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不断写作文,我们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很好的宣泄,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论说话的艺术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论说话的艺术作文篇1
每个人鼻子下面都长了一张嘴,谁不会说话?可是,要想自己说出的话让别人愿意听,听起来舒服,其实不易。言语得失,小则牵系做人难易,大则连及国家兴亡,它是一门艺术,不但要措辞得体,更需要讲究策略。下面仅以《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为例,从邹忌和触龙两个人物出发,谈谈说话的艺术。
一、闲话家常,拉近距离,营造和谐的谈话氛围
先说邹忌。他要劝谏的是国家的君王,如果直接指摘国君的过错,恐怕是自讨苦吃。倘若遇到唐太宗那样的明君算是幸运,如果遇到个糊涂君主,没准脑袋就搬家了。邹忌是聪明人,他先给威王讲了一个自己受骗的事,而且是自己的家事:他明知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但他的妻爱他、妾怕他、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徐公”,没有谁肯对他说真话。一个人,如果愿意把自己的家事,以致“家丑”告诉你,那肯定是把你当成推心置腹的朋友了,你不太可能对他怀有敌意吧?关系拉近了,气氛融洽了,切入主题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有可能。相反,上来就直言劝谏,絮絮叨叨说教,谁愿意听?就等看脸色吧。
与邹忌相比,触龙的任务就更加艰巨了。大军压境,国难当头,可赵太后却因爱子心切而坚决不肯,众大臣直言强谏,赵太后索性明言,谁再敢劝说“必唾其面”。人在生气的时候,是最不理智的,不但难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而且很可能把对方当作发泄的对象。触龙该怎么办?我们看:触龙出场时是“徐趋”——恭敬的小步快走但又因腿疾而走不快。然而龙钟老态的他却先来表示自己对太后健康的关心,问太后身体怎样?饭量如何?还介绍自己养生保健的方法,每天散步三四里,有助于增进食欲。再怎么生气的人也不会拒绝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吧。赵太后终于解除了精神武装,由“盛气而揖之”到“色稍解”,既而“笑曰”,和谐的谈话氛围形成了,触龙陈述意见的条件也就成熟了。
二、欲擒故纵,迂回战术,不要急于插入正题
欲成甲事,先谈乙事,欲擒故纵,迂回战术,这是许多进言者常用的策略。邹忌意在让“弊甚”的威王能听取百姓的议论,接受国人的批评,而触龙则完全是为了让赵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到齐国做人质。这些事即使是一般老百姓也是很难接受的,更不用说是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了。所以,如果他们在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很可能一下子就陷入骑虎难下的僵局,闹不好还会受辱甚至招致杀身之祸。因此,在谈话的开始,他们对自己此行的目的避而不谈,而是谈一些表面上看来与之不相干的事情,由日常生活小事引出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们在选择引入的话题时,可是煞费苦心的。
邹忌开口谈的是一些闺房私事,如何与徐公比美,如何受蒙蔽听不到真话,然后类比自己一个有些小权的臣子尚且如此,高高在上的君王受蒙蔽就更严重了。触龙则比邹忌更能绕弯子。他先是拉家常,谈保健,见太后怒气渐消,又提出让自己的儿子入宫当卫士,不知不觉就引到“爱子”这个问题上。触龙明知太后更爱小儿子长安君,却故意说她更疼女儿燕后。赵太后一不小心就中了计,赶紧声明:更疼长安君。这样触龙的话题终于绕到了正题。
三、投其所好,理解万岁,忠言顺耳利于听
邹忌成功,还在于他把握住了人们“戴高乐”的心理,能够投其所好。哪个君主不希望臣子捧着自己呢?——邹忌先给齐王戴了一顶大小合适的高帽:齐国地广人众,凭您齐王的尊贵和威望,谁不畏惧您或有求于您呢?然后话锋一转——这并不完全是让人高兴的事,您要小心受蒙蔽了,我不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吗?威王一听,对,我可不能让人给“忽悠”了。反过来,如果邹忌直接说:所有人都在骗您,您还蒙在鼓里呢!这样等于在说威王是个大大的傻瓜,不是“找不痛快”嘛!邹忌本有忠君忧国的赤胆真心,再加上如此懂得说话的艺术,难怪齐王大悦,立即大开言路,广纳善言了。所以,有时候谏臣遭弃也并不一定全怪君主昏聩,说话不得法也是有可能的。
再说触龙,他话家常、托少子之后,第三步是谈爱子。且不论“爱燕后”还是“爱长安君”到底哪个更甚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触龙理解赵太后,知道太后的不当做法是出于爱子之心。触龙抓住了矛盾的症结所在,先是肯定她作为母亲爱孩子无可厚非,然后提醒她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做长远的打算,就应该帮孩子保住尊位,让他为国建功,不负国人重望。理解太后苦衷,再加上晓之以理,赵太后的心结解开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这两篇曾选入《古文观止》的文章,编入高中语文教材的目的,我想不会只是让学生掌握几个词语和句式。生为社会之人,先了解人,才能更好地做人;鉴前人之事,才能更好地做事。我们从这两篇经典古文中领略的应该是古代先人对人性的洞悉,对人情的洞察,以及为人处世的智慧。
论说话的艺术作文篇2
说话是一门艺术,好比做饭一样,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调料,但在不同人的手中做出来的味道也就不同,好比同样的几句话,同样的意思,出自不同人的嘴里,含意也就不同,会说的人就说好了,不会说的人,就说坏了。
有个故事说,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一天,他儿时的一个伙伴来京求见。朱元璋很想见见他的老朋友,可又怕他讲出一些以前不大光彩的事情,犹豫再三,还是把他传了进来。那人一进大殿就大礼下拜,高呼万岁,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蔡将军。”朱元璋听完他的这番话,心里非常高兴,重重地封赏了这位老朋友。
消息传出,另一个当年一块放牛的伙伴也找上门来了,见到朱元璋,激动万分,指手画脚地在金殿上说道:“万岁,你不记得吗?那时候咱俩都给人放牛,有一次,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也撒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抓豆子吃,结果把红草根卡在喉咙里,还是我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才把那红草根带进肚子里。”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番描述让朱元璋又气又恼,哭笑不得,只好喝令左右把他拉出去斩了。
朱元璋的两个朋友说的是他们放牛娃时期的一段共同经历。第一个说的极其含蓄得体,既勾起了皇帝对自己的旧情,又让不明就里的群臣,听起来像是在述说皇帝曾经的丰功伟绩,可谓“一举两得”。第二个伙伴则说的非常直白,露骨,让已是九五至尊的朱元璋颜面尽失,在大臣们面前如坐针毡。可谓“伤人害己”。
这就启示我们平时说话,一定要看场合,分时机,权衡利弊,千万不能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害人的舌头有时比魔鬼还要厉害!
说话是一门学问,只用心去想,才能说好。
论说话的艺术作文篇3
俗话说的好: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也很将就方法技巧的,说得好能把死马说活,说得不好那就让人听了生不如死,所以这些说话技巧你不得不学。
第一,一定要有称呼。这是最对话的基础,总不能有事情要对别人说就叫喂吧,不管是认识的人还是陌生的人,一定都要带有称谓。这也能反映出我们的礼貌问题,如果是不熟悉的人更要注意,没有称谓一般都不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第二,不是所有的意见都应该讲出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也就是话你那在地方的上级已经做了确定就不要再给出建议了,即使自己的建议再好。还有就是别人已经再做的'事情也不要去指指点点,既然别人已经在做了,那就证明他自己心里有一把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发生过的事情也没必然在多做评论,毕竟已经于事无补,如果一直纠结就会给人一种优柔寡断的错觉。
第三,不要否定他人的观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好的,即使你认为别人的想法是错误的也不要用言语去否定,因为每件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我们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而已,所以当别人提出想法我们就倾听,不要去否定。
第四,不要打断别人说话。打断别人说话时一个很没有素质的表现,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希望自己说话时被打断,所以自己不想别人打断自己说话的话,自己也不要去打断别人说话,更何况你说的话不一定比正在说话者所讲的更有价值。
第五,不要吹牛,说实话。很多人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家里以及其他地方,都是大话连篇。说的话很不靠谱,刚开始可能会有人相信你,但久而久之,他们很可能连听都不再想听到你说话了。更可笑的是有些人吹牛不打草稿的,装作自己很高贵很有文化的样子,可是你在现实中不是那个样子的话是很容易被识破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首先不是别人会怎么看你,那就是你自己的面子也是挂不住的,所以不要说太离谱的话。
总之,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也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专研的学科,好好学习怎样去说好话。
论说话的艺术作文篇4
说话是一门重要的功课,是我们都必须学习的艺术。说好话,让人听了心悦诚服,还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一个人若是心直口快,甚至口不择言,则可能将自己原先是善意的想法给扭曲了,所以言语的适当是很重要。
“口说好话,如口吐莲花;口说坏话,如口吐毒蛇。”我们在说每一句话时,都要想清楚再开口,说话的艺术中,告诉着我们:“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
平日我在和同学之间的交谈时,我要多说好话,发现同学的优点,我要适时的用赞美来营造和谐的气氛,且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少批评别人,“说”与“不说”之间,需要极大的智慧与勇气,要学习能适时的说出一句“得体的话”、能及时打住一句“不该说的话”,并且时时提醒自己,说话时一定要有“口德”。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平日我要多背诵佳句、好的辞语,因为它既可以提升文学素养,也可以增加我说话的内涵,使听我说话的人如沐春风。
论说话的艺术作文篇5
昨天跟朋友通了很长的电话,在电话里,我朋友都哭了,我听着也伤心,她一直是我最信任最好的朋友,一直觉得她嫁的不错,哪知道也是一肚子的委屈和泪水,我们都是同一样的女子,能够不得罪别人就不会得罪别人,虽然不能实实切切的帮助别人,但可以成为别人忠诚的聆听者,能够在亲人朋友受伤的时候安慰别人,善解人意,排忧解难,温暖别人心灵的同时也感化了自己。不求什么普渡众生这些虚伪的言语,也达不到这个境界,但求自己在乎爱的人在孤独寂寞的时候能够聊以倾诉。这是我和她共同的心愿,但现实不是,你善良别人就温暖,偏偏有人拿你的善良当软弱,拿自己的低素质来高度的挑战别人的教养。用我妈妈的话来讲就是命里犯小人,有很深的是非口舌之争,就是平白无故的都会遇到小人的袭击,躲也躲不了,可能上辈子欠这些无耻小人的。今生得偿还。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说话没有适当的考虑别人的感受,我们可以原谅,毕竟童言无忌,作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对人对事还是需要有容人之心,但如果是历经生活的大人,是我们的长辈,俗话说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还多,还刻意刁难作贱别人抬高自己就显得过分,话由心生,一个人从他平时的言行举止多少都能折射出她心里的世界。心里阴暗的人或者是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她就不会有什么善解人意不会有什么温暖的词,不是言语讽刺,就是夹枪带棒的让人感觉浑身不自在。
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人明明说话没脑,别人指出她缺点,还说小气敏感,说自己说话就是直不会拐弯抹角直率当借口,还说那些说好听的话阴险虚伪,有时候直率真的跟没脑嘴上缺德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直率至少没有恶意,真人真语,但是没脑言语讽刺就是故意为之,人品问题了,换言之该去身体和心理都要检查了,为什么每天嘴巴都这么臭不损人就不舒服,看得别人好心里就长刺。对付这种人要不就远离她,要不就以同样的办法以其人之身还之其人之道,说些难听恶毒的话让他感受一下,如果他能坦然处之还可以对你笑脸迎对,那你可以向她道歉,自己小心眼了,或者只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自己无理放肆可以,别人就不能侵犯她分毫。如果做不到还是嘴上留德吧,对自己,对后代都有好处,给别人痛快也是给自己痛快,你不放过别人处处挖苦,不怕有遭一日别人会让你输的一败涂地,输的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
我朋友不多,好朋友更少,但我对朋友亲人或者是爱人,都是坦诚相待,言语谦卑,对人以温和的态度总是不会让人反感,做不到人人喜欢,但不至于处处树敌,得道者多助,寡道者少助,古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知道自己不会表达说不好话,那可以保持沉默,不要言语冲撞或者带有敌意,让人心里不舒服,别人不会因为你不说话保持沉默对你产生反感,但会是因为你不会说话,说的过火而对你产生怨恨之心。语言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做事先做人,这就说明做人的道理比做事更重要,做人都失败,事情做的再漂亮也不会有人欣赏,得人心者得天下,古代君王尚且如此,平民百姓更是如此了。损人谁不会,你嘴巴阴毒,别人可以骂的比你更难听,只不过不屑于这种人为伍,不跟你对着干不是因为懦弱怕你,而是和你这样的人计较玷污了父母老师多年的教育指导还有个人多年的修养。
我朋友昨天是跟她婆婆在电话里大吵一架的,按她的话说是活得太累了都觉得憋屈了,人善被人欺的感觉。我朋友说自己结婚的时候,父母因为怕她嫁到男方家吃亏,所以收了男方家十万的彩礼,后来还了五万的钱回去,但是她家买的电器床上用品还有零零八八的就有八九万了,等于是女方家自己贴出去钱了,这也无所谓,嫁妆么,女方想弄的好看就多给点无所谓,也是给自己的女儿。当时他老公家还不想给彩礼的,可能想让我朋友家全出,后来又谈妥了,即使这样他男方家也没亏,婚姻是不该这样算计又不是交易,但是做人做事太过分了就容易让人寒心。后来他老公家想要车,我朋友家也给了20万的现金,这也在温州算可以的了,一般都是十几万的车,有些还没有的。按她婆婆的话来讲,她娘家带的钱还不够他家房子装修的钱,就是给20万太少。那些被子电器超出彩礼预算的更是理所当然了,还说我朋友家小气高攀的意思,我是看到现在也没看出我朋友家高攀这个男方家什么了。
这个婆婆说话就挺有意思的,你家装修不止20万,那按她的意思来说,男方家装修的钱女方家还得给,除了这个还得配齐家具电器,还有车,拿别人女方家当银行,自己家收现成的,还大言不惭的说的这么理直气壮,按我爸爸以前的话来讲,要钱要的脸都不要了。我是很想问下这个婆婆,你家这房子有媳妇的一半吗,房产证写着媳妇的名字吗,凭什么人家的掌上明珠要这么倒贴你儿子,还是你儿子才貌双全,貌若潘安,才华横溢是全世界女人的梦中情人啊。有听说过,温州女的相亲要男方家有车有房有稳定的工作,没听说过,男的要求女的这么多,又不是入赘。就算退一步说,人家即使不出车也无话可说,她女方家也没占男方家一毛钱的便宜。有本事生儿子,没本事给自己的儿子做好以后的结婚打算啊,真是滑稽的很。就算这房子媳妇也住着,那人家也工作,房子又没有她的一半,总归还是男方的家人住的比较多吧,男方不至于大度到让女方父母来住吧,归根究底还不是替自己的儿子保守财产,新婚姻法也说明,父母出资的房子,媳妇没权拥有。不知道是法盲,还是怎么回事,说话怎么就这么伤人。得了便宜还卖乖,就让人讨厌了。
因为我朋友跟她婆婆分开住了,她就非常心疼自己的儿子吃苦吃累了,说什么在家什么都没做过,结婚了自己的儿子为了这个家庭多么辛苦,自己培养他不容易,要媳妇好好照顾她的儿子,自己以前养几个孩子都可以忙的过来,现在一个孩子还忙不过来啊。说这话就更好笑了,你家儿子你生的心疼,别人家的女儿就不心疼了,不是怀胎十月辛辛苦苦的培养起来的,难道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不用读书的是个文盲。你儿子在家什么没做过,难道别人家的女儿在家做奴做婢的长大成人的?为什么要媳妇好好照顾自己的儿子,不是自己的儿子也是媳妇的丈夫承担起对妻儿的责任好好照顾我朋友,我朋友一个人只身在外,没有亲人朋友娘家的在身边,还得照顾她自己的孩子,同样是女人这中间的艰辛怎么就体会不了,还几个孩子呢,那婆婆怎么不说几十个孩子呢,以前是那旧社会没办法,现在是现在,现代的媳妇跟以前的媳妇也是天然之别,俗话说同人还不同命呢,以前那是女的没收入,只能带孩子做家务,靠男的劳作,现在女的既要照顾家庭又得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中间的差距有多大,还得忍受因为生育可能带来的职位差异。
这样说性情好的忍受你一年两年,不好的就当场翻脸,又不是童养媳至于受这份鸟气吗?拿自己的孩子当宝,别人的当草。既不会做人更不会做事,活了一辈子也白活了。再退一步说,你处处为难媳妇,你自己得到什么好处了吗,言语伤害别人你心里特痛快,看见他们小两口吵架离婚你有说不出的高兴是吗,如果不是,何必兴风作浪,既然是长辈更应该理解晚辈的难处。婆婆就如后妈,后妈首先不给孩子关爱,孩子永远不会从心里感受到的温暖,排斥过多就是恨,一个人对另一人长年累积的恨是相当可怕的。家和万事兴,我不相信婆婆宽容接纳媳妇,疼爱媳妇,媳妇会想方设法的跟这个慈祥的老人对着干,除非不想在这个家混了,婆婆就是占着媳妇不敢所以就肆无忌惮的欺负你,人就是犯贱,对她尊重客气,反而不珍惜还言语伤害挖苦,偏偏你对她凶狠拿出自己的姿态,她就知道有所忌惮了。我就是不太懂,这些婆婆你认为是媳妇该欠的还是该还的,该你家的得替你家做牛做马,所以跟脑子有病的人相处起来永远有心结不愉快,母爱是伟大的,但不是说只爱自己的孩子,学会大爱,容忍别人的孩子,那才是真正的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知道珍惜,这是本能反应,这算什么个人涵养和修为,懂得让别人家的孩子感受温暖和力量,才是一个母亲的伟大之处。我以前也跟一个脑子有病的人相处了几年,她的损人功夫有过之而不及,虽然愚蠢卑鄙,但是总能让人心里发火,碍于对长辈的尊重一直忍让他,后来忍无可忍就撕破脸了,自己家一干二净还老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别说你家没钱,有千万亿万的,我小单也不稀罕这钱又不是放我口袋,你过你的,我过我的,本来相安无事,就是脑子不太清楚非要狗眼还看人低,如果真的受到什么好处心里还好受一点,问题是没受到任何好处,还犯小人,心里就窝火了。无耻卑鄙的人,就算我不收拾她,总有人,或者上天会给她现世报,知道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不是她这猪脑子想怎么侮辱别人就怎么侮辱别人。
其实这聪明的婆婆该这么对媳妇说的,家里为了结婚是拿了一些钱,但是现在哪个家里的儿子结婚不花费呢,以后爸爸妈妈的钱不够还了,你们多少帮忙一些,还有你家带来的钱就给你们小两口吧,毕竟是娘家给的钱,让亲家这么破费,你们就存起来吧,本来妈妈给你家十万让你们家买电器家床上用品什么的随便买些,想不到你妈妈这么好,还自己贴了这么多钱进去,真是难得。同样的意思不同样的话却有着天然之别,这样也是说明家里装修房子用了钱,也是想让娘家的钱支付债务,难道媳妇儿子会看着婆婆自己一个人还债务,多少会帮忙点。所以会不会说话,会不会做人,太重要了,这样既达到了自己要的`效果,也让媳妇婆婆没芥蒂,知道婆婆通情达理。
还有别说什么自己的儿子怎么样怎么样,抬高自己的身价贬低别人最可耻了,一个真正有教养素质的人,让人一看就肃然起敬,不需要贬低他人的自尊获得自己所谓的心里阴暗的满足感。婆婆就说,是啊,别人的孙子在家都是有婆婆带,还有娘家帮衬,我也不在你身边,我儿子这些也不是很懂,很多方面要你辛苦了,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尽管叫他,他也是做父亲的人了不是孩子了,你们彼此多照应。想想你一个人带孩子又得做这做那的,妈妈真不放心。就算不是真心话算是说的好听,但至少媳妇在你家做的心甘情愿,也不会眼巴巴的指望你和你儿子帮她做这做那,难道你不在她身边,你儿子上班的时候不是她自己一个人忙啊,有时候说话需要技巧,让人做的没怨言,不至于产生敌意。所以婆媳矛盾最本质的矛盾是婆婆对媳妇不够疼爱,所以导致媳妇的心里委屈,就好象一个公司的员工,老板整天训斥手下,工资不加,奖金不给,累死累活的,还得屡遭你批评恶言相向,总想让别人屈服于你,员工还不在你心里记恨你,虽然在后面做事情,我看你也被诅咒不少千百次。起码老板还给工资,在这种恶婆婆面前一毛好处都没有,你说媳妇不恨你恨谁,我想杀了你的心都有,将心比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朋友心里想的跟我一样的,但至少我解脱了,希望她也能幸福快乐吧。加油朋友!
论说话的艺术作文篇6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日寒。”我从小到大见过许多没素质的人公然出口伤人。最终双方争吵不休,甚至动手,两同俱伤。
恶语的反义词是良言。林清玄高二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不仅学业差,品行也差。记了两次大过,两次小过,被留校察看,甚至被赶出学生宿舍。很多老师已经对他失望,但教他国文的老师王雨苍没有嫌弃他。一次,王老师对他说:“我教了50年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个能成大器的学生。”这句话让林清玄感动和温暖,从此他发奋图强,不断努力拼搏,最终成为了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话语如同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看持刀者如何使用。有时,一句污辱的话语会使一个善良的人行恶,一句宽慰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一句贬损的话可能让一个人一辈子自卑,一句赞扬的话可以让一个人受到激励。
有个男孩,他的脾气很坏,经常因为一点小事与别人吵架。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他一袋钉子,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往后院的篱笆上钉一个钉子。时间长了,孩子终于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再乱发脾气了,父亲让他每次控制自己不生气时,就拔掉一颗钉子。当男孩拔出所有钉子后,他兴高采烈地告诉父亲。父亲把他带到后院的篱笆前,告诉他,你生气时说的话,如同钉子一般,即使你把它拔下来了,钉子孔还在,别人心里总是留下疤痕,不会愈合。
“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出口伤人不需太多训练,但说话暖人却是一种人生境界。既然我们都喜欢听美言,为什么我们不能少说甚至不说恶语呢?
论说话的艺术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