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读后感6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所写的读后感是需要结合书籍内容的,写读后感的时候,需要选择自己最深感受的内容表述出来,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读后感6篇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读后感篇1

跨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这是不期而遇的新挑战,也是猝不及防的新考验!为最大程度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坚决守在防疫斗争第一线,群策群力、联防联控,与群众并肩,铸就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用自身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最美的逆行者”。

各级党委统筹部署保障全。在接到上级党组织下达的疫情防控指令后,各党委即刻拉响疫情防控的战斗警报,集结党员领导干部,高站位谋划区域防疫方案,从全面排查、疫情监测、医疗救治、舆情管控、指挥调度等方面统筹部署,构建起严密的排查和防控网络,凝聚相关部门力量,给各基层党支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充足的技术和物资保障。

党支部班子充分履职做表率。从除夕开始,我们通过手机新闻、微信群、公开栏等多种渠道,看到了各地区基层党支部干部带头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比如亲身入户摸排武汉返乡人员情况并施以隔离管控,利用喇叭广播、微信群、张贴公告、悬挂横幅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告知群众疫情现状和防控知识;近期,更是有在活动阵地、检测点等醒目位置竖起国旗党旗,张贴党员防疫倡议书、承诺书向党员发出号召令的,全国上下正在以党支部为中心,吸聚最大的力量向打赢防疫战发起冲锋。

广大党员响应号召显初心。在疫情防控的关建时刻、在维护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关口,广大党员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组建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根据科学防控策略进行有效管控,如设置劝返点、巡查聚餐宴会等聚众点、检测武汉返乡人员身体状况、流动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知识以及送菜、送饭入户等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党员担当;群众们更是无私奉献,自主捐助资金和物资,给我们防疫战提供坚实的保障。

疫情十万火急,防控分秒必争!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正以以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民群众筑起坚固的疫情防控阻击线,让人民群众在疫情面前看到党员的身影,感受到党的温暖,我们要坚定必胜的信心,继续发挥群策群力、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优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这场硬仗的胜利。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读后感篇2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文章以时间线和大事记真实记录了中国抗疫艰辛历程,描述了英雄披荆斩棘、全民齐心战疫的恢弘抗疫史诗,彰显了14亿中国人民同心战疫的伟大力量。

用“线条”勾勒出万众一心、逆战而行的“抗疫史歌”。新增确诊线、新增死亡线、现有确诊线、新增治愈线,四条曲线的直观变化展示了中国抗疫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成就。武汉解封、公卫等级下调、新增确诊清零,一个个标志性事件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逆行者不顾生死、不畏艰难、不计得失的战疫之路,也是全民战疫的抗击之路。一个多月初步遏制疫情蔓延,两个月本土疫情保持个位数,3个月打赢武汉保卫战。白皮书用线条描绘了全民齐心共战疫情的艰难历程,谱写了中国抗疫的恢弘史歌,这是中国抗疫的白皮书,也是中国人民汪洋战争的“胜利之书”!

用“数字”谱写出白衣执甲、党员战疫的“英雄颂歌”。全国3900万党员干部一线抗疫,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冲锋在前,4万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一个个鲜活的数据背后,是无数的党员干部在抗疫一线执着坚守、勇往直前的身影,是白衣执甲、亮剑病魔的勇气,更是身先士卒、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白皮书用数字谱写了中华儿女奋战疫情的艰辛与执着,展现出一个个英雄在抗疫中的不屈和坚持,描绘出中国抗疫的艰难曲折和不屈不挠,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这是中国抗疫的白皮书,也是英雄呕血、全民奋战的“战疫之书”。

用“真情”书写出心系群众、人民至上的“生命赞歌”。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在抗疫战争中,党和国家始终做到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措施、力度、效率前所未有。全国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624亿元,湖北省治愈80岁以上老人超3000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份白皮书,彰显了党和国家的抗疫真情,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国家情怀,这是集聚人民情怀的呕心沥血之书,也是党和国家心系群众的“生命赞歌”。

一份白皮书,书写的是14亿人民的“共同记忆”,谱写的是14亿英雄儿女的“战疫之歌”。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读后感篇3

面对困难时,鼓足勇气坚持下去,一定能战胜艰难险阻。1月3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暴婧医生穿好防护服之后对同事说:“不用写我名字了,就写‘不怕’吧!我是谁不重要,就希望患者们看到了,能不再害怕。”全国最强高校医疗天团纷纷支援湖北,在一线,医疗队员被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大家互相在防护服上写下名字,同时写上鼓励温暖的词汇,传递力量和信心,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希望。

不会很久,我们大家就一定会渡过这个疫情带来的难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希望那些为大家负重前行的人们幸福平安,再不经历这样的日子。然而,对于很多休假的人来说,我相信已经度过了放开了大睡的时光,突然感觉时间多的有些无所事事,当你迷茫的时候或许要想一想,这段时间过后,会给你留下什么。回头望一望,万重山是否已过去,还是迷路在其中。

学校开学延迟了,但学习的脚步不能停;工作开班延迟了,但工作内容不能省。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不能成为时间的附庸者,也不能活在生活的表面,走出你所沉迷的舒适圈,将生命加深加厚,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思考的能力。碎片化的学习是不足够的,要系统的学习,沉下心来去研究。利用每一天看看书、写写字、重拾每一个兴趣和爱好,不再浪费时光。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读后感篇4

这一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约3.7万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结束语。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白皮书指出,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

白皮书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在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方面,白皮书说,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前所未有地采取大规模隔离措施,前所未有地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医疗救治,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

白皮书强调,面对未知病毒突然袭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国之力,快速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白皮书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白皮书指出,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中国本着依法、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中国对疫情给各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感同身受,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

白皮书指出,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各国应为人类发展计、为子孙后代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读后感篇5

孟夏林木茂,沧桑鉴正道。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以详实的数据和客观的事实,从“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四个部分复盘中国行动,见证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在全球范围引发广泛关注与回响,奏响了全球抗疫的中国强音。

这是阐明中国理念、中国主张的宣言书。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大灾大难面前,人类又一次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是以邻为壑还是同舟共济?是唱“双簧”捞取政治资本,还是与死神抢时间拯救生命?是散布谣言、推卸“甩锅”,还是团结协作、共渡难关?时间会检验一切,历史会铭记所有。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真履行国际义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第一时间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防疫物资援助和技术援助,彰显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团结合作、守望相助、联合抗疫、共克时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正是态度坚决、立场坚定、一以贯之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主张。

这是分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的公开课。在春节前后这样一个人流量巨大的特殊时间段,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对于有着14亿人口、公共卫生水平和国民科学素养都不算太高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但就是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下,中国用3个月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战略成果,保障了14亿国民的公共安全,交出了经得起检验的中国答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标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领航掌舵的时间轴,记录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大事纪,贯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情怀,镌刻构建全民参与严密防控体系的民族记忆,总结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的有效做法,为各国战疫提供了参考借鉴的“中国良方”,传递和鼓舞“战而胜之”的信心和力量。

这是凝聚中国力量、民族力量的播种机。群山磅礴必有主峰,关键时刻更见担当。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献出宝贵生命;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冲锋在前,4万多名军地医务人员第一时间驰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数百万名医务人员争分夺秒、舍生忘死、连续作战,付出巨大牺牲,2000多人确诊感染,几十人以身殉职;10天建成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全体中华儿女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构筑起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钢铁防线。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让中国人民更加拥护和信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决心,丰富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激荡起最广泛、最磅礴、最深沉的复兴力量。

实践一再证明: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人类发展进程,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没有改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车轮依然滚滚向前。只要全世界人民心怀希望和梦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标一致、团结前行,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读后感篇6

2020年,一场突发的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热闹祥和,阴云笼罩武汉,愁云密布中国大地。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场凝聚举国之力的战“疫”拉开了序幕。习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紧要关头,全国党员同志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让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老一辈党员同志率先垂范,唱响了共产党人不老的忠诚担当。最美逆行者钟南山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词恳意切地告诉所有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却一转身坐上了去往武汉的火车,那张在餐车休息的照片让无数人为之动容。2月1日下午5点30分,浙大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组建“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带队的是已经年逾七旬的李兰娟院士。在看到武汉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增加后,她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在此之前,她也曾多次表示“我个人已经向国家提出来了,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国士无双,老当益壮,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忠诚担当的华章。正是因为他们的率先垂范,感染了无数普通的人民群众为战“疫”出力。社区工作人员劝导居民群众要带口罩时,居民们反问,为什么你们社区不给我们发口罩?工作人员回答,口罩都留给了更加需要的医护人员,他们在一线治病救人,居民朋友们没有口罩就建议减少外出。有一个晒太阳的老婆婆说,是的,他们更加需要,便主动回身上楼去了。这就是疫情笼罩下的中国正在每天都在上演的令人感动的小故事,他们做不了逆行者,却也在为战“疫”助力。

正直壮年的党员干部成为抗“疫”的中坚力量,以身作则,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2月1日凌晨,湖南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辉同志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6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一直坚守在防控一线,先后带队到各大医院、车站码头、高速路口等地督导疫情防控工作。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次疫情发生后,还有许多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走到了一线,收到通知后,便辞别家人,立刻赶回工作岗位随时待命。还有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大年初一也未曾有过一天休息,始终在摸排情况,宣传防控工作的一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紧急关头,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用身体力行阐述使命,用担当作为扛起党旗。

青年党员同志们拿起接力棒,成为守护人民,抗击疫情的新生力量。在肺炎爆发之初,一篇题为《_肺炎爆发后,300万中国父母拒绝戴口罩》的文章在朋友圈疯狂转载,无数的90后反复劝导身边亲戚朋友戴上口罩,他们的行动让肺炎在爆发之初还未受到民众重视之时减少了相当一部分的传染。许多医学生,主动请缨去到发热门诊,抗击新型肺炎,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的护士李慧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病区一线。在医院征集志愿者时,她主动要求到任务较重的呼吸二病区参加一线工作,并要求不要告知家人,“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这个95后女孩的誓言让人泪目。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无数的青年建设者们用年轻力壮迎战高危重任。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的直播里,无数的青年人为他们“监工”打气,每天最新的疫情只需在年轻人的朋友圈里便能了如指掌。青年人用新视野,新传媒时刻关注着疫情,时刻准备着为战“疫”出力,时刻牢记接班人的职责与使命。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阴云笼罩,党旗鲜艳。为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同志们点赞加油,相信只要我们团结在党旗之下,疫情终被战胜,中华民族终将唱响胜利的凯歌。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2023抗击疫情党员心得体会7篇

90后抗击疫情思想汇报5篇

抗击疫情众志成城心得体会8篇

抗击新冠疫情党员心得体会5篇

罗伯特三次报复行动的读后感8篇

乡土里的中国读后感6篇

观典籍里的中国读后感8篇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范文8篇

乡土里的中国读后感优质8篇

写中国的读后感600字5篇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读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