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综合性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资料收集,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画》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画》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学习a e 3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认识4个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 e的四声。
认识和学习使用汉语拼音四线格,学习书写3个字母,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二、重点难点:
1、a e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a e的四声读法。
三、教学方法
游戏法、情景法等。
四、课前准备
a e的四声卡片,画有四线格和描红笔顺的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前置性自学提纲
1、预习课文,观察课本图画你看到什么?
2、发挥想象力,课本上的三个韵母分别像什么?
3、做a e的卡片。
4、用毛线头动手摆一摆a e的形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拼音王国。出示图片,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汉语拼音王国"游玩,你们想去吗?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出发吧!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拼音王国的大门口,看,门口有三个好朋友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三个单韵母的音
1、学习a e的音
(1)老师或者学生范读
你们看,(出示)在这里遇到谁?(阿姨)。“阿姨”的“阿”我们在读的时候把音再拖长一些,就是好朋友“a”的发音,谁会读?指读,评价。
字母发音口型很重要。师发音,生注意观察老师的口型。 说一说。(嘴巴张大不动,声音响长)齐说几遍。
小老师领读——小组合作读——小组内检查读——开火车读。
评价
e的学习方法同上
(2)的音
过渡:我们来到村子西边(),又听到什么?公鸡是怎么叫的?大公鸡喔喔啼,谁能试着读一读?指读,评价(口型,音)。小老师领读——小组合作读——小组内检查读——开火车读。
评价
(3)学习e音
过渡:我们在这个小山村里,还看到什么动物在水中游?()是啊,它是小白鹅,正张着嘴“eee”地叫,好象在夸你们学得真认真呢。我们把小白鹅的“鹅”音读平拖长就是好朋友e的读音。
小老师领读——小组合作读——小组内检查读——开火车读。
评价
三、小组合作学习三个单韵母的形
小组合作观察课本上的三个韵母分别像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尝试编儿歌记住它们。
(1)图中的什么像a?(阿姨的头)你能编个儿歌记住a吗?
(2)图中的什么像?你能编个儿歌记住吗?(公鸡高声叫,嘴巴圆圆 )
(3)图中的哪儿像e?你能编个儿歌记住e吗?(一只小白鹅,嘴吧扁扁eee)
4、小结:
a、e这3个字母发音时,嘴巴不动,声音响而长,所以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单韵母。(学生齐说“单韵母”)
四、练习巩固
过渡:同学们表现真不错,热情的三个好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一些礼物——苹果。但想得到它还要闯过三关。(出示)
(1)猜谜语: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 一个圈,圆又圆。
②看老师口形(不发音),学生猜老师要发哪个音?
③小组合作学习:哪个字母不见。(小组长藏去一个字母:猜猜我藏的是什么?其他学生齐念不见的字母,生齐说:是xx吗?若对,由小组长出示不见的字母,生齐说:“xx,找到。”)
摘果子游戏:
过渡:同学们真不简单,一下子就闯过三关,现在我们来分享礼物。
生摘果子,要读出背面的字母。
五、认识四线格,学习书写
过渡:拼音宝宝出来玩一天都累,它们想回家,它们的家在哪儿呢?出示四线三格,认识上、中、下格。
指导观察书写的顺序。教师在小黑板四线格上依次用粉笔范写,一边写,一边交代笔形笔顺,让学生看清楚,再指导他们在书上第7页下部四线格里练习用黑笔描红各两遍。注意学生的写姿。
六、全课总结。
小朋友,在这节课上,我们认识拼音世界中的3个朋友,并和他们交上朋友,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叫出来。(学生齐说,屏幕跳出各个字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去拼音世界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呢。回家把今天认识的三个好朋友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小学语文《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
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画》教案篇3
本册复习要求:
一、汉字
1、能熟练认读《生字表(一)》中的218个汉字,会写《生字表(二)》中的235个汉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能辨析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4、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5、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二、词语
1、正确认读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并能理解词义。
2、能辨别近义词的不同用法,会说反义词。并能用部分生字口头或书面组词和扩词
3、正确地搭配词语,能发现褒义词和贬义词的特点。
4、注意积累词语和成语。在阅读中养成抄写好词佳句的习惯。
三、句子
1、会用常用的几种句式写句子(如条件、递进、因果)。
2、正确判断句子是否完整,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3、会改写句子,如把字句、被字句。
4、学会运用打比方的手法写句子。
四、阅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指定的课文,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3、能把握自然段的内容结构,了解自然段中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从而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5、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五、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以及常用的应用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根据表达的需要,会使用冒号、引号。
3、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整洁规范。
六、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的转述。
2、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与别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并能对别人的发言做出简单的'评价。
3、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复习重点:
1、、能熟练认读《生字表(一)》中的218个汉字,会写《生字表(二)》中的235个汉字。
2、正确认读词语表中的词语,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3、加强朗读和背诵,充分积累语言。(四字词语、名言警句等)
4、巩固理解文章的方法。
5、注意习作中语句表达通顺,不写错别字。
6、能根据文章内容,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
复习难点:
1、能把握汉字的难读音的读音。
2、能辨析形近字与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3、能用打比方的句式写句子。
4、能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5、注意写想象文的合理性和条理性。
小学语文《画》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色、近、无、声、惊”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观察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今天学习14课《画》。(板书课题)
叫学“画”字:半包围结构,八笔。书写时“田”字要居中,第一笔横要盖住“田”字,但不要过长。最后两笔要对称。
2、小朋友多很喜欢画,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仔细看一幅画。(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
你们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让学生从远说到近。)
话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你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根据观察进行思考。)
3、这幅画很美,画出了春天美丽的自然景色。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来写的。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
四、教学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叫学“远”“色”。
跟“远”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谁会写这个“远”字(书空)
“色”,指什么?(颜色)(指名分析字形。)
“远看山有色”是什么意思?(远看山有颜色)
2、叫学“近”、“无”“声”。
“近”,前鼻音,与“进”比较。
“无”,跟“无”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声”,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遇“色”比较,注意不要写错。声音的“声”,“歌声”的“声”。
“近听水无声”是什么意思?(走近听流水没有声音。)
3、“春去花还在”的“在”什么意思?(这儿是“开着”的意思。)这句话什么意思?(春天过去了,花儿还没有谢。)
4、叫学“惊”。
“惊”,惊慌、害怕。为什么“惊”用竖心旁?
“人来鸟不惊”的意思谁能来说说?
5、现在谁能把四句话连起来说说意思。
五、齐读课文后小结:
课文说远远看去,山色十分鲜明,走近从山上流下的溪水,却听不到一点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可是花儿仍旧没谢,人走过去,小鸟不惊慌、害怕。这首诗到底讲的是什么?这幅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山水景色?下节课再讨论。
柒、巩固生字。
认读生字卡片。
指导写字,每个生字写三遍。
七、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第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图文对照,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内容,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难字边认读边书空。
2、指名口头扩词:远、色、近、声、惊。
二、图文对照,深入理解。
1、学生边看突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句主要说什么?(用笔划出句中的重点词语。)
2、齐读。(提示注意带点的字要读重音。)
3、诗人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我们现在就来当诗人,看看是不是这样?(指定一个学生当诗人。)你先从远处看画中的山(让学生跑道教室后面看)。
现在你站在远处,看那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这就叫远看山有色。)(板书:有色)
再到前面来,从近处听画上的流水有没有声音?(让这位小朋友走到画前听)
你听到水的声音了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是画,所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板书:无声)
4、大家想想,春天过去了,春天是开的花,像桃花、梨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却怎么说呢?(板书:还在)这是为什么?
5、(老师走近图画,做赶鸟的动作。)你们看老师走到这些小鸟前面,鸟儿有没有飞走?(这就叫“人来鸟不惊”。)(板书:不惊)
6、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课文上将的这种现象,你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
现在你知道了吗?这四行诗写的是什么?(写的是一幅画,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
三、指导朗读。
本诗的停顿和重音可作如下处理: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来/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四、复习巩固。
这首诗的意思都懂了吗?(指名说,同桌对说。)
五、指导背诵。
各自试背课文,看板书齐背,在擦掉板书齐背,指名背诵。
六、默写课文。
小学语文《画》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教学过程: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7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齐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交流)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呢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分享曾经煮熟的收获)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得到的收获。
3、齐读四由名言。
4、抄写四则名言。
四、补充一些名言分组进行研读,并交流收获。(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五、作业
课外记熟这四则名言,找来鲁迅的名著读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与积累,提高阅读量,激发学生多渠道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与积累
1、审题。
2、自读《今古贤文》,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交流对《今古贤文》的理解。
4、练习诵读,准备表演。
5、配乐表演。
6、背诵 形式:小组比赛背诵;集体背诵;接力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这句话出自《学与问》,让我们一起认真读这两句话,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含义。
3、指导书写。
(1)观察作品,整体感知,从大小、布局、形状上去观察、揣摩。
(2)练习,书写时注意用笔的轻重 ,讲求提、按、顿、挫。
(3)反馈。
(4)面批,并进行指导
4、小结。
三、作业。
1、读背诵读部分内容。
2、写一段话,用上《古今贤文》中的句子。
3、练习写好钢笔字。
小学语文《画》教案篇6
拼音教学:
i u ü y w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激发喜欢学习拼音的兴趣。
2、图文结合,正确读写i、u、ü及其四声音调,记忆yi wu yu三个整体认读音节及四声音调,了解a、o、e、i、u、ü是单韵母,y w是声母。
3、拓展认识汉字"单韵母""声母""音节",了解生活处处有语文,初步激发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学情分析:
由于学前教育,一部分孩子对这部分比较熟悉,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显然没有新鲜感;而另一部分的孩子如华侨子女等却对拼音教学甚至母语的学习毫无感觉,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教学中将教材进行了重新处理,以新故事贯穿始终,以求兼顾两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i u ü的教学
一、 复习
1、上节课认识了几个好朋友,看老师的口形猜一猜,我说的是什么音?
2、教师示范书写三个单韵母,学生书空。
二、 新授
(一)学习i、u、ü
1、认读
①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
②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在图片相应位置出示拼音:原来这副图中藏着这么多的拼音宝宝,小朋友真能干,都找出来了。
③图文对照,认读拼音。注意口形,准确认读。
2、书写
(1)仔细观察,发现书写规律。
(2)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二)学习四声声调
1、结合故事,展开教学
①小i羡慕aoe有帽子,还可以不断地更换着变化着戴,也想有一顶帽子。
出示i的四声音调,让学生发现变化,想办法编编故事帮助记忆(如i有礼貌脱掉自己的帽子等)正确读读
②u的四声教学同上,但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的作用
③ü的四声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上台标调,互相帮忙,在碰撞中有助于记忆。同时可引导学生通过编一个故事帮助记忆。
2、多种形式,读记拼音
运用多种形式:如闯关大比拼,读卡片、打气球等
3、亲手实践,练写拼音
可直接写在书上。
三、
1、这六个字母连在一起,成了一家人,称为"单韵母"。
2、赠送"字宝宝"(单韵母)(即教师送给每个学生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单韵母"三个字,让学生储藏起来。)
(一年级学生刚进小学,对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此时,教师用"送字宝宝"的方式,使孩子们觉得识字、学知识就好像天天受到礼物一样,体验到学习的愉快,而且,送的"字宝宝"也正是对今天学习内容的一个。)
四、 作业
1、认:读读认人单韵母及四声卡片,并把"字宝宝"存放到"储字罐",读读认认。
2、做:做做正确的写字坐姿、握笔姿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y、w、yi、wu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
(一)认读单韵母
(二)故事导入:自从得了四顶帽子后,i、u、ü很想很想出去,让大家都看一看自己的迷人风采,可是他们那么小,妈妈怎么放心呢,于是就找了一对大哥哥来带他们。
二、探究学习
(一)学习y、w
1、看图说话,从图中发现y、w字形,用彩色涂出。
(挂衣服的树杈上有y,屋顶上有w.)
2、图文结合,准确认读。
3、示范书写y、w,学生练写。
(注意四线格位置.)
4、了解y、w是声母。
赠送今天的"字宝宝"(声母)
(二)读写整体认读音节yi 、wu及四声
1、继续故事:这对声母大哥哥一人一个带起自己的小弟弟(出示:yi 、wu),这样一个声母和韵母在一起,我们叫他"音节"(跟读),人家一看就认得他们,叫出了他们的名字,(开火车认读),所以他们又叫"整体认读音节"(跟读)。
2、认读四声
三、延伸
师:小ü没人带,他哭呀,哭呀,这两滴眼泪就一直流呀流呀,怎么办呢,我们下节课再想办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yu及y、w与其他单韵母的拼读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单韵母及四声卡片,声母y、w
2、承接上节课故事,引发兴趣,巩固整体认读音节yi、wu及四声音节。
二、学习yu及四声
1、以编故事的形式记忆yu。(可以根据故事续编"小ü檫掉眼泪笑嘻嘻地出去玩。"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片续编"小ü脱掉帽子行个礼。"或其他个性化的创造。)
2、正确书写
三、练习声母y、w与单韵母的拼读
四、
赠送今天的"字宝宝"(音节)
五、作业
1、拼:将声母和单韵母卡片组成音节拼拼读读。
2、认:认认积累的"字宝宝",比比谁积累的多。
小学语文《画》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学会“无、目、田、飞、中、人”六个生字,会认“夜、把、高、数、美、丽、灯”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星夜里天上、城市、田野的迷人美景。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积极地去发现自然界中的奇妙景象。
教学重点:
学会“无、目、田、飞、中、人”六个生字,会认“夜、把、高、数、美、丽、灯”七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受自然界中的奇妙景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摘星星”,读生字。
1.自读课文,发现生字。
①生学习读课文,对应地在课文中找到生字,画出来,并想办法读准确,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问老师或请同学帮同学。
②小组中互读生字。
2.生自由上台摘“星星”卡片,读一读,其余同学听并用手势判断读得是否正确,读对了就采用自己喜欢得方法带着大家读。
二、连字成词,巩固认读。
1.开火车读。
2.师出示词语,由字到词读好字词。
如:“飞”、“去”―→“飞来飞去”。
三、小组合作,读好长句。
1.生个人练读。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读句子。
3.生将句子放入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四、围绕重点句,自读课文。
1.出示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
生读,提问。
2.生自读课文,想:从哪些句子读到星夜很迷人?
3.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第二课时
一、学习导入
1.读文比赛。
2.读生字词比赛。
二、听配乐读句,想象中体会。
1.出示句子:夜悄悄地来了,一颗颗小星星纷纷跳进了银河,把自己洗得亮亮的。
教师配乐范读,生边听读边闭眼想象看到的。
2.生说自己好象看到了什么。
师描述静静的夜晚,深蓝的天空上银星闪闪,美丽的流星划过天空的景象,生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句子。
3.全班同学配乐读句。
4.回扣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生齐读。
三、读画结合,画中感悟。
1.出示句子:高楼里夜闪着无数的“星星”,“红的、黄的、蓝的”,光彩夺目,十分美丽。
2.出示高楼图:生读句子,根据句子给图填上彩色的“星星”,体会夜色中城市辉煌灯火的光彩夺目。
3.生画完后再读句子。
4.生再读重点句“多么迷人的星夜呀!”
四、结合观察,进行拓展。
1.生结合自己的课前观察,说自己再星夜的发现。
2.生仿照课文说句子。
五、指导写生字。
教学目的:
学会“无、目、田、飞、中、人”六个生字,会认“夜、把、高、数、美、丽、灯”七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类形及教学方法:课文、图文并茂法
教学重难点:字的音、形、体
教具:生字卡片,挂图
过程:知识块??
一、揭题导入
1、导入:观看星夜图,激趣激情引入
2、揭题:星夜,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摘星星”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发现生字
2、指名学生上台摘“星星”卡片,读准字音,其余同学听,并用手势判断读得是否正确,请对了老师给以鼓励,当小老师领全班同学读生字。
3、小组读,开火车读或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读生字:
无、目、田、飞、中、人
重点指导读准整体认读音节,平翘舌音,开火车去拼音认读生字。
三、连字成词,小组合作,读好长句。
四、围绕重点句,自主读文
“多么迷人的星夜呀!”
五、作业:
认读生字,朗读课文
?星夜》这一课的教学虽然已经结束,但留下的启迪和思考还有很多。一年级的课文内容看起来简单,教起来却要煞费苦心,从目标的确定到方法策略的'选择实施再到教学环节的预设等等都需要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心理规律,做到不急不躁、不偏不倚、循循善诱。此外,还不得不提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这节课我继续延用了平时习惯培养的方法,运用“口诀提示”“榜样激励”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思考、听讲、说话、写字等学习习惯,注重课堂细节处的习惯引领,努力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习惯铸就未来,刚入学的新生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一样,很多学习方面的习惯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点滴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培养树立,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目标。
小学语文《画》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