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是文体中特别有着发扬正气的意义,一份优秀的事迹一定能给人带来不错的影响,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作文素材人物事迹8篇,供大家参考。
作文素材人物事迹篇1
有人说:护士是“白衣天使”,是崇高的职业;也有人说:护士是 “高级佣人”,地位微不足道。她从当年卫校毕业时的青春女孩,到护师的护士长,白大褂、燕尾帽,一直忠诚相伴着四季的色彩。岁月憔悴了红颜,也见证了她的成长。作为一名护士,她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着人生百味,在生与死的考验中磨砺着心路旅程。
她叫金云娟,是湖口县大垅乡卫生院的护士长,和许多在护理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姐妹们一样,她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她的经历,也许只是她们当中许许多多人的一个缩影,她的心声,一定会是她们当中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心声。无论是身处闹市的妇幼保健院,还是在偏远的乡镇卫生院,她记不清接触到的病人有多少?他们当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嗷嗷待哺的婴儿;有命垂一线的重症患者,也有小病初染的人们&b..他们的身份不同,他们的收入有高有低,他们在她的眼里,是平等的。他们是患者,需要医护人员以一颗宽容博爱的心去接受、去容纳!疾病与健康,生与死的考验,希望与失望的交错,不仅折磨着病人和家属的神经,其实同样也考验医护人员的承受力。不少患者带着忐忑不安、沮丧的心情来到医院,陌生的环境往往使他们不知所措,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充满了担心,这时候,医护人员在他们的心中,俨然就是全部的希望。
她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言行,都可能给他们传递不同的信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她们在护理工作中,也遇到病人或家属的不信任、不理解。她也有过委屈,也流过泪水,但她从未把不应有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她知道,当心与心出现鸿沟,唯有心桥才能重新连接信任和尊重。用奉献践行无悔誓言,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看起来是平凡的,每天打针、发药、铺床、输液,翻身,量体温,记录&b&b似乎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工作,这种重复琐碎的工作,其实最考虑人的耐受力和责任心。
____年5月那还是在妇幼保健院工作,由于妇保护理人员匮乏怀孕9个多月她依然坚守在护理工作岗位上,每天算上她才只有两名护理人员,却有40多个儿科病人,这个患儿打针,那个患儿拔针;这个患儿加30ml药液,那个患儿加50ml药液,她忘记了自己孕妇身份,来回穿梭在配药室和注射室之间,由于对自己的身体缺乏“照顾”,体力严重透支,她晕倒在注射室门口,那时她手中依旧紧握着注射器和盐水瓶,院领导心疼的说“在照顾好患儿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一位患儿家属见此情形说“我儿媳妇从发现怀孕就没出去工作过,没想到县城的孩子怀孕这么大月份还得上班。”医院根据她的身体情况特批让她回家待产,可她只休息了三天就回到了忙碌的工作岗位上,直至自己分娩当天才休假。
她在做好护理本职工作的同时,就有意识地注重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总有一份更多的关爱和细心,动作的轻柔,言语的平和,体贴的问候。她还努力加强与病人亲属的沟通,尽力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尽量稳定病人的情绪,使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多少回,不需要感恩的馈赠,不需要激情的拥抱,
只有心中那一份浓浓地感动与祝福,静静地消融着心中的疲惫!那一刻,也只有那一刻,她告诉自己,当健康战胜病魔,当生命战胜死亡,所有的付出,原来都是值得的。 ___年3月医院一位剖宫产术后两天的产妇由于血管暴露夜间22时突然产后大出血,闻讯院领导,护士长和她第一时间赶到病房,经过止血,手术,输血等四个多小时的抢救,病人总算是脱离的危险,回到家已是零晨三点,听到女儿的啼哭声她才想起女儿还没断奶,那时婆婆抱着女儿在房间已经来来回回的走了一个多小时,望着婆婆理解的眼神,抱着怀中哭得颤抖的女儿,她心中满是愧疚。
如果说医生高超的医术是妙手回春,那么我们的护理工作就应该是消融寒冰的缕缕阳光。因为,在她们医护人员的心中,还有什么比生命的尊严更为重要?还有什么能比守护生命的健康更为重要呢? 以创新提升护理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作为一名护士,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___年至____她利用换班休息的时间在南昌大学医学院函授大专护理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____年7月份,通过招聘考试她离开了工作十年的妇保,分配到大垅乡卫生院当一名护士长,上班没多久她发现偌大的一个乡镇卫生院竟然没有一个儿童来医院就诊,她找医生问明情况才知道问题的所在,原来是这里的护士少而且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缺乏给小孩打头皮针的经验,才造成了大量的患儿流失到附近的乡镇医院去了,于是她下定决心要改善这种状况,7月底的一天,天下着瓢泼大雨,一对50多岁的老夫妇怀抱一名脸蛋烧得通红的患儿,老人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眼睛一直盯着手中的婴儿,她明白了老人的意思,经过医生的治疗和她精心护理,婴儿的病情很快稳定了,她细心的护理得到了家属的肯定,
从此来大垅医院就医的患儿也逐渐增多,在她的带领下年轻的护士们头皮针技术日益精湛,随着儿科病人的增加她们的工作量也是以前的几倍,她无怨无悔,“累并快乐着”也成了她的座右铭。优秀护士长事迹材料从事护理工作14年来,她常说:“我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和奉献的幸福。我无悔,我选择了护士这个平凡而又崇高的职业,我无怨,因为我心中的那个誓言永恒用自己的爱心换取患者的舒心,用自己的责任心换取患者的放心”。
作文素材人物事迹篇2
金银潭,老武汉人都未必熟悉的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这里,是最早集中收治不明肺炎患者的医院,是这场全民抗“疫”之战最早打响的地方,也是收治确诊患者和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
2019年12月29日,金银潭医院转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除夕夜驰援部队抵达之前,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带领医院600多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和黑夜,硬扛了二十多天,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张定宇说,全院240多名党员,没有一个人迟疑、退缩,全部挺在急难险重岗位。“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决顶上去!”
面对此次肺炎疫情,张院长的处理很“硬核”。但谁曾想到,平日里雷厉风行的院长在面对自己的身体时,也一样“硬核”。
2018年10月,张定宇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渐冻症”。张定宇一直对别人隐瞒自己的病情。不知情的同事们只是觉得,步履蹒跚的院长,性子越来越急了……
在接受《面对面》节目的采访时,张定宇表现出出人意料的乐观和坦然:“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人生的终点都是要面对死亡,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这只是突然有人告诉我,你的终点不可能走得太远,我就要把这个时间用多一点,用足一点。“
蓦然回首,原来这位从医33年的老党员,每当灾情关头,他始终一路披荆斩棘、初心未改: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张定宇就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
1997年11月,张定宇曾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
2011年除夕,张定宇作为湖北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医院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中国年……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役中,正是有成千上万个像张定宇这样的白衣战士,他们燃烧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光明和希望;他们坚守阵地、鏖战病毒,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前景和曙光!
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是民族的脊梁。为抗疫一线中的英雄点赞!向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敬!
作文素材人物事迹篇3
“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这是黄文秀写在她的日记里的一句话。是什么让黄文秀这样一位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选择回到贫困山区工作?同样作为选调生村官的我,不停地追问。通过了解她的先进事迹,才发现这就是黄文秀那要把希望带回家乡的初心和梦想,她用奉献不忘初心使命,用奋斗谱写无悔青春。
高考填报志愿,黄文秀选择师范学院,梦想回村里办一所幼儿园;读研期间,黄文秀关注基层教育和扶贫,走访很多贫困村,深入百色、河池等深度贫困地区调研;研究生毕业,黄文秀报考了广西定向选调生;田阳县那满镇挂职锻炼结束,黄文秀主动要求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一路走来,黄文秀的初心从未改变,直至她年轻的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
黄文秀是用生命坚守初心使命的优秀青年共产党员,她的事迹令人感动,我们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向她学习。作为一名选调村官,我们要不忘报考选调时的初衷,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工作中,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做实事,真做事,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某复兴。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作为基层青年干部,我们要向黄文秀学习,向一代代优秀的共产党人学习,学习他们勇于担当的魄力,学习他们迎难而上的斗志,学习他们甘于奉献的从容,坚定初心,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拼搏奋斗,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
作文素材人物事迹篇4
黄文秀,她的生命虽然定格在30岁,但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一句平实的话,道出9千万共产党员共同心声。
我们作为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教育利益,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为学生打造未来,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以“三联三为”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人民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党员服务中心体系。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和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每一位党员都要建立开展“三联三为”活动的民情日记,详细记录参加活动党员所联系对象的基本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切实达到为群众代言、解难、服务的实际效果。
畅通帮扶渠道,实现干群和谐。建立行政关心党员、党员关心群众的工作机制,开通学校“党员服务热线”,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通过多种途径为困难教职工排忧解难。在此基础上,广泛利用听取各界意见建议的有效途径,使学校能够在第一时间听取民声、第一时间反映民情、第一时间排解民忧。
积极做好为困难群众送温暖工作。主动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在帮扶活动中要认真对照反思,特别是要对照群众的生活现状,对照群众的意见建议,反思自身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作风。通过对照反思,在服务和帮助困难群众中汲取营养,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动力。
多种形式开展家校互动。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开展以“访万家、解民意、促发展”为主题的“党员大家访”活动。党员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校园网平台、走家访等形式大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采取约访、随访、电话访问、信函访问等多种形式,完成对结对学生家庭的家访,并将家访情况反馈至支部。家访活动要以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学生家庭为重点,了解家庭境况和家庭教育现状,要突出在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解决实际困难上送温暖、解难题。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帮助学校查找差距,明确整改努力方向。
解决一批制约发展、影响和谐的问题。重点解决好发展、民生和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把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解决发展问题和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群众。
通过“三联三为”活动的开展,着力增强广大教职工党员的宗旨观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照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的要求,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先锋形象,努力使广大党员平常之中能看得出来,困难之时能站得出来,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帮助群众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作文素材人物事迹篇5
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何为初心?大概每个人对初心的定义都不同。在我看来,“初心”应该是我们初入社会时对自己的期许,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的目标,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也是你甘愿为之奋斗终身的信念。对于共产党员而言,“初心”是入党时激情澎湃的“红心”,是随时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忠贞,是时刻不忘的坚定信仰,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长期坚守敬畏的精神高地。
黄文秀的选择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更是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黄文秀是大山里走出来的穷孩子,多少年来她一直保持着为家乡、为故土、为乡亲做贡献的初心。研究生毕业之后,她有机会留在城市工作,但是她还是毅然选择了扎根农村建设家乡。有同学后来问过她这样选择的原因,黄文秀回答:“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一句“我就是要回来的人”,体现了黄文秀对家乡的深情,也体现了她对建设家乡、发展故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黄文秀的选择是一名“先锋”共产党员的选择。在入党申请书中黄文秀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为了使自己活得更有意义,生存更有价值,我迫切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始终践行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西百色,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女儿身却怀揣“巾帼梦”的她毅然担当起了脱贫攻坚的先锋。刚开始,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还不敢勇敢”,但是慢慢地,她跟贫苦户越来越亲,工作越来越熟练,一周年时,她说,“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扶贫路就好像新时代的长征路。二万五千里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的宝贵长征精神。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有一批像“黄文秀”一样的扶贫先锋,延续着长征精神,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他们是我们应该成为的人。
作文素材人物事迹篇6
每年过春节时,我们一家五口总是在家中一起快乐的过年,而今年却不一样了。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传染范围的扩大,爸爸妈妈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了。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戴着口罩去上班,而我和弟弟只能在家里保护好自己,不被传染上病毒。爸爸去单位进行包保管理,确保高铁运输组织有序进行;妈妈去单位救治病人,努力让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复回家。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本来约好了要去外婆家。但是,当我醒来时,却突然发现妈妈并不在家,于是我连忙给妈妈打电话。可是,无论我打了几个电话,电话那头都好像没人似的,一直都无人接听。直到临近中午时,妈妈终于接了电话。从妈妈疲倦的声音里,我明白了,今天有许多叔叔阿姨要去武汉救援,妈妈在帮他们打包防护用品和药品。通过了解,我也知道现在全国已经有几千个人感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也就意味着还有许许多多的家庭,跟我们家一样,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有的家庭在与病毒做抗争,有的家庭和我家一样在为社会做贡献,我相信那些去武汉的叔叔阿姨们一定会尽全力去救治病人,让病人早日康复,让他们能过一个开心的团圆年。所以,我也衷心地希望他们能保重身体,早日回家!
祝大家春节快乐!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作文素材人物事迹篇7
李兰娟从一名赤脚医生成为一名院士,完全是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李兰娟高中毕业后尽管自己成绩优异,但正赶上运动,于是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尽管自己当时什么也不懂,她努力学习,学习经络,学习认识草药等,很快成为的百姓信任的优秀医生。后来被推荐上了大学,凭借努力,她成绩优异而留校,分配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
儿子郑杰说“今日事今日毕”也是她一直恪守的行为准则。李兰娟的医务工作已经相当繁忙,除了临床工作还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学习从不放松,儿子郑杰看到深夜一边补学英语,一边看国外论文。不仅对自己如此要求,对丈夫也是严格要求,从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就可以看出。丈夫成为院士后,丈夫看一会电视,她会催着赶紧去看论文。
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
上世纪80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达80%。李兰娟一心想要救人,苦于治疗方法有限,只能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李兰娟说,“当初,我们工作的314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样,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经过10余年的反复探索、实验,1996年,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li-als)”,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到78.9%,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成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从2001年起,李兰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的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才是最好的结果。”如今,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她还多次举办全国暨国际人工肝会议,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率先提出“封城“
武汉疫情出现大爆发的时候,她和钟南山院士星夜驰奔武汉,作为国家卫健委特别专家组的这次武汉之行是非常关键的,钟南山院士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以后,她率先提出武汉“封城”,郑杰认为李兰娟在重大的事件面前,一直果敢冷静。作为传染病学专家,这其实是一个基本的自我要求。因为专家学者不做表态,更加没有人说了。她的决策,不是一时之举,一方面是自己的专业,零一方面来源于自己抗“非典”经历。在抗击sars时期,浙江省2003年4月出现第一例sars患者,除了快速对患者所在的小区进行隔离处理外,李兰娟同时进行了病毒的分离和研究。“两者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这使得浙江省中除了3-4个患者,没有其他民众以及医务人员被感染。”
为国家培养一流医学人才
李兰娟深知,一个想要拥有健康的民族,一个想要跻身世界医学之林的国家,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优势,必须拥有一大批医学名家大师。于是,2012年5月25日,李兰娟与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郑树森一起捐资,联袂社会各界力量成立了“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以奖励和提携在医学科研和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科技人才。
作文素材人物事迹篇8
在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上的一场惨烈的阻击战中,20多岁的他永远地失去了双手,下肢从小腿以下也都被截去,他变成了一个“肉骨碌”,住进了荣军院。
看到自己成了处处需要人照顾的“废人”,他心情极为沮丧,绝望的他几次企图自杀都没成功——那时,他连自杀的能力都没了。
后来,在别人的讲述中、在影视作品中,他认识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吴运铎等一些中外钢铁战士,他们在残酷的命运面前的永不屈服的坚韧品性,深深地震撼了一度迷茫的他——原来,生命的硬度远在钢铁之上。
于是,他开始近乎自虐地学习生活自理,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跌跌撞撞中,他终于学会了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本领,并毅然地告别了他完全有理由享受安逸的荣军院,回到了当时还很贫穷的沂蒙山老家。
不满足于只能做到生活自理的他,又拖着残躯,无数次在山上沟下摔打,带领着乡亲们开山修路、架桥引水、种树、建果园……直到贫困的山村真正地富裕起来,他这个无手的村支书一当就是30多年,令乡亲们敬佩不已。
从村支书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不甘寂寞的他,为给后代留一份精神遗产,又开始艰难地写书——他用嘴咬着笔写字,用残臂夹着笔写字,用嘴、脸和残臂配合笨拙地翻字典。写上几十个字,都要累得他浑身是汗。
要知道,从未上过学的他,仅仅在荣军院的习字班里学会了几百个字,虽说他后来一直在坚持读书看报,但文学素养几近于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以那样的文化功底、那样的身体条件,还能够写作,许多知情者劝他别自讨苦吃了,可他写作的信念毫不动摇,他硬是花了3年多时间,七易其稿,写出了令着名军旅作家李存葆都惊叹的撼人心魄的30多万字的小说——《极限人生》。
他就是中国当代的保尔·柯察金——特残军人朱彦夫。
没有双手、双腿残疾、视力仅有0。25的朱彦夫,硬是凭着自立、自强的渴望,凭着挑战命运的坚韧与执着,打破了生活中的一个个“不可能”,以无手之臂书写了传奇人生,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生命篇章。就像他那部小说的名字一样,他打破了人生的许多极限,创造了耀眼的生命辉煌。
其实,谁都可以像朱彦夫那样,只要信念在握,热情永不泯灭,虔诚地努力向上,有些极限是完全可以被超越的,有些奇迹完全可以在拼搏中诞生。
作文素材人物事迹8篇相关文章:
★ 人物介绍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