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高分作文8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只有贴合主题写出来的作文才是出色具体的,作文的开头要华丽,这样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高考高分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8篇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篇1

“不就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句诗大家都熟悉吧?这就是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中的一句。以前除了在电视上,并没有看过多少菊花,但这天真真正正体会到了这菊花的魅力。

这就是在芙蓉广场举办的我县首届菊花展览会。这不,我一到广场就被眼前这五颜六色的菊花的海洋所吸引,多壮观啊!那用菊花细致装饰的“双龙戏珠”就是那样的惟妙惟肖;那用“珍珠玛瑙”菊雕饰的花瓶就是那样的精致;那用“绿朝云”装点的“孔雀开屏”雕塑就是那样的美丽,菊花的造型都各式各样,形态各异,漂亮极了。

那单独摆放的野菊花,橙黄的外皮,叶顶端“涂”了一层淡淡的粉色,再仔细看,那花芯处,还泛起丝丝的绿,加上本身体积也小,那雕塑配上这些较小的“娃娃”,更显得栩栩如生。

再看看那金丝菊,就显得比较高贵了,什么颜色都有:黄色,粉色,淡紫色……它们的花瓣不似野菊花娇小可爱,但却有着另一番姿态。只见它们的花瓣都就是细长且弯曲的,并且颜色也就是有格调的:从浅色到深色,就拿粉色的金丝菊来说吧,它的颜色就是:里面浅粉色,外面深粉色,并且还十分笔直地挺在花瓶中,这时,我不禁敬佩起这菊花的顽强了:此时在傲雪中生长,不畏风霜,敢于冒险!在冷风中挺直身躯!勇敢的向人们展示着自我的美!菊花成了这芙蓉广场上耀眼的景色,只要有菊花的地方,就有人们的欢笑与赞叹,许多大人小孩都在这芙蓉广场上流连忘返……

这一次菊花展,真就是好处非凡,既让我们见到了这许多品种的菊花,开阔了视野,又让我们领略了园艺师的精湛技艺,还让我们懂得了顽强背后坚不可摧的毅力!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篇2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古人又云:平生知己者,屈指能几人?真正的知己是高山流水的绝唱,真正的知己是肝胆相照的坦诚,真正的知己是会心一笑的灵犀。古人可能不会想到,过去了千年,当我们具备了寻找知己的条件,一大群人聚在一起学习生活,却离知己愈行愈远。何哉?时移世易,贱情重利。

君不见,莘莘学子伏案苦读,竞争的压力危机四伏;君不见,关起门来朝天过,你的好坏关我何事;君不见,你有性格我有个性,你不服我,我何必服你!我们变得更像炸弹,一丝小小的火苗就能点燃一场血战。拳打脚踢,拉帮结伙,只为一泄私愤,恨不得打死你再踏上一万只脚。我们之间为什么会如此紧张?我们的青春到底怎么了?

有人说我们私心太重,只为个人前途、情感考虑,置他人于不顾,但是我们也有爱心,我们也一样喜欢帮助别人。有人说我们太过自我,周瑜的眼里容不下诸葛亮,但是我们并不是看谁都不顺眼,个性不是爱的杀手。有人说我们不善于去理解他人,但是我们一样能捕捉到别人心灵的一丝颤动。但我们是有问题的,而且有时问题很大。

复旦大学投毒案才过去几天,瘦小的黄洋尸骨未寒。仅仅是因为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便怀恨在心、痛下黑手。难道一个正在勃发的年轻的生命抵不上一念之恨?连生命都不尊重,更何谈尊重彼此的情感和观点!我们太脆弱了,脆弱得经不起一句狠话;我们心胸太狭小了,小得连一点谅解都放不进去。世上最可怕的并不是怨恨,而是有了怨恨积聚成仇;世上最可怕的也不是仇恨,而是正在冷血的青春。

当然,这只是个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种美好正在消失。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篇3

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空

广袤的天地间有着各种语言的奏鸣。巨浪隆隆是海的呼号,松涛阵阵是树林的沉吟;唧唧如诉是秋虫的私语,厉厉如怨是子规的哀词。然而这些各式的奏鸣终究没能融合成一种高级的和谐来,只有我们人类,才懂得用语言沟通万籁,让话语之河汇成心灵之海。

您看,我们学会了外族的语言,使我们告别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岁月;国际性语言英文让黑人白人情同手足;一个聪明的波兰人更发明了世界语,交流中使人们感觉到,我们的心竟这么近。

然而,有的时候我们也无奈地发现:心灵之河会凝滞了,语言之桥会冰封。天然的隔阂虽给了我们话语的多彩,但也给我们出了这样的难题:无数种的颜色如何交辉一统?

语言与沟通的问题,首先便是一个文化包容与交汇的问题。我们不止一次地见到过一方人操着方言斥另一方人的方言是“鸟语”,我们也不止一次地目睹过一方人用弹孔般的眼睛打量口音不同的另一方人。事实上,对于一个民族乃至一种文化,语言便是其传承与保持的第一要素,尊重并接纳一种语言,往往是真诚沟通的起点,是包容和接纳一种文化或一个群体的前提。倘若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扼杀掉藏语,便不会有汉藏情深的和美;普鲁士人在法兰西推行德语霸权,换来的只是法国民众来自心灵与情感深处的拒绝。

沟通,讲究和而不同,在乎开诚见心,两情相悦。而语言的多样性,不会成为沟通的篱笆墙,却必然是沟通最本真的源泉。随英语泊来的不仅仅是abcd国际音标,更有莎士比亚、雪莱的情采斐然和剑桥、牛津的懿范彬彬;随汉语走出的也绝不仅仅是方块字和平仄律,还有屈陶李杜的丽藻风华,唐诗宋词的美意朦胧……而当两种语言,这两种迷人的乐音交相奏鸣时,更动听的是汉英文化的交互拓展,汉英人民的心手相接。

沟通,由语言而始,因语言的不同而凝滞,56个民族,上千种方言;190余个国家,难以计数的语种……难道,这些只意味着面面相觑的尴尬与不欢而散的无奈?当我们放开视界,敞开心灵,以大同、包容与有容乃大之心吸取他人语言精华,又弘扬自我文学之神韵,我们会发现:每一种语言都是一颗星,共同连缀起了谅解、宽厚、交融的心灵星空。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篇4

我们都希望“车如流水马如龙”,却不愿“门前冷落鞍马稀。”从何时起,车变成了权贵奢侈的象征,我们又何时能回到信陵公子驱车进陋巷,流露真情的时代呢。

车是我们的代步工具,但渐渐的,车便成的我们攀比的工具,我们流连于它琳琅满目的品牌,却渐渐淡忘了真情的传递。我们享受那份因为车而带来的虚荣,却将宝贵的真情渐渐掩埋。社会上富二代攀比豪车,六旬老人刮坏奔驰车街边痛哭的新闻屡见不鲜。为什么我们会把那份虚无的荣耀看得如此重要,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真情呢?

当冉阿让把珂赛特从破旧的小旅馆中救出,把她抱上那辆颠簸的马车上时,小珂赛特决定无保留地信任这位素未谋面的绅士并与他共度一生。而冉阿让也在车里决定永远收养这个孤儿,履行自己对她母亲的承诺。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这辆车里流露的真情像是永不熄灭的烛火,一直闪烁到了今天。

而现在这烛火却被炫耀和攀比蒙蔽了,我们只看见了有价的虚荣,比车之风刮不停,马达震天响,标志多闪亮,不是鱼叉就是小马,胜利女神更轩昂,你说你开日本车?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物质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人人都飙车,我们真的幸福吗?君不见,高速路上,多少轻狂少年成冤魂,十字街口,几许深心老者变骗子。车本为人服务,现有万千车奴伺候车子,这是异化,还是荒诞?我们见证的时光的流逝,却忘记了不变的真情。而真情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史铁生有许多轮椅车,其中有的`早已被划得斑斑驳驳,而他却视若珍宝,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第一辆车,是母亲东奔西走找人定制的……这一辆,是他第一次当上编剧,电影厂的朋友们凑钱卖给他的……“可见,留下的并不是车,而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朋友对他的支持。不能扔的不是车本身,而是在车背后那无法割舍的深切真情。车是活动着的家,多少家庭的温馨,多少情侣的甜蜜,多少孩子的淘气,它为你遮风挡雨,为你留住深情。

车,见证的时光的流逝,时光滚滚,将一辆又一辆,一代又一代的车淘汰,它们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而用不消散的,确实一代代传递下来的真情,车不是虚荣的代名词,而是真情的载体。车会老旧,但真情永远不会消失。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篇5

亲爱的朋友们,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如果你侧耳倾听,你是否听到了那田间蛙鸣和大漠中的驼铃?

俯瞰中国乡村的上空,田间依旧的蛙鸣见证了美丽乡村的嬗变。中华有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关注“三农”到精准扶贫,时代的巨轮飞速向前时,乡村不曾被抛下。它以非凡的活力实现了自身的蜕变,呈现出一幅山水美、人情美的淳朴画卷。

从微观层面上,无数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人们成为时代的先锋。耶鲁大学村官秦玥飞带领乡村率先走上信息化的轨道;三十年支教女教师以芳兰振蕙叶之姿,使“支月英”这个名字镌刻在两代人的记忆之中。鲁迅曾说:“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正是怀着对乡村大地最深沉的眷恋和责任,无数人与曾经的这方土地有了再难分割的羁绊。从宏观层面上,国家的发展从未遗忘农村,从顶层设计再到基层探索,湘西十八洞村的扶贫经验至今还在传播,三权分置体现的对农民的关怀也仍是人们感念的对象。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知止而后有定,激荡之中而后有静。

放眼宏观的国际,新丝路上又响起的阵阵驼铃,传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集体乡愁。西方有谚云“独木不成林”,非洲朋友也说“水涨荷花高”,一带一路的“传奇”构想是古老中国全球担当的表征,它不是以中国霸权睥睨一切,而是以开放的怀抱包容世界。

当普惠互利共赢成为全球治理的共同呼声,中国成为最勇敢的弄潮儿。当“逆全球化”的言论甚嚣尘上,当地球村的乐观之幕徐徐降下,有人发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忧患之问。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对于中国治理方案的共同期待。中国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凝聚成责任担当,古老的丝绸之路是养分之源,全新的发展理念又为其注入了不竭的活力。

当蛙声伴着田间的风传遍广阔的美丽乡村,当驼铃载着国际的梦奏响一带一路之歌,你会看见古老中国日益崛起的身姿,它化为一声厚重的龙吟,泅渡了历史的重洋,激荡在七大洲的上空。

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国,我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我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今日少年人,当蛙声伴着驼铃,我们向前迈步的脚步声应当更加铿锵有力才是。

世界青年人,也请让我们伸出手,握一握,共同穿越巨变的中国。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篇6

念你,亿万年的时光,沧海桑田仍不改的胸膛;恋你,孕育万物,春生夏长的生命华章;爱你,春日之雨,夏日之阳,秋日之辉煌,冬日之白雪纷扬。可为何你眼角的泪光,煞灭了我的歌唱?

梦中的你挥舞着美丽的翅膀,飞向你所认为的天堂,然而小小的蜡烛却扑灭了你所有的希望。

你一改沉静从容的作风,撕破了你所认为的我的伪装。一切都是那麽刻骨铭心:林立的大厦高楼直指蓝天白云,热浪滚滚的黑烟让人窒息,小河深处竟也藏着污浊的排放管道,每天都有一种动物作告别世界的哀唱,它们的血肉被频频地摆在餐桌之上……

你说停留在表面的歌唱就是伪装,你要撕破它,以便让后人知道,我们的祖先对待你是多麽善良﹔你说许诺友爱却有利益当前的行为不可原谅,你说我欠你的保护,你要一笔一笔要求补偿。於是,我看到了你的愤怒和泪光。

当漫天的黄沙肆虐在最繁华的都市﹔当海上狂飙移驾最有发展潜力的汪洋﹔当暴风骤雨淹没了最美丽的故乡……我被你的“反击”搞得头晕脑涨。

於是,我开始回想,回想曾弄舟於附近的河上,回想曾听着蝉鸣数着萤光,回想我曾许下过的地老天荒。

我知道,不是每一句“对不起”都能换回一句“没关系”。况且我知道我们的行为已不能用忏悔来丈量。我会努力地让你看到我内心的恻隐在发光,我会努力地让你明白我的每句赞美都不是伪装,正在努力地进行补偿。

你看!明丽的山间有了轻快的小溪流淌,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花儿的芬芳,鸟儿们在枝头悠然地歌唱,濒危的小动物的幼崽也有了对生的期望,城市中多了几纷绿意,河流下的排污管道正逐渐消亡。

我依旧可以看见你的怀疑与不安,你的愤怒与彷徨。但,请你相信,我不会再让你逃避——我亲爱的大自然,我赖以生存的家乡。

依旧是在梦中,依旧是美丽的翅膀,你朝我飞来,不再躲避,不再退到深处,我坐在你的背上,一起飞向天堂。

宇宙洪荒,生命的画卷无限延长,我想我会携起你的手,一直走到时间的尽头,在这画卷上留下令人钦羡的痕记——人与自然相伴到地老天荒!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篇7

“圆以融,中庸之精义也。”

对于历史,老祖宗要求“盖棺论定”,但有些时候,往往是某人的棺材也盖好了,评价也写进了史书,却仍然不免会“诈尸”,让人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像北宋的“拗相公”王安石,在他的文章中大骂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首,并非“好士”之人。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曾盛赞孟尝君的政客也瞠目结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谈起了王安石这一番石破天惊的言论依然心怀敬意,他对于历史的“万世之至论”作了重新的拷问,冲破了千百年来围住世人的樊篱。且不说他后来的变法是如何风雷激荡,单是一篇文章便可朗照北宋的万里荒原。

自古以来,圣人们便将中庸之道奉为安身立命的底线,中庸之精义,便是一个存在于世人心中的圆,稳定,规范,面积大,所以周旋的余地也大。一切棱角都被磨得干干净净,不能有一点出格。“士无求用于世,但求无愧于世”,“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些众多的隐者和中庸之徒,一起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万马齐喑的冷清画面。

而所有的叛逆者一律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世界需要秩序,正如历史上的王安石、范仲淹、康有为、戊戌六君子。挑战权威与中庸的下场,是被贬到荒野之地,眼睁睁地看着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或者更为惨烈,为着一生的梦想血染大地。

谁是英雄?

四季轮回,春秋变幻,那些宗庙祠堂里文臣武将的石像,失却了当年文质彬彬或威严勇猛;在改朝换代的时光中一脸漠然。历史风化了他们颜容,却将那些“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的影像雕刻得愈发清新。我们赞颂着他们“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自由,称许他们热颈抗暴政的铁血人格,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葬身何处,捧着鲜花却不知道如何吊唁,但这些英雄的名字,已镌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时间会记得他们,他们与时光同在。这些人构成了人类前进的先驱。

我想,我们的生命需要开发出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一个四平八稳的圆圈固然规整而有序,但那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同黑夜中闪烁的光芒,他们的辉煌足以将我们暗淡的人生照亮。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努力地生存。新的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保障。因循守旧,使中华民族在160年前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无法摆脱多灾多难的宿命,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平衡这历史不公殚精竭虑,他们试图冲破旧制度的樊篱,创造一个大同的世界,面对这一幕幕创新的历史和这些与时俱进的人们,我们将如何告慰?

总是万水千山,总是收不回的目光,苏格拉底有云:“人不可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虽然生命无法复制,我们绝对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让生命更加丰富,更加美丽。静观世界求一是,诚对苍生不二心。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面对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躲躲闪闪呢?

.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篇8

有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以及“心灵之书”。我认为这三者间是存在渐进关系的,好比一个人,由浅入深,是个不断上升,臻于完善的过程。

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有字之书是我们的启蒙书。从教科书到教师推荐读物,我们广泛地涉猎,饥渴地汲取。与此同时,我们的视野由一个小屋子扩展到山河大地,三观不断被塑造与巩固,坚固到支撑起了无数独特的思维与个体,由此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跨越,方称作独立的人。

唯有有字之书的累积铺垫,人才能读懂无字之书的深义。从有到无,是一种心智的升华。亚里士多德将阅读称为一种提前的情感操练,它让人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不那么惊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在储备了大量的见闻与学识后,人方能顺利地进入社会,将停留在书本与经验的追击曝光在实践与现实的省察下,等待再一次跨越与蜕变。

社会这本无字之书,与有字之书难免存在相悖的地方,读懂无字之书,立身于无字之境,需要经历幻灭的痛苦与现实的锤打。《乌托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虚幻的社会,从书中走入现实世界中,这里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有的人跌落粉身碎骨,而有的人能把握平衡沉稳地着地。书籍总在教育我们要追求平等与自由,而日本早稻田学校却将这些“幻灭给人看”。这所大学每年都会举行一场运动会,比赛上无分男女,无分年龄,无分健全与否,只要愿意都可参赛。松岛先生说:“我们想让学生知道,真实的社会就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学会接受。”这是经验与现实的撕裂,从有字之书进入无字之书必须承受的痛苦。

一个人能够读懂无字之书,尚且只能称他为实用型人才,他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又有面对社会的理性与思考,但他还缺乏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只有心灵之书才能赋予他的。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能够读懂心灵之书的人必然是个具有普世情怀,具有心灵的流动性与敞开性的人。像王小波游走于自我与世界之间,用谐趣的话语点醒世人的麻木,这难道不是一种普世的情怀吗?余秋雨在山川间游吟却始终紧贴大地和人群,这难道不是一种对世人的大爱吗?“激情”一词在古希腊中解释为“由自我延伸出来的对他人的爱”,这种爱与激情能够充盈无字之书,让人的心灵丰富且美丽。

一个热由接受教育到步入社会再到贡献社会,由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再到心灵之书,由浅入深,由自我到他人,便构成了完满的人生。而人生如书,不应跳读,不应倒读,页页品味,细细翻看,人生的真谛正在这一过程之中。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8篇相关文章:

2023广东语文高考作文6篇

2023语文高考预测作文5篇

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7篇

大高考语文作文优秀6篇

大高考语文作文精选7篇

2023语文高考作文优秀范文7篇

2023高考一卷语文作文5篇

2023年语文高考作文优秀范文6篇

2023高考语文押题作文5篇

2023江苏高考语文作文7篇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