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心中讲话稿5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讲话稿的“高度”反映出讲话者的水平,讲话稿是根据不同会议或集会的不同内容来定的,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党在心中讲话稿5篇,供大家参考。

党在心中讲话稿5篇

党在心中讲话稿篇1

走过很多地方,无怪乎囊括了当地的山之峭,水之秀,人之情,抑或掺夹着传统民俗与风味美食。如此这些大都被年轮的日日踩碾,稀稀碎碎,拼不成,拾不起。然而,到了云大沟,爬了云头山,便不再这么想。

云大沟,位于内丘县城西50多公里处侯家庄乡的太行深山脉。一个只有108户,不足三百人的小山村,散居在相距十里的多个自然庄上。当地流传着一小段顺口溜概括了这里的地势地貌。“云大沟,十里长,二十四个自然庄。大庄三五户,小庄一户一个庄。大庄住在沟两旁,小庄住在山顶上。”“开门见山”是这里的村民生活真实写照。

云头山,海拔最高峰达1480米。因山峰陡峭直触云霄故得名。时值初夏,由县作协组织我们一行几人在村支书_x的引领下,沿村石路一直西北行走,刚走没多远,“看,茶树。”村支书左臂一挥,灌木丛中,一棵高不可攀开满白花的茶树格外显眼,茶树开在南方很正常,长在太行山上就很稀罕了。且是独一棵,据村支书讲,自他记事起就见过但都不认得。如今他已50多岁了,他们也尝试着嫁接过,但都没有成活。

说话间,我们便来到云头山的入山口,起初这只是一条最原始之路,很窄,高低不平,村民进山耕作很费劲。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村支书带领村民们日夜奋战,终于重新拓宽了路基,现已能容小型运输车畅快通行,大大方便了村民劳作所需,也为云头山的以后旅游开发事业奠好了基础。沿途一步一景,一石一画。有石狮守山门、石龟迎路人、石猴闹果山、石象望明月……看得眼都不够使,不由都放慢了脚步。

渐近山顶时,突然发现一道残垣却坚固的蓝砖砌就的古城墙,还有几处完好的石臼。登顶,一根高耸的旗杆上随风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直插云霄。“红旗!红旗!”大伙激动着,惊呼着,雀跃着。上山时的疲惫与饥饿瞬间一扫而光。村支书急步到红旗下,认真查看着红旗有无破损和旗杆拴得牢不牢。村支书说,他和村主任张天来是30年的“铁搭档”,平日里,若没特殊情况,他们两人都会进山除了查看防火情况,再就是把这面红旗挂在心上。我们不由顿生敬意,五星红旗成了山顶上最美的风景。人终于到齐了,站成一排在红旗下,挺胸,昂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大合唱在山谷里回响。

云大沟村已被列入全省首批易地扶贫搬迁村,自今年始之后全村村民都会陆陆续续离开这里变成“城里人”。目前,这里也正在筹划开发旅游景点项目,谈及此事,村支书说:“人走,旗不倒。”

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干部,话虽简单,也不简单。

党在心中讲话稿篇2

人人都有梦想,很多人追逐的是升官梦、发财梦,而xx县山江村“第一书记”xxx却把实现自身价值的个人梦与振兴xx全域旅游事业统一起来。要用行动去实现梦想。不管遇到多大的诱惑,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作为一名老党员xxx始终向着梦想奋进,从不动摇,从不懈怠。如果人人都像xxx,把个人梦融入事业梦,最终你的梦、我的梦、他的梦串起来,必将汇聚成伟大的小康梦。

百名群众签名留老潘

xx县山江村地处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多年来一直是xx县朝阳镇经济发展最落后的村之一。

回忆起2014年3月21日,这是xxx第一天来到山江村,那天给他的感觉,山江村是一个很封闭的山村,村民们见到xxx都躲了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xxx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去开展群众工作。xxx下定决心发展“山江梦”。他经常奔走在山江村这陌生的田坎上,不断观察和琢磨,怎么发展?发展什么?就这样在多次的思考中,xxx与山江村慢慢靠近了。

日前,xx县委组织部收到了一封xx县山江村村民的联名信,上面密密麻麻按满了100多位村民鲜红的指印、印鉴,还有签名,要求3年任期将满的贵州省组织部选派的省委驻xx县山江村扶贫指导员xxx继续留任。短短三年时间,xxx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爱戴。

老潘解贫困密码

xxx结合山江村路不好,但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况,心里头就产生做养殖的念头,与村党支部书记覃玉斌协商,先在村里发展几个创业能手,然后带动其他村民发展。就这样,xxx踏上了山江村的养殖路,带着创业能手到外地学习泥鳅养殖技术。

去年,xxx积极与各级部门联系,争取到10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成立山江村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50多亩水田,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发展泥鳅养殖。山江村养殖的第一批45000多斤泥鳅顺利出塘,远销省外及韩国,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仅此一项使群众增收70多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了5万多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实现“小康梦”

为了这个梦想,他主动在山江村与群众一起奋斗。

为了让不同群众找到适合各自的发展路子,能够就地或异地就业创业,xxx通过“扶贫先扶智、治贫先育人”的办法,创办“金融夜校”,组织开展党员群众致富技能、金融理财、信息需求等方面培训500余人,对培训中有意愿和积极性较高的村民,组织他们赴广西和省内都匀市、三都县等地参观学习。首批外出参观回来的村民吴学波、莫从意等7人“走出去”,落户三都、都匀、榕江、从江、三穗、兴义等11县(市)创办咖啡馆,带动了该村青年80人就业。

经过与村两委商议后,xxx决定,在山江村引资打造集生态观光、农耕体验、少数民族风情表演为一体的民族风情园。为该项目尽快落地实施,xxx多次跑省信用联社、扶贫等部门,争取各类资金70多万元。目前,民族风情园土地平整全部完成,第一期工程中的赛马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园内种植桃树120余亩。

“高山有果园,山下是良田,甩掉过去苦,乐享小康甜,感谢共产党,不忘驻村情。”这是朝阳镇山江村,广场舞大妈们编唱的新民谣。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山江村党员群众的精心“雕琢”,山江这块“璞玉”定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党在心中讲话稿篇3

_乡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困难时期全国农垦建设的榜样,被王震称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

其实,一开始有些到_乡农垦的干部和职工对前景并不乐观。1957年12月底,200多干部职工全部到达_时,面对“挑担换不过肩,牵牛转不过身”的交通条件和少得可怜的3000元垦荒费,一部分知识青年思想上出现了畏难情绪,思想动摇,信心不足,个别知识青年总是找借口往家里跑、往县上跑。针对这一问题,垦殖场党委书记叶犀牛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把204名知识青年都召集到童坊村口的白果树下,听当地的一名革命老人讲新中国成立前_乡红军战士故事。

1930年7月,革命领导人_x带着红军打进景德镇后,景德镇周边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_农民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穷苦人翻身做主人,乡里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村建立了农民协会,成为赣东北红色游击区之一。赣东北革命形势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当局的恐慌,1930年12月国民党第55师进犯景德镇。大军压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_x领导的红军主力决定主动撤退,但留下一部分红军战转入地下,进入山区继续斗争。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开进山来,_乡26个山村都遭到烧杀,2000多人口只留下了1000多人,当时被杀害群众的鲜血染红了一条河。

当时,_乡有个叫童贵宝的红军战士,他是红军游击队先锋队长。进入山区后,他带领一部分红军战士充分利用_乡山高林密的特点与敌人巧妙周旋,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几次进山抓他都扑了个空。国民党军队一时也无计可施,但国民党反动派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见在山里抓不住红军战士,就把_乡一些小村的群众从山上赶下来,实行“移民并村”的毒辣政策,妄图切断红军游击队的物质供应,切断与群众的联系,把红军游击队困死在山上。

刚开始的时候,红军游击队虽然准备了一些粮食,但数量终久有限,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粮食吃光了,他们就只好吃野菜,刨冬笋。山里的天气又冷,没有火柴,他们就用镰刀和火石打火,打火石必须用纸引火,但是在山上又怎么会有纸。可这些都难不倒红军战士,想办法用草线引火。国民党反动派对村子实行“三光”政策后,把山棚拆光烧光。红军游击队在山里住的地方也没有了,但这难不倒他们,他们自己搭棚子住。国民党反动派还把所看到的铁锅都敲破了,目的就是让红军连一口热水、热菜也吃不上,让红军活活困死在山上。但这也难不倒红军战士,他们就用洋瓷盆烧水,做饭,煮野菜。不论怎么困难他们都信心百倍,坚持与敌人作斗争。

这一边是国民党反动派想方设法要把群众与游击队隔绝,困死红军战士。但是在另一边,幸存下来的_群众却不怕危险,想尽办法来支持红军游击队战士。有的群众借口上山砍柴,自己带去的饭不吃,把饭留在山上给红军吃,还有的群众甚至把自己的鞋子也脱下来留在山上,做好记号,等红军战士来拿。有些妇女也发挥了自己的聪明,借口去回娘家给红军送情报,把火柴藏在头发里带上山,红军战士们取暖防寒。

但是由于敌人的势力过于强大,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封锁,没有盐吃,很多红军战士出现了浮肿。一次,童贵宝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四名红军战士潜下山来找吃的,不幸落入敌人手中。童贵宝等五名红军战士就被杀害在_乡童坊村口。为了制造恐怖,敌人还将他们的头­割了下来,挂在村口的白果树上示众,景象惨不忍睹。童贵宝等五名战士虽然被杀害了,但是其他的一些战士有的化整为零,有的隐姓埋名,坚持斗争,一直等到革命的胜利,1949年4月,景德镇解放。

革命老人的故事,让204名同志泪流满面!党委书记叶犀牛当即带领大家在白果树下宣誓:“要把_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_!”

从此,_的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

党在心中讲话稿篇4

70岁的父亲近来一直黑着脸,紧锁眉头。

那天,我们家人都嚷嚷着要给父亲办个生日宴。正好他的长孙刚好10岁,我这个“老幺”也年满36岁。以三代“共庆生”宴请亲朋好友,怎么也说得过去吧?母亲刚在饭桌上开了口,却见父亲立马双眼一瞪,一只手把饭碗重重放下,斩钉截铁道:“不办!我是什么身份?”

这话一出,我们皆扑哧笑出了声。我故意激将:“爸,您是什么身份?村长都退位快20年了,现在就一个庄稼汉……”刹那间,父亲火了,霍地站起,把另一只手上的筷子一扔,径直下了桌。走到门口他又回过头,说道:“别忘了,我还是一个党员!”

母亲叹口气:“老头子就是倔,咱们家从没办过什么事,放出去的人情那么多了,怎么收得回来啊。唉!”

“妇人之见,你出去了几个小钱?乡里乡亲的”听到母亲的话,父亲站在门口说,“话说明白,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许大操大办。”门外响起了沉重的脚步声,还有“喔喔”的唤狗声。

我们都沉默了,都低头吃饭,谁都晓得父亲的脾气。

“党员就不能过生日?”母亲低声埋怨了一句,忙着追赶父亲去了。

是的,在我的记忆里,我们一家人真没办过一次像样的酒席。父亲结婚,因为家穷没有能力张罗酒席。后来他当了村长,入了党,便整日像一道“黑旋风”,扛着锄头冲在前面修公路、挖水渠、建茶厂,把那“哟嗬哟嗬”的号子叫得地动山摇。村里的事他忙得腿上生风,家里的事他一概不管。大姐出嫁母亲也想给她做些上好的陪嫁,再宴请全村人把她风风光光地嫁出去。可父亲坚决不许,说他是村长,如果办酒席,大伙人都会来凑份子,他不忍心让大家破费。再说那时党内正倡导党员干部“移风易俗要带头”。“党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父亲常把这句话挂在口边。于是,至今村里还流传着大姐出嫁的顺口溜:“一个闺女一口箱,后面跟着一村长。姑娘出嫁不办酒,只因家有共产党。”

当年,文化水平不高的父亲凭着力气、身板、威信,把村里治理得远近闻名。那年他被评为县里的“优秀党员”,有机会去浙江嘉兴观看了那条世人瞩目的南湖游船。党员的旗帜就是从那里高高举起的,党员的思想就是从那里熊熊燃起的。父亲归来,激情澎湃。他把我们姐弟几个一一叫到身边,给我们讲共产党的故事,还说:“你们好好读书,将来入个党,为国家做事,我脸上才有光。”

再过了几年,大学生进村,村干部也要有学历有文化。父亲自然就被淘汰而成了“下台干部”。起初,父亲心里有些不服。但看到进村的年轻大学生个个精神焕发,敢想敢做,他便嘿嘿笑了。他指着几个年轻村干部,一本正经地说:“好好干,小心我来吼人。”没过几天,父亲果然就站在村委会里吼人了。因为新上任的村主任准备借村小学的场地为他女儿操办“满月宴”。

一路想着父亲的这些故事,我去寻找生了气的父亲。果然,我看见父亲和母亲都坐在家门口的水田边。父亲怀里的收音机正播报着时政新闻。母亲忽然戏谑道:“老头子,我们家就因为你,永远也没有酒喝了?”

“对,有我就没有酒喝,我是什么身份?”父亲的话说得比他手上的那根铜烟杆还硬

党在心中讲话稿篇5

一提参加过长征的人,我不能不回想起老红军刘xx。

刘xx,1911年10月出生,河南人,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前半生戎马倥偬,经历大小战斗150多次。离休后他写下100万字的读书笔记,到各地作报告1000余场次。他走访贫困群众,资助失学儿童,百岁高龄的他仍参加志愿服务。在人们眼中,百岁老红军刘xx一生都在长征。刘xx自己则说:“我这辈子最自豪的是认真履行了入党誓言。”

刘老生前是扬州军分区第一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所住的干休所,与我家不远。我和他算有几次亲密接触。有一次是为写报告文学《白发赤子》。还有一次是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一次会议,我有幸也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刘老后面发言。

老红军刘xx是民政部和江苏省宣传的重大典型。他忠诚实践党的宗旨、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刘xx的女儿叫刘兰新,1975年,作为知青插队到金湖县塘港乡。拮据的生活,让她不得不在农忙之余到集镇上烤烧饼卖。刘xx是正军级离休干部,后来又成为民政部和江苏省宣传的重大典型,按理讲,地方上把他的女儿调回城市是完全可以的。但刘老认为,既然女儿已在农村成亲,组织了家庭,又何必把女儿调回城呢?一次,刘xx和老伴去探望女儿,看到女儿两只手上被炉火烤出蚕豆大的水泡,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泪。老伴求他找关系把女儿调回来,刘xx耐心地开导老伴说:“没有烤烧饼的,哪有烧饼吃?我刘xx的女儿不烤烧饼,那王应启、张应启的女儿不就得烤烧饼?”

上世纪80年代,扬州街头上,人们经常看到一个背着竹篮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把火钳,沿街上的人行道,专捡散落的垃圾。谁能想到他就是离休前担任淮阴军分区司令员的刘xx呢?

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啊!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心灵栖息在崇高的精神家园之中!

党在心中讲话稿5篇相关文章:

在春天中成长作文5篇

中春节活动方案策划5篇

中活动方案参考5篇

中垃圾分类活动总结优质5篇

我在春雨中漫步作文5篇

党宣讲活动方案5篇

生活中的小快乐作文5篇

考试中作文500字5篇

我在春雨中漫步作文推荐5篇

中春节活动方案策划模板5篇

党在心中讲话稿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