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好书后,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将其中的感动和启示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力,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故事情节发展和转折点的思考和感受,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师讲课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师讲课读后感篇1
记得师范刚毕业那会儿,自己还是个半大孩子,天真地以为心中有爱就能改变一切,整天和孩子们嬉戏玩闹在一块儿,却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他们,关爱他们的点滴生活……还别说,真有那么一阵出现过奇迹,也许是农村孩子特淳朴吧,他们被我的“爱”打动了,一个个对我特别的好,为了我可以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甚至连几乎不可能改掉的乡音都纠正过来了……我便一度迷失在自我陶醉中……
可美梦不久便被打醒了,由于局势的发展,乡村小学很快就被合并掉了,并校后,并行班级多了,也就有了对比。慢慢地我发现,即使我再努力,成绩始终都无法赶上别人,这才有了疑惑,恐怕光有“爱”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些其他什么,于是便一路追寻,到处取经,但收获却甚微。
前不久,高老师对我说,多看些相关的书,可从窦桂梅老师开始,于是我就去书店买了两本回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了起来。可一拿上手,就再也舍不得放下了,不管多忙、多累,每天我都要读完一课,那感觉不是仅一个震撼所能比拟的,收获自然也不小。
我边读边思,并时刻把我的课堂与窦老师的相比,仔细寻找问题所在。渐渐,第一个问题就在脑海里清晰起来:以前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自认为朗读还行的我怎么也教不出朗读同样优秀的学生,看了窦老师上的课,我知道了,原因是我只是一味地强加给他们,他们不但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更是不明所以,怎么可能接受呢?而窦老师就不一样了,她完全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并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来读,学生口读我心,自然而然就能读好了,窦老师只在适当时点拨一下,让整堂课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找了这么多年的答案,一下子解决了,“佩服”便是我对窦老师的第一层认识。
还记得孙老师也曾帮我找过原因,她问到我在课堂上关注的群体,我思考之后回答她是优等生,她说这就是问题所在。她平常关注的是后进生,即使偶尔一堂课关注优等生,那课后也必定给后进生补上,他们才是我们该关注的群体。是啊,后进生都会了,更何况优等生呢?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课上我照着教案提出的问题,后进生一个也不会啊,那叫我怎么办,课总得上下去啊,就只能……所以即便发现了问题所在,我还是没有办法改变。看了窦老师的课,我明白了:首先,后进生的士气已经在我的不重视下消退不见了,即使有他们会回答的问题也不愿意举手了;另外,我一直不愿意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后进生失去了信心……窦老师的课却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士气都是那么地足,兴趣都那么浓,效果自然不一样。即便刚开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气氛沉闷,窦老师也总能扭转局面,真不是一般的神奇啊!
原来我的心里一直不曾装有后进生,自然就不会替他们着想了,我的语言也没有感染力,也就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难怪课堂气氛沉闷。真是惭愧,还一直把责任推到学生头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直到此时,我才真正领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今后的课堂,我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其次要改变自己的语言。
回想刚开始之所以能那么快认同窦老师,是因为她也是从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成长起来的。其实有一段时间我也曾产生和窦老师一样的想法:为什么别人成长那么快,而自己却没进步呢?现在我知道答案了,并不仅仅像窦老师所说的是“公开课”的原因,我认为更是她那永不停止的进取精神,这才是她取得成功的源泉,而我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精神,虽也曾不停地找原因,可即便找到了原因,也没有那股子精神劲支撑着去解决问题,就此停止了寻找的脚步,当然不会有进步了。而窦老师即便取得了成功,都不曾满足与现有的成绩,依然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实感汗颜啊,看来我首先要改正的是自己畏首畏尾的心态,教师的使命是一切为了学生,可不能因为自己的缺陷而影响到学生的利益,即使困难再大,我也要向之努力!
老师讲课读后感篇2
寒假里,总算有了大把的时间来品读我所喜欢的书籍。于是,我把自己买的《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一书拿出来又认真地读了一遍。早就听说窦桂梅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在办公室也和同事讨论过,自己也曾走马观花的读了一部分,在杂志上也看到过她笑颜如花的照片,让我们感到那样的亲切。
刚读了序言我就深深地被窦老师质朴真诚的语言所打动。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她的课堂跌宕起伏,为老师的妙语连珠连连叫绝,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赞叹不已。
从她的课件、录像以及教师语言艺术,可见窦老师课前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制作课件。看到她在公开课上的自信与坦然,我们可以想象背后的辛勤耕耘。在她的引领下,不管是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堂情境之中。
窦老师的语言是激情四溢,很具有感染力。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课外阅读上的话,就在这里用来评价,这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等等。
从窦老师的讲课中,可以看出窦老师的知识渊博,语文功底之丰厚。她讲每一篇课文都会引出与本文相关的文章。她讲《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在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如:《落叶》、《朋友》等,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讲《再见了,亲人》引进魏巍的《我的老师》,讲《圆明园的毁灭》引进法国作家雨果的《致巴赫莱的一封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进入深入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文章的欲望。
一堂好课是教师一生文化底蕴积累的写照,而这需要我们终身不断的学习。一本好书总让人有品不完的滋味,让我们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传声筒,而应该是一名有勇气的思想者。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去引导启迪学生。这是教学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责任。
老师讲课读后感篇3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我感觉不是在看书,而是窦老师就在我身边,正用她那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语言慷慨激情地对我讲述语文教学中的精髓,使我受益匪浅。
看完序言,我了解到窦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执著精神。她高超的课堂艺术不是一天两天获得的,而是靠艰苦的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的。面对失败她没有弃馁,而是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她说:“有痛更有累——并且快乐着。”
窦老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高招,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或让学生沉思。课前的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充满信心,好像被窦老师施了魔法一样,课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思索的暗流在悄然前行。
窦老师的课堂教学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是那样的呆板?怎样借鉴窦老师的课?我开始不断思考。
课堂如人生,精彩的人生需要细节来支撑,精彩的课堂也需要细节来建构。窦老师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细节中建构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我想,听过她的课或看过她的教学录像的老师都知道,她的教学语言极富有感染力,极具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叙述,还是评价,都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开始上课,她惯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棒,他棒,我棒,人人都棒!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近感。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这里我摘录了她在评价学生的读书和叙述时的一些激情语言,我认为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是啊,读书是个人的,我们在尊重别人朗读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的味道,即读得有韵味。
正像你们讲的那样,不光是理解课文,还要把你看到读到的故事,变成自己的话有理有据地讲出来,下面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字眼儿触动了你感情的那根弦儿,哪些话语增添了你心中的力量,一会儿讲给大家听听。相信你们会侃侃而谈,说出的话落地有声。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读了文中的老师联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其实我们阅读作品,就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也触动自己心灵的那根弦,于是你的心灵世界也得到了升华。
向你祝贺,同学们给他鼓掌。他把书上的语言进行了充分地“消化”,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这真了不起!
太好了,我发现你刚才讲的那个故事书上没有,你把他补充进去,这是多好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啊。
窦桂梅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像潺潺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就流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以上列举窦老师精彩而有感染的语言只是这本书中的小部分。由此可见,窦老师的学识是多么的渊博,功底是多么的深厚,她对学生的鼓励方式又是及其丰富。
她的课堂总是充满着各种可爱的细节,笑声不断,活而不浮,重而不涩。随意中镶嵌着精致,精致中蕴含着纯朴,纯朴的语言中还蕴含着巧妙的点拨。
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这都要靠我们自己去研读,去品味,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老师讲课读后感篇4
听窦老师的课,就像遨游于一座精神的园。而她就是那个领路人,为你打开一扇通向辽阔天地的门,至于你是要行走于沃野之上,陶醉于沿途香花弥漫的景色,还是想破浪于碧海,乘风远航或者搏击长空,遨游于天际,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她只教你发现自己的'内心,了解并遵从于内心。
就像这节课她所告诉我们的:原来,爱可以这样表达!她让我们明白,父亲爱我们并不是因为他为我们做了什么,比如我们生病的时候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比如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美味留下来给我们,比如连自己的臭袜子都懒得洗却颠颠地为我们洗尿布……他的爱先于这一切而存在。她也让我们明白,我们爱父亲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伟大,或者多么了不起,不是因为他有多俊朗的外表或者多渊博的知识,不是因为他为养活我们而奔波劳苦,更不是因为他们能够为我们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而是因为他是父亲。是我们生命中无可替代的那个人。就像窦老师说的,她在这节课中要展示的是一种阳光的东西。它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刚之美,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力量,是柔情与刚性的结合,是只有爸爸才能带给我们的安全感,它像高山一样,让我们仰望和依靠,而不是板着脸孔,用爱的名义施加于我们的压力。而这一点,恰巧与作者安东尼·布朗不谋而合。“这本书源自画家挥之不去的回忆。他有一位近乎完美的爸爸,但就在他17岁那年,爸爸在开车送他去参加了第一场正式的足球比赛之后,突发心脏病,猝死在他的面前。许多年后,当安东尼收拾房间时,翻出一件爸爸曾经穿过的睡衣,仿佛体温犹存,于是积压心头的往事奔袭而来……那件睡衣出现在这部作品的每一页,从封面到封底,连蝴蝶页也采用了它的花纹。”
作者把对父亲的哀思,把生命中巨大的疼痛,把有些人要留着眼泪诉说的不幸,用这样一种,夸张的喜悦的幸福的阳光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或许才更接近爸爸的愿望。坚强快乐地生活着,笑着面对生命中的一切苦难,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为了爱我们的人而在生活中不断地寻找阳光,寻找快乐,感恩的生活着。这,也许才更接近爱的真谛。在窦老师的课中,我看到了阳光,看到了精神与精神的相遇,和它们所迸射出的人性的美好与坚强。我想这两个不同国度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在做着一件共同的事情,那就是让道:原来,爱可以这样表达!
老师讲课读后感篇5
我拿到这本书时,随手翻了翻,看到这是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与我所教初中语文不对口,因此不打算到认真看它。我对窦桂梅老师多少有些了解,知道她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副校长,也知道她的课讲得很棒,因此,还是翻开了这本书看了起来。
看完序言,我了解到窦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执著精神。她高超的课堂艺术不是一天两天获得的,而是靠艰苦的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的。面对失败她没有弃馁,而是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她说:“有痛更有累——并且快乐着。”读到这里,我心里,有一丝震颤——缺乏毅力的我在困难面前总是退缩,我也想经历专业成长,也想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然而热情总是过不了三天就骤然降温。比如写日志吧,老是断断续续,不能够坚持下来,连续几天没有写日志了,失去往日写作的热情。
再往下看这本书,竟被她一篇篇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住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蚊虫的叮咬,忘记了疲劳,从吃过晚饭一直看到午夜,要不是挂钟的提醒,我还不会停止下来。这两天里我利用了一些零碎的时间来看这本书,早晨醒来看躺在床上看上几页,饭后看一会儿,晚上躺在床上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对好书,总是有些入迷。
这本书共收录了十篇课堂实录,每篇后面还有几个点评。看这本书不能太快,需要细心地啄磨,才体会出课堂教学的精妙。
窦桂梅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像潺潺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就流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她往往标新立异,出人意料地设计教学,又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她注重感情的抒发,又注重思考的深度,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被感动得哭了,从中也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和对人生的思考。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传统课文,如果是别人讲,很容易受到原有的教学方式影响,然而窦老师大胆创新,将课堂按“讲亲人——诵亲人——别亲人”的流程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不着一点刻意设计的痕迹。加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窦老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高招,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或让学生沉思。课前的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你棒,他棒,人人都棒!”简单的一句话,好像被窦老师施了魔法一样,课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思索的暗流在悄然前行。
我从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最大的启发。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是那样的呆板?怎样借鉴窦老师的课?这是我今后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老师讲课读后感篇6
假期里我选择了《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一书,我认真拜读了此书,真是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纵观此书,收录了窦老师的讲课实录共12次及专家点评。教学内容分为单篇经典主题教学、群文主题教学、整本书主题教学、主题实践活动四大板块。在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书的自序——《教人语文,莫如以语文教人》。窦老师在自序中写到,“未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取决于今天我们培育怎样的儿童。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有更深的情怀与更大的担当,必须成为永远的思想者与终身的学习者。回望自己30年的教师生涯,尽管成就与遗憾并存,但所幸自己年届天命,仍有研究的热情与成长的动力。‘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以语文教人的。’”的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去创造孩子发展的广阔空间,用心去施展教学的智慧,在课堂上用宽严相济的爱去尊重、去理解、去激励、去引领、去期待、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嫣然绽放,相信每一片叶都会绿意盎然。
在这本书所收录的课堂实录中,比较特别的是,它是按照主题教学的四种不同实践样态进行编排的。其中“群文主题教学”中的第一篇《游园不值》让我印象深刻。
窦老师以“不遇中有遇”为主题,按照“与文字相遇、与文学相遇、与文化相遇”的步骤,教授《游园不值》一诗,让人耳目一新。首先,窦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如:开课伊始,请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题李凝幽居》,说说诗人贾岛静心苦吟?推敲的故事;接着指导学生读了贾岛的另一首诗《寻隐者不遇》;然后出示了几个含有“不遇”的诗题,引导学生比较发现。这些诗与诗题的出现看似与教学内容《游园不值》没有关系,实际上,老师运用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比较品评的方法悄然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品读推敲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接下来进入情境后,窦老师通过对重点文本的敲打、感悟、反思引导学生与文学相遇,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比如:在学生基本理解诗意后,教师紧扣一个“怜”字,启发学生。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怜苍苔,怜柴扉,怜红杏。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各句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提高了教学效率,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就是这个道理吧!
窦老师倡导“主题教学”的理念,认为学习母语,决不能仅仅关注语言形式,而应从内容或“人文”着手带动对形式的领悟。本课就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比如用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迅速进入角色。比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了《雪夜访戴不遇》。“人生啊,就是如此,在‘不遇’中有‘遇’,在‘不可能’中?‘可能’,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在教学生做人,教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啊!
捧读这本书,我发现内里窦老师自己写的东西很少,更多的是她的课堂实录和专家点评。但最令我震撼的是:从这十二个课堂实录中,我发现窦老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始终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注重引导学生自信表达、个性表达,让课堂气氛极其活跃,课堂效果十分出彩。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有的时候为了让教学效果好,往往对一些问题的设计不够充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见解,当学生出现有与教师不同的想法或预设时,往往手足无措,有时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不正确的否定,有时会不加判断。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否每个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上是否真正发过言?是否存在着热闹的看客?就此忽略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而窦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问学生:“还有吗?别的呀!不可以聊一聊呀?谁没有发过言?”这些话语在学生心灵深处炸响,从而走进文本,品读课文语言,理解文字背后的广阔空间,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
其实,我们学校以“爱己,爱人,爱家,爱校”为核心的四爱校训与窦老师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课堂上都能真正做到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合作中交流,做到自信表达,我们的课堂又怎会不精彩呢?
最后,还是用窦老师的话结语,“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愿与所有同行者共勉。”
老师讲课读后感篇7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是课堂实录,记录了窦老师讲课的精彩瞬间。而我,通过一个学期完成了整本阅读。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向我们介绍了低年级如何“看图说话,写话”。真是受益匪浅。
“看图说话,写话”正如我们的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画面的种类很多,比如漫画,生活照片等等,这些画面可以是一幅或几幅;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学会看图说话是学习观察生活并能更好地表达生活的重要方法。
首先,是认认真真的看。“看图说话”的第一步就是看,认真观察图画。这幅图最能引起你注意的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先看画面上重点突出的内容,再从整体上了解图画的意思。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图画中都有什么?不管是观察单幅图,还是观察多幅图,我们都要根据图画的特点,可以“先看重点,再看其他”,也可以“先看整体,再看重点”。然后,就是清清楚楚的说。其实很简单,怎么看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句式,提高难度让孩子表达。要走进图画的情景中,这样说的话富有生活气息,显得更自然,亲切,听起来很舒服。
看到窦老师的“看图说话”的指导课,对我思想的冲击、教学方法的点拨,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看图说话”的观察方法。观察的图画,有一幅或多幅,分静止和动态、人物和动物、景物和事物、正面和负面,全方位、多角度的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同时把生活与图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就是教会学生取材的方法。学会了观察生活,就能写出生活。学生的学习是快乐而轻松的,当他们走向高年级的时候,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发现:窦老师的“看图说画”的指导,帮助学生搭建了一座通向写作的桥梁,教会了学生更好地表达生活。也教会了作为教师的我,也要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学生在作文中学会表达真实的生活。
老师讲课读后感篇8
自从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我被她独特的魅力所深深感染,寒假带着对窦老师的这份崇敬,我细细的评读了她的著作《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从书名就了解书中都是窦桂梅老师听课后的一些点评,书中记载的是窦老师从执教教师课堂语言,教学内容,教学韵味,或是教学的落脚点……对教师教学进行的评价。从她别具一格的评价中,你会认真的去思考作为教师,立足课堂,着重修炼的素养应该是什么?作为教师,当你评价他人的课堂时,应该注意的又是什么?
窦老师在评价老师的课时,表明她的评价观念——评课不是批评,也不是赞美,而是要发现课堂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教师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评课时,做到“缺点不漏,优点说透,方法给够。”传递评价者真实的心声,真正的水平,告诉授课老师怎么做会更好,令他信服和接受你的观点。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转变态度和观念,珍惜听课的机会,通过评课彰显自己的认知专业水平,切勿人云亦云,敷衍附和。今天我就感受肤浅的谈谈自己阅读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一、注重教法的实效性,关注学段特点。
窦老师择录低年级识字教学评课多章,并谈到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建议,提出灵活识字。所谓的灵活,就是几种识字方法——韵语识字,集中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段学期有所侧重和区分,不要每个老师都千篇一律的进行一种方法的复制。不要把识字教学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一个步骤上,也要适当地运用其他方法,有些时候,注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灵活运用,方能产生效率。
识字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出深刻的思考,每堂课中那种方法最有效,就采用那种方法。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和目标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必须牢记这一点。(举例:祖的偏旁认识“示”——表示古代祭祀的仪式,表示一种敬畏。)
二、树立正确的评课观。
窦桂梅老师认为,“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评课时,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教师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应该想清楚,被评课的这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不能仅仅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它还应该是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
“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窦老师说,“好课”是看不出“教”的痕迹的,看似师生随意聊天,可课堂上常常高潮迭起,悬念频生,教师引导学生探奇览胜,流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复,别有洞天——而这些,其实就是教师经意备课的结果。
在第9篇《一堂好课好在哪儿》中,窦老师例举了一位科学老师执教的课堂,从窦老师对这位科学老师的评课过程中,我在头脑中组合这位科学老师的备课过程:从生活入手,寻找自己需要的几种植物。整整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找齐了自己课堂需要的“水葫芦”“水芙蓉”“铁黄冠”,在经意的准备中,课堂上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彰显“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佩服这位执教的科学课的老师。课中,在看似轻松与不轻松间,科学老师胸有成竹的和学生进行着对话,好多时候学生都要实验,讨论,这些环境的更替需要老师调节好学生的情绪,组织好秩序,这需要科学老师具备组织课堂的能力,为了一节科学课,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为了有效运用课堂生成,教师需要储备的东西太多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平时的教学,哪一堂课不需要我们好好准备,即使一本书一篇课文一个知识点你已经驾轻就熟了,可是,面对的学生不同,亦不能简单的复制。那么,我们又为自己的这堂课储备了多少专业知识呢?这节科学课上,教师同时对学生的绘图本领和概括能力进行有效训练,老师带领学生从观察到范画标注名称短短2分钟,学生掌握方法马上绘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整个过程没有刻意求新,没有花拳绣腿标新立异,而在于真、实,老师的教学行为指向性明确,学生学有所获,这就是一堂圆满的课。则好课必须为学生服务的。
不管什么课,课上数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思想的原野上驰骋,在精神的苍穹里遨游,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跟随学情接受挑战,在挑战中疏漏、欠缺难免的,教师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才有了智慧的生成。好课永远在我们实践的旅程中,在我们苦苦的追求中。
三、关注课堂的师生对话。
每个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总会刻意准备师生对话。何谓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窦老师的观点告诉我们,对话不是简单的“舌头行为”,以一定区别于“灌输式”的教学。我们的教学,通过对话,借助文本,深入探究,然后走出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窦老师建议老师必须读书,善于思考,从历史的高度,文化的高度,哲学的高度,认识“对话”的意义,必须把对话放在高处,方可一览众山小,带领学生走向光明的人生彼岸。
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平等,爱,谦虚,信任,希望,批判思维等,这是教师具备对话的必要条件,而且通过师生真正的对话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平等的对话,巧妙的提问,师生愉快的合作,都是良好的对话具备的特征。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根据学情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形成课堂智慧;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有力的跟进和推动课堂的行进;通过对学生的挚爱和信任引导启发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表达自己的个性观点。
现在的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做一名教师不容易,做一个好教师更不容易。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精湛的教学水平。不仅要懂得教学理论,还要积极投入教学实践,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充实自己,超越自我。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成了我们生活必需,工作必需,生存所需。特级教师窦桂梅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的一面旗帜。
老师讲课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