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份教案帮助你区分不同学生水平的教学方式不同,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酷的舞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酷的舞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4、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2、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一马当先、-跃马扬鞭、天马行空、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识途、车水马龙------)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马,对马的印象非常好。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写过一篇有关马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2、展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把握文中词语的读音。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意思,尝试着翻译文言语句。
2)、将自学中碰到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3)、将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罗列,留待集体解决: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世有伯乐(lè)
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
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 这里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读(shí)。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这里的“食”同“饲”,喂养的意思,所以读(sì)
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这里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读(shí);这里的“见”同“现”,显现的意思, 所以读(xiàn)。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夫)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本指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这,这样的)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犹,尚且) (等同,一样)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哪里)
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执策而临之 (握,拿) (面对着)
3、 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养)
食不饱 (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 (喂养)
不以千里称也 (用,拿)
策之不以其道 (按)
虽有千里之能 (的)
执策而临之 (代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无义)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千里马)
其真无马耶 (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
执策而临之 (鞭子)
策勋十二转 (记载)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故虽有名马 (即使)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完)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转折连词,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顺承连词,来)
4、 翻译句子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③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④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⑦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⑧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你的收获是什么?
2、推荐作业:
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2、展示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2)、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 之间的关系的?
2、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们认为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呢,为什么?
3、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4、作为千里马与普通马有什么不同?
5、食马者能注意这一点并区别对待吗?
6、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7、本段中那些语句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8、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9、本文通篇写千里马,难道韩愈仅仅为马的不幸而鸣不平吗?
10、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11、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马而言应该是这样的。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他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识别就成为前提了。
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讽刺揭露了昏庸无能,不能选贤任能而报怨世无人才的统治者。
9、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0、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11、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五、拓展延伸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可惜韩愈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无可奈何的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1、那么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做呢?
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2、那么作为千里马,你们又想对伯乐说些什么呢?
我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愿伯乐们能够拥有一双慧眼。.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韩愈以良马喻人才,写自己知遇之难,是因为它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长于新时代,能够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后,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
2、 推荐作业:
背诵默写本文。
附板书:
教学反思:
酷的舞教案篇2
教学内容
13 白鹅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白鹅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难点:引导学生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白鹅》。一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就想到什么?(唐朝骆宾王作的诗《鹅》)大家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简单介绍丰子恺。现在老师给你们欣赏一幅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他画得怎样?为什么会画得好?
3.师:是的,他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那是因为他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求: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把难读的词语、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2.课件出示词语,读生字、新词。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4.了解“净角”,出示课件:净角”脸谱图像。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é”,而不是“jiǎo”。
5.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
6.开火车读文。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提出学习目标:自由读文,思考全文写的是一只怎样的白鹅?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2.汇报交流。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白鹅的高傲的?
4.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第一自然段中“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读写结合训练:(1)再齐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启下,突出“下”。)
(2)学写过渡句:在生活上,爸爸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照顾我。在学习上,爸爸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请用“更”字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自己再说一个过渡句。
6.师生对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7.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作者笔下具有高傲特点的白鹅,而且学习了“承上启下”的写法,这种过渡方式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在今后的作文中可以加以应用。
四、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自由读文,并作批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全文,知道了白鹅是一个高傲的家伙。课文是通过它的叫声、步态、吃相来写的。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我们这节课继续进行学习。
二、提出目标,自主学习。
1.师:课文围绕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这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同学们觉得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就在感受较深的词句上做上记号,并批上旁注,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展示,深入探究。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些词中,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写出来。xk b1.com
(从“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体会白鹅 “高傲”的特点,并想象它好像在说什么。)
2.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了,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读出是喜爱,可从字面上看,作者好象并不喜欢白鹅。作者对它到底怀着什么感情?再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可见作者实际上是很喜欢白鹅的。
3.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引读有关句子。)
4.读一至三自然段,再找出这些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体会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
5.你们喜欢这样的描写吗?文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6.齐读第四自然段,让生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7.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8.对读课文:师读“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学生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读好“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9.学习第五~七自然段,让生边读,边做动作。想一想:这几段都是写鹅的吃相特点,作者是怎样把它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抓住“先……再……然后……”这个句子,体会鹅吃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10.指导朗读。
四、总结延伸,迁移运用。
1.丰子恺老先生风趣幽默的语言使我们看到一位趣味十足的鹅老爷,通过学习本课,你能总结一下本课的写作方法吗?(对比,反语,拟人)
2.小练笔: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运用今天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酷的舞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注意倾听歌曲。
2、感知乐曲的优美旋律。
准备材料:
歌曲《春天》、钢琴、磁带
重点难点:
听出歌曲的内容,感知乐曲的优美旋律。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欣赏乐曲的兴趣,告诉幼儿歌曲的名称和简单内容。
2、播放歌曲《春天》。欣赏两遍后,老师提问:这首歌好听吗?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歌里唱的是什么?请幼儿议论之后,再听一二遍。
3、师幼一起随录音唱《春天》,注意表达歌曲的优美意境。
4、师幼唱着《春天》,到户外去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酷的舞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 大胆创编,尝试随音乐用身体做出各种动作。
2.积极参与,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音乐“快乐舞会”、橡皮泥、氨纶布袋、实物投影仪、盘子等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师幼问好
师:我是什么老师?
2.感知橡皮泥“多变”的特性。
a幼儿回忆
出示橡皮泥:今天茅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客人(橡皮泥)
师:你们有没有玩过橡皮泥?你们都用橡皮泥做什么呢?(幼儿回答)
b教师演示
师:瞧,我的这个橡皮泥娃娃呀,和你们的有点不一样,它不仅会变,它还可以听着音乐跳舞呢,你们信不信?现在我们就一一下,看看它是怎么跳舞的?
教师边跟着音乐边捏橡皮泥。小鸡——小兔——蘑菇——圈——麻花
c幼儿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我都变了些什么?(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跟音乐玩橡皮泥
师:你们想不想玩橡皮泥?现在就请你们把橡皮泥拿出来,像茅老师这样。现在请你动脑筋,想一想你的橡皮泥想变成什么?逐段暂停。教师和幼儿一起玩。
第一段后:你的变成了什么?还没有变好没有关系,我们继续。
第二段后:一定要让你的橡皮泥跟着音乐跳舞哦。
第三段后:听清楚什么时候搓,什么时候开始变变变。
第四段后:现在是最后一遍了,要变出一个好玩的好玩的东西。
2.集体欣赏
a收集作品
师:我们一看小朋友把橡皮泥都变成了什么?放到我的盘子里(教师边收边问:这是什么?)
b幼儿讲述作品(作品放置在食物投影仪上)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一看(这是谁变的?)
3.创编动作
a幼儿模仿作品创编造型动作
师:这是蘑菇,谁来做做蘑菇的样子?试试看?一起来变变变。有的蘑菇是**(3次)
继续用幼儿的作品让孩子用身体动作来表演。
b创编动态动作
(1) 小橡皮泥被我们搓啊搓,就变出了许多好玩的东西。谁来做做小橡皮泥被搓来搓去的动作?(请幼儿尝试创编搓的动作)一起来学学。
(2)教师嘴里喊着节奏;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变变变。
继续练习。(提要求:变不一样的东西。)
(教师喊的节奏跟音乐的节奏相吻合)
(3)现在你们是小橡皮泥娃娃,我们一起去跳舞,好吗?(注意听音乐)
教师刚开始可嘴里喊着节奏,让孩子跟着节奏一起来跳舞。
(练习几遍)
个别幼儿表演
集体练习
4跟随音乐舞蹈
a教师归纳表演
师:你们跳得真棒,我这个橡皮泥妈妈也想要跳一下,你们想看吗?妈妈跳得好了,你们就拍拍手,给妈妈照张相。(教师表演)
b幼儿自由表演
(1)师:宝宝,来和妈妈一起来跳舞,好吗?自己找一个安全、舒服的地方站好,看看哪个橡皮泥跳得最棒,变的花样最多。准备好了吗?听音乐
师生共同表演
(2)再次练习
师:橡皮泥国王听说我们小橡皮泥跳的舞可漂亮了,所以它想举办一个橡皮泥舞会。今天它还请来了许多客人来观看我们的舞会,我们来一起排练一次。
5.橡皮泥舞会
a出示演出服:国王给我们准备了色彩鲜艳的演出服,妈妈先穿给你们看好不好?(边跳边穿,第二遍音乐时请另一个老师帮忙黏上袋口)
b幼儿准备
(1) 交代规则。
师: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观看我们的演出,在演出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幼儿回答)不要碰别人,还有就是穿好衣服后就不要了)如果表演得好,客人老师就会把掌声送给我们。
(2)幼儿穿衣服
教幼儿穿衣服:演出服上有一个开口,找到衣服上的一个开口,把脚伸到衣服里第一遍音乐穿衣服、拉拉链
师:现在小橡皮泥粘在地上不动,我看到了红色的橡皮泥、黄色的橡皮泥、还有橙色的橡皮泥。
(能否根据孩子的衣服的颜色的不同创编不同的起来的次序,变成一个舞蹈,有前奏,过程、结束。)
c幼儿表演
师:五颜六色的橡皮泥真漂亮,我们的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
幼儿表演,教师边看边说变变变,我看到一条大白鲨
刚才,你们的表演我听到了客人一次掌声,我们再来一次,这次表现更好一点,希望得到更多的掌声。
四、结束部分
师:演出成功,橡皮泥真棒。请你们到妈妈这里来,跟客人老师再见。
酷的舞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难点: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
教学设备
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接通电源,灯不亮;有声,灯不亮;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挡住光线,拍手,灯亮。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2)教师简介: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逻辑电路。
(二)进行新课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
(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
(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
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习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
1、“与”门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
2、“或”门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符号:。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
作业
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酷的舞教案篇6
?设计思想】
本文通篇设喻,托物寓意,篇幅短小,但文意曲折,阐明了不遇伯乐千里马会被埋没的道理,借此讽喻了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的当时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忧愤。
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及顺畅理解课文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托物寓意的手法是教学的难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学生汇报自学所得,教师适时点拨并利用多媒体检测自学效果,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难点部分。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主要文言字词的用法。
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导学生学活动目标媒体应用及分析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导入听、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听,朗读课文
听 感知课文、激发兴趣 课件(感知课文激发兴趣)学习课文
教师适时点拨
适时演示幻灯片 交流学习内容。
看老师展示应学相关内容。 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学习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得发展 课件(检查自学效果,熟知应学内容)逐段翻译课文
教师适时点拨、讲解
适时演示幻灯片讨论、交流 学生学会翻译本文 课件(助教、助学)深入理解课文 教师设问、适时点拨
1、理解第一段,思考: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伯乐指的是什么?(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识人才的人。)
2、分别理解第二、三段 思考、回答 学生理解课文深层意思 课件(助教、助学)作业
看
思考 课外拓展 课件(助学)结论
与反思 1、限于学校具体情况,课件只能做成演示形。
2、在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来上此课,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有选择地进行演示,有些也可以作为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反馈。
3、此课件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但略显单薄,还需配备其他资料。
酷的舞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俄国作家,他的名字叫:费奥多罗夫。板书:费奥多罗夫。指读。
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天真烂漫、多姿多彩。在他童年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
板书:童年的发现。齐读。
2、看着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小结板书: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弄清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文中注音的字词。
2、检查生词。指导易读错、写错的字。
三、学习“我发现了什么”
童年中我究竟发现了什么?快速朗读课文,用“——”画出来。
(1)交流。(板书:胚胎发育的规律。)读词:胚胎。你知道什么是胚胎吗?(指读注释,其实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从一个小小的胚胎发育成胎儿的。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就是胚胎发育的过程。)
a、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发现的过程?3——13。b、请反复朗读十三自然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发现胚胎发育过程的句子。c、齐读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这就是我的发现。那年我才九岁,所以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带着这份高兴读读。
(3)关于我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其实有位叫达尔文的科学家专门进行过研究,还得出了一个观点,请看到14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4)我的发现和科学家的发现竟是如此的相似,怪不得我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自豪呢!请高兴自豪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我是怎样发现的”
1.我有胚胎发育过程这样的发现,源于什么?默读3-13自然段。
(1)指名说。随机板书:梦中飞行
(2)有了这奇妙的问题我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请教老师
(3)老师给了他们明确的答案吗?是啊,高年级,离我那么遥远,而飞行确仍在继续…..板书:大胆猜想
(4)结果如何?板书:得到证实
(5)看着板书,将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就是我“发现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酷的舞教案篇8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难点:依题意正确画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教学反馈:
酷的舞教案8篇相关文章:
★ 小班动物教案8篇
★ 水果车教案8篇
★ 摆花样教案8篇
★ 系鞋带的教案8篇
★ 不迟到教案8篇
★ 漫画课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