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周全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每次写教案都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韵律活动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韵律活动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想象嫩芽初绽和生成新叶的情景。
2、结合音乐感受和想象,并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象征嫩芽的手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前带幼儿观察过树枝上的嫩芽。
(二)嫩芽是怎样长出来的?
1、春天来了,树制枝上都长出了什么呀!(嫩芽)
2、嫩芽是怎样长出来的?(幼儿回答,并可用动作表示)
3、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芽苞苞,用动作表现发芽的过程。
(二)学习律动《嫩芽长出来》
1、教师弹奏音乐一遍,告诉幼儿这段音乐讲的就是嫩芽长出来的事情。
2、再次听音乐一遍,想一想芽苞苞是怎样长成嫩芽,又长成了一片新叶子的。
3、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想想嫩芽生长的样子,注意乐曲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教师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
4、引导幼儿戴上手饰,根据音乐表现嫩芽生长的过程。
5、请一些表现力较强的幼儿听音乐表演,并与幼儿共同商定选用哪些动作来表现。
6、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表演。
幼儿韵律活动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能够初步理解歌词的内容。
2、能够用身体语言来表现小花和毛毛虫的快乐。
3、在活动中积极创遍动作并能够大胆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毛毛虫和小花的活动教具,毛毛虫和小花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兴趣,理解动词“扭”。
1、教师出示毛毛虫,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谁来做客了?我们一起向它问声好吧。
幼儿集体:毛毛虫好!
(评析:活动的一开始,老师就运用亲切的问好方式将活动中的主人公就引了出来,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十分适合小班的孩子。)
2、教师扭动毛毛虫,帮助幼儿理解“扭”的意思。
教师:毛毛虫还会跳舞呢,你们看!(教师活动教具并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毛毛虫,毛毛虫,扭呀,扭呀,扭呀扭)它是怎么跳的?
(评析:教具的使用相当成功,吸引了所有的孩子,当老师说出扭的词语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接轨了,产生了一定的共鸣。)
3、教师引导幼儿做动作,理解“扭”的意思。
教师:你们愿意上来扭一扭吗?
幼儿a:这样的。(但是这个孩子上来之后显得十分腼腆,于是老师就用手帮助孩子扩大身体的左右摇摆动作)
(评析:有的能力强的孩子已经能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扭了,但是由于是借班上课,胆子还不够大,显得有些胆小,但是老师的夸张表现是十分有效的,在不影响幼儿本身动作的基础上,对动作进行了放大,幼儿看得比较清楚。)
4、理解扭的意思,创编不同的扭的动作。
教师:还可以怎么扭?
幼儿a:也可以这样的。(一个幼儿用自己的身体画着圆)
幼儿b:……(这个孩子没有说话,但是举手了,老师想了一个动作并征求她的意见,在征得同意之后教师和孩子一起在上面表演了)
幼儿c:……(这个孩子也积极举手了,但是上来以后,贴在老师身上不肯表演,满脸害羞的表情,教师提议和她一起演,她同意了,于是两人一起合作表演了)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大胆尝试了在小班刚入园的几周内就进行创编活动,收到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充分给于了幼儿表现的空间,尽管有些孩子急于表现而不知道怎样做的时候,教师及时给于帮助,没有让一个孩子错过机会。)
(二)幼儿熟悉旋律,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第一段内容。
1、理解歌词内容,教师有节奏朗诵歌词。
教师:毛毛虫会扭到哪里去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有节奏朗诵:毛毛虫,毛毛虫,扭呀,扭呀,扭呀扭,一扭扭到小花上。(下划线的地方语气强调加重)
2、教师出示小花,引导幼儿朗诵歌词。
教师:毛毛虫扭到什么上了?
幼儿:小花上。
教师:原来毛毛虫扭到小花上了。(教师出示小花边有节奏朗诵“一扭扭到小花上”)
教师:我们也来说一说。
3。幼儿跟老师完整朗诵第一段歌词(幼儿跟旋律表演唱)
教师:这个故事好玩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教师边操作活动毛毛虫,边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大胆尝试了在小班刚入园的几周内就进行创编活动,收到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充分给于了幼儿表现的空间,尽管有些孩子急于表现而不知道怎样做的时候,教师及时给于帮助,没有让一个孩子错过机会。)
(三)幼儿熟悉旋律,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第二段内容。
1、教师有节奏朗诵歌词,理解第二段歌词内容。
教师:小花花也想扭了,你们看!(教师边演示活动小花边有节奏朗诵第二段:小花花,小花花,扭呀,扭呀,扭呀扭,一扭扭到草地上。)
2、幼儿跟老师朗诵第二段歌词。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花花扭的故事。
(评析:在学习第二段歌词的时候,教师所用的笔墨就少了很多,有了前面对于歌词结构的掌握和旋律的熟悉,孩子们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很快就拿下了这个环节。)
(四)幼儿跟旋律演唱歌曲、创编动作。
1、教师边演唱歌曲边表演。
教师:老师要把这两个故事连起来唱一唱。
(评析:在教师进行表演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忍不住了,也站起来跟着老师表演,老师没有阻止,用微笑接受了他们,之后参与的幼儿就更加多了。)
2、幼儿跟旋律表演唱。
教师:我们也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吧。
(评析:十分顺理成章,教师邀请其他的孩子一起来表演,一个胆子比较小的孩子没有参与,但是他十分认真在看,老师发现以后,及时拉着他一起参与了活动。)
3、幼儿戴上胸饰表演。
(1)教师示范角色。
教师:这是?(教师指头饰上的图片)
幼儿a:小花花。
教师:戴上头饰以后,我就变成了小花花。
(2)教师示范,幼儿认定。
教师:这又是什么?
幼儿:毛毛虫。
教师:那我戴上头饰以后,就是?
幼儿:毛毛虫了。
(3)幼儿观察头饰,认定角色。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也有一个头饰,看看是谁?
(4)同伴观察头饰,帮助认定角色。
教师:你是谁?请你告诉他!(教师逐一询问幼儿自己的角色,遇到有误的,请旁边的小朋友帮助他来认定角色)
(5)自我认定,履行角色。
a:自我认定:
教师:请小花花到妈妈身边来。(教师戴上小花花的头饰邀请所有的小花花到身边)
教师:请毛毛虫到妈妈身边来。(教师戴上毛毛虫的头饰邀请所有的毛毛虫到身边)
b:履行角色:
教师:我们毛毛虫扭到哪里去?
幼儿:小花花上。
教师:在哪里啊?他们都坐在小椅子上呢!等下我们一起去找小花,看谁先找到。
教师:一扭扭到小花上。快找。(教师逐一检查幼儿的互动情况)
幼儿完整表演。
教师:现在轮到我么小花花上来表演了,你们准备好了吗?你们扭到哪里啊?
幼儿:草地上。
教师:草地在哪里啊?草地就在毛毛虫的脚下,我们扭到他们的脚边去好吗?
教师:一扭扭到草地上。赶快!(教师逐一检查幼儿的。互动情况)
幼儿完整表演。
c:交换角色表演
教师:你们想换一个表演吗?那么和你的好朋友换一下再表演一次。
活动延伸:
我们到外面的草地上去玩一玩吧?
幼儿韵律活动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儿童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拍手和做手部动作
2、培养儿童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能够理解儿歌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儿歌。
4.了解双手的作用,知道手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
二、活动准备:
谜语、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重点:
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儿歌,并理解儿歌内容。
四、活动难点:
2、帮助儿童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拍手和做手部动作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1、猜谜,说说小手。
(说谜语: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猜猜是什么?(手)
2、教师指导:
分解动作:
(1)我们一起来拍拍手
(2)找个小朋友一起拍一拍
(3)我们一起把右手举起来再把左手举起来
(4)左手摇一摇右手摆一摆
组合动作:我的小手拍一拍,我的小手摆一摆,我的小手举起来。我的.小手拍一拍,我的小手摆一摆,我的小手握起来。
3、听一听
(1)教放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竖起我们的小耳朵,听听儿歌里都说了什么了?)
(2)教师示范动作
(3)幼儿随学,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做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有了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
4.做一做
(1)放歌曲《小手拍拍》
(2)教师示范动作
(3)幼儿随学,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啦来,手指伸出来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嘴巴在哪里,嘴巴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等。
(4)师生表演
六、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学的这首儿歌边唱边做给你的爸爸妈妈看。
幼儿韵律活动的教案篇4
动作建议
[1-4]小节:前奏。教师预令"准备跳舞"
[5]小节:单手与肩平行手背向上做召唤朋友的动作;
[6]小节:双手伸直在头上方做摇摆的动作。
[7]小节:单手与肩平行手背向上做召唤朋友的动作[8]小节:双手向前平举五指张开做手掌转动动作。
[9]小节:单手与肩平行手背向上做召唤朋友的动作[10]小节:双手向前平举做出波浪动作;[11]小节:双手曲臂在胸前做转动动作一摆造型。
[12-19]小节:移位走队形。
[20]小节:单手与肩平行手背向上做召唤朋友的动作[21]小节:双手伸直在头上方做摇摆的动作。
[22]小节:单手与肩平行手背向上做召唤朋友的动作[23]小节:双手向前平举五指张开做手掌转动动作。
[24]小节:单手与肩平行手背向上做召唤朋友的动作[25]小节:双手向前平举做出波浪动作;[26]小节:双手曲臂在胸前做转动动作一摆造型。
游戏玩法建议
1.[12-19]小节:挑战关卡1,在b段音乐变换队形一一圆形;2.[12-19]小节:挑战关卡2,在b段音乐变换队形一一正方形;3.挑战通关卡3,在ababa乐曲中先后变换队形一一圆形、正方形4.[26]小节:在音乐结东时摆出不同造型。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aba的结构,能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召唤、摇摆、浪花、波浪的动作,并能在b段随乐走到相应的队形。
2.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并创造造型,并能根据图谱准确变换出相应队形。
3.让孩子通过学习准确观察相应事物,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准确专注性,从中感受闯关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16名幼儿围坐圆形。
2.ppt。
队形地垫。
活动过程
1.感受海草参加舞蹈大赛故事情境,。
2.随乐做基本动作2-3遍,理解并记忆海草舞动作的顺序。
3.出示关卡1,幼儿儿通过观察图片提示走到相对应的位置。(b段音乐移位走到圆圈的线上)
4.挑战关卡2,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提示走到相对应的位置。(散点正方形队形)
5.挑战关卡3,加入ba音乐让幼儿通过观察图谱尝试在舞蹈中两次变换队形。
6.累加游戏:结束时各自摆出不同的造型。
幼儿韵律活动的教案篇5
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捉鸡烧菜的过程。
2、在教师小幅度动作的提示下,记忆动作,积累学习动作的策略。
3、与同伴共享动作表演的空间。
准备:
1、回家观察家长烧菜。
2、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若干。
3、幼儿会场歌曲《杀鸡宰鸭》
过程:
一、音乐活动:小看戏
——教师:过年了,大家快乐看戏吧!
——带领幼儿拿出椅子下面的乐器,引导幼儿一起演奏《小看戏》
二、歌唱活动:杀鸡宰鸭
——教师:快过年了!咱们杀鸡宰鸭,快乐地在一起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歌唱《杀鸡宰鸭》
三、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幼儿创编表演动作。
——教师:加入你面前有一只鸡,你怎样才能捉住它?烧鸡汤之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怎么把鸡放进锅里?怎么盖上锅盖和打开锅盖,怎么做闻香味的动作?怎样品尝自己烧的鸡汤?
——请个别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动作元素,练习表演相应的动作。
——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做动作。
在表演动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关注老师的动作和提示,表演杀鸡宰鸭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表演的更好呢?
——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和演示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唱歌曲《杀鸡宰鸭》
附动作建议:
(1)小节:找鸡(鸭)
(2)小节:抓鸡(鸭)
(3—4)小节:每拍做一下杀鸡(鸭)的动作。
(5—6)小节:双手按|xxxx|xxxx|的节奏轮流做拔毛的动作。
(7)小节:把鸡(鸭)放进锅里。
(8)小节:盖上锅盖。
(9)小节:打开锅盖。
(10)小节:闻香味。
(11)小节:吃鸡(鸭)。
(12)小节:做出表示满足、高兴的动作。
幼儿韵律活动的教案篇6
【故事情节】
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生长着很多好玩的含羞草,小朋友们可喜欢和它做游戏了,因为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害羞的缩起来;一阵风吹来了……(结合幼儿创编的b段情境讲述)含羞草慢慢的展开了它的叶子,让阳光照在它的脸上;调皮的小朋友看到含羞草展开了叶子又来和它做游戏了。
【动作建议】
a段一从每个乐句的第一拍开始创编含羞草收缩的动作。
b段一自由创编含羞草伸展的动作。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段的不同风格和aba的益式结构。
2、尝试在a段音乐中创编收缩的动作表现含羞草的形象。
3、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含羞草,知道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和展开。
2、钢琴伴奏及cd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猜猜想想。
教师:有一种特别有趣的植物,它的叶子细细的、小小的,像小手一样张开,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害羞的缩起来,这是什么植物哪?引发幼儿和老师一起讨论含羞草的话题,帮助幼儿回忆含羞草的相关经验。
二、感受乐曲a段旋律,体验含羞草收缩的动作。
1、用小手体验含羞草收缩的动作。
2、用手臂和腿体验含羞草收缩的动作。
3、发挥想象力,尝试用身体其他部位表现含羞草收缩的动作。根据幼儿的创造帮助幼儿提炼收缩的动作。
三、感受乐曲b段旋律,幼儿自由创编b段的动作。
1、引导幼儿倾听b段旋律。
师:你听,风来了。在这段音乐里发生什么事了?
2、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帮助幼儿提炼情境和动作。
3、幼儿展示自己根据b段音乐创编的动作。
四、结合音乐,完整的用动作表现含羞草形象。
1、幼儿完整感受音乐情境及aba曲式。
2、幼儿尝试独立完成韵律动作。
师:观在这片草地上长出了好多含羞草。(请小朋友找一个舒服的位置站好)我要来碰一碰你们喽。
3、引导幼儿自己倾听音乐跟着音乐做出收缩和伸展的动作。
4、鼓励幼儿尝试合作完成动作。
五、师幼互换角色,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幼儿韵律活动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根据歌词表演《泥娃娃》,用肢体语言和歌声表达对泥娃娃的喜爱。
2、在表演的.过程中会找合适的位置,互相不碰撞。
3、乐意做泥娃娃的爸爸妈妈。
活动准备:
泥娃娃一个、录音机、动作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师:泥娃娃那么可爱,那么想要爸爸妈妈,我们怎样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可爱的你娃娃呢?
2、幼儿一句一句创编。
师: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可以做什么动作?眼睛不会眨可以做什么动作?谁愿意来编动作?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老师整理幼儿的动作,然后出示图谱,根据图谱动作一起学一学。
3、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学习第二、第三、第四句。
二、集体学习《泥娃娃》律动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套动作,请大家看老师来表演一遍。老师表演幼儿跟着一起学一学。
2、请小朋友自己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听着音乐来做一做。
3、请表演动作优美到位的幼儿大单的表演给大家看。
幼儿韵律活动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掌握音乐节奏x—x—lxxxxl.并能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表现节奏。
2.在有趣的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节奏信号表现相应的节奏动作。
3.乐意与教师、同伴一起快乐地做游戏.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看过“米奇妙妙屋”动画节目,熟悉《闪烁的小星》音乐旋律。
物质准备:自制ppt(绿草地、各种动物、两座大山图),《闪烁的小星》音乐,指示牌两块(两种不同的节奏型:x—x—|x—x—|和xxxx|xxxx|),米奇玩具。
场地布置
幼儿座位排成半圆形,座位后面布置“米奇妙妙屋”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和米奇打招呼
1.向幼儿介绍米奇。
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米奇是谁吗?我把米奇请来了,怎样跟他打招呼呢?今天我们来点特别的,用有节奏的语言来和米奇打招呼。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和米奇打招呼。
(1)教师引导幼儿用xxxx|x—x—|节奏和米奇打招呼(米奇米奇|你一好一|)。
(2)教师扮米奇,用xxxx|x—x—|节奏和幼儿打招呼,并要求幼儿用同样的节奏回应。
二、玩游戏,学本领
教师导语:米奇有个妙妙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本领,你们想不想去见识一下呢?一路上我们会经过一些有趣的地方,遇到一些可爱的朋友,千万跟紧老师,我们出发啦。
1.听一听:在音乐伴奏下,初步感受玩节奏的快乐。
播放音乐《闪烁的小星》,幼儿跟着音乐声走。提问:刚才一路上,我们是怎样走的?
2.看一看:学习看指示牌,掌握两种不同的节奏。
教师导语:我们现在到哪里了?(播放ppt,出现绿草地画面。)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要走过这片绿草地,我们得跟着指示牌走。
(1)出示指示牌a(x—x—|x—x—|),提问:上面有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每小节拍两下手,走两步。)
幼儿练习巩固。
(2)出示指示牌b(xxxx|xxxx|),提问:这个又代表什么意思呢?(每小节拍四下手,走四步。)
幼儿练习巩固。
(3)交替出现两张指示牌,幼儿交换节奏走。
教师导语:在过草地时两张指示牌会轮流出现,看你们能不能快速做出反应哦。
幼儿跟着《闪烁的小星》音乐,看着两种不同节奏指示牌走出绿草地。
3.说一说:和小动物打招呼,巩固对两种节奏的认识。
教师导语:我们顺利走过绿草地,现在遇到了谁?(播放ppt,出现各种动物。)一起问个好吧!
提问:你们会不会有节奏地问好呢?
请幼儿有节奏地和动物打招呼,如:高飞高飞|你一好一|,教师用各种身体动作做节奏提示。
4.做一做:玩“爬山”的游戏,感受节奏游戏的乐趣。
教师导语:走了这么多的路,我们到哪儿了?(播放ppt,出现大山的画面。)
(1)提问:把我们的`身体当成一座山,怎么爬山?
教师弹奏《闪烁的小星》,请幼儿按音乐节奏“上山”(节奏1:x—x—|x—x—|)。到了“半山腰”,再用快一点的节奏爬,更快到达“山顶”(节奏2:xxxx|xxxx|)。
(2)提问:到“山顶”了,感觉怎样啊?现在我们要“下山”了,怎么下去呢?我们一起数三、二、一,听钢琴滑音滑下去。
(3)幼儿听钢琴伴奏爬自己的身体,体验“上山下山”的乐趣。
三、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表现节奏
1.观看“米奇妙妙屋”动画节目。
2.幼儿尝试模仿,初步学习动作。
提问:刚才他们是用身体哪个地方打节奏的?用脚打了几次节奏?(重新看一次确认)
3.幼儿跟着米奇共同表演两遍。
4.拓展经验,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表现节奏。
提问:除了用脚打节奏,还可以用什么地方打节奏呢?
引导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打节奏.集体表演和分组表演相结合。
结束语: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知道了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打节奏的方法,时间不早了,本领也学到了,我们回家吧!记得要跟好朋友说“再见”哦!(引导幼儿边走边有节奏地跟小动物们道别,如:黛西黛西i再一见一|。)
幼儿韵律活动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