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活动和任务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联系,以增强学习的相关性和吸引力,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案,以确保它们始终与学生的需求保持一致,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数学认识圆形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数学认识圆形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
2.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中班数学认识圆形教案篇2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中班数学认识圆形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活动准备:
1、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形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啊?
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
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
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5、引导幼儿大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
二、找出半圆形
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
3、认识了半圆形,老师想请你们帮我玩具,老师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玩 具,请你帮他把半圆形的都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摸摸半圆形
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
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
四、圆圆和半圆
1、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 能?
2、共同: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
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并拼一 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
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
中班数学认识圆形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在圆形比较中认识椭圆形及其特征
活动材料:
1、幼儿每人每种图形卡片各一套
2、各种图形娃娃一个
3、幼儿每人圆形和椭圆形卡片各一套
4、画册
5、熊猫手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喂饼干游戏:
小朋友们好!我是熊猫贝贝,今天我有件事想请小朋友帮忙,有几个图形娃娃它们饿了,想让小朋友喂它图形饼干吃,好吗?但是它们有个要求,只吃和自己嘴巴形状一样的`图形饼干,如果放错饼干他们就会哭得,你们可要记清呀!
二、 认识椭圆形
谢谢小朋友帮了我这个忙,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出示椭圆形卡片)
1、 提问:
(1)、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
(2)、它和你们认识的图形中哪个图形形状相似?
2、 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
(每位幼儿两张圆形和椭圆形的卡片)让幼儿比较圆形和椭圆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他们的便都是圆滑的,没有棱角。
不同点:圆形从圆心到边上转一圈都一样长。
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转一圈不一样长。
3、 寻找椭圆形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让幼儿找出哪个是椭圆形,(让幼儿说出椭圆形的颜色)。
4、 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看图片)
三、涂椭圆形作品
小朋友真棒,又认识了椭圆形,现在我还送给你们礼物,你们看是什么?(气球)但是气球没有颜色,请你们用彩笔装饰一下气球好吗?
四、 巡回指导幼儿作品
中班数学认识圆形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运用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能从生活中找出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师幼共同收集生活中各种的图形实物。
物质准备:贴有‘各种图形’的展板、教学课件、人手一份圆形与椭圆形卡片、一根小吸管、夹板。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图形王国”的形式,复习已学过的图形。
师:今天我们来到图形王国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什么图形?
二、说出椭圆形的名称,初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师:图形王国里又来了一位新朋友,看!这是什么图形?(椭圆形)它像什么?
我们还请来了它的好朋友圆形,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圆形和椭圆形的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通过操作比较,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1、通过两图形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
师:小朋友把圆形和椭圆形卡片重叠在一起,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操作比较,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
2、通过测量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中心线折痕,发现圆形两条中心线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中心线折痕不一样长。
(1)师:我们用吸管测量椭圆形和圆形的红色折痕和黑色折痕,发现了什么?
教师提出测量要求:先测量圆形的红线和黑线,再测量椭圆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操作后提问:你在测量圆形和椭圆形折痕中,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圆形的两条中心线折痕都是一样长;
椭圆形的两条中心线折痕不一样长(一条折痕长、一条折痕短)。
总结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没有角、只有边,弧线围成鸭蛋圈,圆圆扁扁的。
四、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巩固椭圆形的特征。
1、从课件中找出像椭圆形的物体。
师:小红家里也藏着很多像椭圆形的物体,我们来找找!
2、从各种生活实物中找出像椭圆形的物体。
师:请小朋友找找桌面上“哪个东西的什么地方像椭圆形”,找到后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一说。
师:我们到教室外面继续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像椭圆形吧!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数学区:找椭圆形(提供几何圆形装饰卡,让幼儿找出椭圆形,并进行装饰涂色)
美工区:椭圆形添画(提供椭圆形的基本图案,让幼儿自由添画)
益智区:图形棋(投放图形棋,让幼儿通过下图形棋熟悉各种图形)
2、家庭活动:回家继续寻找生活中像椭圆形的物品。
中班数学认识圆形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法。将教学目标和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操作,进一步认识椭圆形,培养幼儿扩散思维。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乐于参与椭圆形的探究活动。
3.能在与圆形的比较重学会正确感知椭圆形。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会正确感知椭圆形。
活动准备
1各种椭圆形物品若干。(如:椭圆形的盘子、镜子、饼干、哈密瓜、红枣等)
2.幼儿用书。
3.教师演示用具:可以从圆形变成椭圆形的细铁圈,圆形与椭圆形的图片。
4.幼儿学具:地板上画的有圆心的圆形和椭圆形,幼儿测量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观察感知椭圆形。教师把圆形变成椭圆形,幼儿观察由圆形变成椭圆形的过程。
2指导幼儿观察认识椭圆形的形状特征。
(二)展开部分
1.操作、比较,展开讨论,找出椭圆形的特征。
(1)教师:“小朋友,刚才老师用圆形慢慢地变出了椭圆形,那么圆形和形一样吗?到底哪儿不一样呢?下面,小朋友自己来测量比较
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2)教师指导幼儿用绳子测量地板上的圆形与椭圆形。由于幼儿有测量圆形的经验,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通过测量,得出椭圆形的特征。
(3)指导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圆形边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而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圆形是正圆,椭圆形是圆。
(4)教师进行小结,出示圆形和椭圆形图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从而证实幼儿的发现是正确的。
2实践应用,观察寻找并介绍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1)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知道了椭圆形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找到了之后,用你的小手摸一摸它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
(2)数师组织幼儿到教室的各处找椭圆形物品。
3教师组织幼儿检查椭圆形筐子里的物品是否正确,并进行总结。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圆形的东西,请你仔细想想,还见到过哪些椭圆形的东西
(三)结束部分
完成幼儿用书中的圆形派对“练习
教师:“请小明友将图中的椭圆形圈出来。”
四、活动延伸
幼儿创意活动“圆形变变变”。教师提供画有椭圆形的纸张,水彩笔、彩纸、胶棒等材料,幼儿通过粘贴、添画等方式制作图形创意画
活动总结
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了椭圆形,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点,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了对椭圆形的认识
中班数学认识圆形教案6篇相关文章:
★ 认识东南教案6篇
★ 认识电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