爱我的家乡,好喜欢在家乡过春节呀!
作文家乡的风俗500字篇5
湛江的春节,大约是从腊月二十五左右开始的。大人们忙得不可开交:缝新衣、买年货、大扫除……孩子们也没闲着:买爆竹、买糖果、做口琴……湛江的春节是从“忙”字开始的.。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忙着将家中角角落落清洗干净;大年三十,要去拜祭祖先、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吃过年夜饭,孩子们忙着向长辈说吉利话,这一天,孩子们的嘴总是像粘了蜜糖般特别甜,逗得长辈们笑逐颜开,开心地派发压岁钱。除夕晚上,人人都不去睡觉,围在一起“守岁”。我也常与伙伴们一起放烟花爆竹,为即将到来的新年添上些热闹气氛。
大年初一,各家照例点燃鞭炮,迎接“游神队”。游神会,又名年例,始于16世纪中期,寓意五谷丰登,财源广进,“年年有例”。各村青壮年男子组成一支队伍,用大轿子抬着各路神像在各村间游行。村民们要摆上宴席,与队伍共同进餐。这时候,就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了。大家一起放爆竹,在队伍后面跑跑跳跳,说说笑笑;进餐时,伙伴们总是随便扒拉几口,便一溜烟儿跑到神像前,左看看右瞧瞧,似乎在努力寻找些新大陆。真是百看不厌!附近有两村,游神队早、中、晚各去一村。村民们烧香礼拜,随后便摆下“百家饭”,与队伍共同进餐,以求大吉大利,五福临门。
初七初八后,孩子们忙着写作业准备上学了,大人们也收拾心情准备上班了,老人们依然忙家务。“年”在无声无息中悄悄远去了……
作文家乡的风俗500字篇6
在家乡,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过节,我们的风俗也不逊色于别的地区呢!
就拿离我们最近,也最喜庆的节日——春节来说吧!
春节,在我们家乡,过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买肉,买糖,屯年货,生怕去晚了就没得挑了。还有做馍馍,杀公鸡,拜社王爷等风俗。可你不知道吧,这还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乡,过春节啊,很讲究,每天该干啥干啥,多做少做都怕坏了风俗。例如阴历腊月二十八需要“把面发”,那就必须“把面发”,缺了少了都不行。还有春节得贴对联,不贴,“福”就不来,也没年味儿。还有吃饺子,象征团圆吉祥,春节就也得必须吃饺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还会收到压岁钱,并且会对长辈说祝福语。
而第二天,则是串门送礼,祝福亲人在新的一年里顺心、健康、有才、进步。我们村里,还会有“会”。就是大家出来摆摊,还有人逛“会”。“会”上可有许多小孩儿见了两眼一亮的:糖画,棉花糖……那儿不仅有吃的零食,面摊也有!卖玩具、衣服、首饰、挂画的也很多,年味儿十足,大家也都喜气洋洋的。十分热闹,人们肩膀碰肩膀,脚尖碰脚跟。
春节还有一个都有的风俗。过年回家,与长辈团圆。这也是家乡的风俗。
还有,家乡过节的风俗很多:端午节,包粽子,系彩绳;重阳节,团聚,插茱萸;七夕节,看星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家乡的风俗,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带着,都要记在心里,做在手上!
作文家乡的风俗500字篇7
过年吃饺子,虽然是北方人的习俗,但是今年我们家过年也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和元宝一样,所以在春节的时候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我们不仅要吃饺子,还要自己包饺子。奶奶把揉好的面团掰成一个个小的面团,在一个个搓圆,搓成圆后,妈妈开始擀皮,先把圆的面团擀成饼状,再调整方向继续擀,擀到又薄又圆为止。兜兜拿过擀好的一张皮,放上馅料,再蘸上水,然后对折,一个饺子就包好,大家都夸兜兜厉害。看我来了,他就去吃饺子了。我拿过妈妈擀好的皮,放上芹菜加肉的馅料,还听着奶奶说:“本来她已经把皮擀好了,想像他们卖的那样叠起来,结果叠好之后想拿下来却黏住了。”奶奶只好把它又揉成一个团,重新开始,哎,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我包了几个包不下去了,因为剩下的都是歪歪扭扭的,像被狗啃过似的。我想自己擀皮,前面我自己擀了几张还算不错,后来擀的和妈妈擀的一样歪歪扭扭的。我在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一看原来是垫在底下的保鲜膜已经破掉了,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换了一张保鲜膜在擀,发现顺手多了,擀的皮也很好。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饺子包完了。
饺子下锅了,在锅中的饺子非常调皮,有的在转圈圈,有的一个后空翻,还有的和伙伴在玩碰碰车,看到一个就撞过去,我看着它们玩感觉很有趣就拿来一个汤匙,在水里搅拌起来,它们撞的幅度更大了。
等饺子熟了,奶奶就把饺子盛了起来,一大碗饺子出锅了!过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两口一个,十分满足。
作文家乡的风俗500字篇8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窜出火光,映红了天,映红了人们一张张喜气洋洋的脸,这就是我们的春节特有的风俗—点旺火。
点旺火的这个“点”也是有讲究的,是得用金黄金黄的麦秸才行。爷爷总是在每年挑麦秸时净了手,郑重其事地用他那浓厚的乡音道“金闪闪,亮堂堂,来年有个好收成。”
到了三十夜里,老爸总把先前挑好了的麦秸,买好了的爆竹一一摆在院中,美其名曰“五瓣梅花阵”,其实就是用了麦秸放于正中,周围用了五门的花炮环个圈,当作梅花五瓣罢了。
待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各个家的院子里一齐点火,火光一现,也点燃了周围的引线,烟花爆竹也上了天,在天空中炸开一朵朵琼花,曼妙无比,这年味也愈浓愈重了。
问到为什么要点这旺火呢?一提起这个来,奶奶老是扯着她那独特的大嗓门,嚷道“好了么,可不是那个老灶头儿,不是老糊涂了,不识得自家门在哪了”。她口中的老灶头儿当然就是灶王爷了,自打腊月二十三送了灶王后,到了两年的界点这一日子,得把灶王爷接回来。可是这一家一户的这么多,哪里去找自己家啊!于是便引起了旺火放上了炮作一个信标,给灶王爷示意下,让他好找地儿了吧!
旺火——烧去的是旧年的烦恼,点燃的是新春的美好!在这里我祝愿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同学们学有所成!
作文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