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心得体会,可以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潜力,重视每次写心得体会的机会,是我们拓展写作思路、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宪法心得体会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2024宪法心得体会篇1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法律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没有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性。
2024宪法心得体会篇2
为了迎接宪法日的到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宪法晨读活动。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要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就先得了解宪法,因为它是保证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益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是保障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权益的坚强基石,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宪法,人们怎么去认识事物,判断它的对错;如果没有宪法,人们只会无拘无束,任意妄为;如果没有宪法,只会让更多的人在法律面前恣意妄为。没有宪法,国家会变得如何,将不堪设想。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充分通过宪法保障自己权益之前,认真学习宪法、全面了解宪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对公民权力进行了确认和保障,同时对国家权力的设置和行使进行了规范,它是保持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的根本规范。 《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公民权利是经过宪法确认的,而国家权力是人民通过的宪法所赋予的。其次,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的。国家权力的设置是以公民权利为对象,以维护公民权利为目标的。
学习宪法学有助于大家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宪法学课程以系统全面地学习中国宪法为主要目的。宪法序言中也特别强调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因此,学习宪法学是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前提,每一位自学宪法学的学生都应更加明确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2024宪法心得体会篇3
我国现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4章、7节、143条、367段、16524字等有机整体组成。本宪法在1982年宪法基础上第四次修正。该宪法的血液里流淌着1954年宪法的血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75年和1978年的宪法均是特定历史时期的阶段性产物。我们来看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前前后后。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提出把召集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列为三大计划之一。1953年12月24日下午4时,一趟专列从北京启程,前往杭州。在火车上,毛泽东主席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抵杭后,每天下午3时,毛泽东来到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平房里办公,宪法起草小组其他成员在东侧的主楼办公,往往一干一个通宵。毛泽东牵头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为了在政治局讨论宪法,让各政治局参考以下文件来作必要修正,文件有: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1918年苏俄宪法,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等。1954年3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会后,全国政协和各省区市党政机关、军队领导机关,以及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地方组织共8000多人参与了讨论,历时两个多月,提出各种修改意见5900多条。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提出了搞宪法是搞科学这一著名论断。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庄严全票通过,因其在1954年颁布,史称五四宪法。
今天的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宪法基础上做的第四次修正,把宪法修正放在网上全民参与征集民意,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纵观这两部宪法,为什么说现行宪法流淌五四宪法基因,从总结经验,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国际影响三方面来论证。
第一,从总结经验的角度看。五四宪法总结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经验,总结了新中国的社会改革、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府工作的经验。也总结了从清朝末年以来关于宪法的经验,有民国元年、北洋军阀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的伪宪法。从历史轨迹回望五四宪法,当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刚起步,三大改造正在进行,依然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在开展。五四宪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导了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原本计划的农业合作社提前完成,原本计划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在1956年底就超额完成。五四宪法这积极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其生命力崭露头角。
现行宪法的修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改革开放的新发展理念深化,民族统一战线的加强,民族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生态的友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等。这些内容的修正就是对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国际等方面总结出的经验。反过来,宪法修正指导了以后的中国发展,脱贫攻坚胜利完成,为世界脱贫提供中国智慧;碳中和的约定彰显中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倡导等,无数案例证明,宪法修正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受益,体现我们社会主义的博大胸襟。
第二,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看。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两部宪法的民主都是人民民主,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原则贯穿两部宪法之中。另一个是社会主义原则。五四宪法制定时国家就有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当时的目标。
一时办不到的事情,必须允许逐步去办,这就是灵活性。比如,五四宪法时三大改造尚未完成,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上都曾起过积极作用,都比原始公社制度要进步。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现行宪法把日益凸显的问题有步骤写进宪法。所有这些,都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五四宪法制定时,毛主席强调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一百年也不要骄傲。永远也不要翘尾巴。就今天而言,仰望太空,天宫一号每天绕地球25圈,宇航员每天看日出9次,一住就是半年;俯视大地,蛟龙号勘测地下1万米;环视四周,中国智造,中国奇迹瞬间绽放。不言而喻,宪法的灵活性就是这样与时俱进的,根基现实制定宪法,根据宪法来指导生产的发展。
第三,从国际影响的角度看。五四宪法的颁布,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人高兴,其他社会主义伙伴也高兴。资本主义国家以艾森豪威尔为代表的总统不高兴,他们说这是一部很坏的法律,很坏的路子,什么社会主义、人民民主都是错误。他们最喜欢我们搞个社会主义,搞的天下大乱,他们就高兴了。事实上,我们的宪法,对被压迫民族的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对这些国家和人民是有帮助的。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形势依然严峻。现行宪法立足于本国实际,团结全国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和应当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现行宪法就是为这个目标而修正的。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国际地位的提高,但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可以做生意的地方,当然,我们也可以走出家门,尽己所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生产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现行宪法会与时俱进,做必要的有益的修正。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我们山河锦绣,护我们人民安康!
2024宪法心得体会篇4
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宪法。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有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法制保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对宪法精神的恪守,是我们党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写照。在党中央领导下,通过历次宪法修改实践,已经形成了符合宪法精神、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机制。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进行了4次修改。每一次宪法修改都在党中央领导下依法按程序进行,使我国宪法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当合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之一法治建设。
历史证明,凡是宪法修改和实施得好的时候,法治就能发展进步,党和国家就能在法治轨道上不断进步。反之,人民利益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恰逢其时,将有效契合全面依法治国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为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打好基础,筑牢新时代治国安邦的“定海神针”。宪法只有不断适合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法者,治之端也,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制化。宪法修改顺应党心民心,要推动宪法实施,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牢筑法治之基。
2024宪法心得体会篇5
[闽南网]
1月19日,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深入学习会议公报,展开热烈讨论。广大官兵纷纷表示,完全赞成、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对于更好发挥宪法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专门讨论宪法修改问题,充分表明党中央对这次宪法修改的高度重视。”各战区机关、军委机关各部门干部在学习交流中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提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这次修改宪法,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海军某团、武警浙江总队舟山支队官兵谈到,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同时,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已先后进行了4次修改。“实践证明,我国宪法是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时代进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而不断完善。”东部战区陆军某旅政委李高迅说。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修改宪法,是由时代发展决定的。”结合身边巨变,北部战区陆军保障部、陆军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武警云南总队文山支队官兵由衷感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我们需要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
延伸阅读:
随着学习讨论的深入,一种炽热的情感在广大官兵心头涌动、升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这是全党全军共同的意志、全国人民共同的意愿,是党心军心所向、亿万民心所望,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政治工作部主任刘立强坚定表示。
开创新时代伟业,需要宪法与时俱进。陆军第73集团军某工化旅、陆军第80集团军、空降兵某旅、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官兵深有感触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站在新的历史关节点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宪法,使其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有助于更好地统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思想,有助于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磅礴力量完成历史使命。”火箭军某旅政委邓志良说。
“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充实宪法的重大制度规定,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作用。”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陆军第77集团军某旅、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武警河南总队官兵表示,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带头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而努力奋斗。”座座营盘,誓言铿锵。
(综合记者杨祖荣、张良,通讯员汪学潮、李鹏飞、陈泽华、吴锦涛、于俊楠、马艺训、刘奇山、唐家军、杨欢、陈陟、李佳豪、张砚青、田鸿儒、何孝林、刘环、赵欣、杨元超、谢贵杨、殷鹏钊、车东伟、曹志国、司小冬、黄翊、余文彬、高达、蒙卓霖、徐风芳、何睦、范俊刚、刘辉来稿)
2024宪法心得体会篇6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和用运上下功夫。
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蹴,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牢的,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尽快熟悉浩如烟海的法规体系知识,确有难度,而且做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有规律可循。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法律法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就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能够熟练地运用。如国家法典中的《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等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就要重点去把握、去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要联系岗位重点学习,并做到学习与实践用运相结合,学法与守法相结合。能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2020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2024宪法心得体会篇7
通过宪法晨读活动,更加坚定地跟随党的步伐,坚持党的领导。“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人类文雅前进的重要成果,一个国家只有形成体现法治精神、顺应时代潮流的法治体系,人民才能有尊严的生活,国家民族才能振兴。我们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所以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强大,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目标,而现代青年是最为关键的条件。我们必须把中国宪法放在心中,这是中国青年思想的一部分。通过宪法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才是中国的一切。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们不能做有损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的事。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义务。宪法与法律是我们必须遵守的,神圣不可侵犯。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国家是我们要维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法律效力。能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能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能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可以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是我们的责任。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是我们所要做的。学习宪法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知道:我们是什么国家?我们的国家基本制度有哪些?为何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和维护宪法,从而坚定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
本次的学习宪法活动,增强了我们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争做一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知礼的现代公民。为祖国未来的事业打好基础。
2024宪法心得体会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