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言作品读后感7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将一本书中收获的感悟记录其中,读后感也叫读书笔记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读莫言作品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7篇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篇1

近日来又看过莫言的两部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和《檀香刑》,给我的感觉是他仍然没有改变笔下大多数小说的统一特色,那就是作品往往都充满了颗粒般的血腥感。无论人物是在痛苦中轮回,还是在屈辱中苟且偷生,他们都经历过撕心裂肺、痛彻心扉的“痛”。尽管其中有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爱恋,可仍旧改变不了贯穿在作品当中以“悲惨”为主线的鲜明特点,以强调“顽强生命力”为主要基调的显著特征。

?生死疲劳》的主人公靠脱胎转世脱离现世的悲欢,却摆脱不了世代轮回中风水轮流转的时运。只有通过驴、牛、猪、狗、猴,五种动物的眼睛来描绘苦大仇深的农民终于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却还没来得急好好耕作的时候,又陷入了一个扭曲变形的动荡时期。在感叹中国土地变迁史庞大复杂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历史的畸形错位。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并没有因为这纷至沓来仿若苦难而打倒,而是倔强、固执的活下去,去欣赏丰沛土地的日新月异,来等待人类脱胎换骨后重获新生的消息。当男主人公西门闹终于从“六道轮回”中转世为人后,苦难与不公依然紧紧缠绕着他的身体,但是转世为人的快乐终究让他忘记了身为牲畜时的屈辱与离奇,无论如何能做一个直立行走的人总是要比四脚爬行的牲畜好很多。作者热爱这片安生立命的土地,所以才让自己的思绪在阴阳两界间游刃有余肆意穿行,用牲畜的狂欢来加深对人民苦难的理解,用激情与不屈期待新世纪钟声的响起,用释然与宽恕来安慰已经逝去和仍然存在的灵魂。

在《檀香刑》中,孙柄是钱县令相好媚娘的父亲,他们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在孙柄的亲人被德国人残害后,他决心远走他乡去投靠义和团,而后带领自己的队伍回乡报仇雪恨,毁坏德国人修建的铁路被抓后,钱县令在几番内心争斗中,终于不惹看到在残酷刑罚的摧残下生不如死的孙柄再受熬煎,挥剑刺死这位怀有深仇大恨而抵制德国入侵者的民族英雄。是怎样错落的情感才能让清廷的政府官员放弃高官厚禄,封侯拜相的大好机会,宁愿把自己也置身险地;是怎样的利益驱使,让清朝官府在外侵者面前趋炎附势,把残杀同胞、对其施加酷刑当做取乐的手段。这部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注定他们的命运只能是沉重的,但是没有人能遮掩住历史的血图腾,因为那是用身躯换来的麻木、冷漠、压抑、无助与挣扎的洗礼。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篇2

?红高粱》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那就是“我奶奶”。在莫言的感觉世界中,“我奶奶”首先是一个充溢着生命活力与性的诱惑的风流女子。她十六岁出嫁,憧憬着能颠倒在一个强壮男人的怀抱里,殊不知,贪财的父亲把她嫁给了一个麻疯病人,只因为单家是个百里首富,只因为单许给他一头骡子。“我奶奶”绝望了,死而后生,她不顾一切,顺从自然地接受了高梁地里与余占鳌的野合。小说运用感觉的笔触,描写了这场野合的亢奋场面。一个是拦路劫持,身强力壮,后来成为土匪司令的余占鳌;一个是被礼法世界推向火坑,而又绝处逢生、情欲之血沸腾不已的妙龄女子,他们狂欢爱,他们精神契合,此时此刻,传统的伦理道德荡然无存,生命之火一浪高一浪地燃烧。“我奶奶”那红高粱一般通红的性格也由此成形。 “我奶奶”这一形象,完全不是传统美学的善男信女形象,而是一个有着女性身躯,充满生命活力,洋溢着风流情性,以义气为热血的形象。

有人认为,这一形象具有某种西方的审美特征。其实,这一形象的文化底蕴依然渊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我国广大农村,保存与流传着一种具有原始意味的,常与礼教相对峙的俗文化方式,在这一文化方式中,人们以求生为第一愿望,以男女相交为本性常情,以忠义相助为处世原则,以敢做敢为为英雄豪气。“我奶奶”这一形象,充分体现了这一俗文化的如许特征。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篇3

翻过莫言的作品几次,常常束之高搁,一个原因是欣赏不了,他“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他的天马行空的叙述让我一时驾驭不了;再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的语言的粗犷吧,常会出现一些令人脸红的语言,是因为自己的拘谨还是什么的,现在再一次打开他的作品,再品来,真的是让人学到了很多。

?酒国》中的丁钩儿的经历、余一尺的不同,那个酒国市酿造学院的'勾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李一斗的几篇文章,和莫言的书信来往,那似乎是生活中的也好像是小说中的许多情节:那个肉孩和红烧婴儿,那个神童和那个有鳞的小妖精,那个一尺英豪和小侏儒余一尺,那些形象似乎是生活中的,也好像是虚构的,不能不让人感受到很多,感受到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在其中也时时地透露着有些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能不令人深思。那其中的《采燕》让我真正的了解了那些称得上海市山珍的珍品的缘由,我们只看到了商店里卖的燕窝很贵,却不知道燕窝的区别与它的真实来缘,而采燕中的岳母的叔用生命采集的最珍品的燕窝,却是时时用命换来的,那个燕窝上还留着脑浆,在写叔为了采集那个难得的燕窝让身体可怕地拉长,变得好像一条蛇,在艰难中奋争中身体又拉长了些,燕为了自己的窝与偷袭的人的无情抗争,面叔只能任由成群的汗珠从他头上滴下来,紧咬双唇尝到自己血的滋味,一个能从十几米的高处飘然落地而不损伤自己身体的叔叔却为了这个燕窝从悬崖坠落,在燕窝上留下自己的脑浆。看到这些,我们怎还忍心吃那些需要很多的生命为代价的东西呢?可有些人却是在吃着,一直奉为美味的吃着。

记得曾有人说过吃熊掌,将熊掌割下来用石灰埋到土里褪倒熊毛,再花上个24小时煮它才能品到它,还有人参的珍品,人参是否真的就如电视中演的一样,经过几年就会变成人参娃娃呢?那我们还吃人参干吗?吃人参是不是也如《酒国》中描写的“红烧婴儿”一样呢?

真的应将束之高阁的莫言作品拿下来,用心地读一读,看一看,也能泰然地面对那些令人感到脸红的语言,况且有些事儿为什么我们要脸红,而应脸红的是那些真的该感到脸红的人。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篇4

最近拿到了莫言老师的小说,一口气读完了《蛙》。

小说带着我走进了那个年代的生活,让我似乎真切的和他们存在过一样。我难过,我愤怒,我鄙视,但是这都不能让我离开这本书半途丢掉,因为她同样牵扯着我的心。每一个人都为了生存而坚持着,为了更好地活着而努力的坚持着,本来这应该是一副越来越好的生活蓝图,但是我忘不了王仁美那临死前的撒娇是多么让人心疼,忘不了王胆为了孩子是多么的勇敢无所畏惧,忘不了张拳老婆是多么的无可奈何,虽然她们违反政策,但那确实是鲜活的人命啊还是两条啊!

他们活该被流产,这是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话,为了控制人口要不惜一切代价。我感到恐慌,人民还是通情理的人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让我难过。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工作没有宣传到位,人民思想觉悟不高,综合导致事情的发生,但是没有人坐下来研究一下文明的解决方案。

虽然我生在和平、和谐的新时代,但是我的骨子里是传统的。我对于计划生育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太多好感,总认为是不好的,但比之政策实行初期,大家还是文明的。我不禁佩服起万心来,她是多么的忠于党的事业才会有如此强的斗志和动力,不得不说她是伟大的,是忠诚的。

人的真诚不是伪装的,比较而言我最喜欢李手,他是真正的男人。对待朋友,不管他是多么的落魄他从不退缩,不会避而远之,是真心实意的帮助而非虚情假意。

我还是幼稚着,总以为会有理想状态,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我问老公:假如我像王仁美似得出了意外,你也会像万足一样吧!老公说:不会有那个意外的,我们会好好地过一辈子的。被我逼问急了,就说:我不会像他那样的。心里虽然知道男人遇到这事儿都会再娶的,但是听到老公这句话还是会感动的一塌糊涂。人啊,难得糊涂,难得糊涂好啊!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篇5

第一次听说《蛙》这本书是在莫言获得诺奖之后,那时候就感觉莫言这种有乡土气息的作家很合我的胃口,想多看一点他的书,但当时上中学,没那么多时间。就找了一些他的短篇小说看,都很有味道。前些时候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这本《蛙》,就立即借走看完了。说实话,看完这本书的感触很大的。

文章主要讲了有个八路军父亲的姑姑,医术高明,在农村推广新法接生,于是在胶东一带很有名气,虽然从“姑姑”手中接生的还在有几千名之多。但是丧生在“姑姑”手中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乡。她一边接生,一边带领她的徒弟们实行计划生育,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年轻时的姑姑强悍,有干劲儿,很有能力,根正苗红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那时的她嗓门大,胆子大,仿佛全世界没有他干不成的事。村民们爱戴她,只要是她接生,产妇及她的家人就心里有底。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她动员村民们去做节育手术,逼迫那些怀孕超生的去做流产,有无数的婴儿夭折在她手里,甚至还有许多母亲也命丧于此。村民们开始怨恨她、诅咒她。但她一直立场坚定,即便是自己的亲人,也一视同仁。甚至,自己的亲侄媳妇儿都是死在她的手里。她有过后悔,有过对自己工作的怀疑吗?我想肯定是有的。我相信一些没经历过计划生育,或没有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的人是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些人会冒着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代价去超生。其实我到现在也还是不太理解。我们都看过赵本山和宋丹丹演过的《超生游击队》那些令人匪夷所思,令观众开怀大笑的段子,其实都是真实存在的。

我妈说孩儿就是宝,不嫌多。她那一代人基本上都是这个思想。

再来说说姑姑这个人物设定吧。作者采用前后对照,把姑姑这一人物形象写的非常饱满。我就是个学生,也不了解啥写作手法,我就来说一下对姑姑这个人物形象内心的理解吧。首先,姑姑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工作,亲手杀死的自己的亲侄儿媳妇儿。当然这只是个意外,就是因为这件事,所有的矛盾都在姑姑身上爆发了。为计划生育工作奉献了整个青春的姑姑,直到中年才找了一个手艺人结婚。姑姑的晚年是在忏悔中度过的。

通过这本书,帮我们了解到了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政策黑暗的一面,但如果不是那些计划生育工作者们的腕铁手段,是知道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百姓的思想转变了,中国正在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政府也开放了二孩儿,但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就此忘记。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篇6

莫言的感觉与众不同,他的感觉除排斥了传统伦理与理性教条的制约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感觉具有北方农村那种土生土长的,具有原始意味且发育不全的质朴而又充满灵气的农民式的感觉心态,具有浓郁的我国民俗文化的认知特征。为恰切地表现这一感觉心态,莫言的小说总是习惯以“童年视角”为感觉本体。

?红高粱》就是以十四岁的豆官的感觉记忆作为线索,另加上“我”的感觉补充组合而成的。在《红高粱》中有一个鲜明的意象就是红高粱,它代表着莫言所向往的洋溢着生命力度的充满狂欢色彩的酒神精神,是生命强力的象征。作品中多次写到高密东北乡人的生命强力。这部作品以红高粱为名,而且第一章也以红高粱命名,开篇就营造了一个红高粱世界,到处弥漫着红高梁的气息,他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喜食高粱的乡亲们也都具有了高粱般鲜明的性格:挺拔、坚韧、坚固、团结、伟岸、生气蓬勃、狂放不羁、英勇无畏。作者结合情节的发展,人物命运的变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重点来突出、渲染象征本体的寓义,使之紧密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形成更多更深的联系,从而也使象征体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除相当静态地描写了那些景致之外,还把象征景物的描写同人物、情节的发展变化节奏结合起来,从而使象征寓义表现得丰富充沛、多姿多彩、酣畅淋漓。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篇7

莫言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都很有味道。

?冰雪美人》中的命运悲惨的孟喜喜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她傲娇的脸美丽而冷漠。嘴角上翘像总是带着的轻蔑一切的微笑,她不遵守学校的纪律,不害怕严肃的年级主任,一切事情都按照自己的个性来,我行我素,桀骜不驯。最终勒令退学,病死在了“我”叔叔的医院中。我对她感到悲哀,又感到惋惜,而更多的是怒其不争。反观在我们的周围,不也存在着很多像孟喜喜一样的人吗?我们实在是应当以她为戒,少一些狂傲,多一份谦虚,遵守纪律和底线。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努力使自己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奋斗,避免像书中的孟喜喜那样走上一条不归路。

?挂像》这篇小说描写了小说讲的是在“__”时期,东北高密乡革委会主任的皮发红命令村民过年时摘下家堂轴子(代表祖先、福荫的画)转挂毛主席像,亵渎祖先,遭报应被鬼打。更可笑的是这种对领袖的盲目过度崇拜却遭毛泽东本人的反感。“挂像”运用了的象征意义。讽刺了__时期人们那种盲目的躁动、荒诞。借助了皮发红这一形象那个疯狂的年代人所固有的愚昧和荒诞人的价值极端颠覆。既可怜、可悲又可恨。

?莫言作品》里其它作品也很精彩。每一篇都从不同的层面、角度以细腻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的道理,使我受益非浅。在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读平凡世界的读后感参考7篇

读边城的读后感600字7篇

读优秀作文大全的读后感7篇

读平凡世界的读后感800字7篇

读西游记写读后感参考7篇

小学生读城南旧事读后感7篇

读宇宙奥秘的书读后感7篇

读平凡世界的读后感800字优质7篇

大学生读的读后感推荐7篇

读骆驼祥子的读后感100字7篇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