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高效地传授知识,激励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参与课堂,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海底的鱼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海底的鱼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熟练的绘画技能,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简单的绘画方式已不能满足大班幼儿的创作形式,沙子对于孩子来说是熟悉的,而沙画这种创作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新颖的,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因此我以"给鱼儿穿花衣"为主题,选择比较新颖的沙画,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来进行美术创作,体验沙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沙画的作画方法中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培养幼儿丰富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玩彩沙激发幼儿对创意艺术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耐心、细心的作业态度和良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
5.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6.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师:"寒冷的冬天到了,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可是河里的鱼宝宝还没有漂亮的衣服呢,你们说,该怎么办?那你们想送一件什么样的衣服送给鱼宝宝呢?(幼儿自由回答)二、引导幼儿用多种材料装饰。
师:"看,我给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纽扣、回形针、毛线团)孩子们,赶快去挑选自己喜欢的材料给鱼宝宝做花衣。
幼儿自由操作。
师:"做好了吗?赶快把你的鱼宝宝送回家。(幼儿送小鱼)教师小结:"哇,小朋友们真能干!鱼宝宝们都穿上了花衣,漂亮极了,你觉得哪条鱼最漂亮?
三、示范沙画。
师:"鱼宝宝们都变漂亮了,鱼妈妈也想穿上花衣。你们看,今天,我想用这个(沙子)来打扮鱼妈妈,猜猜它是什么,用手摸一摸?(沙子)你们觉得沙子能不能打扮鱼妈妈,为什么?用沙子装饰出的画,我们就叫它沙画。我要为鱼妈妈穿花衣罗。看,这儿有哪些材料?(盒盖、胶棒、沙子)师:"先把鱼妈妈放到盒子里,躺躺好。(边操作边讲)接着涂胶水,在要装饰的地方,用力抹一抹,抹的要均匀,你想装饰哪儿,胶水就要涂到哪儿。
师:铺沙子喽,挑选我喜欢的红色,舀起沙子铺一铺,薄薄铺到那一块,再用手指抹一抹,压一压,看,沙子牢牢的粘在上面了。
师:哎,有些调皮的沙子不愿意被粘在上面,怎么办呢?(幼儿回答)我把它轻轻地抖下来,倒回原来的碗里,还可以再用。
师:"身上的花纹谁来装饰?(请一宝宝来操作)做的真好!哎,我刚才是怎么做的?"教师小结(第一步把鱼放到盖子里;第二步涂胶水;第三步铺沙子)五、幼儿操作师:"孩子们,请你们五个人一组去为鱼妈妈穿花衣!"(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六、作品展示师:"装饰好了吗?把鱼妈妈送到鱼宝宝身边,我们来比一比谁装饰的鱼妈妈最漂亮?为什么?"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帮助了别人,真是件快乐的事,鱼宝宝们想邀请我们来跳个舞呢。(律动:网小鱼)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节美工综合课,在幼儿认识海洋的基础上增加幼儿对海洋的兴趣,让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加深对海底世界的认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进行绘画,培养幼儿良好的美工活动习惯,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也做出了很多漂亮的海洋动物,自己兴奋不已,课后还有的小朋友回味无穷。
我对这次活动做了一些课后反思同时也希望把这种收获的喜悦能和大家分享。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教具是制作好的手工挂图和海洋动物的图片,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钢琴名曲《水边的阿蒂莉娜》《雨中漫步》……在孩子做作品时和老师带孩子律动时加以运用,在陶冶孩子的情操和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采用了开门见山的形式引入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片,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让他们主要对画面颜色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运用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把图片中看到的事物说出来,当时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出示完四个海底动物的图片后,又设置了一个环节,一只小鱼说这么大的`海底世界朋友太少了希望多一些朋友。这是孩子的天性都是乐于助人的这样很自然的就点燃他们制作的欲望。于是我就演示了制作的海洋动物的过程。他们就会全神贯注地观察。当然绘画海底动物和撕纸方面孩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幼儿制作作品时我为他们准备了钢琴名曲让他们在情绪舒缓是敞开想像的翅膀绘画中自己喜爱的海洋动物,作品完成以后假设自己变成了绘画后的作品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律动的形式,让静置中的幼儿又动了起来,更好的调试了课堂的气氛。最后把海底动物都送到了海底世界和前面的四个海洋动物一起嬉戏。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在活动结束时对孩子作品的点评由于时间关系可能略显仓促,这是以后我应该注意的因为这一环节很重要孩子们可以互相观察、互相点评,互相取长补短。
海底的鱼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3、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海底世界的特点。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2、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把事物写形象、写具体。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3、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大海情景图。大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向往。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2、出示海底情景图。海底世界是美丽而奇特的,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多种多样的植物,还有许多宝藏。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跟随作者石友到海底畅游一番。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海面和海底的奇异景色,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验证识字效果。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和多音字“差”。
4、课件出示需要理解的词语。
宁静海参攻击窃窃私语
(1)读词语。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窃窃私语”,出示课件理解“宁静、海参、攻击”。
5、课件出示一类字和需要掌握的词语。
(1)指名读词语,再引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
(2)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纠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这段话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课文中的第几自然段回答了第1自然段提出的问题?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出重点词语。
3、默读全文,想一想: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景色奇异(第2、3自然段)
物产丰富(第4~6自然段)
4、自由读全文,想一想: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课文用疑问句开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这篇课文要讲的主要内容是海底深处的情况。课文的结尾总结全文,发出感叹,照应开头,概括“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文章结构完整。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感知课文内容。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朗读课文,我们了解了海底世界的特点,还知道了课文的写作结构。课文先提出问题,然后具体介绍海底的景色和物产,最后总结全文。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海底世界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抓住总起句,掌握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世界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述,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3、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把事物写形象、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名读课文,出示练习。
课文开头,然后海底的景色和物产,最后,“海底真是个、的世界”。
板书:提出问题具体介绍总结全文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
用练习题的形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新授课的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二、品读句子,感悟景色奇异。
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海底的景色奇异表现在什么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交流感受。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这两句话写出了海底是宁静的,无论多大的风浪都影响不到海底)
(2)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这句话写出了阳光很难射进深海)
(3)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这句话用光点反衬海底的“黑暗”)
(4)出示多媒体课件(海底宁静、黑暗),朗读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海底是宁静的,是黑暗的)
板书:宁静黑暗
2、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交流感受。
(1)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段话运用设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海底是有声音的)
(2)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述海底的声音。你还想到了哪些声音?说一说)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海底的声音)板书:声音
3、小结:海底是宁静的,也是黑暗的,在宁静的海底却能听到各种声音,在黑暗的海底却能看到光点闪烁,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啊!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词析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体会作者对海底景色的赞美之情。
三、品读句子,感悟物产丰富。
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海里的动物,海底的植物,海底的矿藏)
1、品读课文第4自然段。
(1)用“”画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板书:动物
(2)出示表格,填空。
动物名称活动方式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
身体像梭子的鱼
(3)为了说明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①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列数字)
②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作比较)
(4)出示课件(海底动物图),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5)小结: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不计其数的动物共同生活在海底,组成了海洋动物大家庭。在辽阔而富饶的海洋里,除了形形色色的动物,还有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的海洋植物。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海底的植物吧。
2、自学课文第5自然段,汇报交流学习体会。
(1)第一句是中心句。板书:植物
(2)植物的颜色、大小。
(3)出示课件(海底植物图),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板书:矿藏
设计意图:
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学会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了解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理解句子,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回顾总结,感受海底世界的有趣。
1、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了解了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植物色彩、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海底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底真是个奇妙的世界啊!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海底世界还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开拓、去发现。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科普类书籍,看电影、电视、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去探索海底的奥秘。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海底世界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海底的鱼教案篇3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的录像;彩笔、糨糊、剪刀、画纸许多;有关海底世界的环境布置;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出示摄像机,告诉幼儿里边有些小秘密,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对幼儿提出要求:要仔细观察里边有什么?它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
3、放录像幼儿观看,教师适当讲解。
二、让幼儿回忆看到的东西
1、提问幼儿:刚才看到了什么?长得什么样?什么颜色?怎样运动?
2、请幼儿互相交流。
3、请幼儿回忆还知道什么海里有什么?
4、教师小结海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颜色也很丰富。还有许多好看的植物。
三、引导幼儿绘画
1、让幼儿看布置得海底世界,提出问题:这里没有东西怎么办?引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2、教师提几点制作的规则,要求。
3、放音乐,幼儿动手制作。
四、幼儿用自己制作的动物、植物等装饰海底世界。
五、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小结幼儿制作情况。
六、请别的班幼儿欣赏作品,结束课程。
海底的鱼教案篇4
活动目标: 让幼儿展开思维,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创造性艺术活动,使幼儿学会自主设计图案并且感受色彩
活动准备: 水彩颜料、水粉笔、8k纸、黑色油画棒、调色盘、水桶、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迁移经验,回忆看到过的海底世界和海洋中的各种生物
问:"小朋友,大家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嘛?"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教师提醒幼儿完整的表达并让小朋友们说出不同海底生物的样子)
二、幼儿尝试作画
出示现实世界中、童话世界中、小朋友手下的海底世界的图片,并讲一下每个图片的特点
1、让幼儿在纸上尝试自己用简单的图形设计出海底生物
问:"你设计的是什么呀?想要画成什么花纹、什么颜色的呢?"(比如有小朋友画"鱼",就提醒小朋友可以用任何图形来表现鱼的`头、身体和尾巴这些主要特征)
2、在已经画出的动物身上添些不同的花纹,把这些动物放入海底世界中。
问:"看谁画的种类最多,谁设计的最棒?"
3、鼓励幼儿在画面中大胆的使用颜色,可以用较亮的色彩,提醒幼儿在涂色时注意涂在相应位置,不要涂到外面,也不要画到衣服上。
三、作品展示,进行
把完成的作品晾晒,让小朋友们跟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一起。
海底的鱼教案篇5
?海底世界》是小学六年制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着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特点来介绍的。通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但在教学本课时,有一个难点:学生对海洋生物的了解是微乎其微。在教学第一课时,就有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是海参呢?”“老师,乌贼,章鱼长什么样?”虽然课文有图片,但不是很清晰,学生对这些海洋生物的了解还是不能加深。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呢?
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教学片段:
师:上一课,有同学问老师“什么是海参?”“乌贼、章鱼长得什么样?”这节课老师带来了这些海底动物的照片,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好吗?
生:(齐答)好!
师:那好,我们比一比谁能先叫出这些海底朋友的名字。
[课件出示照片:贝类、海马、海星、海参、乌贼、章鱼……]
(学生自由说海底动物的名字,针对学生不认识的海参、乌贼、章鱼等,教师作特别指导,其他只要认识就行。)
师:(在看到海参时)看,这就是海参,它长得怎样?
生:海参原来长得比蚯蚓胖,怎么黑糊糊的,身上还有刺?
生:老师,我看到了,书上那在呆在岩石上不动的就是海参。
师:对,看来,你已经认识海参这位朋友了。
师:(在看到章鱼时)谁来形容一下它的样子?
生:噢,我知道了,这个圆脑袋的家伙就是章鱼,我以前在书上看到过它。
生:章鱼还有很多只手呢!
……
师:老师有幸拍到了这些海底动物的活动录像,同学们想看吗?
生:(齐答)想。
师:好,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海底动物是怎么活动的。
[放录像:内容是海参爬行,梭子鱼游动,乌贼、章鱼的活动方式,深水鱼在游动,一些贝类借助外物运动。(时间3分钟)]
(学生边看,边议论。录像放完,学生意犹未尽。)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先来说。我看到海参爬得很慢。
生:我看到章鱼游动时,它的很多只手在往前划水,而它就往后退。怎么会这么奇怪?[]
生:老师,我看梭子鱼游动的时候非常快,像一枝箭飞了出去。
生:我怎么看不到贝壳的活动呢?……
师:对海底世界就是这么神奇。那么,课文又是怎么介绍的?我们来读课文。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这里介绍了几种海底动物,他们的活动特点各是什么?用笔划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填写下表。[出示表格]
动物名称活动特点
海参肌肉伸缩爬行,慢
梭子鱼快
乌贼、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
贝类自己不动
深水鱼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师:为了突出海参的爬行特别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提示: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课文用了举数字的说明方法。“海参靠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生:课文还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梭子鱼每小时能有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这是把梭子鱼游动的速度和普通火车比。
生:课文还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这是把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
(指导读好课文中的句子,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师:苏州在20xx年,也建起了海底世界。我们的海底世界来了许多新朋友,有海马、海胆、海星、海葵等。现在,我们都是海底世界的解说员。我们也来介绍一下它们的活动特点,行吗?
[观看有关海底动物的动画,学生做准备。教师巡视。]
生:各位游客,请看这浑身长刺的家伙,他叫海胆。海胆靠调整刺来慢慢移动。……
生:老师,我也来介绍海胆。我觉得海胆行动起来真比蜗牛爬得还要慢。
师:不错,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生:大家看,这长得特别漂亮的是海葵,它靠底部强有力的吸盘牢牢地吸在海底的'岩石、淤泥上,不仔细看,你会以为它只是一棵漂亮的海底之花的。
(继续介绍,师鼓励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语句和一些说明方法。学生表现踊跃。)
总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面对自己比较陌生的学习内容,学生又如何真正的探索学习呢?因此,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才是我们“教”与“学”的完美组合。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努力。
一、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新一轮课改的实施,不但引发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变革,而且引发了教学手段的更新。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得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有助于发挥语文教育的感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在教学中,学生提出不知道“什么是海参”,不知道“章鱼、乌贼长什么样”。学生的质疑就是我们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认识海底动物“海参”、“章鱼”、“乌贼”等,教师在课件中,安排了一组海底动物的照片,让学生比赛说出它们的名字,为学生的学习扫除了障碍。学习、了解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由于受时间、范围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参观“海底世界”,但是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看到海底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在教学中,当教师播放了海底动物的活动录像后,生动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他们想弄清“章鱼怎么会向后游动的”,“贝类是怎么活动的”,由此,很自然的,学生又进入了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中。录像和课文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海参爬得慢”,“梭子鱼游动速度特快”,“深水鱼在海底游动时,海底的景色特别美”。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教师首先通过看照片,比赛说出动物的名字这个游戏,将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氛围。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很强的,因此教师说要比赛说出动物的名字时,他们的注意力就高度集中。他们认真地看照片,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下子就能说出“海参”“章鱼”等的外形特征,还能在书上的图片上找到相应的动物,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当学生已经熟知各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后,教师又提出新的学习任务,要学生学习课文,做一回海底世界的解说员。这种活动性的学习又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为了能当好解说员,学生一方面认真读课文,学习课文的语句和写法;另一方面,认真看有关的录像。
海底的鱼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创编表演各种海底生物的动作,并能跟着音乐进行协调律动。
2、激发幼儿创编动作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大胆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录音磁带、录音机;海底生物的vcd。
过程观察:
一、欣赏音乐(三遍):你听到了什么?觉得是谁来了?
二、幼儿观看海底生物的'vcd。
三、幼儿跟着音乐将看到的动作自由做出来。
1、幼儿自由做动作。
2、学习好看的动作。(如:螃蟹、鱼、虾、乌龟、章鱼等)
四、再次欣赏音乐:
1、讨论:谁先来了,发生了什么事?
2、幼儿分组商量、创编故事及动作。
3、幼儿跟着音乐将创编出的故事用动作表现出来。
五、幼儿根据自己所创编的故事讨论:需要什么道具可以表演得更有趣?
六、老师小结将在下次活动提供幼儿需要的材料让幼儿选择。
海底的鱼教案6篇相关文章:
★ 逆流的鱼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