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学读后感精选7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有很多同学通过读一本好书并写读后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后感是对书中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评价,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数学读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读数学读后感精选7篇

读数学读后感篇1

杨红樱阿姨写的书我有很多很多,有《马小跳》,有《马小跳玩数学》等等。其中,我喜欢《笑猫日记》中的《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这本书了,它讲述了笑猫的孩子出生的故事。

笑猫和他的妻子虎皮猫在神秘的夏宫中休息。虎皮猫已经怀了宝宝肚子大得就像一个圆球似的,等待着宝宝的出生。我知道怀着宝宝是很难受的,一只母猫也不例外。我还知道怀着宝宝可能会缺钙,这个问题竟然被一只老鼠给解决了。我事先是认为猫不可能和老鼠做朋友的,但是看了这本书我相信了。这只喜欢笑猫的老鼠名叫”老老鼠“,它找来了虾皮帮助了虎皮猫补钙。到了小寒的时候,虎皮猫感到了一阵剧痛,终于要分娩了。但是快要分娩时的剧痛可是难以忍受的,如果当时我在场,我一定会想尽任何办法让虎皮猫舒服起来。这时虎皮猫虽然很不舒服,但是她始终表现的那么坚强,她的表现让我知道了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呀!虎皮猫经过整整一天的分娩终于生下了四只小猫。之后,笑猫一家就快快乐乐的生活了下去。直到一天,四胞胎中最小的猫,一只体弱多病的猫,一只虽美丽但虚弱的猫,因为寒流静静地离开了人世。笑猫一家都为他的死感到非常的悲伤,我也和他们一样。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猫和人类是平等的,猫比人类更有情感!

读数学读后感篇2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封面绘画精美的书,我兴高采烈的问妈妈,“这是什么书呀?”妈妈说:“这本书是由李毓佩写的《数学历险记》,可以增加你的数学知识。”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了这本书。这本书里面有三个故事,这些故事分别是非洲历险记、数学司令牛小顿、奇奇博士,每个故事又分为十几小章。这本书的特点是把许多枯燥无味的数学题给趣味化了,数学知识融合在每个故事里,让我门更容易理解。我把每一道题都细心的算了好几遍,发现自己的数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习的,因此我打算在以后上课时,听清楚老师说的一字一句,认真的记录下重点。

数学司令牛小顿这个故事使我印象深刻,这里分为讲述了77王国和88王国,其中88王国的军事力量要比77王国强大,而牛小顿自从吃了敌军的几次胜仗以后就洋洋得意,结果打了一个大败仗,可谓是损兵折将,而且自己也被敌军抓走了。后来他吸取了教训,想到了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在战斗中,灵活的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难题,这样牛小顿的`数学也越学越好,最终成为了真正的数学司令,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这样我可以在生活中更好的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读数学读后感篇3

?马小跳玩数学》是杨红樱的又一本大作,我特别喜欢。

在这本书里,主要讲的是马小跳教我们怎么去学奥数。书中的主人公有:笨女孩——安琪儿、数学小达人人——马小跳、又胖又可爱的唐飞、体育健将将——张达……

?马小跳玩数学》中,马小跳用生动的例子告诉我,怎么样去学数学,学好数学的方法。比如说拿到题目后第一步要先算什么,跟着算什么,如何正确的审题目,怎么样又快又正确的做好题目。最后还给我们小测试呢!

我特别爱在故事中学知识,而《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中的主人公的性格正好和我的`性格差不多,所以就更喜欢这本书了。

我希望杨红樱阿姨再出《马小跳玩语文》、《马小跳玩英语》、《马小跳玩科学》这类的书,能更加训练我们的大脑,把我们的大脑变的更为发达。

读数学读后感篇4

你们知道吗?数学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总是在不经意间偷偷潜入我们的大脑,引领我们走入一个绮丽而充满遐想的未知世界!

有一次我看见了一本书叫《好玩的数学》我就很好奇,翻开了第一页,第一页的主题是“神童”小叮当:周末的天气很晴朗,小叮当和妈妈来到了表妹嘟嘟家做客。他们刚一进门就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有大大的烧鸡、新鲜的水果……

表妹嘟嘟做在沙发上手里拿着笔,不知道在研究什么,他似乎对这些美食一点兴趣都没有“嘟嘟表哥来了,快来打个招呼”姑妈走过去,对嘟嘟说道“表哥好!”嘟嘟头也没有抬,说了一句话,继续摆弄着手中的纸和笔。小叮当凑过去一看,原来嘟嘟正在那里研究一道数学题,这道题是:20xx+20xx+20xx+20xx+20xx=?“10015!”小叮当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1006+1016+1026+1036+1046=?”嘟嘟接着问道。“5130!”小叮当半分钟不到就说出了答案。嘟嘟件小叮当算的这么快这么准在边上欢呼起来:“表哥,你真是太厉害了!太厉害了!”

其实小叮当是这样算的:20xx+20xx+20xx+20xx+20xx中的每个数之间相差1可以转化为20xx×5+1+2+3+4+5的.形式;1006+1016+1026+1036+1046中美两个数之间相差10,可以转化为1006×5+10+20+30+40的形式。

原来这种算式中是有规律的,小叮当真是太聪明了!我遇到这种形式也会这样算的,数学老师曾经说过这种方式叫“简便方式”。

读数学读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数学上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写的许多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他还培养出一批成材的学生。

徐老先生为什么能成为数学家?为什么能做出这样大的贡献?原因之一,就是他小时候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文章里写道:“他在读书时常把伯父给他的午饭钱省下来,用来买书和买练习本,为了节省用纸,他常用手指在睡觉的凉席上练字,夜深人静,同学们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徐利治却来到走廊,在灯光下认真地学习。白天,他泡在图书馆里用馒头、白开水充饥……”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时候学习条件很不好,连买书、买练习本的钱都缺乏,只好节省午饭钱,然而,他勤奋学习,并不因学习条件差而气馁。

在我们这时代,家庭生活比较富裕,很多家只有一个孩子,零花钱比较多,这些钱我们不是去打电子游戏,就是去买好吃的。平时,也很浪费,一张纸不是写几个字就扔了,就是折纸飞机玩,一点也不知道节省。

在学习上,现在很多同学都不认真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我也是这样,做题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气馁了。

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徐老先生那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相比,真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从今以后,我要用徐老先生的学习精神来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读数学读后感篇6

上个月去北京开会,顺道拜访了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多年的编辑陈冀康赠我一本《数学之美》,说一定是我喜欢看的类型。以前也在网上零散看过google黑板报上吴军先生的文章,对他的前一本书《浪潮之颠》也有耳闻,但没有读过。这次有机会集中阅读他的文章,确实是一段美妙的体验。

读完这本书有一点强烈的感受:工具一定要先进。数学是强大的工具,计算机也是。这两种工具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强大的google、百度、亚马逊、阿里、京东、腾迅等公司。他们不是百年老店,但他们掌握了先进的工具。

掌握了先进的工具,必将获得竞争优势。如果你知道哪里有一群软件工程师,维护着更大的一群计算机,那么不要犹豫,想办法使用他们提供的服务,因为这会给你带来优势。所以我们使用google的搜索和邮件,在亚马逊、京东和淘宝上购物,用qq和微博联系朋友,使用银行卡和网上银行,利用交易终端在全球市场上进行各种交易……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工具的进化史。石器、青铜、铁器、火药、蒸汽机、内燃机、电报、电话、电视、计算机、卫星、互联网,工具的进步引领着文明的进步。新的工具不断淘汰老的工具,就像互联网视频点播正在淘汰电视、微博正在淘汰报纸、电子书正在淘汰纸质书那样。

但有一些古老的工具,今天仍有人在学习和使用,甚至在上面花费许多时间。毛笔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今天学习掌握毛笔这种“落后的”工具,还有什么意义?其实我们在使用一些“落后的”工具时,主要是在学习工具背后的思想。书法和绘画中蕴含的艺术审美的一般原则,经得起具体工具变迁的考验。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所包含的对空间构图的理解,仍然值得现代人学习。思想工具是比实物工具更强大的工具。

工具组合使用,形成更强大的新工具。《数学之美》中提到的马尔可夫链虽然是很强大的工具,但我在数学课上没有听老师提到过。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是余弦定理和新闻分类。余弦定理是中学数学,再加上一些不算很难的多维向量的知识,竟然解决了计算机新闻分类这样的难题!

每一种工具的背后,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理解。蒸汽机和内燃机背后,是力学的世界。电报、电话、电视、计算机和互联网背后,是信息的世界。数学是抽象的工具,是其他工具背后的工具。每一门学科要成为科学,都少不了数学。也许有一天人们会习惯,用数学工具来分析艺术。数学是一种语言,它源于具体的世界,又高于具体的世界。如果说语言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描述,如果说数学是一种语言,那么它一定是最接近神的语言。看似毫不相关,却又能描述万事万物。

学习数学有什么用?物理学家费曼当年在大一时提出这个问题,他的师兄建议他转到物理系。今天,这个问题已不成为问题。具有扎实数学功底的人才正进入各行各业,例如金融业。我认识一个出版社的老总,他招应届毕业生有一个条件:数学要好。

工具虽好,关键还要会用。最终要回到掌握先进工具的人。软件算法工程师加上计算机集群,这是目前一流企业必需的装备。正如马克.安德森所说的,各行各业的一流公司,都是软件公司。优秀的软件算法工程师,是人才争夺的焦点。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google招工程师的要求。

对信息加工处理和传递的能力不断增强,是知识经济的特点。《数学之美》展示了google如何运用数学和计算机网络,带领我们进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作,就是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科学研究要量化。科学研究要有对比实验。科学研究要有数学模型。科学研究要有田野调查。科学研究要有文献查证。科学研究要有同行评议。《数学之美》向我们介绍了自然语言分析领域的科研方法和过程。

任何一个领域,深入进去都有无数的细节。有兴趣的人不但没被这些细节吓倒,反而会兴致勃勃地研究,从而达到令人仰慕的高度。吴军先生向我们展示了数学和算法中的这些细节,也展示了他所达到的高度。值得我学习。

感谢吴军先生分享他的知识和深刻见解,也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出了这样一本好书。

读数学读后感篇7

当我再一次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时,我完全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已经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了,但是每一次读这本书时都有新的感触,她一位不仅能给予学生智慧,还能给予学生力量的立体教师。她对学生、对教育的爱,让我感动;她为这份爱所付出的艰辛,让我敬佩;她在教育之路上收获的快乐与幸福,让我憧憬。

一、课堂教学的风采凸显出她无限的人格魅力

第一次听吴老师的讲座是在7年前,刚毕业的时期,那时是在杭州的一个展示课中,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的《面积和面积单位》,她用了她一生的教学生涯演绎了一堂让我们在每位在场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

她把“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学会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她利用、并创造机会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雪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对冰雪世界的向往,她平息批评指责的冲动。课后,她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冰雪世界尽情地玩耍,学生对她说:“老师,我们真的很喜欢您。”;她坚信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制造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在体验成功后露出了自信的笑脸。她新接一个五年级的班级,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打造开学的第一课,以“你知道阿基米德检验金冠的故事吗?、认识我吗——伟大的0、别小看它——小数点、车轮为什么制成圆的?1+2+3+……+99+100=?”等等许多有趣的问题,粘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喜欢数学。生动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比赛,人人参与的游戏,象一个个美丽的陷井,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陷入数学的思考中。为了她所爱的事业,她可谓使浑尽浑身解数,这些高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为之奋斗而无怨无悔;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门科学,不断探索而乐此不疲;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种艺术,追求美好的境界和神奇的效果。

读数学读后感精选7篇相关文章:

学书法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经典悟经典用经典心得精选8篇

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精选5篇

学规矩讲规矩心得体会精选8篇

学生说学演讲稿精选6篇

关于学与思的作文精选8篇

学制度用制度心得体会精选6篇

学篮球的苦与乐作文精选8篇

学制度用制度守制度心得精选8篇

初中学为述职报告范文精选8篇

读数学读后感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