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提供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和引导,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的一份记录教学步骤和方法,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染色花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染色花教案篇1
课标要求:
1.知道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典型病例。
2.重点掌握染色体组的定义,并能分析关于染色体组的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染色体结构变异四种类型的示意图,建立起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的直观认识,并从本质上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进行区分。
(2)说出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
(3)阐明染色体组的概念。
学习重点:染色体变异的基本类型。
学习难点:染色体组的概念。
我的课堂:
自学等级
一.情境导入:
二.课堂预学: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理: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 的数目或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 的变异。
类型: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
包括 和
重要概念——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 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一整套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3.容易混淆的概念: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1)二倍体:经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中有 染色体组。
(2)多倍体:经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有 的染色体组。
获得方法: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者幼苗。
特点:(优点) ;
(缺点)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3)单倍体:体细胞中只含有本物种 中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蜜蜂中的雄蜂。
获得方法:常用方法是 培养。
特点:(优点) ;(缺点) 。
4.人类有关染色体变异的遗传病的特点:
21三体综合征:
猫叫综合征:
三.合作探究、展示
1.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相比,哪一种变异对引起的性状变化较大一些?为什么?
2.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3. 单倍体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吗?
4.人工诱导多倍体时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处理成熟的植株可以吗?
5.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配子中的染色体数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 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 属于几倍体生物
豌 豆 7 2
普通小麦 42 3
小 黑 麦 28 八倍体
四.我的疑问:
五.归纳总结:
六.自我测评:
1.棉花是一个四倍体植株。它的单倍体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用亲本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进行杂交,对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产生了多倍体,其基因型是 (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3.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①六倍体的单倍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数目染色体 ③单倍体都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④体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是 ( )
a.7条 b.14条 c.28条 d.56条
5.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32个染色体,这32个染色体有8种形态。韭菜应是 ( )
a.四倍体 b.二倍体 c.六倍体 d.八倍体
6.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cc,将该植物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共获得n株植株,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 )
a.n/4 b.n/8 c.n/16 d.0
7.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 )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8.一个色盲女人和一个正常男人结婚,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非正常儿子,此染色体畸变是发生在什么之中?如果父亲是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假如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正常,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其中正确的是
a.精子、卵细胞、不确定 b.精子、不确定、卵细胞
c.卵细胞、精子、不确定 d.卵细胞、不确定、精子
反思与积累: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愿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收获美好的未来吧!
染色花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二)教学难点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教具准备
? 挂图
四、课时安排
2个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列表比较法、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提示〗这个替换似乎可行。由此联想到孟德尔分离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很相似。?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许多个基因。阅读思考,引入新课:
(一)萨顿的假说
思考与讨论p28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 染色体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 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保持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在细胞的存在方式 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同左
在配子中,成对中的一个
体细胞中的来源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左
形成配子时的行为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填图,并请学生到黑板填图:
inet
若把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则是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再结合图,不难看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规律相符,因此可断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通过此过程,让学生亲自实践萨顿假说的发现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又称合理性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作答。(如果学生的学习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根据哪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
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
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色体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
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
需要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你的解释吗?为什么?如何设计?
?板图〗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染色花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是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延续,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但其根本落脚点是要揭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而其中不断贯穿着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及时有效的帮学生复习巩固了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最终得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为后面的章节研究“基因的本质”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级普通全日制学校,学生整体生物学知识基础较弱,学生思维的训练不够,空间想象、分类类比、数理演算、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都不强。本节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了解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基础上展开的。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假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说明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萨顿的假说和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对摩尔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与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我对此的理解是,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去做实验探究,也并非普通的课就不需要探究,这个理念是希望让我们和学生都形成一种习惯,即对我们发现的问题首先可以提出假设,然后实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也即探究的一般思路。这堂课我就准备按这样一个思路来讲授,因为这节内容刚好符合这样一个特点,首先是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它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这样一个现象,于是就提出了假设(萨顿假说),然后是摩尔根的实验……,当然 本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学习法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教具准备:ppt课件 橡皮泥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探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萨顿的假说
引出摩尔根的实验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5分钟)
伴随着音乐,激发学生好奇的学习兴趣,让我们踏上寻找基因在哪里的神秘之路。
1.展示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题目
2.引导得到类比推理概念
3.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
二、探索感知、层层深入?
1.“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和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中基因的行为,
通过类比推理比较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
介绍萨顿假说及其内容,举出外交官朗宁的故事(切斯特.朗宁1894年生于中国湖北襄城一个传教士家庭,,讲一口地道的汉语,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硕士。郎宁在竞选省议员时,因幼年时吃过中国奶妈的奶水而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郎宁反驳道:“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那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引出类比推理并无事实依据,由这种方法得出的假说,也不等于事实。要想成为事实还必须有实验验证——引出摩尔根的实验。
萨顿的假说是由另一位科学家通过一个著名的果蝇杂交实验来证明的,他就是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播放课件:显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介绍摩尔根和果蝇。
2、分析果蝇杂交实验现象
p 红眼(雌) x 白眼(雄)
f1 红眼(雌、雄)
f1雌雄相配
f2 红眼 白眼
3/4 1/4
(1)亲本的果蝇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2)判断果蝇眼色的显隐性关系。
(3)用孟德尔遗传理论来解释,请画出遗传图解(果蝇眼色的基因用w或w表示)
新问题的发现:
p 红眼(雌) x 白眼(雄)
f1 红眼(雌、雄)
f1雌雄相配
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4 1/4
(1)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如何解释?
(2)比较雌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3)根据摩尔根的假说,画出果蝇杂交的遗传图解(先介绍伴性遗传基因型的书写方法)。
4、摩尔根假说的验证
一种正确的假说既要能解释已完成的实验现象,又要能正确的预测未做的实验结果。应选择什么样的实验,用摩尔根的假说去预测。
染色花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 “总—分—总”结构形式,体会思路清晰,布局严谨。(重点)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
3、学习课文的亲切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4、学习举例说明。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多媒体演示自然界中姹紫嫣红的花,让学生在欣赏花的万紫千红中感受花的奥妙,感受花的魅力。
二、积累词语
1、注音
花卉(huì) 华裔( yì) 枯萎( wěi) 贮运(zhù) 凋零( diāo)
梦寐 乙烯 柠檬 康乃馨(xīn)
2、解释: 凋零
花花世界
梦寐以求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感知探究。(学生讨论、交流)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
主要说明什么是转基因花及其优良特性
2、新型生物技术有何优势?其发展方向如何?
3、如何创造出转基因花?它有那些优良特性?
4、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花卉新品种方面已取得的成就?
5、转基因花卉繁荣市场前景怎样?
6、文章最后一段显示转基因花研究的什么优越性?从文中可以看出,转基因花的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明确:转基因花研究的优越性在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出具有特别形态、色彩、香味的鲜花,一切不再受制于自然,每时每刻都可以创新。转基因花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决定某种形状的基因修饰并转入到需要改良品质的花卉中去,从而定向创造花卉新品种。
7、文章按怎样的结构形式说明的?试具体说明。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 开头部分说明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什么是转基因花,然后用三个小标题说明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特别色彩、特别新奇、特别长寿,最后两段总结全文。
四、品味语??
本文语言富有一定的感情,试举例说明。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题“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充满情意;文章从人们“常年相互赠送”花卉,“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美好的祝愿”起笔,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情感;“但是我们似乎曾经还想过送点什么更特别的花”,作者极为体谅人们的心情,表明转基因花是为顺应人们的心情而研究获得;文章又几次提到人们的“梦想”及转基因花使人们“美梦成真”,使读者感觉到一种亲切的情意。可见文章并非板着面孔叙说,而是自有一番情致在文中,使读者感受到某种关爱和温暖。
五、拓展
改良花卉,可以从形态、色彩、香味、寿命等方面着手,想想看,为了适应人类的需要,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允许有独特见解)
明确:例如鲜花的季节适应性,鲜花的药物功能等,这就需要发现并转入相应的基因。
六、小结
本文指出了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说明了转基因花的科学含义和优良特性,展示了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的光明前景。
七、布置作业
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请同学们以医药,环境整治和农业为例,搜集材料,设想并描绘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
染色花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提到“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本节内容可强烈体现这一点,教学难点较多但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其体会科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获得思考的乐趣。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问题探讨引出问题→根据已学习的知识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并与科学家的假说比较→理解假说的实验支持,对科学家的精神敬佩→得出结论,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的认识。
三.教学基本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问题探讨,发现问题与孟德尔所用材料相对照,赞同实验材料对科学家研究的重要性讲解摩尔根实验过程介绍当时代的知识背景学习孟德尔的思维方式解释—验证(假说—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将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这个替换有问题吗?为什么?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替换没有问题给出理由。
1.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离,配子中也没有同源染色体。
2.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也是自由组合。遗传因子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相似,所以替换没有问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与萨顿的假说比较,对自身分析充满自豪。这只是假说,证明假说是否成立要拿出实验证据。历史上谁作出了贡献呢?阅读摩尔根的相关故事。思考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它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果蝇优点:
①个体小易饲养;
②繁殖速度快;
③有各种易于区分的性状等摩尔根。
实验过程及分析:
相对性状:红眼(显性)—白眼(隐性)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相同。但是f2代中白眼为什么全部是雄性?当时对果蝇的染色体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怎样解释f2代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这一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排除该基因在y染色体上:
若在y染色体上,f2是白眼,则逆推f1雄性应为白眼,与事实不符。若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呢?讲解或学生自己分析推理。与事实相符。这种解释虽能说明实验事实,但能否能说明其它情况还有待验证。能否验证此解释。摩尔根所作的测交实验:① f2中的白眼雄蝇×f1红眼雌蝇;②红眼雄蝇×白眼雌蝇;③白眼雄蝇×白眼雌蝇测交实验与事实符合,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通过科学家的工作,很多基因都定位在染色体上。
思考: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小结: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把基因放在染色体上考虑,形成配子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孟德尔分离定律—aa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或a,原因是什么?由上图可知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aabb的生物体产生的配子为什么有ab、ab、ab、ab四种?
小结: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轻声读读替换后的语句,并思考问题.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科学家的故事、相关信息学生猜测控制白眼的基因与y染色体学生自己推理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f2的表现型是否与事实相符。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到测交方法。
染色花教案篇6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本小节主要讲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倍性(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2、教材从“猫叫综合征”讲起,介绍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之后安排了“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选做)”的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理解,并学习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的方法。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其中后一类变异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是教材重点介绍的内容。
4、染色体组的概念通过分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而得出。然后,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不同,区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几种主要类型---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重点讲述多倍体和单倍体。最后教材用小字讲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5、本小节可以为本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识记);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识记)。
2、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实施方案:通过挂图、幻灯片、投影片等多媒体教具,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抓住关键,学会知识。
五、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策略: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引导学生从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具体实例,搞清难点所在。突破难点,理清思路。
六、教具准备
1、猫叫综合征幼儿的照片;
2、精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3、果蝇的精子与卵细胞图、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结构投影片;
4、果蝇染色体活动的多媒体课件。
七、学法指导
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与学生谈话,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出应得的结论。
八、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
1、复习提问:
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遗传信息改变,使蛋白质结构改变、生物性状改变,即生物发生了变异。
那么,基因是什么?它和染色体又有何关系?
回答: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染色体是dna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
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正常情况下,其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都是稳定的。但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均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这就属于染色体变异。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出示投影片:猫叫综合征幼儿照片。
2、让学生观察:患儿的征状---两眼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
教师补充说: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
3、投影片放映:病因---染色体缺失图
4、讲述: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病儿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投影片上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5、染色体结构变异,为何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等方面来加以思考。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
1、我们已经知道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那么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会不会引起生物的变异呢?(回答:会)染色体数目会如何改变呢?(回答:可增加,也可减少)。
2、前面所说的仅是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它只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一种类型。
例如,人类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染色体---21号染色体是三条,其征状表现为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等;
再如,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叫“性腺发育不良(turner综合征)”,患者少了一条x染色体,外观表现为女性,但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另一种类型是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或减少,这种类型的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因此,我们重点介绍后一种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3、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染色体组”
放映: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
组织学生观察、归纳、总结: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二次,结果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少了一半。
(2)精原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精子中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使染色体成单存在。
(3)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成为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非同源染色体。
出示:雄果蝇染色体的活动投影片。
观察说明:果蝇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共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抽拉投影片,使同源染色体分开成为两组)若把形状、大小不同的归为一组,每一组都包括了3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且是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某一条染色体。这样一个生殖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即为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大小、形状均各不相同,但却包含了控制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投影玉米体细胞图观察:玉米体细胞中20条染色体,其生殖细胞内有10条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染色体。这10条染色体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
同样,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23条染色体。
4、教师讲述:人、果蝇、玉米体细胞中各含两个染色体组,都属于二倍体。在自然界中,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均是二倍体。
那么,该如何给二倍体下定义呢?
回答:二倍体指的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依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该称为三倍体,如香蕉、无籽西瓜等;体细胞中含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被称为四倍体,如马铃薯。
我们把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三倍体、四倍体都属于多倍体。
多倍体个体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动物中较少见。
5、多倍体是生物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地增加而致。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仅可以成倍增加,也可以成倍减少。
例如,我们在初中生物中学过蜜蜂中的工蜂和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成,而雄蜂由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因此,雄蜂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工蜂和蜂王的一半。像这样,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由学生分析回答:
玉米是二倍体,20条染色体。由玉米花粉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中含有10条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我们称之为单倍体。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中有六个染色体组。其配子中有三个染色体组。而由其配子发育而成的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也叫单倍体,不能被称为三倍体。因为由配子发育成的小麦,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同本物种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教师总结:可见,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二倍体、多倍体以含染色体组的数目来划分;单倍体则只要含有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即是,与含染色体组的数目多少没有关系。
[三]教学目标巩固
1.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断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断
c、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d、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了1800
答案:c
2.是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则下图所示是指染色体结构的()
a、倒位b、缺失c、易位d、重复
答案:b
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是()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答案:a
4.猫叫综合征是人第号染色体引起的遗传病。
答案:5部分缺失
5.果蝇的体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因此,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
a、一个染色体组b、两个染色体组c、四个染色体组d、六个染色体组
答案:b
6、四倍体的曼陀罗有48条染色体,该植物体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为()
a、48b、24c、12d、4
答案:c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主要了解了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多倍体、单倍体在育种上的作用,我们下节课再讲。
[五]布置作业
*p50复习题一、三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月份教学过程
导??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重要概念”。
多倍体是怎样形成的呢?单倍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些知识在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呢?
这就是我们在本节课要了解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1、学生根据提纲(一)阅读教材。
提问:多倍体的自然成因是什么?
具有什么特点?(回答:略)
投影展示:二倍体草莓、多倍体草莓的图片。看图可知,多倍体植物各器官均较
二倍体大,果实中含营养物质多。如四倍体水稻的干粒重是二倍体水稻的二倍,蛋白质含量提高了5%~15%,可见多倍体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以“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为例,学习多倍体在实践中的应用。师生根据p49图示学习、讨论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并板书出其染色体的情况:
归纳总结多倍体知识,补充提纲(一):
刚才,我们归纳了“多倍体”的有关知识,明确了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来获得多倍体,可以应用在育种上培育新品种。
那么,单倍体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依据提纲(一)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单倍体的自然成因是什么?
(2)单倍体的特点有哪些?
(3)单倍体在育种上有什么意义?
2、在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大纲归纳总结单倍体的有关知识:
讲述:多倍体和单倍体在人工诱导育种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国家利用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方面均取得很大的成果。
[三]教学目标巩固
1、单倍体本身无利用价值,但在育种上却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不仅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且可获得纯合体。
2、培育多倍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温度剧变,射线处理、药物处理等。其中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用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二倍体西瓜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结出西瓜的果皮细胞、种子的种皮细胞、胚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
a、4、3、3b、4,2、3c、3、4、3d、4、4、3
解析:在结出西瓜的过程中,子房壁形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细胞和珠被细胞都属于体细胞,与其母本---四倍体西瓜植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即为四个染色体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胚细胞内的染色体应是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的总和,即为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d
4、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与aabbcc的豌豆杂交产生的f1,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得到的植株是()
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
解析: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与aabbcc的豌豆,其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所以f1是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能够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即由原来的二倍体变为四倍体。
答案:c
5、萝卜体细胞内有9对染色体,白菜体细胞内也有9对染色体,将萝卜和白菜杂交得到的种子,一般是不育的,但经过培育后长成了能开花结籽的新作物,这种作物最少含有染色体数为()
a、9b、18c、36d、72
解析:萝卜和白菜是属于两个物种,其染色体不同。二者杂交后得的种子一般不育是因为种子内无同源染色体。要想使杂交种子可育,必须让其染色体加倍,细胞内出现了同源染色体,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能够开花结籽。
答案:c
总结
我们用2课时学习了“染色体的变异”。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也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多倍体在植物界较为多见,它比普通二倍体植株的营养价值更高一些。单倍体植株在自然界用处不大。但是多倍体和单倍体在育种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
p50复习题:二
[五]板书设计
染色花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外婆的花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