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书籍,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写出有意义的读后感,读后感是对自己阅读过程的总结和反思,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红色的故事的读后感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色的故事的读后感篇1
?小兵张嘎》是我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整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中最残酷的时期--1945年。鬼不灵村的张嘎是一个机灵勇敢而又顽皮淘气的小男孩。
张嘎和奶奶救下了八路军的钟连长,当鬼子进村搜捕时钟连长为了保护群众而被捕,张嘎的奶奶被日本鬼子杀害后张嘎为了报仇,参加了八路军,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小侦察员。
张嘎是一个聪明勇敢的男孩,可他又很淘气,有一次张嘎缴获了一支“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走,竟动了嘎气,把枪藏进了老鸹窝里。像这样的嘎事有很多,什么堵烟囱啦,咬人啦,多的很。
我很喜欢读《小兵张嘎》这本书。我喜欢张嘎的淘气,毕竟他是个男孩嘛,哪个男孩不“熊”。我也喜欢他的勇敢,他刚强不屈,两次协助八路军打了胜仗。我更喜欢他的机智,他竟然用一把木头枪缴获了一把真枪。
小伙伴们,你们喜欢张嘎吗?在抗日战争中,有很多像雨来、张嘎这样的小英雄,他们就是我们新时代少年学习的傍样,我们作为新时代少年儿童,一定要学习他们的机智和勇敢。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在学习上要勤奋踏实,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将来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的故事的读后感篇2
我被《红色少年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李氏姐妹,机智勇敢的王二小——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狱中小烈士”宋振中,“神奇女交通”潘香风,“红色小歌仙”张锦辉——他们死守党的秘密,笑对敌人的酷刑,视死如归;保护牛草的何运刚,英雄之花努尔古丽,护林英雄赖宁——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群众的财产……
“有志不在年高”是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红色少年们虽然年纪小,但战争的洗礼,灾难的袭击已经让他们有了大人的成稳,勇敢和机智。在敌人面前,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人小,不会受到敌人的怀疑,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敌人的追捕;而在灾难面前,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少而胆怯,相反他们勇敢的挺身而出——看到这些红色少年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以林浩为代表的少年英雄们的事迹,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少年英雄的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在被一个个,一代代的少年们英雄感动的同时,我更为他们而骄傲。我骄傲我们华夏子孙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少年英雄辈出;我骄傲我是华夏的子孙,我是少年的一分子。谁说我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谁说我们是被宠坏了的一代?想想自己在各方面的努力,看看周围同学的执着认真;想想伙伴们在赛场的挥汗如雨,看看同学们在苦难面前的齐心协力,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古英雄出少年”阿!
我们此刻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不用为衣食发愁,我们不必提心吊胆地生活,我们是幸福的,无疑也是幸运的。但我们有我们的职责和义务,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有时间紧迫感,行动起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像红色少年一样,脚踏实地,肩负使命,为祖国灿烂辉煌的明天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红色的故事的读后感篇3
这天,我读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王朴的故事,有刘胡兰的故事,有董存瑞的故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1929年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而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还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走到山口时迷了路。他们望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让他带路。王二小先装着听话的样貌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声,敌人明白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此刻,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此刻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词作家、曲作家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来纪念他。
读后我想到了王二小为了保护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牺牲了自己保护了别人。他能够不保护躲藏的乡亲们,他也能够不牺牲自己,但他没有,他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再想想我们,不用保护别人,也不用牺牲自己,在这种好的环境下,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想想别人再想想自己,其实我们也能够做到的,但我们不努力,只要努力也能够做到。
从此刻起,我们应珍惜此刻拥有的一切,在这完美的环境里发奋读书,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完美。同时,祝福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强国之首,不再受其他国家欺负。
红色的故事的读后感篇4
暑假里我看了一些红色经典,其中在书香闵行网站上看到的红色经典连环画“赵一曼”尤其令我感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后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与女护士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1936年6月,在他们的帮助下,赵一曼逃出了日军得魔掌,但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泼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赵一曼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
现在我生活在一个平安的年代,我可以无忧无虑的上学学本领,寒暑假可以外出旅游,这一切是千千万万的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将红色经典发扬光大,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红色的故事的读后感篇5
历史像一条弯曲而宁静的河流,悄悄地在我们身边流过,它守护着祖先的智慧与光辉,铭刻著民族的欢喜与灾难,也记忆着无数先烈们对祖国的热爱,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自由。俗话说得好:有志不在年高。《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少年英雄的故事。
他们中有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刘文学,机智勇敢的王二小,舍己救人的韩余娟,英雄少年赖宁……这些故事令我们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虽然他们出身不同,经历各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有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和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
肯定有许多人会有这种疑问,是什么信念和精神支持着这些红色少年们面对死亡而面不改色,毫不畏惧?那么,让我们翻开书吧,能让我们感受到少年英雄在枪林弹雨中谈笑风生;翻开书吧,书中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翻开书的第一页,仿佛一个栩栩如生的英雄从纸上一跃而起,活灵活现的面孔在眼前飞扬。现在的我们是最幸福的,生活在繁荣,富强,昌盛的新中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们用花样年华和美丽青春换来的,同学们,我们是将来的花朵,我们是新世界的主人!让我们好好学习,欣欣向荣,将来用自己的春天,自己的才华,给祖国添砖加瓦!
红色的故事的读后感篇6
读了《红军的故事丛书—火种不灭》之后,我的内心一直激动不已,对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道不尽的心里话。值此党的__年诞辰,尊敬的党,请您听听我的心里话吧。
岁月更迭,今年,你就__周岁了。百年沧海桑田,风沙吹不老你的容颜,你仍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
你壮志在心,使命不改,走过百年仍是风华正茂的“少年”。1921年7月,你诞生在浙江嘉兴一艘小小的红船上,从此注定了一生命运多舛、好事多磨。在你的成长历程中,迷茫、痛苦、煎熬、守望、拼搏就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你的人生路坎坷不平,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也许是从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铸就你在懵懂时期就立下鸿鹄之志,决心要彻底改变的落后面貌,发誓要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一百年来,你一次次负重前行,一次次浴火重生,一次次实现了心中的梦想。一百年来,你始终初心如磐,坚定不变的信念,并不断为之努力奋斗。一百年了,你饱经风霜,但你始终怀揣梦想,仍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
你艰苦奋斗,青春不老,历经百年仍是风华正茂的“少年”。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百年来,你从未停歇,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你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励精图治,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身经百战。爬雪山,过草地,涉险滩,你从烽火连天的炮火中走来,你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走来,栉风沐雨,饱尝风云巨变。你敢于冲破藩篱、解放思想,为人民谋幸福,解决了人民的温饱,让人民住进了新房;你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唱响了“春天的故事”,让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桥横跨江河……
你坚韧刚毅,经久不衰,穿越百年仍是风华正茂的“少年”。一百年来,无论在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下,还是在艰难困苦的灰暗岁月里,你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坚韧不拔的毅力,以钢铁般的意志,登上了一座座“高峰”,自豪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用奋斗抒写中华儿女的豪迈,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少年,少年,中国的“少年”。是你,让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是你,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走进了幸福的新时代。我们永远尊重你、跟随你,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红色的故事的读后感篇7
假期里我读了《红军的故事丛书——红色军魂》这一本书我深受感触。通过阅读我晓得,红色,是党旗的颜色;红色,是中国共和国的颜色;红色,也是军魂的颜色;红色,更是中国人民军队的本色,红色代表着中国的伟大象征。
书中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投身革命斗争。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经过东征和北伐战争,我们党在国民革命军中已有很大影响为。然而,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斗争经验不足,对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为了实现革命的目的,曾希望与国民党合作建设军队,放弃了党对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致使北伐军的实权大部分掌握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手中 ,以至于当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时,大批手无寸铁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血腥屠杀。大革命失败后,由共产党帮助组织和发展起来的国民革命军迅速蜕化成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共产党和工农革命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彻底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民主革命,必须由共产引导才能完成;共产党要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必须创建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为革命斗争力量的核心 。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是__描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一首词 ——《西江月.井冈山》。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酃具和红西宁冈、遂川、永新4县交界处,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井冈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加上群众基础好,非常适合红军的生存发展。1927年底,__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的余部到达井冈山,争取和改造了袁文才、王佐的部队,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彭德怀等人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更加壮大了红军的力量。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1920年是红军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冲突与斗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古田会议上得到系统总结,被确立为红军的根本建军原则和制度。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探索阶段。虽然古田会议对党的军事领导制度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规定,并在红军中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随着“左”倾领导人占据中央领导地位,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遭遇里严重挫折。
__始终坚持“中国革命有它的特点,中国红军的斗争也有其特殊性,而这些是一个外国人永远不能理解的”的立场 ,这一立场被李德在《中国纪事(1932——1939)》中说成是__的一个“错误 ”。这个“错误”表明不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听从与外国或外国人指挥,就不可能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长征中,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形成了以__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独立自主的行使对红军的最高领导权与指挥权,标志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本书中,汤加玉的预言中说过一句话“红军不是神秘的“天兵天将”,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同我们一样。有爱有恨,有喜有悲。”是啊,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但他们别无所求,只想让我们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只想把全部的身心扑到他们心爱的事业当中。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怀着对党,人民,对革命事业的忠诚,踏出了人生亮丽的轨迹!
?红军的故事丛书 ——红色军魂》主要是让我们不能忘记曾为我们牺牲、让我们过上安稳幸福生活的那些红军们。要不是那些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繁荣的中国,就不会有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革命先烈,会把他们铭记。
红色的故事的读后感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