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记录,能够回顾自己的进步,有了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激情和兴趣,从而更好地选择人生的方向,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弟子规读书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1
?弟子规》的学习对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在班级管理方面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首先,《弟子规》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每一段语句都是三个字,既押韵、好背、琅琅上口,又不乏童趣。让严肃可敬的规矩变成一种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直击心灵的是两个字“孝”和“教”.”“孝”是我的立身之根,“教”是我的立业之本,理解这个根本,就向“做一名优秀而幸福的教师”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学生也不例外,只有学生学会了感恩父母,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通过解读本节内容,让学生学会恭敬顺从父母,体谅父母的艰辛,化孝为其动力,提高学习成绩。
?弟子规》中的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在的小学生,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2
?弟子规》里面讲了做人要有礼貌,这本书很好,它里面写的是如何尊重长辈。还有一部分是说,要尊敬老人,尊敬老人是一种美德。所以咱们一定要好好读《弟子规》,想清楚里面讲的事情。《弟子规》这本书对我们的将来有许多的好处,如果咱们觉得它不好,那就是错了。
?弟子规》这本书是孔子写的,所以咱们一定要好好向孔子学习。要好问、要好学,不要因为学习有了困难就放弃。孔子非常好学、好问,咱们要成为向孔子学习的好孩子。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书中都有孔子讲的做人的做法,做到那样就无可挑剔了。咱们一定要好好地向孔子讲的那样学习。因为孔子是一位很有才的人,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力,一些到中国的外国人专门到孔子的故里敬拜。
向孔子学习要注意三点,一个是礼貌,一个是好学、好问,第三个是尊敬。咱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因为家长惯着咱们就改变主意。还有读书也很重要,无论什么书,只要有知识对我们有益处,就一定去读。
还有一句话,是妈妈给我讲的,意思是:你多一份爱就多一份美德,你多一份礼貌就多一份尊重。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3
我看了《弟子规》里面的“护生爱物篇”里面有一句话叫:“放生不杀生,爱护小生命。生态保平衡,美化好环境。”给我感触很深。下头我就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去郊外的爷爷家做客,正在外边玩的时候,我忽然看见有个爷爷在拉网,我跑过去问爷爷:“这是什么啊”那个爷爷得意地说:“不懂了吧,这是粘网,是专门粘小鸟用的,一天能逮十多只呢!”这时,我看见粘网上已经有三只小鸟了,他们在痛苦的挣扎着,却一动也不能动。那几只小鸟好像在无助的看着我,乞求我的帮忙,我真想立刻就把它们放了,可这事还得经过爷爷的同意,我忽然想起了《弟子规》所讲的“爱护生物篇”,便委婉的对爷爷说:“爷爷,您明白弟子规这本书吗那里呀,都是你们这些老一辈对我们的教育和忠告,里面有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有培养我们小学生优良品质的,还有一篇讲:‘人若爱惜生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呢。’你看,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善事吧!”他听完以后,半天没有吱声,他不情愿的把小鸟一个一个的从网上摘了下来,放飞了。做完这些事后,他说:“我还有事,我先走了。”说完,他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过了几天,听爷爷说,他的粘网已经被车=撤走了,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最终落了地。
同学们,那个爷爷有实际行动改正了他的过错,成了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我们是不是也有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行为呢让我们共同从自我做起,做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小卫士吧!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4
同学们肯定都知道《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吧!但你们知道《弟子规》吗?它全文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作者李毓秀用朴实无华、压韵顺口的语言讲述了我国古代的基本道德和规范。我特喜欢!
?弟子规》里有“入则孝”、“兄弟睦”、“出则悌”、“信为先”等篇章,“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就是其中的一篇。它告诉我们,看到别人好的地方,就要向他学习,马上下决心,立志要赶上他;即使相差很远,也要立下一个长远的规划,逐渐赶上去。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见贤思齐”。
由此我想到了一件事。我从小就学舞蹈,由于个儿小,练基本功特别费劲,老是比别的同学“慢半拍”。别的同学在学“倒立”了,我还不会“下腰”;别的同学已能笔直地跨“一”字了,我还在用力压腿……最让我头疼的是那个“侧手翻”了。我生性胆小,两手着地后右腿不敢蹬地腾空,所以只能像小青蛙一样跳过去。见到同学们一个个翻得像模像样,那样的轻松,那样的漂亮,那样的“贤”,我既羡慕又着急。怎么办呢?“思齐”呗!向老师请教,向同学们学习,非赶上他们不可。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去玩了,我马上跑到基本功王老师面前说:“王老师,我想学好侧手翻,您能再教教我吗?”“好呀!老师再给你讲讲动作要领。”王老师满面笑容地说。老师耐心地把整个动作分解开,一点点让我领会,还叫来一位做得好的同学示范。就这样,我终有所悟,重新练习。一遍,二遍,三遍……当汗水浸透我的衣裳时,我已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一个侧手翻了。我十分高兴,坚定了学好侧手翻这个基本功中技巧性特强的动作的信心,继续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课间休息结束、同学们围过来的时候,我终于能稳稳地蹬、踢、撑、翻,表演似的来了一个漂亮的侧手翻。啊,成功了!我欣喜若狂。
古人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止”即“之”)。此话说得好,我们确实应当见到崇高的道德和品行就要“仰之”,“行之”。我想: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遇到众多的“高山”, 一定会看到特好的“景行”。我们一定要“仰之”,“行之”,“见贤”而“思齐”。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功。
弟子规读书心得篇5
按公司要求,我背完弟子规;接着,按公司要求,写心得体会。
相同的是:公司要求。
两者的不同之处,是:按公司要求背弟子规时,我感到迷茫无奈;但在按公司要求写时,我觉得确实有一些有意义的话要记下来,以留后用。
第一感:弟子规只是一个基础,但它将带给我们一个真正的人生。
从很早时听说弟子规开始,我就是一个不喜欢弟子规的人。因为我最不喜欢拘束自己,尤其不喜欢拘束自己的思维。我认为社会的创造性来自对格局、对细节、对具体、对方法的放任思考,并最后对所有的思考信息形成融会贯通。这才是做事之道。
正是这个思维导致了今天的我──集大失败与小成功于一身的综合体。xx年的生活和工作生涯里,我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原则,做了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但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波折。
在背弟子规的过程,我突然发现,其实在我不拘一格做事的思维里,缺乏一个基础的生活工作准则。这是影响现在的深层次原因。因为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工作的目的决不是工作。否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以至延伸至工作问题。
弟子规只是一个做人的基础,并不是很高的要求。但有了这个基础的生活原则,我们将走进一个真正的人生。看看我们的许多误区吧
“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呢,可能更多的是“有余力,则孝悌”。工作忙成为不回家的极为正当的理由。总叙说得好,首孝弟,次谨信。也就是说,“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是排在余力学文前的;对父母的“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而我们,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违反着这一大的原则。
弟子规不是信仰,是一种做人的准则。换句话说,不做好它,不能说没信仰,可能会没了做人的底线,或说可能会缺德。
第二感:弟子规十分细致。看短实长,看粗实细。
1080字看似短,其实它包含了长达一生的生活智慧。孝悌谨信,爱人亲仁,余力学文──可以作为我们几十年生活的基础准则。
1080字看似粗,但它告诉了我们生活的每一细节。它告诉我们“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它告诉了我们“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它告诉了我们要“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它告诉了我们“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你难道没有一种细致入微的感受吗?
第三感:背,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不要说:“我理解了,就可以背不过。”其实错了。背过了,理解一定不同。相信这句话──先接受才有理解。你都没完全接受,何谈理解?当你背过,当你能合上书,依然说出来原话时,你会感到这是一个十分奇妙的过程。你就好像突然理解了一样。其实,我们很多人,同丢失了很长时间的弟子规一样,也把“背诵”丢失了正是对背诵的丢失,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浮躁。似乎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说不上来。
第四感:综合感觉。
礼节是多么的重要。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对好坏善恶的态度。等等。
其实,有了这个做人的基础,成功将会水到渠成。也许,成功仅此而已。而已!而已……
感触发完了。再背一遍吧。背过了,那就力行下去吧。
弟子规读书心得5篇相关文章:
★ 教师读书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