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充分准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写好一份教案可以使我们更加灵活和应变地应对不同的教学情境,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读课题,说说你想从文中知道些什么。请带着疑问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课文录音或范读,勾画出你不认识的字。
2、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把勾画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3、用生字卡检查全班认读生字的情况。(齐读、抽读。)
4、分小组读课文,组内互相帮助,纠正字音。
5、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解之处。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分组提出读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立即由学生相互解决。教师梳理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2、 “羞愧”是什么意思、做了什么事会让人觉得羞愧、指导学生联系下文仔细体会。
3、为什么她们吃得津津有味、抓住“津津有味”、“沉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有树林、草坪及夜莺歌声的画面,体会环境的美好。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奥莉娅和莉达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她们是怎么想的、读文,画出相关动词,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朗读时注意表现出奥莉娅的不在乎和莉达严肃认真的态度。
5、讨论:要是人人都像奥莉娅这样做,树林、草坪将变成什么样子、小朋友在那样的环境里吃东西还能津津有味吗?
6、全班讨论:在“谁也看不见”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你想帮助奥莉娅吗、你会对她说点儿什么呢?
7、拓展:听了莉达的话,奥莉娅会怎样想、怎样做?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五、完成课后练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发展。
2、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好梦成真、阻隔、邀请”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
教学方法:
以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究为主。
教学过程:
一、联系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远行。大诗人李白要远行是怎样走的?(生答:乘舟)。季梁要远行是怎样走的?(生答:坐马车)。
如果人们要远行,必须借助交通工具,对于交通工具,你都知道些什么?(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对交通工具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远行所依靠的交通工具是怎样发展的。出示课题:远行靠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了解。
1、同学们自己先来学习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不会的记出来。然把课文读两遍,想一想: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有一个先自学的过程,重视自我感悟。)
2、生读课文,认生字,思考问题。巡视指导学生自学情况。
三、合作学习读会生字、朗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的生字你都认会了吗?在小组中每人读一读生字,如果同学有不会的字,就把你的好方法说一说,教教他。(对合作学习的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让学生继续养成与人合作,互相帮助的习惯。)
(小组长拿出卡片)在小组中每人读生字,一起想办法说一说怎样记住不会的字。
巡视指导,收集学生学习、创新的情况。(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出现的问题要了如指掌,保证学生合作学习时真正在学习。)
2、你们小组刚才一起想办法记住了哪些生字?起来说一说,我们来评一评哪个小组方法最多。
指名小组说出自己一起想办法记住的字。出示那些学生认记的较难的字“初”(联系实际组词:初一、初中)、“载”(联系前面学过的栽)、涯(分析字形)、“幻”
你们组还有更好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吗?汇集更多的认字方法。
3、小结学生的认字方法、鼓励创新:同学们在小组中积极动脑,用了换偏旁、组词、分析字的形状、编故事等方法记信那些最难的字。你们认为哪个小组是最会学习的?为什么?(让学生在评说的过程中进一步受到激励、启发。积累合作、思考的方法。)
指导评出最有创意小组。
4、出示本课词语:点拨一下形声字。开火车读,同位互相读。
5、下面的时间小组长带领组员轮流分段读课文,读错的教教他。说说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巡视指导。生读课文,说出自己学会的`知识。(这样的合作可以使每个人都有而且必须要去读去说的机会。)
6、指名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并朗读相应的段落,指导学生把这一段读好。
四、进行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交通工具是怎样发展的。出示表格
2、从中可以看出,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生思考、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交通工具会出现,到那时,人们远行就更方便了。所以大家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当上了科学家,想设计出什么样未来的交通工具?想一想,画出来。
2、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或知识。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
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电视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出示黄山风景图)这就是黄山。(板书:黄山)从图上看这里的景色很美。这次放假,李璐特意与父母一起游了黄山,下面请她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听了她的介绍和观看图片,黄山真是景色秀丽神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打开语文书齐读第1段。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什么呢?对!(板书:奇石)你从哪句话知道的,读一读。“尤其”你能换个词来说吗?(特别)再读读。
三、学习课文:
1、黄山都有哪些奇石?黄山石又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你读会了什么?
2、下面你喜欢那一块你就多读一读。
边读边思考:
1、找出奇石的名字。
2、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学习仙桃石:
(1)出图
(2)说出喜欢的理由
(3)你能完整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仙桃石吗?师:大家认真看他在介绍仙桃石时,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名字还介绍了它的样子。
(4)谁还喜欢仙桃石,你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4、学习猴子观海:
(1)出图
(2)质疑:“陡峭”不明白?还有吗?
(3)展开想象:我们来想想这只小猴子观看着大海它会想什么?
(4)谁还再想为大家介绍一下。
5、练习说话:谁还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6、小结:通过学习这四种奇石,我们的确感觉到了黄山奇石的神奇与美丽,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请1—3小组的同学读课文的2、3段,请3—6小组的同学读课文的4、5段,请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两段在向我们介绍奇石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7、出示填空:
8、那黄山就只有这四种奇石吗?还有许多你是从哪知道的?分别出示三幅图:《狮子滚绣球》、《仙女弹琴》和《天狗望月》。
9、练习说话:
(1)你能用这两种方法来向大家介绍这三幅图画上的'奇石吗?
(2)就只有这些了吗?你从哪知道的?(讲解省略号)
(3)出示课外收集的资料,给“奇石”命名。
10、动手实践:
(1)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分小组把你想象的画画下来,并起上名字。
(2)再介绍一下。可用书上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
11、赏读:
通过我们的学习,大家认为黄山风景区怎么样?你愿意用你美妙的声音带老师们去那里游览吗?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
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
“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二、自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
1、老师: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
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
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
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五、拓展延伸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3、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读给大家听。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目标预设:
1、识字13个,写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出示生字,齐读
(2)小组讨论学习
(3)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4)哪些字比较难记?讨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5)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
每个字写4个。
三、巩固练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