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我们反思自我的镜子,映照出内心深处的感悟与思考,读后感不仅是对情节的梳理,更是对自我情感的真实表达,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篇1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少年历经磨难,他把对现实的深恶痛绝都巧妙地展现在它的作品里。《格列佛游记》作为他的代表作生动地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四次出海航行的冒险经历。
1699年格列佛随船出海,途中遭遇风暴,他死里逃生,奇遇小人国。格列佛以温顺的性格赢得所有人对他的好感。小人国内务大臣告诉格列佛:“虽然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势很昌隆,实际上却深为两大危机所苦:一是国内高跟鞋党和低跟鞋党一直在争斗,二是国外强敌入侵的风险。”这就是标准的讽刺,小人国暗指当时表面强大的英国。高跟鞋党和低跟鞋党之争也就是英国的两党之争,国外强敌入侵的风险暗指英国与罗马教皇的矛盾。面对强敌入侵,当时大英帝国的政客们却在一些与国计民生毫不相关的小事上勾心斗角。
相比之下,第二站的大人国奇遇与小人国形成鲜明对比。不但格列佛由“巨人”变为“侏儒”,而且他的视角一下由居高临下变为处处仰视。当格列佛骄傲地与大人国国王谈论着英国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开明的国王大为震惊,他没想到像格列佛个头一样小的人组成的国家竟然有如此非人道的制度,更为可怕的是该国国民眼睁睁看着这种制度带来的恶果还无动于衷。与此相反,大人国国王非常博学,经常虚心听取大学者的建议,整个国家是开放民主的制度。所以作者巧妙地借大人国的先进制度反讽了当时英国的法庭、军队和教会等制度。
?格列佛游记》表面上是一部儿童读物,实际上是对当时英国黑暗社会的批判,它以杰出的讽刺而垂名世界文学史。
这种手法的运用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我也要把这种它灵活应用到我的写作当中。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篇2
我家有很多的书,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等应有尽有,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最近读的一本很好玩很奇怪的书《格列佛游记》。相信听过我的介绍你也会喜欢上这本书的,下面就让我带着你们一起走进书中吧!
听妈妈说,《格列佛游记》是世界文学名著,很多人都很喜欢这本书。这就更让我迫不及待的要去读这本书了。书中讲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和慧马国四个国家发生的一些很有趣的故事。
在小人国里,格列佛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格列佛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岛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马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马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是小人国的特别的生活和战争,大人国的奇遇,还有一些怪诞形象如耶胡、飞岛人和长生不老人。在小人国里,所有的事物都很渺小,小人国里的居民比现实世界里的鞋子还要矮小。在故事里小人国的人为了给格列佛做衣服,居然要用梯子架到他的背上,让裁缝爬上去,量出衣服的长度。在小人国吃饭的时候,国王要派三百名厨子给格列佛做饭。每个厨子给他做两道菜,另有二百名佣人站在地上伺候,肩上扛着东西;有的扛菜碟,有的扛酒桶。无论格列佛要什么,它们都用绳子把东西吊起来,送入他口中。还有一次,格列佛将敌人的军舰拉了回来,受到了国王的奖赏。还有在大人国里,在主人家里,格列佛被主人当做玩偶,让街坊四邻来看我鞠躬表演。书中有趣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读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有时我的小脑袋也会幻想有一天自己来到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和慧马国,和那里的人发生的一些好玩的事情,说不定我也能把我的想象写成一本书,名字就叫做《伏梦妍游记》。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要去看这本书了呢?那你就赶快去读一读吧!读过以后不要忘记介绍给你的好朋友们哦,好书要大家一起分享。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篇3
如释重负地放下书,我抬眼向窗外望去,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已和我拿起书时截然不同,这种感觉竟和两年前读罢《堂吉诃德》时如此相似。
明明意犹未尽却没有勇气再读一遍,这就是《格列佛游记》。
我对讽刺故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因为我总是更在意那些更美好的东西,而斯威夫特让我对自己的这种恐惧感到不知所措:眼前的世界是否值得我如此憧憬?是否真的有一个国家,马是拥有理性的统治者,而人却作为贪婪肮脏的“耶胡”被当作牲畜来使唤?人类是否真的像格列佛认为的那样不堪?……
我在“小人国游记”这一章节中看到了最多的政治讽刺,以至于书下的注释都无法做到言简意赅,格列佛在描写中常常在小人国“皇帝”前加上各种前缀,显得调侃十足;而巨人国是身高方面,甚至是政治方向的另一个极端,作者为讨好国王而献上制作火药的'妙计,却使国王惊异万分“像你这样一个卑微无能的昆虫竟能有这样不人道的想法”,这是我倍感愉悦的一点。尽管作者对这两个国家以及飞岛、科学院、巫人岛等地的描写十分有趣,但最令我刮目相看的还是“慧骃国”,也就是人与马地位颠倒的那片土地。到底是有怎样想象力的人才能描绘出这样的国度?在看作者在那的种种,对人性及道德的批判和质疑显露无遗。那一只只丑陋刁蛮的“耶胡”也许就是深度具现化的人类内心吧。
可我却觉得斯威夫特对人类的厌恶有些过了。这个世界罪过的确不少,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尽管《格列佛游记》让我动摇了一下,但我还是觉得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还是值得我去爱的,尤其在放下书的那一瞬间我抬头看到窗外宁静的一切更是觉得如此。讽刺是一门艺术,正如其名,刺入社会的心脏,刺得大家鲜血淋漓,同时为直面到自身的丑恶而无地自容。我们固然需要这样一针见血的见解,但更需要抚慰心灵的美好事物,所以现在在各个领域里,善良、诚信、责任感依旧是抢手的。真正的讽刺是要让人更加热爱自己的种族,努力不再有这样的污点,这比一味的批判效果好得多。
而今,道德败坏,社会底线的不断降低,让我不得不直面这个表面还是玫瑰色的世界内心。
书中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的英国之丑态,我似乎还能找到中国的影子,虽然政局没那么黑暗,百姓也并非过的是“恐怖的生活”,然而人性、道德、理性的腐朽,使我们活得担惊受怕,人命关天的大事如今也见怪不怪,这是一种怎样的病态?这个问题应该问谁?
种族在进化还是在退化?怎样进化?更小、更大、器官衰竭而智商飞速提高,或者干脆人畜颠倒?世界要讽刺还是要抚慰?大概我们还是不能单一地说“世界充满了什么”,表面和内心很难做到完全一致。让我们关注世界,关心世界,我们最终是要让世界充满爱,而不会是无止境的讽刺。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篇4
在假期,学校留得作业中有读《格列佛游记》这一项。在原来虽说没有读过,但是也多少听说过一点!它属于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全书分4部分:《小人国游记》《大人国游记》、《拉普他等地纪事》《智马国》。本书写主人公格列佛出海遇难,飘泊至大人国、小人国的种种奇遇。作者借此讽刺英国统治集团争权夺利、党派倾轧等社会现实,并抨击侵略战争和殖民扩张。
我觉得书中最有趣的就是作者大胆的夸张,巧妙地将读者吸引!比如在小人国里,主人公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蜜蜂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身上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荒谬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和被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看看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玩物丧志的影子。
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篇5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文学名著,大家都很喜欢这本书。我也有《格列佛游记》,而且已经读了两遍。有人会说:书为什么要读两遍,读一遍就行了,干什么还费时间呢?我却不这么认为,好书不厌百回读。书就是要多读,多读书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读了一本书,但没学到什么知识这有什么意义呢?一本书只读一遍,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意思,只有多读几遍,精读细读才能深刻领会书本的全部内容,领会书本的实质意义。
就像《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我读第一遍时,只觉得格列佛的经历异常奇特;而读第二遍时,我才感受到了作者对每一种情景都做了细致的描绘,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才知道了书中深刻的含义。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格列佛因为在大海上冒险,突遇大风,船被打翻了,他抓住一块木板漂到了一个住着许多古怪的人的小岛上,从此开始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遭遇。他遇到过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马国,并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而文章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却是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比如,国王与民众和大臣之间有着不同意见,最终导致引发战争、自相残杀。
古代著名哲人陈寿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一本书就像一个向导,也像一盏明灯,它会带领我们走向知识的源泉。我们应该把一本书多读几遍,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书中的意思,只有领悟到书中的意思,才能学到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格列佛游记》不但给了我知识,还使我懂得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