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书的读后感最新7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加深我们对该篇文字的理解,撰写读后感是为了将书籍中的内容进行记录,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心理书的读后感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心理书的读后感最新7篇

心理书的读后感篇1

最初读这本书,是冲着作者来的。毕淑敏的书我向来读着感觉的治愈,读着很舒服,所以就将毕淑敏作为了一种品牌。

这本书的思路很乱,又恰好乱到勉强能够理清思路,就有点像看重案六组,一个接一个的案件。这套书的开头,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人世间残酷冷淡。我们看见了自杀未遂的大芳以及她口中充满欺骗的老松;我们看见了为了爱情准备与大猩猩同归于尽的桑珊;看到为了阻止父亲与其秘书结婚不惜在秘书杯中下毒的小周童鞋;也看到了曾经英勇的女游击战士在临死前为她的一百零一个洋娃娃的去处而发愁。

后来就莫名的将重点放在了贺顿身上,也就是绛香身上(贺顿的真实姓名叫柴绛香)。

一开始我挺羡慕贺顿的,毕竟有两个男人爱着她。几个人爱她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他们真的都真心爱着贺顿。后来我发现,贺顿是值得同情的。当姬教授一点一点引导着贺顿解开心中的伤痛,慢慢接受“柴绛香”并找出她藏在内心的秘密时,那种无助,那种内心的绞痛。深有体会。

贺顿也好,绛香也罢。是坚强的。能从伤痛中走出来的人,都很坚强。就像同学跟我提及我家张豆豆的离开一样,最终我还是走出来了,释怀了。她说,燕雯我觉得你挺坚强的。我说,这其实没什么。现在想想,是挺坚强的。

贺顿能够从伤痛中走出来,并依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一条生路,真的很不容易。最主要的是,有柏万福这样一个爱她的人,不计前嫌,不问后果的帮着她,陪着她,这无疑是值得庆幸也值得祝福的一件事情。这本书看完,印证了我之前写总结时的观点:成长是伴随着疼痛的。正是那些疼痛,那些残酷甚至是血淋淋的现状,促使着我们的成长。

喜欢那句“生长在温室的花朵永远不知道外面的温度,坐在井底的青蛙也一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一般大小。”

经历过,懂得的人才知道当事者的痛苦。没经历过的人,可能能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疏导,如何去安慰那受伤的心灵。现在回过头看看,真的想摸摸以前的自己,告诉她,别那么较真。有些时候,倔强是好的,有些时候,受伤的反而是你自己。

绛香很勇敢,整本书的结束,就是她跟姬教授,一个心理学界的权威说,您知道到有一个词叫做——尺吲降龙。喜欢她用病毒自比,要不断复制自我,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她都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有勇气去与权威对抗,为什么我不能?所以我决心要去认认真真的学习,让自己像病毒一样复制自我,变得更加强大。变成一个让别人无法取代的人。

心理书的读后感篇2

由于经常看美国大片的缘故,我对犯罪心理学有很深的兴趣。于是在课余的时间我在图书馆借来一本《犯罪心理学》的书认真的品读了起来。一读起来就被深深的吸引,直到全书结局。 犯罪心理学的含义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

这本书仅仅十万字左右,但是充分运用了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其内容真的太吸引人了。让我在书中的情节中遨游了很久很久。读完这本书也让我感触颇多。好了,现在我就来介绍介绍这本让我如此兴奋的著作。

刚开始书中所提到的面具杀手,一次次的杀人,一次次的以一种非常变态的方式去善后,并且让尸体非常快速的让别人发现,让我感到有点兴奋。毕竟这么一个变态的杀手的背后肯定有更加有趣的故事。其次,那就是一个个的谜团和断断续续的描述,所以情节的跳跃下无法很清楚的弄清楚。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同时发生的事情分了好几个段来描述。故事中的问题一扣接一扣,感觉上看我的思维还是很快就把握住了所有的细节。整本书从一开始就设下悬念,重重的疑问萦绕着我,杀手的一系列反常的动作,一些些点点滴滴的暗示,让我被书中的情节深深的吸引,迫不及待的去搜寻每一个疑问的答案。直到文章的结局我才明白整个故事的究竟,找到了凶手。整个故事情节相当的精彩,文章结构循序渐进,环环紧扣,不留破绽。不枉费我这么认真的去读。令我相当的有感触。

本书从心理学观点来探讨犯罪问题,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 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书中通过紧凑的故事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析了犯罪心理因主 观、年龄、性别、组织形式等而出现的各种差异,反映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职务犯罪等不同的犯罪心理。

我很喜欢这类的读物,电影,看完书我又接着看了几部犯罪心理学的电影,

比如《沉默的羔羊》《七宗罪》等。在电影里我运用了书中读来的知识细细的分析了其中含义跟隐藏的犯罪心理。我希望以后我也能多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丰富我的知识面。陶冶了我的情操。这样也能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变得更好。《犯罪心理学》这本书真的不错,强烈推荐大家看这本书。

心理书的读后感篇3

朱光潜先生不同于西方心理学重哲学框架的态度,而是从心理学阐发美学,形成了一系列相对折衷的观点,不仅对我国文化传统中重道德伦理的实用主义观念提进行了有力反驳,也矫正了西方风行一时的形式主义理论偏见。他将西方先进的理论成果与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熟悉的中国古典文学中,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文艺心理学的诸多范畴,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

一、 刚性美与柔性美

第15章重点讨论了刚性美与柔性美的特征及其给我们带来的心理体验。

综合前人所述,所谓骏马秋风冀北的雄伟阳刚使人严肃、震撼、感动。感觉它时,第一步是惊,如因物的伟大(数量或精神上)而有意无意的显现出自己的渺小,这时会产生霎时的抗拒痛感;第二步才是喜,我们因物地伟大有意无意的又幻觉到自己的伟大,心情又欣喜起来。所以人们多觉得雄伟是不仅容纳美,还要驯服丑,是美之难者[3]。而杏花春雨江南式的秀美则起源于运动筋力的节省,是一种移情作用,多带有欢喜和亲爱的情感。

尼采对艺术有如下分类:一种是酒神式的,专在自己的活动中领略世界之美,是醉的产品,如音乐和舞蹈;一种是日神式的,专在旁观的地位以冷静的态度欣赏世界之美,是梦的产品,如图画和雕刻。[4]与刚性美和柔性美的分类也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根据我们自身的审美体验,知觉过程并无严格的惊、喜先后之分,多半是直观的震撼或肃穆的印象。在感受雄伟之美时,常常感受到力量和刺激,处于一种肌肉紧绷、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就像吃辣时的感觉,即使眼泪直涌、舌头发烫、汗流浃背,人们体验到的是酣畅淋漓的快感。这种快感被运用到文艺作品中引起的便是刚性美的美感。而秀美的确使我们感到轻松舒适,就像甜食。以此类推,辣得过头读者(或观众)就会感到难以接受,一直吃甜食也会令人产生厌腻之感。

刚性美与柔性美并无孰优孰劣之分,个人兴趣的不同所倾向的艺术类型自然有所不同。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有诗:我的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里的猛虎和蔷薇便恰是阳刚与阴柔的代表。人的性格有两面性,两相交融的契合往往是最适宜的,文艺作品也是如此。刚性美中掺和的柔性美显得更动人,使得读者(或观众)在审美过程中有个缓冲的过程;柔性美中的刚性美也会更有力量感,不至堕入滥俗的境地。

二、 悲剧的喜感

第16章关注的是悲剧的喜感问题。首先介绍了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幸灾乐祸说,法格和博克分别从性恶论和性善论的角度解释。其次是理性主义者,如杜伯斯类似消遣说的观点,丹纳尔悲喜同源的观点(喜感源于这是虚幻的念头)。休谟提出听者由痛感(起于残酷的印象)和喜感(起于雄辩、词藻、音调)的心理变化。再次,作者从哲学角度罗列了席勒的理想主义、黑格尔的冲突说、叔本华的生存欲概念和尼采的解释,不再赘述。最后,作者阐释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近代心理学,继承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作用的观点,提出悲剧同梦、幻想、神话一样是冤死欲望的化装。总之,情感在悲剧中的发散与在实际生活中的发泄不同,前者常伴着愉快,却不带实际生活的忧虑和苦恼。

自古以来中国人多喜欢大团圆式的结局,甚至可以说带有乌托邦的色彩。比如《会真记》(《莺莺传》)在被改编成《西厢记》的过程中,张生就从始乱终弃的负心汉变身为有情郎,与崔莺莺终成眷属。这与中国古典文化中注重和的观念密切相关。而西方一直以来都以悲剧为重,被称为崇高的诗。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胡适说:悲剧的观念,第一,即是承认人类最浓挚最深沉的感情不再眉开眼笑之时,乃在不得以无可奈何 [5]的时节;第二,即是承认人类亲见别人遭遇可怜的境地是,都能发生一种至诚的同情,都能暂时把个人的悲欢哀乐忘却;第三,即是承认世上的是无时无地没有极悲惨的境地,不是天地不仁,造化弄人,便是社会不良使人消磨志气、堕落人格,陷入罪恶不能自脱。有这种悲剧的观念,故能发生各种思想深沉、意味深长、感人最烈、发人猛省的文字。[6]相反地,胡适给滥俗的喜剧贴上说谎作伪、思想浅薄的标签。

这两种说法各有偏颇,但值得重视的是后者对改善社会不良风气的强调。从读者(或观众)接受心理角度看,悲剧往往能使人沉着冷静地进行反思。但似乎这样的思考又不是美感范畴以内的的美感经验,称不上悲剧的美感。或许可以说,悲剧一方面以情动人,宣泄创作者情感的同时也宣泄(即打动)着观者的情感;另一方面,因悲剧产生的联想在美感经验之前,使其愈加充实。

三、 笑与喜剧

第17章主要阐释了喜剧引人发笑的原因。对此,柏拉图仍持幸灾乐祸说,认为笑是出于妒忌;亚里士多德的鄙夷说,霍布斯则将其拓展到突然的荣耀一说。柏格森认为笑是生气的机械化,提倡我们的心灵一要紧张,二要有弹性,才能随机应变[7]。德国哲学家提出乖讹说和失望说,即可笑的事物大半是不伦不类的配合、笑是失望和惊讶的表现。斯宾塞将精力过剩说用于解释笑为下降的乖讹。另一重要的自由说的代表贝恩提出笑是严肃的反动,彭约恩小时自由的爆发,似乎过分重视了笑的社会性。至于持游戏说观点的谷鲁斯等人又忽视了突如其来的无目的性。

总而言之,诸多学说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成立。重要原因还是在于笑本身的复杂性,鄙笑、失态时的苦笑、会心一笑等等原因各不相同,自然无法用同一的学说加以囊括。除了广义上结局完满的喜剧,喜剧也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自然引人发笑的机理各不相同。

就读者(或观众)而言,同样的故事有的人可能捧腹大笑,有的人却毫无感觉。结合语言学家格莱茨提出的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ple)解释,但若从心理学诠释,观众对喜剧中笑点的理解力、感悟力、敏感度各有不同。这一方面的研究需要通过大量实验予以探讨,在此不宜深入。

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的自序中说到当时仍有大部分创作者和欣赏者认为文艺理论的研究是可有可无的,并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它研究的价值[8]。我们也倾向于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文艺这一感性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比从哲学角度研究更合适。若对文艺何以打动人心、产生影响的原理了然于心,对于创作者自然可以更驾轻就熟地通过适合的媒介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传达给他人,对于欣赏者也能更方便地把握作品的价值,收获审美的愉悦。

心理书的读后感篇4

作者提出:理解和描述人格有两个基本的假设,一是个人的特点决定他们的行为 ;二是这些特点可以被评估和测量。由此,人格测验可以分为客观测验和投射测验两大类。

mmpi用于临床诊断并治疗,mmpi的编制采用了实证途径,不同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直觉和理论途径。每个项目都已经证实了存在不同组之间的区分效度和同组间的同质效度。mmpi-2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进行了言语和内容的更新,根据新的数据制定了常模,同时,为了实际应用,mmpi-2还增加了15个内容量表。它的好处在于施测经济和轻松、可用于心理病理诊断。

对研究者来说,mmpi的诱人之处在于这么多年施测mmpi收集到的数据,因为所有这些数据都是在一种标准化的程序下测量同样项目来获得的,从而可以进行各种量表的比较。

不同的评估工具为我们理解个体的人格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临床工作者在进行人格评估时,更多地是结合使用不同测验。在一些情形下,使用客观测验,甚至是计算机分析的结果,可以对特定结果作精确的预测;而在另外一些情形下,临床专家和经验的直觉补充了客观常模。

研究者发展了一个容易理解的系统来对罗夏墨迹测验的反应计分。主题统觉测验为成就需要的测量提供了有效工具。

本章主要讲述了人格有多种不同,我们从多中不同的视角了解了人格的多样化。

心理书的读后感篇5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每天都觉得外国间谍要来绑架他,有些人觉得自己已经死了很多年身体只是行尸走肉,有些人觉得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已经消失了,有些人觉得自己已经死了很多年。人们甚至每天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天使和魔鬼住在每个人的心中。这个人怎么样,就看魔鬼和天使能做什么了。但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天仙实力很相近,所以也有人在公交车上可以给奶奶让座,但挤地铁却要插队。杀鸡一点都不软。人们就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有像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这样的职业。

edward norton lorenz(美国气象学家,混沌理论之父,蝴蝶效应的发现者)曾经告诉我们蝴蝶效应的故事。事实上,同样的原则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例如,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是由太多的因素决定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让一个人看起来很不一样。而且可变因素太多,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的原因。

这本书是为了好好聊聊我们善变的物种。很多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我们的心理出现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讨论。当然,本书介绍的心理问题并不是作者最先发现的。作者只是一个心理学家的搬运工,用简明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明白,产生幻觉的人原来不是地狱,而是大脑中的一个信号载体出了问题。我们都有天使的一面和恶魔的一面,精神病患者和我们只是有点不同。我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本书在介绍精神疾病的同时,还简要谈及了精神疾病的成因和目前的治疗方法。希望读者能够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心理书的读后感篇6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我们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满意是护理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护理质量监控人员所讨论的重要课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重要手段就是采取有效的护理质量监控措施。为了适应新的护理工作发展模式的需要,我院护理部已经实行了由护理部、病区护士长、病区质控员及护士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路径,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应该从增强质量监控的意识、完善质量监控的体系、加强质量监控的环节、做好质量监控的反馈等方面着手做好质量监控。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零缺陷,护理质量监控的重点强化预先控制行为。当然,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复杂,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还要加强同期控制,并定期进行反馈控制。同时在护理质量控制的中,要发挥护士自我控制的能动性。标准和规章制度再好,护士的能动性不发挥,一切工作就难以落实。目前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参与质量控制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自己按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

一、增强质量控制意识,将质量监控落实到每一个人

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不断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全员参与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内涵,真正的把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强化质量监控的意识,反复强化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广泛教育,弘扬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护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将质量控制结果落实到科室、个人,将护士各个岗位质量同科室目标管理、经济利益挂钩。

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完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机构。制定质控机构的工作任务,应该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激励护士全员参与质控制的积极性,使每个质控成员了解质控内容的细则,掌握质控标准,做好质控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使护理工作从被动管理转变到主动全员参与管理。护理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通过科室质控小组质量控制,针对性地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及时发现工作的薄弱环节,使护士了解自己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决心去改进,用积极的态度参与考核,改变过去在质量控制中的应付、突击、补救行为,将考核标准和内容作为规范,把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要求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的全过程,做到人人参与质量控制,使护理质量控制结果达到真正让患者满意的效果。

三、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除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对科室进行不定时的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同时,发挥好各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随时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质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对自己科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先进行自查、自考、自评,做到心中有数,不合格者限期整改,不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这样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四、做好质量控制反馈

科室定期开展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护理部也可以不定期到各科室发放调查问卷表,以病人的需求、病人的评价、病人的期望来测评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及本人,科室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讨论,分析前因后果,采取有效的对策。

通过上述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好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各项措施,使护士的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变原来的“要我增强服务质量意识”转变为“我要增强服务质量意识”。护理质量控制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永恒主题,患者满意度才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应把护理质量控制定位在是否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上,在质量控制中注重持续质量改进,注重评价护理过程和成效,使患者真正从护理质量控制中受益,真正享受舒适、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

心理书的读后感篇7

去年第一次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它让我了解到“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我写下了自己的收获: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最重要的事情。为此,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读、听、讲、写、用”的五种学习……

在上学期,在学校品质课堂管理的课堂检查和科组的课堂检查中,发现我们的课堂上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学生随便插嘴、故意捣乱、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不听从老师的命令、做练习不动脑、做事拖拉;课堂乱成一团,老师对此却无从下手……..针对这些问题,我想从书中找找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所以今年再次阅读,我选择性地阅读《第十四章课堂管理》。

我主要从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和课堂里的控制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当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情境时,通过课堂管理,使学生迅速适应课堂情境的变化。

2.当课堂里出现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紧张时,通过课堂管理,缓和与解决各种冲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当课堂里出现纪律问题时,通过课堂管理,维持课堂纪律。

4.当课堂里发生心理问题行为时,通过课堂管理,调节学生的过度紧张和焦虑,减轻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二、课堂里的控制

1.实施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发生问题行为。因此,课堂管理必须实施有效的控制,一方面通过控制课堂纪律和设置必要的课堂结构以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心理辅导,矫正各种问题行为。

2.教师的自我控制。课堂里的不少失控往往起因于教师本身的失控。要想有效管理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重视自我控制,当面对一个新的课堂,或者再次面对一个曾经让自己非常棘手的课堂时,不少教师很容易焦虑过度,内心里充满着紧张不安和担心害怕,唯恐出现课堂混乱和失控。要知道,世界上并没有常胜将军,任何一位教师都有可能出现管理失误。关键在于善于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努力将教训转化为经验,就有可能不断减少失误而成为课堂管理的能手。

有些教师容易因课堂出现纪律问题而愤怒,有的还会大发雷霆,这时很有可能失去理智,出现过激的管理行为,甚至导致体罚或变相体罚。因此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在课堂发生的问题行为,避免以自己的粗鲁去压制学生的粗鲁。学会自我提醒,可以在备课本的醒目处写上“制怒”方面的警句,当自己激动起来的时候,起到自我暗示的作用,使自己迅速平静下来。

心理书的读后感最新7篇相关文章:

书的读后感400字参考6篇

童年这本书的读后感600字6篇

书的读后感400字推荐6篇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最新7篇

书的读后感400字优秀6篇

书的读后感400字模板8篇

书的读后感400字5篇

心理健康月活动方案最新7篇

有关书的作文最新6篇

童年的书的读后感6篇

心理书的读后感最新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