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仔细备课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情境,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柳编是我国传统手工工艺之一。

2、了解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可以编出不同种类的柳编制品。

3、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柳条的特点,可以编出不同种类的柳编制品。

教学难点:通过观赏,柳编工艺品,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操。

课前准备:柳编的图片和一部分柳编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柳编工艺。

1、出示部分柳编制品,让学生猜猜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教师介绍柳编。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

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

区出口创汇的项目。

3、了解柳条的特点,以及可以制作的产品。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

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

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产品

不断创新,会有更多的新颖实用美观的柳制品展现在客户的面前。

4、课件展示柳编工艺品,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

本学期开始,我们将走近柳编工艺。让我们也用我们的手编织出我们喜爱且

实用的工艺品吧。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4.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旋律创编;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樱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根据音乐的风格判断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印度、日本、朝鲜)在这三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呢?(日本)

二、教师介绍日本的民俗风情

1.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起伏变化。

2.师问: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引出樱花相关文化)

1)讨论歌曲的音乐特点。

2)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创编。

3)教师给出4小节简单节奏写在黑板上,请学生随意组合都节调中的音符,感受都节调是构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的因素。

3.总结形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是日本的民族音乐调式:都节调。

用舞蹈形式表现音乐

教师进行本课的小结学生听讲

欣赏图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用u音轻声模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学生对歌曲进行感情处理。

4)跟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a讨论:a.音乐结构简单b.旋律自然朴素c.都节调式的运用。

b请学生把歌曲《樱花》中的各个音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且哼唱出来。(34671)这就是日本的民歌调式,叫做“都节调式”。

c集体演唱分享自己的作品。

三、学习简单日本舞动作,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演唱《樱花》。

学生谈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感受不同风格的歌曲,一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音乐软件引发学生兴趣。

通过问题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广度,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歌曲旋律优美细腻的特点唱出来。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感悟我们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

1、学生演唱所知道的江苏民歌

2、学唱歌曲《无锡景》

3、演唱中重难点的解决以及歌曲的特点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一段音乐。向学生提问。

(1)大家知道老师刚刚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

(2)那么这首曲子是哪里的民歌呢?表现了怎样的特点呢?(生:江苏民歌。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师:是的,那么除了《茉莉花》,大家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呢?

生:《拔根芦柴花》、《杨柳青》、《紫竹调》、《无锡景》、《姑苏风光》、《杨柳青》今天老师带来的就是一首在江苏广泛传唱的民间歌曲——《无锡景》。

二、引出课题——《无锡景》

师:请同学们在欣赏时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1、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师:大家哼唱一下歌谱,看看这个歌谱有几个音组成。

生:12356.没有4和7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五声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12356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师:大家有没有看到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首先看到有很多的连音记号,我们来试唱一下。

2、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师: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呀”“么”等衬词。

师:是的,那么大家知道这些衬词有什么作用吗?

生:这样可以表现亲切柔和的语调。师:没错,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方言,因为这是老百姓自己传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师:大家跟着钢琴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要注意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四、总结课程(播放音乐《无锡景》)

师: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领略其中的无穷魅力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流畅富于弹性的声音大胆地演唱《举杯祝福》。

2.能说出调号的概念,认识g大调在五线谱上的唱名位置,能在五线谱上视唱本课g大调的两条视唱曲(1)(2)。

二、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能用肢体动作体验,感受音乐。

三、教学难点:

歌曲节奏、情绪、声音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青春舞曲》,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导语:同学们好!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到音乐教室。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它是哪个民族的?

3.范唱《举杯祝福》(显示课题《举杯祝福》)

(二)聆听感受

思考1:说说这首歌曲表现怎样的情绪?节奏有何特点?

思考2:听听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

(三)走进新疆——乌兹别克族

1.师: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走进新疆的乌兹别克族!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舞蹈音乐。

2.师:看!漂亮的乌兹别克女孩来到我们教室,她们邀请我们班同学一块用歌声来举杯祝福。(活动设计;班上几位女生戴上乌兹别克族小帽,像漂亮的乌兹别克族女孩。)

(四)学唱歌曲

1.活泼并具有舞蹈感的节奏学习:(板书典型的节奏)

活动1:第一条,有几种节奏型?(3种)全班分成三组,每组同学一种节奏型,口念并拍手,要求连贯起来,像一个人在完成。

活动2:第二条,有几种节奏型呢?(2种)全班分两组,每组同学一种节奏型,口念并身体自由律动。

活动3:第三条,请四个同学接龙,要求口念并加不同的身体部位的律动。

2.节奏下加歌谱,歌词的学习。

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用手的高低感觉旋律高低的走向。

活动设计2:每句歌词中能否找出一个要强调的字或者词语,把它用声音强调出来。

3.师:发现旋律是否有相同之处?

生:第一、二乐句相同。

师:旋律还大量用了同音反复。

4.师:注意“嘿”字唱几拍?

生:四拍。

活动设计:请用手从胸口往前延伸,心里数1、2、3、4.既体会时值唱四拍的感觉,又感觉把这个长音像礼物状送给观众。

5.师:想想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我们的爸爸、妈妈想喝上一杯?(想象“举杯”的场景)请同学们齐读演唱提示:“别比雅拉”意为“一杯酒”,这里用来表示欢呼之意。

活动设计:我们可一手划圈甩动,并体会用大声吓观从的声音来歌唱,从而体会内心的欢呼之情。

6.师:《举杯祝福》是祝福什么?

生:祝福家乡人民幸福安康、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7.师:同学们说说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件令国人骄傲的大事?生:(自由作答)

8.同学们有了情感的共鸣,感觉内心像大海在翻滚。

活动设计:演唱时可先把双手交叠在胸口,再慢慢往前拉,感觉由内而外的激动之情。

9.请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流畅富于弹性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音乐知识——调号

1.对比简谱与五线谱中的调号。

2.调号的概念。

3.唱c大调与g大调音阶,对比感受。

4.课堂练习:视唱练习(1)(2)条。

(六)编创与展示

1.新疆乌兹别克族人民有歌必有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舞蹈动作,上台展示。

2.学生手拉手,围成圈,在教室里边唱边舞。

(七)课堂小结

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要求学生课后背唱歌曲《举杯祝福》并收集新疆的民歌,下节课展示交流。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能力目标:1、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2、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聆听歌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界名曲,丰富学生的欣赏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观察法。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1)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思考问题)

(2)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学生稍作讨论回答问题)

(3)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

2、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

(1)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2)找学生回答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

(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复听一遍歌曲,考虑一下八三拍的这种强弱规律表现了歌曲的什么意境?

3、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用一种喜悦的心情来唱一唱呢?

(1)第三遍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在演唱时出现的难点处理: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

(3)共同处理难点。

(4)带上歌词唱一唱更准确的掌握节奏。

(5)下面跟老师来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呢?

(6)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还有很多特殊的记号呢,他们可是为歌曲的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记号?作用是什么?

(7)把各种力度记号融合在歌曲里用乐观、充满活力的情绪唱一唱歌曲。

(8)变换演唱形式。(分组等)

4、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学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的夏季情怀呢?

5、小结:看来咱同学们都是生活里的有心人,能发现这么多能表现夏天的形式。希望咱们同学今后也能做个乐观有活力的青年人。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6

歌曲《念故乡》是由这三条旋律组成,学会了这三条旋律等于解决了识谱问题

4、导入

我们刚才练习的三条乐句是选自歌曲

?念故乡》,这首歌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美国工作时写的

观看多媒体认识作者

(1)出示课题《念故乡》

(2)展示德沃夏克的肖像

让学生认识曲作者

5、欣赏《念故乡》理解歌曲内容

6、学唱歌曲

(1)你了这首歌曲你想说点什么?

(2)德沃夏克是哪个国家?指导学生找一找地图上中国在哪?捷克在哪?美国在哪?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念故乡》

(1) 视唱

(2) 学习歌词

(3) 练唱歌曲,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1)听音乐,谈初步的感受

(2)回答:捷克在欧洲,美国在美洲,隔着太平洋

(1)第一遍视唱,注意力度和速度以及情绪,第二遍视唱,抠出情绪,教师范唱与学生对比

(2)全体用lu哼鸣,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集体配乐朗读

(3)带歌词练唱歌曲

(1)播放歌曲《念故乡》

(2)展示世界地图

(3)地图上捷克和美国用红色展示

(1)、(2)、(3)

出示歌谱

(1)了解歌曲所想表达的情感

(2)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捷克、美国帮助学生理解身在他乡的情感

层层递进学唱歌曲通过视唱、哼鸣使学生能感受歌曲的情绪,能正确演唱歌曲

7、高潮:层层递进激发情感

(1)你们想不想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看船出海,引导学生给歌曲加旁白台词

(3)在教师不断地引导中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激发有感情的唱,他把所有感情都宣泄在音乐上,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唱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感情

(1) 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两句

(3)有感情的朗读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力度处理,并示范演唱;集体唱

(1)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播放“看船出海”

(1)通过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激起学生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2)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发挥想象

(3)学生逐渐的投入到歌曲的情感中,并释放自己的情感

8、音乐与相关文化

它极度的思念故乡,写了一首令人轰动的《第九交响曲》,念故乡就是其中的片断,我们听听这首交响曲其它的乐章

(2) 欣赏《第九交响曲》

播放《第九交响曲》

让学生了解作者虽然命运坎坷但是非常乐观,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养成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9、组织综合表演,发挥想象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过的思乡之曲进行综合表演

(3) 以两个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题材和表演形式进行即兴创作

题材:《念故乡》、《送别》、《故乡的亲人》、《红河谷》

表演形式:唱歌、舞蹈、朗诵、加旁白、演奏等

通过即兴创作音乐活动,来表现对故乡的感情。

10.教师小结,下课。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7

第一课时《绿色家园》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管弦乐《九寨沟音画》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学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

导语:老师带领大家去看一个地方,请欣赏九寨沟的宣传片(学生看着美丽的风景啧啧称赞)

2、欣赏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

导语:再请大家欣赏音乐片段,你能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学生边听边想象)

(1)学生讨论、交流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师总结:刚才欣赏的《九寨沟音画》和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都向我们描绘了

美的大自然的情景。但我们知道,现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该怎么做,请听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3、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教师范唱(独唱,演唱高声部)

(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3)听录音范唱提出问题:这首歌曲可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从歌曲中感受到、

体验到什么?

(4)学生交流讨论、谈感受、体验。

(5)我们能和着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作些动作吗?(学生可站着、可坐在自己的座位

上、也可走出座位,随意的表演)

(6)跟着钢琴试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解决难点,如弱起、休止符等)

三、布置作业: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试用你熟悉的音乐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第二课时《给未来一片绿色》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通过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三)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选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四)知道有关音画、音诗、组曲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进教室。

二、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管弦乐《九寨沟音画》、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的教学

1、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听录音范唱为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设计演唱形式

(2)学生交流讨论。

(3)根据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4)歌曲教学个别反馈(请乐意演唱这首歌的同学,上台表演《给未来一片绿色》,师生共

同为之打分,并作好平时成绩记录。)

2、学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

(1)什么是音画、音诗、交响诗?九寨沟何为九寨沟?在我国什么地方?

(2)聆听《九寨沟音画》的第二乐章、第三乐章、第乐章。处理作业题第二题(倾听管弦乐

的两个片段,对照下面的图景,选择与音乐相适应的画面)

3、欣赏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

(1)什么是组曲?

(2)师介绍《大峡谷组曲》及科罗拉多大峡谷。

(3)感受、体验管弦乐中定音鼓、短笛、英国管的音色。

(4)演唱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的音乐主题。

(5)完整的聆听第一乐章《日出》,感受、体验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

一派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

(6)介绍美国作区家格罗菲

三、作业反馈: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试用你熟悉的音乐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学生介绍或展示)

四、小结、拓展

为了给未来一片绿色,请你向自己、身边的人、世人发出你的忠告或决心(学生讨论、交流)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相关文章: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

二年级音乐课教案参考7篇

二年级音乐课教案7篇

七年级上册春教案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篇

七年级上册春教案参考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

二年级下册画风教案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8篇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