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通过写教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教案,教师能够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下册教案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在不同的语句中,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其含义,丰富语言。
3、体会象征的表现手法,学会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习作。
4、乐于与人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认真、耐心倾听别人的倾诉。
5、能具体、生动、清楚地写一件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事。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
学生:自制一个心形纸板,在上面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课时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让学生自读,画出表示慢慢行走的词语。(徜佯、漫步、流连)
2、学生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3、通过理解,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呢?(避免表达的重复,使语言丰富、生动、吸引人)
4、小结:在写作时,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可以避免语言的重复,使文章语言丰富生动,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名言。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直到读准字音。
3、从这些名言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与同桌说说。
4、全班交流,生生、师生互动解惑。
5、学生背诵名言。
三、互动平台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自由读,也可和同伴分角色对读),读通顺。
2、师生对读。
3、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1)什么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2)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把人们的某种思想情绪寄寓在某种事物上,既具体明白,又引人深思,更让人回味)
(3)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些运用了象征?(《胡杨赞》)
(4)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象征人的什么品质?
4、作业:试着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篇习作。
四、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有融洽、理解,也有委屈、摩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当内心烦恼痛苦时,特别想与人聊聊;当遇到愉快高兴的事时,也愿与人分享与交流。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共渡难关。
(二)营造氛围,诉说心里话。
1、让学生拿出课前做好的写了自己心里话的心形纸板。小组内交流,然后把它贴在教室的任何地方。
2、你准备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你觉得在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态度诚恳、语气平和、表达清楚有序)
那么听的同学又应该做到些什么呢?(认真倾听,并作出恰当的反应)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点评。
5、学生自由向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师巡视,相机点评。
(三)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难过的、委屈的,或者开心的经历。同学们,当我们有心事的时候,一定要敞开心扉,向你最信任的人尽情地倾诉,那样,你一定会觉得心情畅快。
五、习作百花园
(一)激发兴趣,交流体验。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能干的一方面,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让大家一起来夸夸你的能干。(分小组互相说,然后再全班说。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理,说得具体。)
(二)拓展思路,引导体验。
1、回忆一下你在做哪件事情上最能体现出你的能干,当时有怎样的感受。比如,你学会了某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竞赛的胜利在这件事情中,你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是怎样克服的。特别是最能体现自己能干的方面要具体生动地说说。
2、分组互相说,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趣,说得具体。教师及时点评,尤其要表扬能运用富有新鲜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的那些学生。
(为帮助学生克服选材的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是成功的,都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论能不能作为习作材料使用。)
3、讨论一下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表达的顺序以及如何抓住重点等。
(三)体验范文,自由习作。
1、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表现自己能干的范文,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
2、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思路,尝试个性化拟题。例:《我第一次》《我真能干》《成功的喜悦》
3、交流自拟的题目,欣赏及点评。
(四)自主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挑选自己认为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内容,尝试写作。教师巡回,进行现场指导。
(五)交流评价,评议修改。
1、自行选择伙伴进行修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文句,用波浪线画下来。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推荐习作全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教师作及时点评。找出亮点,评价激励。使学生明白别人习作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评选最佳,成功激励。
教师进一步评点,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
2、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短文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勾画下来,自读自悟,并写出你的感受。
4、全班交流,从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
小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安居乐业、自讨没趣”等词语的意思,并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学习用“不敢不”造句。
2、继续提高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明确“子”是尊称。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通过理解关键词“使”从而理解课题。
(2)介绍“晏子使楚”背景,了解楚王傲慢无礼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开头和结尾语句,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不敢不”双重否定用法。
(1)自读课文1、2、6节,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交流。板书:晏子、楚王、侮辱、反驳
(3)“不敢不”双重否定,体会楚王自讨没趣的结果,并用“不敢不”造句。
2、自读课文,学习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根据楚王前后表现质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直线划出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
(2)读生字新词;交流找到语句。
(3)自读,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并板书:瞅、冷笑、笑嘻嘻,体会楚王的傲慢无礼。
(4)齐读,读出语气。
(5)质疑。
三、研读晏子,感受晏子冷静智慧。
(一)学习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说的话
1、自读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交流出示第一次智斗中晏子的话,齐读。
3、扮演楚国接待的人,将晏子的话转述给楚王听。
4、体会楚王心理活动,推理“楚国是狗国”的结论。板书:只好开城门
5、引读,抓住重点词语“看了看”朗读并板书,体会晏子的`机智。
(二)学习第4节描写晏子言行的语句,体会晏子的机智及爱国情感。
1、交流第1句(回答齐国没人的语句),小组赛读。
2、将语句中反映人多的成语概括出来,了解夸张手法。
3、引读,联系上文体会“严肃地”回答与“冷笑一声”对比,捍卫国家尊严。板书:严肃地
4、交流第3句,个别读,齐读。
5、用上“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自由说,个别说。
6、引读,抓住“拱了拱手”体会晏子有理有节,板书: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
7、联系上文第2句理解楚王无法发作的原因。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把楚王傲慢和晏子的不卑不亢的语气读出来。
(三)学习第5节有关语句,体会晏子机智。
1、交流找到语句,齐读。
2、理解“自讨没趣”的意思来体会楚王心情,板书:只好赔不是。
3、理解“水土不同”“安居乐业”含义,揣摩晏子说的话的含义。
4、引读晏子的话,通过理解并板书“面不改色”来体会晏子的沉着机智。
5、师生配合朗读,读出感情。
四、布置作业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13、晏子使楚
楚王侮辱晏子反驳楚王
看了看只好开门
瞅、冷笑严肃地、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
笑嘻嘻面不改色只好赔不是
小学下册教案篇3
教育目的:
1、让学生通过发生在生活当中真实的交通事故,明确其危害性和造成的原因。
2、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生命的宝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言:交通安全,一个永恒的话题。交通安全,一个涉及人生质量、家庭幸福的话题。1886年,当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做燃料的机动车以来,人类在向现代文明迈进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交通事故这一灰色阴影。一个活蹦乱跳的躯体在一瞬间成为车轮下的亡灵,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因为惨痛的车祸而支离破碎,一百多年来死于车祸、伤残等交通事故的人数触目惊心,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让人叹息。
二、导学达标
t;一>、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造成悲剧发生的原因。
1、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交通事故。
2、让学生说一说听到这些悲惨的交通事故以后自己的想法或带给我们的启示。
3、师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需要文明的交通环境,人们的生活、工作需要安全、顺畅、有序的每一天。车轮下真实的死亡报告,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惊和痛心,更重要的是警醒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这场悲剧?
4、让学生说一说造成悲剧发生的原因,学生可以各抒已见。
5、师言:是人们对交通法规的漠视,是交通违章。当因为路口没有车辆而在红灯下穿越马路,是否想过你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当驾车在路上抱怨行驶太慢,想超过前面的车辆,是否记起每年有多少司机因违章超车而命丧黄泉?仅在2002年度,我国共发生了72万起重特大交通事故。在事故中总共约有55万人受伤,是1991年海湾战争中死亡人数的3倍多,而死于交通事故的,是海湾战争中死亡人数的3/5。看到这些个冷冰冰的数字,该警醒了!我们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已经太多!而大大小小的事故,一句话归总,都是出于违章。违章,并不是因为他们无知,而是因为他们疏忽,正因为疏忽,导致了太多完全可以避免的伤亡和损失;正因为疏忽,导致了太多原本幸福家庭的破碎和痛苦。
t;二>、珍爱生命,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1、师言:同学们,当你听到这些振憾人心的数字时,当你听到这一桩桩悲剧时,你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可以放手,学生想对谁说都行,(如司机、行人、亲人、交通管理部门等等)
2、师言:同学们,交通规则并不复杂,只要稍加用心,谁都能熟练掌握。我们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来维护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3、让学生从自身做起,说说在交通方面应如何注意安全。
三、老师总结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想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交通秩序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让我们共同生活在交通有序,安全而又轻松的社会大家庭里,共同撑起一片和谐、安宁、幸福的蓝天。
小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p36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小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学会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与朋友相互理解;
2、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能多反思自己的言行,尽量对他人宽容;3。学会珍惜友情,与朋友平等对待。
教学重点:
学会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与朋友相互理解;学会珍惜友情,与朋友平等对待。
教学课时:1课时
别难过,有我呢
一、引入
你是独生子女吗?你希望自己的朋友理解、信任、帮助自己吗?你知道理解、信任、帮助是相互的吗?友情可贵
1、看41页一组图,
2、妈妈为啥陷入深深的沉思?
3、交流一下在你心情不好或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朋友的安慰和帮助是什么心情?
小结:有了幸福就共享,有了痛苦,要一起分担,这就是朋友。
想想友情体现在哪里?说说自己的实际体会。
我在你身边作为朋友,你应该在什么时候在他的身边?
二、引导学生注意别人什么时候需要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从而引导他们从生活细微处学会关怀,学会付出。结合实际事例说一说。
说说:当朋友()的时候,我会()。
活动
你有什么烦恼的事吗?试着把它说出来,让大家和你一起分担。
说说自己的烦恼事,说说什么是移情?
三、心灵体操。
活动1、照镜子
活动二、心心相印。
活动三、如果我是你。
四、心海拾贝,课后关注周围的同学。
传递友好
小学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要用一张彩纸的1/5,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
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一起来分享交流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师可以这样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4、练一练:教科书第2页“涂一涂,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1、2题。
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出示6×5/9。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练习:
(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
(2)计算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2、3、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5题。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课本上,再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3、教科书第4页“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
小学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网页中常用的几种图片格式。
能力目标
学会插入图片;掌握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的方法;学会设置页面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
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蝉”网页,培养对大自然深入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设置页面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
教学准备
网页素材“蝉”图片多张。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1、学生欣赏“蝉”的图片,并说出图片相对于文字的优点。
2、如何让自己的网页变的生动形象?
3、揭示课题—图文并茂的网页。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一、插入图片
1、任务:新建网页“”,网页标题为“蝉”,插入桌面图片“蝉.jpg”。
2、学生自学课本,探究完成任务。
3、找2名学生汇报演示操作。
二、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
1、任务:适当的调整图片的大小,然后输入课本上的文章,并使图片在最右边。
2、学生探究操作。
3、学生演示汇报。
三、设置网页的页面背景
1、任务:设置网页的页边背景为黄绿色,背景图像为“bg01.gif”。
2、学生尝试操作。
3、学生汇报演示。
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1、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补充问题:
(1)、插入图片时,选择了图片单击插入以后出现的对话框是要进行什么操作的?
(2)、图片的对齐方式修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设置网页背景要注意什么?
3、学生小组研究问题。
4、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实践创作
展示评价
1、搜集螳螂素材,制作网页“”,让网页变得更美观。
2、小组评比推选优秀作品。
3、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评价作品。
梳理总结
拓展延伸
1、学生说本节课收获。
2、同学们都做的很好,希望你们以后用这些知识把自己的网页变得更漂亮。
小学下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以及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学习海豚助人为乐的品质。
2.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课文的表达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海豚为什么乐于救人,学习它助人为乐的品质。
2.进一步学习、巩固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在电视、电影中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你们知道吗?海豚除了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因此,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这是一种什么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课《海豚救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见义勇为、精疲力尽,不可思议……”等词意。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四、读课文,理解条理
1.分小组朗读课文,标然段序号。
2.想想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
3.讨论后指名回答。
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海豚常常救起落水的人们。
第二部分:(5~8自然段)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五、从问题入手学习本课
1.读1~4自然段,看1自然段与后面三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
2.海豚是怎样救人的?文中举了几个例子?(抓词句展开学习)
3.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哪些表达,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列举、数字、拟人、比较。比较是指鲨鱼的狰狞凶残与海豚的善良比较,体会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说法。)
4.海豚为什么救人?在课文(5~8自然)中找出答案,这部分还用了举例的方法。
六、通读全文,交流表达方法
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七、、拓展
1.再读全文,说说学了本课,你对海豚有哪些了解,从文中学到了哪些品质(学习海豚助人为乐的品质)。
2.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介绍给同学听。
八、作业
1.回答问题。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2)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查找有关海豚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
海豚救人
海豚救人:托、驮、甩
赶、护送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围、陪伴人类的好朋友
小学下册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