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电影中的角色发展和变化,观后感让我对作品中的主题和情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肖申克的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肖申克的观后感篇1
最近的热点问题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相信大家都在持续关注,所以我们聊聊其他的吧,这个问题不再多说。年后和高中好友聊天,无意中谈到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空闲中把这部电影看完。《肖申克的救赎》豆瓣评分极高,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下面就个人这部电影谈谈观后感。
电影以旁观者瑞德的视角描述在监狱生活了二十七年的主角安迪,无罪却被判刑谋杀的罪名,最终无法证明自身清白而进监狱。入狱第一天(1948年),典狱长就说过“把你们的精神交给上帝,把你们的身体交给我”,那一刻他没有崩溃,人群中显得尤其地沉着冷静。刚进监狱时安迪看起来很冷酷,喜欢独来独往,表情也不多。第一次主动和瑞德说话是想让他帮他弄一把锤子,因为在监狱里瑞德似乎什么都能弄到:口香糖,香烟。
入狱三年来被“三姊妹”施暴,从未屈服,后来“三姊妹”被以恶制恶。慢慢的,安迪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沉稳的性格和乐观的态度让狱友们能在广场上听到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可以在老师的教导下进行考试,可以在屋顶上喝着啤酒干着活,这些时刻都让他们重温着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自由身份。
这位青年才俊利用自己银行家理财服务的学识和智慧,帮助改造图书馆,大大改善监狱环境,得到监狱管理员的赏识,为典狱长提供免费理财服务。在监狱呆了五十年的老布出狱后因不能适应世界的改变而上吊自杀。正如瑞德所说:“开始,你恨他们,接着,你适应了他们,时间久了,你开始离不开他们,那就是被体制化了。”
偶然间,新狱友汤米能够证明自己无罪,他要求重审案子。为了让他留在监狱帮典狱长逃税、洗钱,典狱长拒绝了他重新审判的要求,并杀了汤米。他激动之下惹怒了典狱长,为此关了两个月的禁闭。“我的人生,这是我的人生,你难道不懂吗?”他在反抗,渴望离开这个应该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可没人理他。最终他不得不逃离肖申克监狱。
安迪有着强大的内心,坚定的信念和对自由的无限向往。此前,他凭借一把锤子用17年(1949—1966)的时间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比基尼女郎海报后的墙壁中凿出了一条隧道,于1975年逃出肖申克监狱,重获了自由,当天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这是圣经的原文,也是他越狱前最后的留言。越狱后他举报了监狱的典狱长。和老布一样,他的好友瑞德被释放后因监狱的“体制化”而不能适应外面的世界。唯一活下去的希望就是遵守约定,找到答应帮安迪寻找到盒子。收到安迪放在盒子里的信后继续行走到太平洋边找到了安迪,和安迪在海边走过余生。
安迪并没有开枪杀死妻子,但他认为是他的脾气害死了妻子,他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救赎了自己的罪恶的灵魂,而他只是被卷入了龙卷风中。他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而漫长的自我救赎后体会到的自由,是有希望的自由。“希望是件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电影最终以蔚蓝的大海为结尾,象征着向往中的自由。
肖申克的观后感篇2
由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的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时隔多年再看依然会让你的心灵深处震荡、感动。影片讲述银行家安迪因被冤指控谋杀,被判19年徒刑,通过另一个也被判无期徒刑黑人瑞德的眼光,生动描写了安迪运用智慧,怀抱希望,最终成功越狱,并将恶人典狱长蝇之以法,引导瑞德突破绝望,相会在无比碧蓝的太平洋边的故事,生发出友谊、希望、自由究竟是怎样美好的东西。
影片给人的启迪之一就是选择问题。主人公被冤枉判刑19年,换做一般人在体制化的监狱里肯定会自暴自弃,但安迪没有这样做,从入狱的第一天起他就选择积极准备,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在夜深人静时用一把石锤凿墙,19年的坚持,终于通过自己挖的隧道到达排污管再到外面的小河,成功越狱。现代社会,眼花缭乱的选择让人迷失方向,物欲的充斥不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明白自己的需要,追求简单的生活,留白的空间越多,心中的自由会越大。相同的环境,不同的选择,结果谬以千里,万事万物都有因果关系,有智慧的选择才能通往幸福的彼岸。
影片给人的启迪之二就是希望的主题。世事无常,顺境逆境总是在相互转化、高峰低谷总是如影随形,无论在何种境遇中,哀叹、消极总是无用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主人公安迪被冤枉,白坐了十九年的牢,如果不是怀抱希望,这十九年将是气愤、痛苦、绝望的十九年,但希望引领着安迪每天晚上用那个小锤去挖瑞德认为几百年也挖不穿的墙壁,因为他们早就放弃了希望,在他们看来希望只能让自己更痛苦,甚至认为希望便是痛苦的根源。一个人能够在19年痛苦的监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信念,所以他成功了。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也是如此,27年的非人的牢狱生活因为希望、信念的支撑也让他到达光辉的高度。
影片给人的启迪之三是关于智慧。主人公在狱中非常注意保密,一切行动都在隐秘的状态中进行,黑夜中用瑞德给他的石锤凿墙,留下的土在放风时通过裤腿不露痕迹的抖落,为了掩饰墙上的洞,安迪用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帖着。对于典狱长的刁难,安迪用自己的金融知识为他洗黑钱、合法避税,通过自己的价值让典狱长离不开他,放松对自己的管理,最后他不但领走了帮典狱长洗黑钱的一部分,还将典狱长涉嫌贪污和谋杀的证据寄给了报社,致使坏人自杀得到惩罚。对于肖申克监狱体制化的生活,许多犯人习惯后即使出狱还想犯罪,因为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了,有人甚至出狱后自杀,安迪明白这点,所以给瑞德留下礼物:一叠面值50的美元和一封信,信里面说到关于希望的事,引导着瑞德克服假释后的心理危机,满怀希望的找到安迪。安迪是智慧的,也只有智慧使得他克服困难,获得自由,晚年过着富足的生活,收获友谊。
肖申克的观后感篇3
我是看了一篇观后感“认识”的这部电影,今天晚上才真正拜观了这部被称为十大必看经典电影之一的作品。作者扣人心铉的剧情安排,导演大胆细腻的表现手法,把整个片子想要表达的道理深刻地印在观众的脑海里,甚至长存人心。于是我也想写一篇观后感,不想做为结束,因为天知道我还会再看几遍,不,也许天都不知道我哪天才能真正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
剧情就不多介绍了,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瑞德的旁白:“有的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当它羽翼丰满,当它飞走,你会由衷庆祝它重获自由。”是啊,在他们心中,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内心中的希望引领着他们越过重重难关,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也好羡慕这样的角色,自己总是朝着目标努力,却总是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满足以至于长时间停步不前,我想自己缺乏的就是报着那必胜的信念和希望,那颗追求梦想的心,何时才能提速远洋,航向那片让人忘却记忆的海洋。
记得曾经有人问我: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我愕然不知如何做答,于是他告诉我是“珍惜现在”。同样的'问题,我也问过许多人,也得到不同的答案……我想我还没有资格去回答这句人生的问卷,但我认为,目前对我来说最宝贵的是希望,是用双手创造出的幸福。
我想我还会再看这部作品,那也许是我消沉的时候。我想我会不断地看下去,当我不再消沉,他已映在我心里。
肖申克的观后感篇4
并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但每一颗果实都曾是一朵花。
经典电影,如经典书籍,可以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它往往是持久的,每次看电影,都会在心底留下一些震颤的影子。
几天前,老师让我们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监狱里的人生反击上演了......
在肖申克的监狱里,狱警们想判你终身监禁是很常见的。随便杀人,贪钱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可以说,肖申克就是人间地狱。当你进入这样一个地方,目睹了所有的罪恶,你还有勇气离开逃跑吗?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就像一面镜子。看了很久,你会错误地认为镜子里的人就是你自己,变得顺从和循规蹈矩。瑞德在评价布鲁斯的死亡时说,一开始你讨厌周围的高墙,但你会逐渐习惯和依赖他们,直到你最终无法离开他们。因此,在肖申克呆了50年后,布鲁斯在收到假释通知后,实际上试图杀死希自己留下来。
不是每一个坚持都会成功,但每个成功的人都坚持。就像安迪一样,他成功了!他开始相信自己能活着出去。他用锤子在厚厚的石墙上凿了一条通道。他爬过又长又脏的下水道。当大雨冲走他的污秽时,剩下的就是解脱和自由。
也许他的逃跑对瑞德来说是不可能的。他认为用锤子凿一个洞需要600年的时间。这不能怪他。瑞德不了解地质。他不知道压力和温度等外部条件对石头的影响。事实上,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即在看似绝望的情况下仍然有幻想。想想看,事情就会成功。只要你仍然有权幻想,就不要放弃这个权利。费兰克尔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最终都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生活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随机分布。
肖申克的观后感篇5
最近在读基督山伯爵,里面的一些情节使我想起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于是,在刮着今年最后一个台风,以致全校停课的日子里,我选择再次重温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使人心灵受颤的电影。
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我看了六遍,却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动的电影。在此之前,我曾几次说服我自己,要好好为这部电影写下点什么。然而我深知,我那苍白无力的文字,是无法承载起它所给我带来的震撼。
这是一部有关自救与希望的电影。
主人公安迪,因被律师设计,错入监狱,并为此坐了近二十年的牢,安迪由一个年轻气盛的青年人,变成了经岁月磨侵的中年人。
在牢里的二十年里,安迪一直默默地干自己的事。脸上不断新添的伤痕,便是安迪在头十年的监狱生活。安迪的后十年,是自救与渡人的十年。他坚持用了五年的时间,写信获批,为监狱修建了图书馆;安迪帮助狱友取得高中文凭。他用一直被迫低头的智慧,救了许许多多的人。而在得知自己的证人被杀后,安迪也终于压抑不住了,最终选择好时机,成功越狱,实现了自救。
安迪是个能够独自咀嚼孤独与罪孽的自救者。它默默地窥视着一切。他向瑞德要了一把小槌子,在孤独的黑夜里一点点挖出在瑞德认为需要花上六百年的逃生洞,而安迪,仅仅用了二十年。安迪利用独特的敏锐力与智慧,在帮监狱长洗黑钱时,捏造出一个不存在的人,以便往后揭穿其行为。安迪用了二十年,赎回了本不属于他的罪孽。
在这二十年里,安迪是个不断追求自由的囚鸟。安迪敢冒着被毒打致死的危险,为狱友赢得享受破与音乐的片段时光。正如瑞德所说,有些鸟是关不住的,他的羽翼光彩夺目,当他们飞出鸟笼时,会让那些觉得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的人感到由衷的喜悦。无疑,安迪便是这样的一只鸟。
安迪相信希望永存。安迪在给瑞德的信上有说,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不会消逝的。它存在你的心里,这是用石头围不起来的。
除了安迪的救赎外,“体制化”是影片的又一主题。或者从另一层面说,安迪的救赎,就是为了避免体制化。所谓的体制化,拿监狱做例子,监狱的墙很有趣,刚来的时候,你会恨它,慢慢地,你会习惯它,最后你会喜欢它。监狱把你送来度过余生,这也是它们所想要剥夺的。最后人们竟放弃了反抗,不再愿意拾起遗失大半生的自由,这便是体制化的可怕之处。在我看来,与鲁迅先生所说的“吃人”,大同小异。
总的来看,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才最为恰当地道出影片的中心。
无疑,安迪当属圣人一类。
安迪在忍耐与等待,拯救了自身;安迪用友谊,避免瑞德沦入体制化;安迪用自己的智慧,除掉监狱长,为肖申克监狱的每个人赢回久违的欢乐与快感。
在第六次观看中,我再一次被安迪所感动。在安迪逃出肖申克后,向风雨打开双手,那一刻,我看到了安迪身上的自由,感受到了希望的力量。
与此同时,我又一次因“体制化”而陷入了沉思。我是否也被生活体制化了?当大多数人选择同一种姿态去生活时,我不也正是随遇则安地跟从他人,在初恨中慢慢习惯,最后失去了挣扎吗?我深深为我而忏悔。
但安迪告诉我,只有在其中跳出来,才能实现自救。
一部好的电影,并不亚于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肖申克的救赎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现代的视觉冲击。我所感受到的是,我的内心,受到了迄今最多的震撼。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安迪之所以能够从肖申克监狱里逃出,因为空间禁锢了他,而时间又拯救了他。一天挖不完的隧道,他用了二十年来挖;一天做不完的事,他用一生来做。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一书中提到,如果你的一生都像安迪一样追求自由,知道自由在高处,那么你的一生是自由的。世界像是广场,如果你只知道左右,而忘了更要站在高处张望,你是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的。什么时候,当你能超拔于时代的苦难上,人群之上,你能从自己出发,以内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才是可能自由的。
那么,下一个安迪,会不会就是你我?
肖申克的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