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内容是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的,写教案的时候,老师们要注重设计互动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北师大版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北师大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10的分与合。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2-9数的组成。
提问:你能有顺序地说出2-9各个数的式子吗?指名学生回答,要求有序地回忆。
二、新授
1.激趣导入
谈话:老师有一个魔袋,里面有一些圆片,请一位同学上来抓一些,然后数一数抓了几个,老师很快能猜出袋子里剩下的圆片的个数。你们相信吗?让一个学生上台抓球,老师猜过后再倒出来验证。
谈话:其实袋子里有10个圆片,老师是根据10的分与合推想出来的,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这么快的猜出呢?板书:10的分与合。
2.教学10的组成。
(1)媒体演示:有一串珠子,其中的.一个被涂上了红色。提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珠子?有几个红色的?几个没有涂色的?
谈话:10个珠子分成了1个红色的和9个没有涂色的,那么也就是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看到这个,你马上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10的式子,10可以分成9和1,打开书填写第一个式子。
(2)谈话:仔细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一个红色,第二串应该涂几个红色?第三、第四、第五串又应该涂几个红色?应该从哪边涂起?和学生共同完成涂色。(教师媒体演示)。按照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指名学生上黑板填写,集体评议,同桌相互检查。提问:根据这些式子你还能想到什么?
3.有序地表述和记忆10的分与合。
提问:谁能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地说出来?
先将10的组成完整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再指名回答,你用了什么方法来记忆10的式子?
4.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几和几组成10,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2)完成第2题。
提问:火车头上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有学生自己说明:火车车厢上下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火车头上面的数。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全班反馈。
(3)完成第3题。
提问:你们看题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为什么7是3的好朋友吗?如果男生拿着卡片“1”该怎么办?女生要拿卡片几,怎么回答?
三、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8、9的数的式子的研究和回忆可以为学生研究10的式子打下基础。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北师大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拨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认整时,会正确读、拨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钟面模型(教师、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声音,猜谜语。
2、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好吗?师读: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师:回答的真不错,是钟表。钟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时间,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它的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的组成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钟表面上有些什么?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的同桌交流你对钟表面的认识情况。
2、学生汇报
①有1~12个数字,并且这12个数字从小到大按顺时针方向围成一圈。
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长针叫分针细而长,短针叫时针短而粗。
3、教师实物演示:
①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让学生按顺序数一数);
②钟面上有一根短针,叫什么?(在钟面上板书并让学生跟读)③有一根长针,叫什么?(在钟面上板书并让学生跟读)。
(三)、认识整时。
你知道分针与时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下面我们来认识时间
(1)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书上91页最上面的钟表,谁知道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你怎么看出来的?跟同桌讨论一下,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2)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让大家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让拨的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
(四)、巩固练习:
1、师拨表学生报时:
现在我要观察一下哪个同学眼睛亮、嘴巴巧,我拨钟表你报时,抢答。
2、师报时学生拨钟表:
咱们班的学生个个眼睛亮、嘴巴巧脑子转的快,现在我要看一下你的小手是不是很灵活,准备好你的钟表我报时你拨钟表。
请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3、课本92页内容:
请同学们赶快收拾好学具,快速打开课本92页,请同学们独立用两种方法把图中的作息时间表示出来。
教师逐一批改及时反馈指导。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北师大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
1、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重点难点 :
1、掌握6和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能够正确计算有关6和的加减法;
2、在具体活动中理解数的具体意义。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 4+2=6
4、教师:还想不想再玩一次?并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6-2=4 6-4=2
5、猜数3,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 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 3+3=6 6-3=3
6、猜数1和5,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 5+1=6 6-1=5 6-5=1
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3、小组活动.
活动三
3+3=
6-4=
6-3=
6-5=
1+5=
2+4=
6-3=
6-1=
6-6=
4+2=
3+3=
1+5=
找朋友: 出示小黑板:连一连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好啦,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
1、独自完成课本35页练一练中第1、2、3题后小组内订正。
2、独自完成课本35页练一练中第4、5、6题后全班订正。
课后反思:
预习先行 观察课本36页情境图背土豆。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北师大版教案篇4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1、 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和顺序。
2、能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能认识和理解0的产生和意义。
4、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1、数数中手口一致,渗透综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
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
课时安排:9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北师大版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情景教学法—举例说明—法发现法等教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个同学在拉手风琴,那么,除了1个同学,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北师大版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