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方案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不同的活动所需要的方案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千万不能人云亦云,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捡垃圾活动方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捡垃圾活动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记,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用途
2、头饰小鱼、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个、教学ppt
3、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教学重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认识
教学难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
活动过程
一、故事图片导入。
出示小鱼图片,讲述故事,小鱼的"家"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鱼的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幅图片的不同。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二、出示标记。
教师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提问(出示可回收标记):什么叫可回收?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出示不可回收标记),提问:为什么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
三、考一考(教学ppt)
垃圾的分类,通过ppt的展示让幼儿加深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游戏《帮小鱼整理家》
集体检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四、观看ppt图片
通过观看图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环保意识。
课后延伸:
组成“环保小分队”,检查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情况。
幼儿园捡垃圾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用废泡沫、插塑积木等材料布置成的“北京市”和“天津市”,其中“北京市”里散乱地放着一些垃圾。
2、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摩丝瓶等。
3.5只垃圾分装桶,上贴5种标志
4、录像机以及有关垃圾处理的录像带。
5、磁性图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评选“卫生城市”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环境,启发幼儿说说:你喜欢哪座城市?这什么?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感觉怎样?
2、请幼儿用贴五角星的形式评选“卫生城市”。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你们不选北京市?如果你住在北京市会有什么感觉?
4、教师小结:北京市满地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不喜欢。而天津市整洁有序,受人欢迎。你们想知道这个城市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录像。
二、了解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方法
1、教师配解说词,让幼儿观看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断,然后说说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②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
③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
④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⑤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游戏:看谁做得对。
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__”的动作。
三、将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进一步分类
1、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贴有标志的5只垃圾分类装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3、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4、引导幼儿欣赏变得干净美丽的“城市”。
活动延伸:
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2、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捡垃圾活动方案篇3
一、活动目标:
依据《厦门市20__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更有效地在我园开展“垃圾分
类”工作,将“垃圾分类”工作幼小的融入课堂、融入幼儿园生活、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二、指导思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国家及《厦门市20_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鼓励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指引,围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置,建立生活垃圾综合管理体系,推动学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促进学校、城市精神文明与生态环境建设。
三、领导小组:
组长:陈少蓉
副组长:陈燕菁、陈晓清
成员:袁媛、黄毅娟、高瑶萍
四、内容与措施:
(一)开展宣传动员。
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以“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切实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幼儿园活动,提高幼儿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1.召开题为“集美区实验幼儿园垃圾分类工作”的创建动员大会,园长宣读上级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文件,让全体教职工明确本次的工作重点,从思想到上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厦门创建文明城市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要求全体员工明确“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密切联系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群体的优势,做好教育宣传创建工作。
2.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利用国旗下讲话、幼儿园重大活动、节庆日等深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幼儿进行渗透垃圾分类、垃圾部落地等内容教育。
3.结合“垃圾分类工作”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晨间谈话、家园联系栏、电子屏、网络等开展系列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垃圾分类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垃圾分类教育进脑、入心,引导师幼低碳、健康、更负责任的生活,形成人人参与环保、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教育师幼注重微小细节,养成文明习惯,使广大师幼自觉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4.继续加强我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的园所建设;继续对幼儿开展“关于绿色环保”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等,教育注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实施有效教育,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促进园所的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充满校园,营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5.继续开展“节约资源”系列活动。大力开展“垃圾分类的手工、美术”、“讲故事”“看书”等低碳文化活动。尤其是我园特色“书香园所”的活动。建立读书制度及其奖励制度,在幼儿园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教师爱读书成习惯,让孩子、家长也爱上读书,让浓浓的书香飘满校园,以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并带动市民低碳文化素养的提升。
6.开展“小手拉大手”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推动家庭垃圾分类教育,并进行积分记录,将幼儿园垃圾分类工作渗透到家庭教育中,辐射到社区。
(三)设置分类收集设施。
按照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设置垃圾收集设施。餐厨垃圾收集设施,主要集中于学校食堂,各班自行设计分类垃圾桶。
(四)建立健全幼儿园、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可持续性及提升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家长学校讲座、家园联系栏、教师与家长的面谈等形式,加强家园沟通,提高教育成效,促进家园一致性。
(五)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要严格按照教育局有关的工作要求,加大我园“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氛围,让每个教职工、幼儿、家长朋友都知晓、关注、支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形成良好的园所氛围。幼儿园领导要认真抓好创建工作的组织落实。
幼儿园捡垃圾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垃圾分类意识。
2、了解垃圾分类法,将其运用生活中。
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班级里的三个垃圾桶、四种垃圾桶的图片、黑色笔、“可回收的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字条以及白纸若干、实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树叶、铅笔头等)。
2、有初步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义。
3、感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
把垃圾分类与幼儿生活联系在一起。
活动难点:
垃圾桶标志的设计。
活动过程:
1、结合生活经验,导人活动。
出示垃圾桶标志的图片(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电池垃圾桶)。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把教室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应该用几个垃圾桶?
2、设计垃圾桶标志。
(1)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桶?
厨余垃圾(水果皮、骨头、鱼刺等);可回收的(废纸张等);其他垃圾(厕纸、擦鼻涕纸等)。
三个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样来区分它们?
(2)幼儿设计垃圾桶标志。
①介绍材料、合理分工。
②动手设计垃圾桶标志。
根据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垃圾进行有目的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3、做好垃圾桶标志后,玩“垃圾分类”游戏。
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易拉罐是否要扔?铅笔头属于什么垃圾?
教师: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们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教师:铅笔头是什么垃圾?
教师:铅笔外面一层是木头做的没有毒,但是把铅笔芯和外面的木头粘在一起的黏合剂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铅。
4、延伸活动。
将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带回家,运用到生活中。
幼儿园捡垃圾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基本的垃圾分类,能说出各种垃圾的名称。
2、学会判断、分析垃圾,提高语言表达逻辑能力“什么是垃圾——垃圾的危害——要给垃圾分类——如何给垃圾分类”。
3、萌发环保意识,热爱生活,积极利用语言去帮助人们,解决事情。
活动准备:
1、塑料袋、废纸片,塑料瓶,易拉罐,废旧电池,食品袋,果皮,牙膏等生活常见垃圾。
2、做好了的两个大盒子,上面分别画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志。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垃圾,一样一样让孩子说出垃圾名称。鼓励孩子总结垃圾特点,得出垃圾的基本概念:不能用了的,污染了的,要扔掉的。
2、询问孩子家里都有什么垃圾,是怎么分类的,是谁将垃圾拿去倒的。
3、教师出示几组垃圾场堆满垃圾的图片,还有一些街角、公园等到处是垃圾的图片。让孩子自由讨论垃圾横飞的危害。
4、然后老师在ppt上出示几组垃圾桶的照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垃圾桶。再出示一些清洁工阿姨在清理两种垃圾桶的图片。让孩子讨论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引导孩子在不同方面比如环保,比如体贴清洁工,比如省时间多方面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
5、让孩子上前分类,将垃圾投入垃圾箱内,并且询问孩子如此分类的原因。
6、多请几个孩子进行分类,然后让大家讨论还可以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
7、布置孩子回家与父母一起寻找家里的、社区的垃圾,并且主动给垃圾分类,并且与父母做好社区的环保监督员,宣传垃圾分类,垃圾应投入垃圾桶等的好处。
幼儿园捡垃圾活动方案篇6
师谈话: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费用高昂,处理1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300元人民币。以xx为例,日产垃圾12000吨,算一算每天该是多大的一笔支出,而且这么大量的垃圾需要把多少土地变成填埋场,变成填埋场后的土地渗漏的有毒物质,侵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于是西方国家应用另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即焚烧,虽然不会占用大量土地,但不仅投资惊人,而且焚烧后产生的所体会增加二次污染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垃圾处理是不是就是就是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一、活动的目的:
出示大屏幕:通过本次活动,积极利用环境资源优势,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不断关注环保,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即绿色的校园、绿色的课程、绿色的理念、绿色的行为。
二、活动过程设计
1、连线生活
(1)根据你对垃圾问题的认识,把下面有联系的两项用直线连接起来。
玻璃瓶扔在地上,有毒物质会污染土壤。
废电池堆成肥料。
铝罐回收,熔化制成新品。
废报纸几十年不腐烂,污染环境。
剩饭回收后可做成再生纸。
枯树叶原料从矿产中提炼出来,无限开采会用尽。
泡沫塑料回收利用比用原料制造新产品节省原材料。
铁丝堆放在露天会寄生细菌,产生异味,污染环境。
杀虫剂罐子瓶内残液有毒,不能倒入水中。
(2)垃圾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原料”,生活中所有的垃圾都有再利用的价值,但回收利用的关键是分类。你能把下面垃圾公成三类吗?
易拉罐、废报纸、建筑垃圾、铁罐盒子、果皮、果壳。
2、思考现状
(1)你所生活的城市、社区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你实行过垃圾分类吗?试一试,并把过程记录下来。
我的感受:
(3)你认为实行垃圾分类可能吗?主要困难在哪儿?
3、行动起来
(1)设计一份垃圾分类可行性调查问卷。
(2)你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请填写在横线上)
4、付诸实践
(1)你是如何开展调查的?请熟人帮助还是直接到不同单位发放问卷,请求协助的?
(2)你如何进行统计并把统计结果反映出来的?
(3)撰写调查报告,向有关方面递交报告。
(4)到社区作垃圾分类的宣传。
幼儿园捡垃圾活动方案篇7
为了提高幼儿们的环保意识,支持垃圾分类的环保事业,幼儿园特推出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记,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初步了解垃圾的危害。
4.学会爱护环境,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布置脏乱的小熊家和洁净的小兔家。
2.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废电池回收垃圾箱各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个小动物家的不同。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2、教师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出示可回收标记),提问:什么叫可回收?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
(出示不可回收标记),提问:为什么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
3、帮助小熊整理垃圾。
4、集体检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5、组成“环保小分队”,检查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情况。
活动反思:
“垃圾”是环保教育中首选的教育资源,教师抓住了垃圾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帮助幼儿体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周围生活中的.资源,我们加以巧妙利用都能成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生活处处是教育。
幼儿园捡垃圾活动方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