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观后感是对电影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细致描绘和品味,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所感受到的情绪和思考的总结,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水门桥观后感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门桥观后感篇1
今年春节,爸爸带我去看电影,它叫《长津湖》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主演吴京是我和爸爸都是他的钢粉。
?长津湖》战役中,美军有一支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进西伯利亚号称“北极熊团”的部队。但是它们却被中国志愿军打败,那战斗场面激烈程度让我感到非常震撼。
中国人民志愿军拿着美军瞧不起的武器,吃着美军觉得连饲料都不如的食物“土豆”,身上都没有像样的棉衣。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还一直要顶着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和暴风雪,还要抵挡住美军的先进武器战机、坦克和装甲车。
美军有很多战机、坦克,而中国人民志愿军连一辆坦克都没有,更别说战机了,大部分志愿军还在使用日本一九零五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我国志愿军没有理会联合国军队的羞辱和嘲讽。他们一直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血肉组成钢铁长城。
联合国军队在麦克阿瑟将军地指挥下,由于他对志愿军的傲慢与偏见,联合国士兵们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北极熊军团一败涂地。最后他醒悟到这是他见过意志力最坚强的对手,也是最令人敬畏的对手“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记得钢铁七连指导员在战斗时,拿着自己女儿的照片说:“这场战争不是爸爸想打,而是我们这代人必须要打,只有我们打败敌人,才能让后代人从此不再有战争。”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才换来了现在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我们如今生活在国富民强的时代,更应努力学习,将来都能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人!
水门桥观后感篇2
大年初一的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影片,片名是《长津湖之水门桥》,是延续《长津湖》的故事线。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水门桥战役,对战双方是第九兵团和美军陆战一师。面对志愿军的强烈攻势,美军被打得节节败退,落荒而逃,水门桥就是美军撤退路线的关键点。第七穿插连三炸水门桥,最后英勇牺牲,只剩伍万里一人生还。
随着抗战情节的深入,我多次热泪盈眶,第七穿插连为了炸毁水门桥,每个战士都在拼命,都在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好视死如归的准备。伍千里说:“只要桥在,任务还在,美军修一次,我们炸一次。”当时的.长津湖,气温已近零下四十度,美军外围有先进的军舰、铺天盖地的飞机、强大的陆战师以及充沛的物资,反观我们的战士,武器上只有步枪、迫击炮,他们日夜隐蔽在雪山坳里冻得瑟瑟发抖,唯一的食物就是揣在怀里冻得硬邦邦土豆了。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们没有退却,毅然守护着我们祖国的疆土,这是一个多么伟大而无私的壮举哪。
此时,我已流泪满面。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铸成的,我们要感恩生活,珍爱和平,铭记历史,从小立志,作为一名学生,要把自己的使命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水门桥观后感篇3
假期里,我看了春节档《长津湖之水门桥》,深受触动。这部电影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美军撤退途中发生在“水门桥”的一场战役。
此时,中方志愿军刚刚攻破了机场。机场里,美军因为火力不足准备乘飞机逃离,但陆地上有许多物资需要搬运,水门桥成为了美军唯一的撤退路线。
志愿军司令员知道了此事后,立即将九连和第七连穿插连派往水门桥。在去往水门桥的路上,风雪交加。电影里的特效十分逼真,真实展现了当时中国志愿军面临的恶劣环境和战斗的不易。
到达水门桥后,七连找到了九连的人,得知在此之前九连已经执行了一次炸桥任务。只可惜武器太差导致没有成功。讲完这句话,九连的团长就倒下英勇牺牲了。他正是因为炸桥身受重伤,一块石片打进了他的身体。
七连在当晚便立即开始了打击美军指挥部的计划。他们打进了指挥部,却没有抓住美军的`指挥员。于是“神枪手”又去执行炸桥任务,放好炸药后却被对方增援的坦克压在身上,他宁可牺牲自己,于是让七连的连长打爆炸药包,连长含泪击爆了炸药包,桥面受到了重创。但因为又一波增援赶来,七连不得已只能撤退,最后七连连长抱着炸弹冲上了桥面,引爆了炸弹。
在影片的最后有三个感人的片段。一个是一名美军战士把一瓶酒塞到死去的战友手里,并在酒瓶上写着“一瓶喝了酒可以结束战争的酒”,反映出反战的思想。还有最后中国司令员与其他人在长津湖边的悬崖上脱帽敬礼,让人看了不禁潸然泪下。
水门桥观后感篇4
他们,战无不胜,他们,毫不畏惧,他们是时代的先行者,用汗与泪探索前途,用寒与暑坚定信念,为英雄二字增辉。他们,永远把祖国放在第一位,战胜叫做“纸老虎”的困难。他们的名字是“英雄”。
72年前,为了保家卫国,反抗侵略。我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与朝鲜人民和军队一起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世间赢得了正义。
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一场正义之战,不仅出师有名,更是正气干云,十分必要。连苏联都不愿意与美国进行正面对抗的战争,中国人,30万中国人入朝参战,与美国展开较量,牺牲之壮烈,惊世之崇高。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及南朝鲜军队激烈抗战四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部队接连进攻三次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三次进攻后均未奏效。时近拂晓,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着两名战士勇敢地接连摧毁敌人的几个火力点,一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则身负重伤,面对敌人的扫射,他毫不畏惧,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的枪眼,壮烈捐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存在,才能使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敌军两营才能全部被歼灭,抗美援朝战争才能取得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72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烈士们的功绩永垂不朽,战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像一阵强有力的风吹开我的心扉。英雄们用鲜血浇灌了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他们用生命铺垫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道,民族英雄,功盖千秋!我们也应该以先烈的精神为动力,勇敢坚强,勤学奋斗,刻苦钻研,争做时代接班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饶、美好。
水门桥观后感篇5
此前上映的《长津湖》热度还未褪去,其兄弟篇《长津湖之水门桥》便空降各大影院,继续讲述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浴血奋战的故事,而那一声声刺破长空、直击人心的“鱼鹰哨”似乎将我们带进了真实的战场。于枪林弹雨中直面战争之惨烈、英雄之无畏、和平之不易,吾辈青年当铭记历史、赓续奋斗,以信仰之力、执行之力、团结之力吹响新时代的“鱼鹰哨”,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以“信仰之力”吹响鱼鹰哨,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心。殊死一战前,七连战士于风雪中整齐列队,面向祖国敬礼,轻声呐喊“新中国万岁”,眼神中满是坚毅与纯粹。“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信念慷慨赴死,用鲜血铸就风雪不侵的信仰,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欣欣向荣。和平年代,或许我们不用经历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在继续,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我们更要扛起信仰旗帜,在乱云飞渡中坚定前进方向,在泰山压顶下挺直钢铁脊梁,在糖衣炮弹前固守纪律底线,用实际行动筑牢信仰之基,让“中国红”化作一盏长明灯,照亮我们新的“赶考之路”。
以“执行之力”吹响鱼鹰哨,坚定“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斗争决心。如果说《长津湖》中的七连是一支穿插敌后,灵活机动的骑兵,那么《水门桥》中,七连便是一颗扎在敌人胸口的钉子,执行着明知不可为而必为之的炸桥重任。“逆行无畏征途险,向死惟求天地悠”,面对极端的严寒天气、悬殊的装备代差、薄弱的后勤补给,七连上下无一人退却,只因那句“只要桥在,我们的任务就在”。反观武装到牙齿的美陆战一师,却被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战士打得节节败退,斗志全无。“令出,唯行而不返”,这场战役充分证明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新时代党员干部,唯有拿出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执行意识,做到接受任务不讲困难、执行任务不打折扣,遇逆境不馁、迎风雨而上,方能成长为新时代可靠的接班人。
以“团结之力”吹响鱼鹰哨,坚定“众人能移万座山”的筑梦同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动员令一经下达,全国各地就掀起了空前的参军热、回归热,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齐上阵,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群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民群众和志愿军战士,才能将占尽天时地利的美军王牌部队从战场打回谈判桌,实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伟大胜利。“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维护班子团结,多行“将相和”,少唱“对台戏”,上下齐心、握掌成拳,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人民与江山是统一的,我党正因有人民的拥护才赢得了江山,新时期也唯有走“群众路”,才能实现“中国梦”,将人民的“安危冷暖”记入脑海,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才能激发出圆梦的人民力量。
水门桥观后感篇6
_,让观众对此有了更深的感触:这些回家的烈士,可能是个脾气倔强、从不服输的愣头青,可能是个希望早日和家人团聚的老兵,可能是个重情重义、时刻想着别人的好兄长……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和今天身边可爱的年轻人一模一样,就好像是我们的朋友、兄弟。
他们很“普通”,可在国家和民族面对挑战的关键时刻,他们又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护佑着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最伟大的英雄也是最可爱的“人”,这正是广大观众看完后红了眼眶的原因。
从“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到对复杂人性的刻画和塑造,这不光是电影叙事语言的转换,也是国产电影审美风格的不断更新。可感的电影艺术才能真正动人,宏大的叙事、伟大的时代应该投射在具体的人物和生活之中。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伍千里及时阻止了弟弟杀害已经没有抵抗能力的美军指挥官。他说得很清楚:有些枪可以打,但也有些枪可以不打。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中国以前不会,现在不会,将来更不会主动挑起战端。这个道理不需要过多的阐释,就隐藏在电影的镜头语言之中。
_正和越来越多的优秀国产主旋律电影一起,把“中国故事”“中国精神”讲得越来越精彩、生动。
水门桥观后感精选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