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详细编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案中需要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和活动安排,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3年级教案优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3年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发现汉字规律,自身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主识字。
2、积累语言:读准字音,反复练说。
3、练习读、写基本功。
4、巩固识字。
教学重点
1、同学第一次学写句子,要充沛激发、调动和维护同学写句子的兴趣,注意打好写话的基础,特别是认真写字的习惯。
2、体会:学习正确(常)朗诵的方式。
教学难点
将“口语交际”和“展示台”有机结合。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教学准备
1、板书(课前)。
2、同学书画。
课时布置
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导语:走进《语文园地一》,我发现第一大板块就是(待生接),“我的发现”。那么,到底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看看吧!
二、完成“我的发现”
1、看板书,生齐读生:
师:先一起把黑板上的生字,读一遍,好吗?
2、开火车,指名读:
师:再来读一读。
3、鼓励同学自主学习,发现规律:
⑴自身发现,同桌交流:
师:你有发现吗?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交流,互相补充。
⑵指名汇报:
师:谁想来吗?声音要洪亮哦!
⑶归纳识字方法:
鼓励同学发现其他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
⑷鼓励同学动脑想一想:
师:开动脑筋,你还能在你的识字库里说出这样的字吗?
⑸口头组词:
师:还回到黑板上,用这些生字来组词吧!
4、“我会认”:
⑴指名认读生字:
师:谁能一口气认读这些生字?一定要读准字音哦!
⑵巩固偏旁:
师:难度加深了,这些字的偏旁部首的名称你能说出来吗?
⑶口头扩词:
师:这个字,可以组什么词呢?
⑷同桌抽组生字条:
师:同桌互当小老师,抽读生字条里的生字,读准字音。
三、安排作业
预习“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
一、完成“我会读”
1、指名读词:
师:反应快速、读音准确,谁行?
2、师相机指导读词技巧,即有感情。
3、男、女生读词竞赛:
师:看看你们谁读的词,音准而且有感情。
4、课堂活动:
师:关于春天的词语你还会说什么?
5、巩固生字:
师:“万、颜、百、欢”它们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呢?
二、完成“我会写”
1、鼓励同学发现做题的方法:
师:认真想一想,拿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你会怎样做?(从哪里开始入手,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先拼读音节,看看要写的是什么句子;再想想写的字是由那些笔画构成的;这些笔画(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句子末尾的句号一定不能丢。)
2、师生共写第一句话:
师:我们一起来写第一句话,好吗?
(引导生按上面讲的方法完成。)
3、生独立完成第2句话,师巡视:
师:自身做(写)第2句,有问题吗?
4、齐读2个句子:
师:一边读一边检查,看看自身写对了吗?
5、同桌互相检查、读句子:
师:同桌互当小老师,一边听他读句子,一边帮他再检查一遍。一定要当一个认真负责的小老师哦!
三、完成“读读背背”
1、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巩固读书要求:
师:题目要求是什么?(“读读背背”)。要想背诵下来之前必需要能做到熟读,对吗?还记得读书有哪些要求吗?
2、齐读:一起来读吧!
3、同桌互读:
师:同桌互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鼓励他。
4、指名汇报:
师:谁想来读给大家听?
5、提问:这篇小短文写的是什么?
6、竞赛背诵:
⑴师:挑战自身的记忆力,看谁先能背出来,看谁能进入“挑战记忆十佳”。
⑵小组竞赛。
⑶齐读。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展示台
一、交流预习,开课入题
1、同学出示自身的预习效果(实物、画……)。
师:你找到春天了吗?快拿出来吧!
2、同学(同桌)交流“找到的春天”;
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找到的春天吧!
3、指名汇报:
师:谁想和大家说说你找到的'春天呢?
二、由“我会唱”继续交流“春天在哪里”
1、从歌曲《嘀哩嘀哩》入手,激发兴趣:
师:愿意和我一起唱吗?
2、现场交流、绘画:
师:春天都有什么啊?(待生答),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描绘春天吧!一会和大家交流吧!
3、说一说“我”画的春天:
师:谁想来展示一下你笔下的春天,其他同学可以当小记者向他提问。
三、识字擂台
1、游戏:“我会认”
师:谁来挑战我手中的这些本子上的名字?看谁认得多?
2、轮流识字
师:和你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不但要能认识他的人,还要能认识他的名字。
3、小组挑战
师:看看哪个小组能够齐心协力赢得竞赛。
语文3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纠正平时标点符号使用和书写中的不规范行为。
2、熟悉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3、掌握易错标点符号(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六种符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
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
生字格磁贴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标点符号
1、课件出示一段乱用标点的话,学生默读,说感受。
今天放学一回到家妈妈就走上来和小明聊天妈妈问小明昨天的语文测试考了多少分我考了90分全班第二呢小明骄傲地说儿子真棒妈妈摸着小明的头说不过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哦。
2、引入郭沫若的话,学生读。
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郭沫若
3、不管是从生活经验中还是大文豪的话中,我们都能感觉到标点符号在我们表达中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标点符号,一起去感受小小的标点符号中所蕴藏的无穷奥妙!
4、学生读课题:标点符号。
过渡:不同的标点符号在田字格中都有不同的位置,你能把这6个标点符号写进田字格里吗
二、练写,规范书写标点符号
1、学生在练习纸上练写,指名6名同学上台书写。
2、全班交流、评价,明确不同标点在田字格的位置。
(1)逗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2)句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3)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4)感叹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5)冒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6)引号(“ ”)前后引号各占一格,前引号写在右半格,后引号写在左半格。
过渡:对于标点符号,我们不仅要认识它,能正确地书写它,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使用它。下面,我们就以“过关”的形式去检查同学们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
三、练讲,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第一关:课件出示,指名读。教师:这句该填什么标点?为什么?(4分)
1、一天 爸爸给我带回一只白鸽
2、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总结:逗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感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第二关: 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加什么标点?(5分)
1、 你会做这道题了吗
2、不努力学习,难道能取得好成绩吗
3、这是怎么回事呢 哦,我明白了
总结:第一句叫疑问句,第二句叫反问句,第三句叫设问句,因为都是表示问的语气,所以都要用问号。
第三关:读读下面三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5分)
1、为什么只摘花瓣 我轻轻地问
2、她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摘整朵花
3、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 小女孩含着泪花说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
小结:a.提示语位置不同,加的标点也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划出提示语。b.学生说(要说出理由),教师加标点。(1)提示语在前,冒号加引号。(2)提示语在中间,把对话分成了两段,前面一段对话用引号,后面一段用引号,中间加逗号。(3)提示语在后,前面用引号,后面用句号。
小结方法:给对话加标点时,首先干什么?(好好读读这个句子)然后呢?(打提示语,看看在句子中的位置)最后加上正确的标点。
板书:读读句子 找提示语 加上标点
第四关: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今天放学一回到家 妈妈就走上来和小明聊天
妈妈说 小明,你昨天的语文测试考了多少分
考了90分,全班第二呢 小明骄傲地说
儿子真棒 妈妈摸着小明的头说 不过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哦
四、读记儿歌,牢记标点符号
五、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你还有哪些困惑或不懂的呢?
板书设计:
标点符号
, 。 ? ! : “”
读读句子
找提示语
加上标点
语文3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多音字“转”的读音及 “锲”、“诞”等字的写法。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文本语言及标点符号生动,准确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情感与态度
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科学规律,增强自己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
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相关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课前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少写一个“诞”字。
1、学习“诞”字。
2、初步理解课题。
3、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指导写字。初步了解课题的意思,为解决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作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从课题入手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作者简介则激发了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二、检测生字词
1、(课件出示)。
2、哪些词是你以前很少见或没有见过的,请大声读一读。
3、哪些词容易读错?重点掌握“转“的读音。
4、哪个词最容易写错?锲而不舍的“锲”字。
5、联系刚才的情境理解“无独有偶”。
设计意图:本课出现了不少的四字词语和专业术语,专业术语不作为学习的重点,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词语也应该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点。本环节学生会的不教,教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理解和运用词语,屏幕上的词语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深入研究三个事例
1、总结事例。
谢皮罗的发现 波义耳的发明 医生的发现
2、学生研读讨论并汇报,完成研读表的填写。
(课件:研读表)
抓住“敏锐”、“立即”、“百思”等词语体会事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总结共同点。
找生汇报。用上“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因为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
(这一环节老师尽可能以尊重学生的理解表达为主,多鼓励表扬,同时要相机进行指导理解。)
4、总结真理。
设计意图:对课文深入地探究、总结,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新课标中新增了“非连续性阅读”的要求,而本环节学生结合图表中的内容,总结三个人物的共同点,既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非连续性阅读的能力。
四、再次理解课题
1、读句子,找生写发现真理的三个关键词。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生默读,思考提问。
预设1、用“?”和“!”的好处。
预设2、为什么不是把“?”扯圆变成了“。”号呢?
设计意图:抓住“标点”的借喻用法,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用法的好处,通过换符号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二段是对课题的解释,第七段是对观点的总结,对这两段的学习,更进一步理解了文章课题的含义。
五、联系生活进行科学教育
1、利用句式说说其他事例。(课件展示)
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还知道的其他事例。
( )因为( ),通过反复研究,最终( )。
2、联系学生生活探讨为什么没有发现真理。(课件展示)
生谈,老师相机指导。
3、理解最后一句。
①理解“有准备的人”
②理解“善于独立思考”。
③理解“锲而不舍精神”。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是生活。通过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发现真理的易与难,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激发学生对发现真理的兴趣,增强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六、总结全文(课件展示)
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再用(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花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进行了事例论证;最后又总结观点: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提出观点arr;事例论证arr;总结观点
设计意图:既有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又为初中的学习作了铺垫。
七、老师寄语
同学们,只要你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见微知著,具有科学研究的敏感性,善于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就能发现真理。
让我们努力去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走在发现真理的路上!
设计意图:一段充满激情的演讲,进一步地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探求真理的渴望。
八、休闲小作业 (课件展示)
1、心动不如行动。选择一个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尝试做一做研究,看能不能最终解决你的疑问。
2、经常看看中央10套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更突出与文本的联系性、体现了趣味性、生活性。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谢皮罗的发现
波义耳的发明
医生的发现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语文3年级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并掌握。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重点难点:
1、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2、从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找到描写神鸟的语段,想一想: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
在哪儿?新|课|标|第|一|
2、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用“_”标画出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的三句话)
二、合作学习
1、学习1-3自然段:找关键词句,说说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学习4-16自然段: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那里逃脱的?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中逃脱?(抓要点:有约定。故事中的动物遭遇。可汗叹气。)
3、你对这些小故事里的人物和动物是什么?通过读这些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5、回顾全文,说说神鸟的聪明表现在哪儿?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6、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可汗叹气话语里的同情与善良,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品质的赞美。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他们()派出很多人捉神鸟,()谁也没捉到。
(2)、狗()对猎人很忠心,()猎人却将它打死了。
(3)、乌鸦()牺牲自己,()让阿尔拜被毒蛇的口水毒死。
2、修改病句。
(1)、发现前边不远处有一个石崖裂缝。
(2)、读了《神鸟》这课文,使我深受教育。
3、拓展延伸。
?神鸟》这课文,小故事里的一个个动物品质高尚,可都被错杀了,令人痛惜。请你参照故事,结合自己的感受,为其中一只动物写一悼词。
语文3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本课生字词语;学会抓住课文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赏析诗歌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于未知世界无限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关键性语句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句,体会、理解课文所蕴涵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加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加深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有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果不用多媒体,可出示恐龙的图片,然后设疑:“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恐龙”
“我们在小学自然中学过恐龙在7000千万已经灭绝,那我们今天又怎么知道你看到的就是恐龙,而恐龙确实是长得这样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化石’。
“那么什么是化石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那化石有什么用呢?”学生纷纷讨论。总结: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字词积累
奇huan()guo()藏conglong()zhuoyue()
骸()骨潜()行躯壳()档()案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
2、反复朗读诗歌
(1)各自练读。
(2)学生在小组内朗读。
(3)每小组找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在朗读中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读的出色的一定要多加表扬,给予掌声。
(4)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学生只要敢说,就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
三、在反复朗读基础上,让学生找出理解课文思路的关键性语句,体会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1、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关键性语句。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稍有见解要及时表扬。
3、总结: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总领下文
前后照应: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4、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总一分一总”;
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并板书: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四、集体诵读1、2节诗歌
1、诗的第一节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
可以让学生想像四个问句是怎么引起的,可能是参观博物馆时生发的疑问。
2、理解苏醒:化石从亿万年前的岩石中被人类发掘出来;化石打开了人类认知地球生物进化史的大门。
①这扇被打开的大门,向我们人类展示的是什么?
是一个个奇幻的神话。
②那么它奇幻的表现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石头到底说了些什么话?下一节课我们将把谜底揭晓
五、作业:
阅读3―7节,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奇幻的神话”变成自己的文字。写写苏醒的石头到底说了什么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学生齐读课文,再次理解文章的前后照应和总分总的结构以及对化石的赞美之情
二、分享作业
上节课作业在于训练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品。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肯定。
三、自主合作探究:
1、学生分小组分别研讨3至6节,找出不理解的句子。
对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起来。对于问题的答案理解就行,不去细究/
研讨要点:问题组例举: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点:否定造物主愚昧→科学西方,上帝造人;
东方(中国),女娲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进化来的。类人猿→类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c.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d.“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说明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这样设喻,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
e、反映生命的进发(不息)
近年,在东北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明显的地质分层,发掘出了不同地质时期的鸟类化石标本,反映了鸟类的进化史,吸引着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前往采撷标本,由此可见,化石为我们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实物依据,也为我们展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2、小结:
综合3至6节的内容可知,化石的确可以帮助我们认知逝去的世界,其实,化石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化石已经苏醒,化石也刚刚苏醒,这个苏醒与第2节的“苏醒”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化石的巨大研究价值。正如第7小节所总结的:它还有很多令人神往、惊讶的故事等着我们去领略。
四、情感体悟:
诗歌是要表达感情的,诗歌当中哪些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呢?
?化石吟》让我们认识到化石是人类很好的老师,是一部极妙的教科书,是一本活生生的地球生物进化史和地球变迁史。
我们不仅要尊重、珍惜化石这样的自然文化遗产,我们也应该同样尊重、珍惜我们人类创造的人文遗产,比如:敦煌莫高窟。
五、布置作业
学生四人小组,搜集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根据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
六、板书
(1-2)发问引发联想总
化石吟(3-6)具体抒写化石讲述的内容分
(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总
神奇景色----人类的伟大----赞美科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练习,巩固所学,提升能力。
教学内容:《练习册》、《全效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1、 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要注意中考演练题型。
2、 课内阅读注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3、 课外阅读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语文3年级教案篇6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重点) 导语设计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的第一艘 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太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严谨
空 在太空中 科学 一 神秘的敲击声 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2. 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
3. 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
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语文3年级教案优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