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体幼儿教案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是帮助教师夯实基本功的重要工具,依据实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所写的教案才是有价值的,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球体幼儿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球体幼儿教案5篇

球体幼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球体幼儿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幼儿接触过很多球体的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虽然熟悉,但不理解。因为球体是大班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立体图形,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图形相混淆。因此,我以“圆形”为“球体”的基石,首先让球体与圆形比较,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区分开来。再把球体和相似形比较,让幼儿更加清晰球体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球体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所以运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多媒体的力量,让幼儿体验发现球体的快乐。

通过“比较不同,初步感知—分类找家,深入了解—寻找球体,巩固认识“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活动流程,让幼儿逐步建立球体的概念。另外,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表述,也对幼儿了解球体的特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活动目标】

1、感知球体的特征,尝试用语言来表达球体与其他几何形体的不同。

2、能找出生活中的球体,体验发现球体的快乐。

分析:

要了解球体,首先要感知球体的特征。通过圆形和球体的比较、球体和其他相似几何体的比较,能够清楚地表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对建构球体的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把“目标一”作为活动的重点。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球体,进一步促进了幼儿对球体的认识,也让幼儿体验到了发现球体的快乐。所以我把“目标二”定为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

1、一次操作材料:圆形硬纸片和乒乓球各人手一份。

2、二次操作材料:球体(皮球、玻璃弹珠、球体积木、乒乓球等)、不是球体(熟的鹌鹑蛋、椭圆的积木、橄榄球等)若干。

3、生活中有球体存在的物体的幻灯片(配有球体效果图)。

分析:

数学活动重在操作,而操作最关键的是材料。本次材料投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化。本次活动的材料都是幼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容易获得,幼儿也很熟悉。

2、递进性。第二次比第一次的操作要难,要求也高。第三次幻灯片的运用又是在两次的基础上更进了一个层次。

3、趣味性。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基本是以玩具为主,深受幼儿的喜爱。特别是最后一个课件的运用。如当幼儿说“建筑物中有球体”的时候,在图片的球体上会出现一个球体的边框,新奇而且效果明显。

【活动过程】

一、比较不同,初步感知。

1、教师出示圆片和乒乓球:这是什么?

(材料典型干扰少:圆片和乒乓球是最简单易取的材料,也是特征最明显的材料。特征明显,对幼儿干扰因素就少,感知就更清晰。)

2、交代任务:请小朋友去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找找他们之间的不同。

3、幼儿自由玩,教师观察。

(多种感官运用:运用看、摸、滚来区别两者的不同,即从多角度发现球体的特征,概念更清晰明了。)

4、集体交流、讨论:圆片和乒乓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小结:摸起来圆片扁扁的,乒乓球鼓鼓的;看起来圆片只有两面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滚起来圆片只有竖起来才能滚,乒乓球会朝任何方向滚动。

6、圆片是什么形状?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

7、教师提炼: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我们把它叫做球体。

(语言表达支持: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看、摸、滚”几方面来阐述,这样教师提炼时幼儿对球体的概念其实已经建立起来了。)

二、分类找家,深入了解。

1、介绍分类的标记

(材料的递进性:材料数量的增多,干扰的因素多,操作难度大。)

2、交代操作方法: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球体和不是球体的物品,请大家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操作要求的递进性:这个环节中提出了分类的要求,一是建立在“环节一”中幼儿对球体概念的感知,二是提升幼儿辩识的能力。)

3、交流、检验:

(1)你把什么东西送到了哪个家?为什么?(我把皮球送到了球体的家,因为皮球是球体。)

(2)检验:有没有分错的?为什么错了?

(表述的递进性:本环节的口语支持要求更高。幼儿要完整地表述“我什么东西送到了哪个家?为什么?教师还可以追问:“为什么皮球是球体?”对深入了解球体很有帮助。)

4、教师小结:原来皮球、玻璃弹珠、积木、乒乓球都是球体,生活是球体的物品可真多。

三、寻找球体,巩固认识。

1、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是球体的物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交代游戏规则:教师一张张地放映图片,如果在图片中发现有球体的物体,马上举手回答。

3、将幼儿找到的类似球体的物品的图片全部展示,教师小结。

(当幼儿找对后,图片上出现的相应的球体效果图将会给幼儿莫大的惊喜,不仅体验到发现球体的快乐,也进一步激发继续寻找球体的乐趣。这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四、延伸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是球体物体,让我们一起再去找一找吧。(通过前面铺垫,幼儿对球体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对继续寻找球体产生浓厚的兴趣。)

球体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来;自。屈;老师;教。案;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球体幼儿教案篇4

1、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其操作能力。

3、 能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乒乓球(每人一个)、圆形卡片(每人一个)、奶粉桶一个、长方形纸若干、胶棒、橡皮泥若干

2、 布置一个小超市(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物品若干及一些其它的物品)

活动过程:

1、 认识球体。(玩一玩)

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什么?(乒乓球和圆形卡片)请小朋友们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不能让你的乒乓球和卡片离开你的桌子。

(1)、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乒乓球和卡片的玩法一样吗?(幼儿回答)

(2)、教师小结它们的不同。

我们看乒乓球,从前面看它是什么形状?(圆的)

从后面(左边、右边、上面、下面及各个方向)看它是什么形状?(圆形)

从不同的方向看它都是圆形的,而且它可以随意滚动。 我们再从不同的方向来看这张卡片,和看到的乒乓球一样吗?(不一样)

卡片只能从两个方向看,它是圆形的,而且不能随意滚动。

(3)、教师小结球体的特征。

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就往哪边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4)、寻找球体。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都见过什么东西像球体?

2、 认识圆柱体。

(1)、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件东西,看看是什么?(出示奶粉桶) 它是球体吗?为什么?(不是)

(2)、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我们看它的上面和下面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那这两个圆一样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和上面的圆一样大的圆片,我们用这个圆片和下面的圆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3)、小结圆柱体的特征。

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寻找圆柱体。

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平时见过的什么东西像圆柱体?

3、 玩一玩。

(1)、长方形纸 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纸变成圆柱体。

(2)、橡皮泥 请小朋友用橡皮泥变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

4、 延伸活动,找一找。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玩具和物品,小朋友从中找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和玩具来。

活动反思:

优点:

1、 在活动中通过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动来让孩子们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另外也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 在玩一玩这一环节,孩子们的习惯也很好,在玩纸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一个一个地传;玩橡皮泥的时候,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孩子们的合作。

缺点:

1、 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2、 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这一环节组织的不太好,有些乱。还有待改进。

球体幼儿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

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小结:

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球体幼儿教案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美术猫教案通用5篇

幼儿语言班教案最新5篇

幼儿语言课教案5篇

仙人球幼儿教案5篇

幼儿鸭子步教案5篇

防火幼儿园教案5篇

幼儿园乒乓球教案5篇

幼儿园美术猫教案5篇

小班幼儿粘贴画教案5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范文最新5篇

球体幼儿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