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完备的教案,我们可以更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一份实用的教案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和工具,增加课堂趣味性,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5从军征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5从军征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 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读通诗句,对难字注音,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教师: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昨天通过预习,我们知道7单元的主题是“战争”,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战争的课文?
2、这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远不止这些。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与战争有关,题目是:(齐读诗名)《十五从军征》。
二、解诗题,知诗人:
1、在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从军征,被征到军队里打仗)。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生齐读),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第一首乐府诗吗?生齐背:《江南》。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我们再读课题:《十五从军征》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
1.当你在预习时第一次读到诗的题目时,有没有问题想问?(师做副板书。)通过昨天预习,你在文中读懂了黑板上哪些问题?(谁?一位现年80岁的老兵,从哪里知道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于其他问题,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呢?(没有)那主要写的是这位80岁老兵的一件什么事呢?(一生交流,)它通过写老兵回乡的经历是想告诉我们有关战争的哪一方面呢?
2、要解决这个问题,读通这首诗是基础。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诗,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请一生读)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出示课件),正音,跟读:冢,窦,雉,舂,羹,贻.
3、在预习中,除了字音,还有哪些词不太理解呢?始,累累,窦;旅葵;旅谷;贻;舂;
4、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生自己说一说)
5、谁能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
1、这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这首诗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65年。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生个性化地朗读。
2、是啊,虽然历经了艰辛,但终归活着回来了,这毕竟是件可喜的事。(板书:喜)他欣喜地归来,道逢乡里人,便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有阿谁?”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一小组读乡里人说的话:“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不仅是乡里人,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也是充满悲伤,(生齐读)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
3、可是,这样的打击才刚刚开始。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进自家小院,看到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配乐,师读那四句诗,,)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4、这就是他现在的家,(配乐,生齐读4句.)而65年前他离家时,他的家,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而现在呢,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女生读第4句)他曾经的家人在哪儿呢?(出示,生读:松柏冢累累)是啊,他再也见不到曾经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曾经热闹的家园了,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男生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老人那颗带着期望回乡的心也已经由热变冷,(凉),由喜到悲/哀了。(板书:悲/哀)
5、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生齐读5,6句: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结合刚读的句子来谈。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他心里的苦吧!(想读的齐读)
6、 面对这一切,他只能是:(生接读: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地哭泣呀!(板书:泣)他在泣什么?他为什么而泣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并提笔写下来,一段话即可。)
五、小结,升华主题:
1、这就是这位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读出老兵从喜到悲再到泣的回乡历程。(生齐读)从他的经历中,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
2、其实,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描写战争的诗,比如后面要学习的《出塞》,课外也还有很多描写战争的诗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下课后继续搜集阅读,相信会让你对战争有更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
喜------悲------泣
说课: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学生经过5年的语文学习,在课内外都曾接触过有关战争的文章,同时,对诗歌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步骤,但是,也还存在理解诗歌不够深入,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不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及课文插图,根据诗句想象画面,对诗歌进行赏析的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建构诗歌中所传递的对战争的全面认识。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不仅要构建起老人回乡的情感变化脉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抓住对文中重点诗句的想象、感悟、品味、诵读,去丰满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中,抓住对文中重点诗句的想象、感悟、品味、诵读,是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而依托诗歌中的语言文字,去丰满学生对战争的认识,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是本课主要实现的人文目标。二者以呈现人物情感变化线为主线,以读、议、悟文中的语言文字为手段,互为促进,实现本节课教学中的二性有机统一。
15从军征教案篇2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的主角是谁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故事,《木兰从军》
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问题?
二、读文识字
1、就让我们快快的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和他打招呼,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快快和她成为朋友!
学生自由读文
2、出示生词,带生字读词语
3、去掉拼音,再次认读
4、猜一猜:
一下子抽掉羊脊梁骨“兰”
读一读“成为”“为国”你发现什么?“为”是多音字,你还知道有哪些多音字?
“份”“扮”比较一下,又发现了什么?
5、开火车认读生词,
6、变换语境认字
花木兰,武艺精,替父从军去出征,
换下女装穿战袍,英勇善战立大功
战争持续十二年,为家为国一份情,
待到战争结束时,探望士兵都吃惊,
赫赫战功木兰立,女扮男装传美名!
7、这里的词,有哪些你不懂?需要大家帮帮忙?
“探望”什么时候我们会用到这个词?
“战袍”看看我们课文中的插图,打仗的时候,和平长穿的衣服一样吗?
三、读文感悟
1、理解了词语会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看你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预设:赫赫有名:非常有名,联系生活谈一谈,你在生活中知道谁赫赫有名?
3、“说服”木兰为什么要说服家人?是怎样说服的?读文,感悟。想象,如果你是木兰会怎样想?会怎样去说服自己的家人?
4、“惊呆”当时是怎样的表情?会说些什么?为什么惊呆?(打扮原因,英勇善战原因)
5、“心爱”的女装,说明了什么?木兰为什么要脱下心爱的女装呢?花木兰为什么会成为英勇善战的将军?她从小是怎么做的?
6、你觉得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自己练习朗读最喜欢的一段,想一想怎样读的更好,读给自己的同桌听。
四、语言积累
把你喜欢的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勾下来,多读一读。
五、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
15从军征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听写课后6个词语,认识“疒”并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半包围结构的“廷、康、起、病”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通过“紧急、焦急万分、理应、赫赫战功”等词语的理解,明白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前因后果。
4、利用课文的留白处,通过抓住“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开展小组讨论,说一说花木兰是个怎样的说服家人的?
5、学习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家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花木兰身上爱国爱家、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①出示花木兰女装图片:花木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丽、漂亮)
②出示花木兰披盔戴甲图片:知道她是谁吗?她在干什么?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她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她英武、神气、勇敢)她就是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漂亮俊美的花木兰。
2、漂亮俊美的花木兰为什么穿上男装去战场杀敌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听一听花木兰的故事。
3、板书课题:12木兰从军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谁知道“从军”是什么意思?(从军就是当兵,参军。)
(二)读顺课文,整体感知
1、先扶后放,学习生字
过渡:要想读课文首先必须过一关——字词关,看词语宝宝来了。
(1)读词正音(出示生字词,指导重点生字读写及多音字“燕”“将”的读音)
你觉得哪些词语难读,或容易读错,提醒大家。
①第一行:“征”“书”“胜”“装”都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从”是平舌音c óng、
指多生读第一行并及时正音。
② “将”是多音字,在“将士们”中读ji àng,在“将军”中读ji āng 。“燕”也是多音字,“燕山”中读y ān指多生读第二行并及时正音。
指名读、跟读、齐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让学生掌握词语的读音。
(2)给生字按结构归类,识记生字,掌握书写要领。
出示生字
观察本课这9个生字,你能按结构分一分类吗?
左右结构:征胜利将
上下结构:兵父弟男
半包围结构:病
③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15从军征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安排:投影、生字卡、录音。
养成教育训练点:
1、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的良好课堂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二段。
(1)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指导朗读。
2、理解第三段。
(1)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读后交流。
(4)指导读第一句。
(5)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指导读第二句。
(7)指导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征 病 幼 男 胜 利
四、作业
抄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背诵第一、二、三段。
二、精读课文
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脱 穿 将 勇
四、作业
抄写字词。
板书:
12、木兰从军
女 (扮) 男 (装)
花木兰 花将军
胜利归乡
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是《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走近木兰,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是我这一课时定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形象呢?我认为第一课时应以放手让学生阅读为主,扫清文字障碍;在学生的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中,在教师的有效点拨中,达到读得读准、读通、读顺,最终使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止。有了这样的思考,我把《木兰从军》的第一课时,定位在
其一:怎样让孩子们正确、流利的读通、读顺课文,认识本课的两个多音字。我主要通过孩子的大声朗读,自纠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字词的方法,打好读课文的基础,达到读通、读顺文本。
其二:使孩子们初步感知人物品质。为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两个问题“如果你是木兰的家人,你会怎样劝阻她?”“如果你是木兰,你怎样说服家人?”让学生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15从军征教案篇5
一、导入揭题
1、小朋友,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很多让人们千古传颂的英雄豪杰,你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个吗?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3、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
4、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
5、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
二、初读感知
(一)练读
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将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与同桌轮流读一遍,注意将句子读通顺。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说服年老多病焦急万分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
2、多音字。
燕子燕山
将军将士
3、课文一定也能读好。
(1)齐读第一段,师评。
(2)指名读第二段,自评。
(3)指名一组读第三段,其他生评价。
(4)男生读,女生评。
4、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课文都读通顺了,那么刚才的那个问题能解决吗?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女扮男装
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一)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1、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2、指名交流体会。(恩,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
3、花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战争频繁。(经常发生战争)
4、那时侯,朝廷对老百姓发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书。这一天,朝廷下达的一份文书张贴了出来,这是份一般的文书吗?(紧急征兵文书)
5、木兰看到这文书后,有什么感受?(焦急万分)
6、花木兰为什么会感到焦急万分?她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读,强调焦急万分。
7、可以不去呀,或者等过几年弟弟长大了再去呀,强调紧急征兵。体现爱国精神。
8、说话训练:因为所以,花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二)花木兰此时已打定主意,替父从军,但战场上两军厮杀,充满了艰辛和危险,花木兰的家人怎么会同意她去的`呢?(说服)
1、假设你是花木兰,你准备怎样说服你的家人呢?小小组中相互说。
2、老师就是花木兰的家人,指名来说服老师。
(三)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亲,为了她那年纪尚小的弟弟,更为了她深深热爱的国家,毅然地踏上了从军之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朋友,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看见了一个勇敢、坚毅、视国事为己任的花木兰,也明白了她为什么能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赏。她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让我们一同牢牢记住她的名字花木兰。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男
2、说说如何记住这些汉字。
3、教学疒,范写病。
4、学生描红。
五、课后练习
刚才,小朋友都当了一回花木兰,展开想象,说服家人,替父从军。课后请小朋友把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几句话写下来。
15从军征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和方法: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
2、想象木兰说服家人 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习木兰为国家分忧的品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 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 精读训练,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述: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个要求,我们要做到8个字“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能做到吗?上节课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两个任务:
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字字入目、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练习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标点的停顿、边读边思、体会词语。
这节课我们还要在原来朗读的基础上,完成另一个任务:
3、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规则:
(1)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
(2)当第一位同学读好后,你可以向他提出挑战。
(3)每小节选出一位冠军,为我们示范读。
二、 精读课文
1、请学生示范读:
提问:你“着急”这个词读得特好。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这么读吗?花木兰为什么着急?
师述: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花木兰毅然决定
(出示卡片)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但其中又经过不少曲折,她一一说服全家人。
(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家人。学生演花木兰。看看你们怎样说服我。)
这位同学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更好。老师把这张卡送给你,你愿意把上面的字读给同学听吗?(尊老爱幼)就因为你把握了木兰尊老爱幼这一点,你才会读得这么好。我们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读)
2、过渡: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我们请这位同学为我们读。
仔细听他读得好在哪里?
出示句子:
花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学生找出读得好的地方:披 跨 渡 过 赫赫战功
(师范读,指名读。)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读吗?(告诉我们这条路很长,而且很艰难,从军是很辛苦的,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
配乐朗诵: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弥漫;瞧。她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飒,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因为她热爱祖国。
(请刚才读这一段的同学,把“热爱祖国”这个词读给同学听。)读第四小节的同学读)
出示句子: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发现,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位年轻的姑娘。
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读得很好,但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在多年的征战中,怎么会没有人发现木兰是个姑娘呢?(出示图片2)
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战火不断,马不停蹄更因为木兰是一个自信自强的女子。
虽为女儿身,却有男儿志。 (请学生读这个词)
自己有感情的读这一段。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赞一赞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花木兰。
出示:花木兰
请读第一小节的学生读。指名读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
听了你们的赞扬,老师也想来赞一赞花木兰。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你听嘹亮的歌声在回荡,让我们把女英雄的形象牢记心中。
5、齐读全文
三、布置作业
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如穆桂英 江姐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15从军征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分角色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表演《木兰从军》的故事。
3、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感受花木兰对父母的孝顺、对国家的热爱。
4、初步了解剧本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花木兰》的课件,看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她代父从军,立下汗马功劳。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花木兰》。板书课题。
3、学生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课文有什么不同?
2、教师介绍剧本。
3、请你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5、分组交流识字方法。
6、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
7、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8、四人小组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1、出示会写字,学生读一读。
2、给这个8个字说词。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怎样来写这些字才好看。
4、有哪些字需要帮助。
5、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测读句子。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开头的时间、人物、布景、开幕四个部分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当时的.社会不允许女的从军的,而花木兰为什么还要去呢?请大家尽情的朗读课文,大胆的说说。学生读课文交流。
3、请小朋友找出花木兰为什么要代父从军的句子,再大声的读几遍。
4、指名读。
敌人侵犯我们的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是啊,情况多么危急,我们应该起来反抗。
5、当木兰知道父亲接到从军的命令,她心情怎样呢?她是怎么想的呢?
请大家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交流,板书:为国为家
6、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你们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
木兰是怎样说服他们的?
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
小组表演。
评价,学生再次表演。
7、小组表演木兰从军这一片段。
8、教师配乐朗诵:木兰终于说服家人,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历尽千心万苦,到了战场。
9、观看战场上的片段,你觉得木兰在战场上怎样?
英勇善战英姿飒爽
三、总结
请你们用一句话说说你认识的花木兰。
表演朗读。
作业:
1、课后搜集女英雄的故事。
2、和家人表演。
15从军征教案篇8
【课文】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教案】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15从军征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