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卡教学反思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让老师在教学上,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可以通过写教学反思来表达,会写教学反思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心愿卡教学反思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愿卡教学反思7篇

心愿卡教学反思篇1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科普童话,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话,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导入直切主题,抓住文章重点。

我首先板书“心愿”问:心愿指什么?“学生回答:“就是心中的愿望。”那么你有没有心愿呢?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明白心愿是什么?其次明白云雀是什么样的一个鸟?我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找到了解释:鸟,赤褐色,有黑色斑纹,嘴又尖又小,翅膀大,能高飞,叫声嘹亮动听。从这种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所列的事件不是一种随意的假想,并没有违反一些规则。如果云雀自身不具备飞得高的特点,文中的“那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就缺少了“真实”(这是一种虚构的真实),而课文中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对话很美,仔细想一想,用我们大脑去听听,感觉有种嘹亮动听的存在,这其实也是一种“真实”。

二、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并且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

三、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以及森林的重要,同时也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四、句式训练,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的句式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可以……也可以……”让学生练习造句,既让学生巩固了对森林作用的理解记忆,也让他们在口头造句时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你们就会饿死。”有的同学说:“你们要是再乱砍森林,就会被洪水淹死。”还有的同学说:“森林是大水库,是空调器,它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不应该破坏它,砍伐它。”透过这些精彩的回答,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

五、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发散思维的点,如:想象茂密的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想想小动物们在鸟语花香的大森林里无忧无虑的生活着,想象那种幸福生活的场面,从而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再如:奔腾而汹涌的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奔涌而来,他们会冲向哪里?面对着灾难中求生的人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等等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带动了学生语言的表达,培养了想象力的发展。

当然,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为了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充满激情,我不断的变换着朗读的方式,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比赛读等,同学们的朗读激情非常充沛,但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只是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导致学生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没有读出感情。今后还要更好地抓字词句,凸显语文课上的语文味。

心愿卡教学反思篇2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呼吁环保的童话故事,通过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呼吁我们要植树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

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突破重点句子“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引领全文教学,从而让孩子们了解森林的作用,认识保护森林的重要。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当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时,我以此导入全文的教学“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让我们跟着小云雀和它妈妈一起去看看吧。”。接下来小组同学根据课前预习进行讨论交流。在小组展示的时候,学生们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展开了回答:

(一)保护土地

通过视频了解目前土地沙漠化正在越演越烈,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然后抛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学生很容易从云雀妈妈的话语中得到答案,——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最后请他们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学完这一部分之后,我开始引导进行学法的总结:通过抓关系认识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同时也归纳了森林的作用,最后又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

(二)合作学习,蓄水防洪

接下来,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描写大河的这一部分,气氛非常好,每个人都参与了其中。在交流的时候,也能够抓住“水位很高”、“浑黄”、“脱缰的的野马”、“咆哮”、“冲垮”、“淹没”等词语体会此时大河的凶猛、凶险、所带来的灾难之大,用一个词来表示就是“泛滥成灾”。

(三)自主学习,调节气温

有了前面学法的铺垫,再加上这一部分本身就比较简洁,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但我相信,长此以往坚持学法的指导,学生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

心愿卡教学反思篇3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健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图图画画,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许多课件,“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动态的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通过课件对“森林是个大水库;森林是一座巨大的空调器”这些内容的介绍,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来源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例出。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更大的作用,你知道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读书看报,走进图书馆,上网,或单独作战,或合作进行,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通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环境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对周围人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满意吗?你又是怎样做到保护环境的,准备如何去做?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情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心愿卡教学反思篇4

上完了三节课后,指导教师与听课的成员对我这次的教学进行总的点评。他们一致认为这篇课文的导入环节做得不是很好,有点生硬。指导教师还说在教学中应给多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说,让他们学会从课文找知识、从课文掌握知识。事后我自己也对《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得这次教学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不当,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我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把导入设计成让学生来猜猜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一设计是想让他们带着他们所猜的心愿来阅读课文,看看云雀的心愿和他们所猜的是不是一致?结果令我想不到的是学生们根本就不用猜就直接把云雀的心愿说出来了。出这一问题主要是学生们在预习课文时已经知道云雀的心愿了,这显然引不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2)没有让学生说,而是代替了学生说。

在对课文进行分段落时,没有放手给学生。这一部分的教学都是学生在我的牵引下跟着我的思路把答案说出来的,这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因而这三次课下来都是我所说的多,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如果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自己去归纳段落和段落大意,把机会让给学生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那么教学效果也许就会好些。

(3)忽视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知识、掌握知识。

这次教学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要从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去培养的。比如先举手后回答问题、要善于从课文中找知识等。这些我都在教学中无意识地忽视了。如有一处提问学生:“描写云雀的心愿是在哪个段落?”学生回答:“第十四段。”学生回答到这我就停止往下问而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了。如果我能继续追问“哪些句子是写云雀的心愿的?划出相关的句子。”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而且也能使他们加强记忆力,从而掌握课文的知识。

(4) 朗读指导不当,过多地采用自由读、小组读的形式,忽视了全班齐读。

学生在自由读、小组读的时候没有做到真正地投入感情,也没能从朗读中体会出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危害性。这主要是我在教学中没能很好地起到范读的作用。

这次的教学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习惯、学情、班级常规等情况来设计的重要性。《云雀的心愿》的教学设计没能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自己也没有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没能调动课堂气氛。这些都是自身所掌握的人文知识太少了,以及缺少教学技巧而造成的。

心愿卡教学反思篇5

每一次上完课,我都会问自己:你进步了吗?我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是期望,每一次都能进步一点点。回身看这一次教研活动执教的《云雀的心愿》一课,我欣然地发现,这一次真的进步了“一点点”。这种“一点点”主要体此刻自身的教学意识中。这种所谓的“教学意识”,我只是简单地理解为“我想要这么做”。

我想要让课堂有一个大问题。记得去年上公开课的时候,高语组的老师们给我的一个十分宝贵的意见就是“设计要集中”。是的,设计不集中,我的课堂就会十分散,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也会显得比较凌乱,这在无形之中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记得在那一次教研活动之后的每一堂课,我都试图以一个大问题去引领课堂教学。有了大问题的领导,课堂教学便有了中心,避免了“散”。潜移默化之中,似乎已经并不需要去有意设计,教学已经习惯围绕中心而展开。就像这一次执教的《云雀的心愿》,紧扣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中心,层层推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我喜欢“热闹”的课堂,我所理解的“热闹”是要让学生张开嘴巴说话。上课伊始,我就透过ppt出示了相关的短语(也包括词语),或者让学生把短语连起来说一句话,或者让学生运用其中一两个说个文中的比喻句,变换不同的形式,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张开嘴巴说起来,在说话中开始新课文的学习。在课堂设计中,运用示意图引导学生说一说“森林水库”的由来,也是我有意想让学生说一说,帮忙他们在说中理解“森林水库”这一概念,这也是课文的一个教学难点。“说出来了,其实一点都不难”,这是我期望到达的目标。

我想要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记得遇到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我都是现场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虽说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期望他们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动作快的永远是那么几个人,而小孩子的好胜心理也往往让他们在查到意思的时候立刻报出答案。这部分同学是记住了词语的意思,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种理解是不深刻的,他们会很快就产生遗忘。这种有效面太窄了,并不适合我在教学中一向用下去。对此,我转变着方法,透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帮忙孩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本课中,在理解“漫天飞舞”一词时,我是透过图片的展示去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而沙漠中黄沙飞舞的景象,也体现着“没有水,没有庄家,几乎没有植物”的环境,顺势引出“贫瘠”一词,相信学生对“贫瘠”一词的理解应是水到渠成了。

我想要促进课本中知识之间的迁移。课本编排的科学性不仅仅体此刻每一个单元的各篇课文当中,也体此刻整本课本的联系中。第十九课《云雀的心愿》与本册教材的开篇课文《走,我们去植树》相应成趣,都告诉了我们植树的重要性。《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孩子们早已背得朗朗上口。在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用“能够……也能够……”说话时,我结合之前诗歌的资料,让学生透过句式说一说森林的作用。“能够染绿祖国美丽的版图”、“能够送来清新的空气”……孩子们把第一课中背诵的资料全部都搬了出来,有效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课堂教学中,我践行着我的“我想要这么做”。这些“我想要这么做”是在我的一次次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期望他们会越来越丰富,更好地指导我的教学。这些是一种浅浅的意识,每一次都会在教学设计中无意地涉及;亦或者说,这些意识又是强烈的,因为它们指引着我与领孩子们走进一篇篇课文。

心愿卡教学反思篇6

?哥哥的心愿》课文讲述了圣诞节时,围绕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那辆新车,保罗一次次地误解了男孩的美好心愿,体现出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同时也让保罗真正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课文选取了一个温馨感人的爱的故事,语言朴实、简洁。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两次误解这条主线展开教学,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哥哥的美好心灵。本文教学中,我自认为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结课时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有没有给予过别人帮助而感到快乐的事例,因为文本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归生活,在学生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以后,再通过再现生活中的种种给予。启发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

?哥哥的心愿》一课的教学中,我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还注重了读书方法、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情感体验。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虽然有些环节没有预先设计的那样流畅,但是总的来讲,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我感觉,我的课堂教学正在向"教师为了不教"的目标靠近,我相信,只要我有行动,只要我坚持,学生就一定会给我惊喜。

心愿卡教学反思篇7

一:斟词酌句,读中感悟本课虽然语言朴实、简洁,但是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却是细腻、丰富的,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去多读、多悟。用"男孩的那些语言、神态、动作引起了保罗的误解?"这一问题引发学生们自己去读课文,寻找文中对男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关键词、句,圈点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去理解、体会关键词的作用。例如学生读到"男孩绕着那辆闪闪发光的新车"时,有的就能抓住"绕着"这一动作,体会到男孩被新车吸引,靠近新车,欣赏新车。在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时,我立即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会写进旁批中,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做到读、思、记的好习惯,学会自己加批注。有了体会后再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时就不需要老师再去过多的指导,因为有了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朗读就变的容易起来。有了"第一次误解"的导读、导悟的铺垫,我在教学"第二次误解"这个关键部分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而是了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做"旁批",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其实通过上面的读和悟,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试着用自己加旁批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珍视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入情入境,感同身受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了两次误解的原由后,为了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兄弟情深。我创设了对比情境,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在教师深情的语言描述下,充当跛脚弟弟去想象体会他在这之前贫苦的生活状况和苦闷生活态度,与当哥哥给他许下承诺后那种快乐、兴奋的心情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兄弟间的情谊,设身处地的感受哥哥那无私的爱。从而与跛脚弟弟产生共鸣,让学生产生想说的欲望,不但把原来"要我说"变成了"我要说",而且激活了学生原来处于休眠状态的多种储备,使其一下子进入了"不吐不快"的课堂境界。

三:走出文本,回归生活"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从已有的生活体验中感受课文内容。在学生懂得"给予是快乐的"后,我以央视爱心公益广告"激情",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爱心,感受无私的给予别人关心、帮助也是快乐的。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联系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感悟在成长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的重要意义,最后该课也在激情的总结和动情的音乐声中结束。当然,课堂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探讨的地方,例如在让学生试着自己加旁批时,对学生的估计过高,在学习方法指导上也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课后我深刻意识到,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批注的地方(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妙点处)、加旁批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体会感受,可以是一句或几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甚至几个符号,此外,还可以借用古今中外的名言名句)等等。这样,有了方法上的指导,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起旁批来肯定会更加精彩,更能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有语文课堂讲究语言艺术,我在整堂课中,语调控制的不理想,不够抑扬顿挫,导致自己的嗓子承受不住,也给学生造成了听觉疲劳。这次活动中,在市教科所和武胜教研室的指点下,在许多优秀教师的帮助下,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和不少的提高,我觉得这是我此次活动的最大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的提升、完善自己。

心愿卡教学反思7篇相关文章:

??教案教学反思参考7篇

幼儿教教学反思最新7篇

风娃娃的教学反思7篇

数积木的教学反思7篇

15从军征教学反思7篇

除法1教学反思优质7篇

大班《风》教学反思7篇

初函数教学反思7篇

自然的教学反思7篇

教师教学反思范文7篇

心愿卡教学反思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