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明确学习的目标,教案写好了能较好的带动同学们课堂上的气氛,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火烧云》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习课文,知道火烧云名字的来历;
3、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课文从变化多与快两方面来写出火烧云的特点;
4、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5、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教学重点】
1、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2、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教学难点】
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观察过云吗?请说说。
2、揭题。
二、通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
2、读书检查:
请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三、学习第2节
1、请找出课文中写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
2、学生回答。
3、自由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为什么叫火烧云。
(烧、着了火)
4、火烧云是真的在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红彤彤)
5、如果不用“烧”,而用“一直红到”好不好?为什么?
(“烧”字不但写出了颜色,而且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
6、这一句还写出了火烧云的什么?
(范围广)
7、朗读练习。
四、整体感知
1、那么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思考。
2、学生回答,讨论交流。
(变化多、快)
五、学习第3节
1、学习第3节:
⑴读第3节。
⑵这一节写了火烧云哪一方面变化?
(颜色)
⑶学生再读第3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与快。
(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多,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快?)
⑷朗读练习。
⑸火烧云就只有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看出来?
2、学生想象其他颜色。仿照课文的构词方法来说。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闻:前鼻音wé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端正的书写宫、祝两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3、了解有关足球的一些知识,知道足球运动是当今的流行运动,同时让学生明白能给人带去欢乐,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教学重点:朗读、写字
教具:多媒体动画,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纪、皇、帝、庆、祝宫、进、运、带、踢、自、己
(1)、指名读、齐读
2、出示写过的生字纪、庆、进、运、带
(1)、指名读并组词,全班跟读。
二、学课文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出示第一自然段投影)
相机出示圆圆的身体,个头不大,年纪可有一大把喽。
2、指名读
3、指名上台表演,评奖。
4、齐读
过渡:是啊,足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关于足球的历史,让我们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些什么?
1、自读
2、交流
(1)、点出很久很久中国读好、自豪
(2)、只有才师:可见足球是件非常高雅的活动。
(3)、他们在皇宫前.里(放动画)
师:有谁对当代的足球有更多的认识?
1、指名说
2、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许多年过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
师展示何以为流行:大连的足球建筑,足球的望远镜,足球报,印有足球图案的衣服
师:小朋友们再来看这两张图,人们都在干嘛?(欢笑)是谁带给他们欢笑(足球)
平时生活中你或你的家人有没有这种举动?说说怎样的?
1、指名交流(球迷)
2、师:足球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欢笑,那么课文中的最后一句中我就觉得自己也是快乐的了。什么意思。
(1)、指名说(能给别人带来欢笑,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2)、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课文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足球,你还知道足球的什么知识?
1、交流
2、齐读全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宫、庆、祝
(1)、认读,并组词。
(2)、说说如何识记。认识新偏旁。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师巡视。
板书: 17、我叫足球
出生 中国
流行 世界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古井》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并认识本课出现的3个要求会写的字,能认识3个要求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那种儿童对于夜空大胆美妙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感受美与想象的新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看课件。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井”字,请同学来读。
同学们,也许你们曾经在农村、公园里或一些旅游景点中见过井,你能说说吗?
是啊,井里的水很深,而且水面平静。有一个年纪和你们相仿的小朋友在夜晚看天空,看着,看着,他就被吸引了,而且还写了一首小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课题,读题。
课件出示课题“古井”,我们都看过“井”的图片了,你们知道什么是“古井”吗?古井可不是一般的井,而是有着很多年历史的井,很神秘。这个小朋友感觉夜空就像是一口古井。
3、再读题目。你们想去看看这好像古井的夜空吗?
二、感知课文,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看清每个字,用心听。
2、给同学机会,让你们亲自去看看古井,感受它的神奇与魅力。
同学们,请你借助书上的拼音来读课文,认真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在文章中找出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仔细拼读并用圆圈画出来。
三、识字、解字并理解诗歌内容,指导朗读。
本课识字教学量小,要求会写生字为2个,会认生字只有“很”,运用随文识字法学习本课生字。
同学们,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诗,我们要先来认识三个字宝宝。
1、“夜”夜晚的天空。
谁找到这个字宝宝藏在哪行诗句中了吗?你能读一读吗?
出示生字字卡,一组开火车读字音,整读音节。
谁能组词?
再读诗句“夜晚的天空”
说话训练:你能说说,夜晚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吗?
2、“很”,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
这个小朋友看到夜晚的天空觉得它像什么呢?找到这行诗了吗?谁来读一读?指一名学生读诗句: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
出示字卡“很”,拼读字音,就是十分、非常的意思。
再来读读这行诗吧。
3、诗句“我丢下去的白石子,变成很多很多的星星。”
在晴朗的夜空中,我们以常会看到有很多很多的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和说,你觉得天空中的星星像你什么?
这个小朋友感觉星星是什么呢?找到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小作者认为在上的星星是自己丢在像古井一样的夜空中的白色的石子,多有趣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4、“久”,“可惜,我听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它们的回音。”
出示字卡“久”,拼读字音,教师讲解含义:形容时间长。
教师领读诗句。
指生读诗句。
为什么小朋友没有听天回声,你们知道吗?
四、再读古诗
1、生自己练读。
2、指生读全诗。
3、男女生合作读诗句。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诗歌。
4、说一说“你觉得夜晚的天空像什么呢?”
二、指导书写生字。
“夜”为上下结构,“久”为独体字,教师要范写。
三、完成课后题
1、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2、读一读,诗歌《春雨》
注意读好植物们说的话,认识表示说话的标点。冒号,引号。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种子、桃树、麦苗渴望成长的急切盼望心情。省略号的停顿要处理好,给人留有遐想的空间。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背诵诗歌。
3、课后题:涂一涂。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司马光》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能根据音节正确拼读词语。
2.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能连词组句。
4.能正确朗读歇后语。
5.识字活动:认识带有走之底的字。
6.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第一题:能根据音节正确拼读。
1.学生自读题目。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在音节下标出汉字。
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像摆出不同的花园。(学生填写序号)
4.学生评一评谁设计的花园既科学合理又美丽。
第二题:帮小路和木棉树选几件合适的外衣。
1.学生读准词语。
2.请学生自己练习。答案:(美丽的)小路(干净的)小路(弯弯曲曲的)小路
(美丽的)木棉树(碧绿的)木棉树(勇敢的)木棉树(坚强的)木棉树(枝叶茂盛的)木棉树
第三题:从每一组圆环中找一个词语,连成彩带,装扮教室。
1.学生读一读题目。
2.请学生读一读词语。
3.请学生独立练习。
4.集体反馈。
答案:
池塘里游来了可爱的小蝌蚪。大路上走来了神气的小马。树枝上停着活泼的小鸟。
第四题,正确朗读歇后语。
1.学生自读歇后语。
2.集体读歇后语。
3.讲讲这些歇后语的意思。
4.学生介绍自己歇后语。
第五题,识字活动。
师:一个人的活动离不开脚,而脚的最主要作用是走路。“辶”在古文中是画成脚在街上走,左右两边合起来是“行”字,像街道十字路口,中间是“止”宇,像脚有脚掌和脚趾,合起来表示在路上走,后来省去右边,又把“止”移到下边。
师:用作部首时,因为和“之”字的写法很相近,又常和走路的意思相关,所以又叫“走之底”,表示走路、路程或脚的动作,写在左下边。(1)表示道路或路程,如:道路、通过、远方。(2)表示走路的各种方式,如:前进、后退、返回、运动。(3)表示走路的各种目的,如:迎接、欢送、逃跑、追赶。(4)表示走路的各种结果,如:到达、走遍、相逢、连接。
第六题,描一描,写一写,注意上中下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2.学生写字。3.注意正确的执笔姿势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片,紧扣词语,欣赏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
通过朗读,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其语感。
三、教学准备:
课文动画,梅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谁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3、教师简介梅花山。
(二)初读指导
1、看图,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和带生字词的语句。
寒气还没有退尽。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散发休息欢乐晶莹透亮涌动
(2)学生拼读生字词。
(3)学生交流已经读懂的词语。
(4)出示生字: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型。
结合教新偏旁:宝盖头、提手旁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
教师指导:读“盛开的梅花”后作短暂停顿;读“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后作稍长停顿。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齐读。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词卡片。
2、指名读两个长句子。
(二)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自读效果。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_这一段共三句话:梅花开放的时间;梅花盛开的样子;梅花发出的味道。
_第二句写出了梅花开得多而美,就像彩云一样。(结合图理解)
(3)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一句总写人们喜爱梅花,第二句具体写人们怎么喜爱它。
第一句先说时间,再说看话的人多。
理解:报春、涌动、人流。
“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形容人们很高兴,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同桌练说;大胆在全班说。
(3)联系朗读第二自然段。
(4)回忆全文内容。
(5)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三)作业
1、用“像”说一句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人们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花散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片发休息尽欢退挨寒
2、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教师归纳:
片:笔顺是撇、竖、横、横折。
息:重点指导下面的“心”,要写得扁,托住“自”。
尽:“尸”要居中,写在横中线的上部。
还、退: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先写里边,再写走之底。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书写姿势。
(三)作业
1、继续练习写字。
2、用下列偏旁组字:
提手旁:( )( )( ) 宝盖头:()()()
走之底:( )( )( ) 三点水:()()()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