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一定要写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需要将自己的思路梳理好,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嫦娥与后羿教学反思7篇,供大家参考。
嫦娥与后羿教学反思篇1
?嫦娥奔月》这篇课文叙述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免于受害,忍受夫妻离别的痛苦,吃了长生不老药奔月成仙的事,意境优雅,情节动人。课文要求教会学生能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熏陶。
首先,我出示月亮图,让学生说出有关月亮的诗句,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考察了他们的积累习惯,非常自然导入新课。然后,我设计了温古回忆环节,连接上节课所学内容。接着,在让学生整体的感知了课文之后,我主要是抓住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个教学重点,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积极的讨论,参与其中。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我很好地把握了时机,做到及时板出关键词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个重点,就是我着重让学生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美,力求做到在读中悟,悟中读。课文第六小节就具体描绘了嫦娥奔月的情景,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嫦娥奔月的图画美。然后,品读嫦娥奔月的文字美。抓关键字词“接济、周旋”,圈画表现嫦娥性格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最后,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嫦娥的心灵美。再让学生再来读一读第六节,充分感受嫦娥奔月的壮美。这两点,我在本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不足之处,我感觉朗读训练有点少。
嫦娥与后羿教学反思篇2
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嫦娥奔月》是一篇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在上这一课时,学生们精彩的回答让我也有了收获。
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力大无比后羿、美丽善良的嫦娥、奸诈贪婪的逢蒙。在分析逢蒙这个人物的特点时,我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并作一些简单的批注。
孩子们低头默读,在课本上做着不同的记号。然后请了一些学生来进行交流,大多数孩子都找到了“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等这样的词句。就在我打算把他们的思维给收回时,王雪仍高举着手,“也许她还有不同的意见吧。”我心想着,就请她再继续谈:“‘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中的‘弄’字也可以看出逢蒙是个贪婪的人,因为我们一般都是说得到一样东西,这个‘弄’字就说明逢蒙的手段不正当。”好一个“弄”字!多会读书的孩子,这么一个字也被她发现了,我作为一个老师却没有她读得那么深入。“你真是会读书,是呀,一个弄字就把逢蒙的居心给写了出来。单独看这个弄字好像不是什么好词,但放在这句话中真是用得太妙了。只要能把意思准备地表达出来,它就是一个好词。”
“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唐丽婷又找到了“闯”字。还有的孩子找到了一个侧面的描写,从嫦娥的心理活动:“让这们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可以看出,嫦娥一眼就看出逢蒙是个贪婪的人,可见他平时也是非常的贪婪……孩子们的交流达到了一个高潮。我想他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样的表达才称得上是“好词佳句。”
教学的设计不光要读好教材、有好的教学预设,更应很好地抓住课堂中的生成,只有抓住了这样的教育契机,那才是对孩子的更好的教育,孩子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更深入心里。抓住了这样的教育契机,那就是对孩子的一个更好的肯定。
嫦娥与后羿教学反思篇3
一、教学目标: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教学重点:感情朗读,充分感悟。
二、教学准备:
投影。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
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觉到这个故事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点评:这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启发引导作用。
(二)让学生读文,自己感悟。
让学生潜心会文,细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并在文章的后面写批注,最后再读课文读出感受。
点评:读有要求,让学生在读中想想、画画、写写,再读读,这种有指向性的读书活动,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组织交流。
1、壮美:后羿射日的有关课文英雄神勇无比,为民除害,给人阳刚之感。嫦娥勇斗逢蒙他毫不畏惧、机智周旋,弱女子显壮举。
2、凄美:嫦娥吃了仙药飞往月宫,后羿不顾一切怎么也追不上。这是一种离别,四目相视,却无缘再聚,有情从此天上人间难相聚。此青此景,怎不叫人掬泪同情。
3、甜美:月圆之际,皓月当空,嫦娥悄然伫立桂花树下,深情凝望着丈夫,身虽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这等感情确实让人人心生甜蜜。 柔美:嫦娥的外表美,典型的东方美女 优美:嫦娥吃了仙药,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4、体会:月美,景美人物更美,画面诗情画意,充满遐想 注意:学生在体验这些感受时,都要加强朗读训练。
点评:这种读悟交流过程,实质上就是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活动过程。
(四)全面感悟,读写联系。
1、每一个优秀的文本都会留下一定阅读空间,使得读者能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积极参与文本的再创作。
2、此时此刻,遥遥相望的嫦娥与后羿以及乡亲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请同学根据课文围绕中心好心的嫦娥写一段话。 3、学生写话。
五、拓展阅读。
?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几种版本,课文所言,只是一家之言,介绍学生阅读。
这两个细节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知识的积累。
六、教学反思:
?嫦娥奔月》这篇课文叙说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境优美,情节动人,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当地。这节课重在让学生读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美,真正做到在读中悟,悟中读,遗憾的是课中时间安排不当,读悟交流不够彻底。
这节课的主要闪光点是:教者能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发人深思的导入语启发学生投入到潜心会文中边读边思、边画边写、再读,积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组织读悟交流中,老师穿针引线,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较好地形成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果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出人物形象,就可以全面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嫦娥与后羿教学反思篇4
这是一篇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所以,内容方面不需要再花太多时间去理解,我把重点放在品味人物性格特点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从关键词句中读出人物的特点。
课文的开头写了后羿射日的情景,学生从“运足气力,拉满神弓”中读出了后羿的英勇无畏,从后羿的语言中读出了他为民造福的可贵品质。读完之后,我又让学生演一演这几个动作,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接下来,讲到了逢蒙这个“奸诈贪婪”的人也拜在后羿门下,给下文埋下了伏笔。嫦娥美丽善良,在这里,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还为大家做过什么。由此,学生对于嫦娥的善良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接下来的一部分是这篇课文的高潮。逢蒙这个人的“奸诈贪婪”也在这一部分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让学生说一说他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儿,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从文中找出依据。我又让学生进行补充想象:逢蒙和嫦娥周旋时,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够进行一定的想象,有的语气模仿得很到位,还加上了动作。我又让学生想象善良的嫦娥奔向月亮的时候,又可能在想什么,会说什么。
有了前面的充分的想象练习,给课文的空白处进行了充分的补白,再接下来的演一演环节中,学生就能够把自己的语言融入到故事表演中。而且这个故事本来就是大家熟悉的,所以很快就可以做到不看书,自如地进行表演。虽然在小组练习中,学生非常起劲,但是一到要上来表演的时候了,几乎没有学生愿意上来给大家表演。第一个举手的学生是平时几乎不举手,学习成绩也很一般的学生,我给了他两次掌声,虽然很多地方表演得不到位,我给了他充分的肯定。后来,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有的还为了争抢一个角色而比赛般地比谁举手举得高,表演的质量也一次比一次好。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同学都可以直接进行课文复述了。
嫦娥与后羿教学反思篇5
经过反复斟酌比较,才定下教案。我大体的思路与以前大相径庭,在第一课时读熟字词句概括文章的大意的基础上,第二课时一上课便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在小组展示时我出示了要求1、你读懂了什么?(找问题)2、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从课文当中找出相应的句段或关键的短语、词语汇报。)3、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拓展)4、你有什么问题?(质疑)
小组展示时,学生们都表现的很好。能从课后的练习入手,从文章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说出嫦娥的善良,美丽和甘愿牺牲自我的品质。并能与下面的学生互动质疑。由于担心课堂的秩序,学生交流时,我并未展开讲解,只是要求注意倾听,对重点语段画一画。而后又抓点提升,以嫦娥这个人物为主线,学生走进文本时抓住接济、周旋并适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使文章更加饱满,引导学生体会逄蒙的人物特点,反复体会引读。最后,体会嫦娥奔月的这一幕,并配上音乐引读,教学达到高潮。引导学生说说此时此刻你如果是嫦娥你会想些什么。这时,时间已过大半,所以设计的练习在练习时比较仓促,效果并不好。
如果在抓点提升时,只找出课文中描写嫦娥的重点句段,进行引读后,立刻进入练习。时间会比较充分,教师适时引导交流,并从学生的练习中找出问题,再讲解。寓教于练,学生掌握知识会更加牢固,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教学时才能轻松自如。
嫦娥与后羿教学反思篇6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吞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和说话表达能力的好教材。因此,课堂上我紧紧围绕奔月图片、感悟嫦娥形象,先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在读悟的过程中真正感受人物的心灵美。文章选定了,接下来就要研读教材,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
为了设计出符合我们高语组模式特点的教学案例,我再次仔细研读模式的每个环节,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撰写教学流程,并与同年级组教师及蹲点领导陈校长相互探讨,不断改进。在课件制作高手孙老师的帮助下,一套精美的flash课件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直观的视觉效果,配上动人的音乐,有了这些现代技术的运用为这堂课锦上添花。
新课标不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如何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我们的模式倡导“质疑--探究”,那么课前质疑就成了一堂课的前奏,但新的担忧接踵而至,模式中学生质疑提问这一环节实在难以预设,学生究竟会提什么问题?谁也无法预知。为了让自己更好地驾驭课堂,我站在学生的角度试着去提问,把他们可能想到的问题一一罗列下来,并进行归类处理。
教学思路有了,接下来就要付诸行动。在试讲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不熟,教学流程及过渡语也不熟,所以整堂课的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反复修改后,赛课时我抛开一切杂念,着重让学生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形象美,力求做到在读中悟,悟中读。我个人认为课文的第一主人公是嫦娥,后羿和逢蒙的出现是为了烘托嫦娥,所以我重点指导学生感悟嫦娥形象,后羿和逢蒙则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第六自然段就具体描绘了嫦娥奔月的情景,于是我把它看作课文的重心,与课题遥相呼应,以它为主线,走进人物内心,感受意境美。通过配乐感情朗读,我把学生引向画中人——嫦娥,走进她的内心,学生通过几个“舍不得”语境填空练习,进一步感受到此时此刻意境虽美但主人翁内心却是不舍,无奈,伤心,难过,痛苦,期盼??有了感情的铺垫,学生再来读第六节,自然就能感受出嫦娥奔月的壮美。 这时候我安排了一个情境说话。此时此刻,遥遥相望的嫦娥与后羿以及乡亲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倾诉,拿起笔代乡亲们写下对嫦娥的祝福,也可以写下自己祝福。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感受时,脑海中已经生成了丰富的意象,也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明白了嫦娥的无怨无悔,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嫦娥为了大伙舍弃个人幸福的纯洁与伟大,在说与写的过程中,层层深入,让嫦娥为民着想、牺牲个人幸福的美好形象久驻学生的心间。
第一次站在全校语文老师面前上课,不紧张是假的,上完这节课后,感觉整个教学流程有点紧,读悟交流不够彻底。然而,却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做到了读与写的结合,很好地贯彻了我们高语组的模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能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进步。
嫦娥与后羿教学反思篇7
周益民千年明月寄相思——《嫦娥奔月》教学谈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周益民在祖国久远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在百姓民众口耳相传的接力晕染中,神话传说是其中颇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叫人感动的一种。《嫦娥奔月》(苏教版第9册)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却又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事。故事叙说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象优美,情节动人。
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力求通过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动人的故事记心间像《嫦娥奔月》这类的神话传说早已成为中华古文明的有机组成,早已成为浸润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源。因此,指导学生较为熟练地讲述故事,既是一种整体性的语言训练,又是一种文明传承的手段,同时也是深入体验人物内心世界的必要前提。
1、理清脉络教学中,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对课文脉络的梳理,帮助学生了然故事情节的发展,即:后羿射日——勇斗逢蒙——嫦娥奔月——遥祝嫦娥,以促使故事复述的高效率进行。
2、练习复述建筑于整体感受之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片段自行练习讲述故事、同桌互述互评,这既保证了课堂参与的全员性,又由于有了“听”“说”“评”角色的多重变换,强化了练习的有效性。他们都是怎样的人人物是故事的要素,体会人物形象是领会故事意蕴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这篇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后羿、逢蒙、嫦娥,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研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三个人物的不同特点,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对人物的认识。
譬如:后羿的“勇”。其射日时的一系列动作“登上、运足、拉满、一口气射下”等,有力地表现出人物的.无比神勇。逢蒙的“奸”。其人心怀叵测,混在门徒之中,偷取仙药时“假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充分暴露出阴险、贪婪的嘴脸。嫦娥的“美”。不仅外表美丽端庄,飘飘悠悠飞行姿态美丽,更兼内里正直善良,心底无私纯正。故事流淌怎样的“美如果说研读人物的个性特点属于部分条块的深究,那么在此基础上就应将条块融成整体,走进文字想象故事描绘的意象了。
这篇课文文字虽然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多彩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载体与空间。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已走了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它,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觉到这个故事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这是一个开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会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壮美——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英雄后羿神勇无比,为民除害,给人阳刚之感。即便是对嫦娥的描写,也能捕捉到这样的体验。面对逢蒙提剑威逼,她毫不畏惧,机智周旋,弱女子显壮举。凄美——嫦娥吃了仙药飞往月宫。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嫦娥在月宫每日里只玉兔相伴,行只影单。后羿嫦娥四目相视,可无缘再聚。后羿“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有情人从此天上人间难聚首,此情此景,怎不叫人一掬同情之泪。甜美——后羿嫦娥从此离隔,可以想见思念总比那日头长。
月圆之际,便是那嫦娥悄然伫立桂花树下,深情凝望丈夫后羿之时。身虽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这等情感确乎让人心生甜蜜。柔美——嫦娥美丽善良,心地纯洁,是个典型的东方女性形象。优美——“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出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景物纯净、明澈,画面诗情画意,充满遐思。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感受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内心视象,这时教师应当适时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要注意的是,指导一定要从开掘心理体验的角度着手,要注重个体体验的差异与多样,不宜过分强调技巧。月亮代表我们的心每一个优秀的文本都会留下一定的阅读空白,使得读者能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淀积极参与文本的二度创作。《嫦娥奔月》的故事同样也有这种“疏可走马”的自由空间。
教师在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整体内涵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并试着外化其心理。不要表层地将此理解成单纯的“读写结合”,这其实是为了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心灵世界,探究美好的栖息之地,是一个通过“立言”以“立人”的平台。这一板块同样应该赋予学生个性展示的自由。可以指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相关部分,各自想象后羿、嫦娥或者乡亲们的内心活动,而后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加以文字物化。这是一个蒙罩着“美”的纱衣的故事,学生的想象应该协调于文本的整体风格,为此,教师也可以设置几个“范围题”,让学生情有所依。譬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嫦娥)”、“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后羿)”、“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乡亲们)”等等。哪个嫦娥叫人爱嫦奔月的故事历来有几种“版本”,课文所叙只是“一家之言”。
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这一资源,介绍另外的传说“版本”。
“版本”一:根据《淮南子》记载,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时,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结合这一材料还可以补充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版本”二:有一年,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决心拯救百姓,天天苦练射术。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不断骚扰。后羿十分烦躁。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告诉他河伯报仇心切,他将面临大祸,吃了这药,便可摆脱人间一切磨难,升入月宫。嫦娥非常痛苦。她想到丈夫肩负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乡亲们需要他。为了让河伯对她死心,为了让丈夫排除杂念,全心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主意打定,她找出仙药吞了下去,飞上月宫。后羿把痛苦、惆怅化作了力量,终于战胜河伯,射掉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
在呈现了相关材料后,组织学生比较、鉴别、讨论:你们喜欢哪个嫦娥,为什么?这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能力,训练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更领略到人们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讲述、诵读、想象、体验、比较,就这样,嫦娥为民着想、牺牲个人幸福的美好形象将久驻心间,八月十五的企盼更会让人生发对美好的无尽追忆与感怀,古老的神话必成为民族共同的记忆。相关链接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
嫦娥与后羿教学反思7篇相关文章:
★ 草原教学反思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