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理解电影情节和主题的有效途径和工具,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让自己的想法更加清晰和有力,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八佰电影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八佰电影观后感篇1
6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八佰》的一场内部交流观影。1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殊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导演,用最简洁的空间重建,即实现了对整场战役的全方位还原,解决了战争片最困难的微观战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矛盾。这样举重若轻的结构,甚至连《敦刻尔克》也无法做到。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就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八佰电影观后感篇2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的生命如稻草般脆弱,可一旦做了平常人做不到的事,那就不再平凡,不再平庸,变得坚不可摧。我们存在于这个时代,就必须肩负起这个时代的命运,无论是鼎盛还是衰败,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做这个国家的支柱,一个人或许是渺小的,但所有人都是同一条心,那一定是不可摧折的!
回顾历史,显得的当下存在太美好,与那时的人们比起来,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幸运?
革命烈士用满腔热血谱写着这个民族的魂魄,可一旦这个民族病了,只凭屈指可数勇敢的、无畏的人民是不够的,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不能留给外人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遭受危难时是不容易被打败的,从古至今,顽强的精神一直流淌在革命的路上。
1937年10月,上海沦陷,遍地狼藉。从影片中看到,一江之隔一面的大地上富丽堂皇,灯红酒绿,河水上映着对岸台子上的戏子,满脸洋溢着笑容,台下人在喧闹中有说有笑,孩子们在宽阔的`街道上轻盈的跑着,时不时回回头看看自己的父母有没有跟上来,路边卖糖葫芦的专心收着钱。这边没有硝烟,这里是租界。
一面的大地上,千疮百孔,肮脏的水潭里沉寂着泥土和血迹。仓库的楼被摧残的奄奄一息,楼内壮士满身伤痕,一个又一个生命在支撑着这片土地。第二日,日本人向四行仓库攻击我们没有足够先进的武器,即使日本人即将炸破楼梯,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用一个又一个生命背着炸弹去破坏日本人的进攻,壮士们连续的把自己投入敌群,就是这样才阻止了日本人进一步攻击。可上海四万万同胞呢?去哪里了?还是在租界里面贪生怕死,每天一推开窗子,听见的就是枪声、炮声,就看见四行仓库的人拼命与敌人抗争。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谁又不怕死呢?还是眼睁睁的看着这片土地被各国列强瓜分,还是看着同胞们白白地失去生命,上海之所以沦陷,并非中国人少,而是我们不够团结,如果同一条心,我们或许不会让壮士们用身体当炸药,活生生的被炸死。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民族正是有这些精忠报国的人,这个民族才没有亡!追溯历史,这个民族有过兴盛,有过衰败,却从未惧怕过!
拯救中国并非是靠四行仓库内的800人,壮士们的牺牲,只是为了点醒这个民族,点醒我们的魂魄,抗日的精神在于顽强,在于活着,生命给予这个民族最纯真的感情,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
八佰电影观后感篇3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敢尺寸与人,”曾经的抗日战争为我们烙印下了落后就挨打的道理,《八佰》这个电影也重现了当时抗日的情景。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1937年东北沦陷之后,日军进一步侵略上海发生的事。日军轰炸上海,除对面的租界外整个上海几乎都是废墟,四行仓库中有八十八军团,但人数只有四百多人,租界是一片繁华。晚上,大楼上围满了金色彩灯,穿着华丽的服装,该玩儿玩儿,该吃吃。而四行仓库却是破烂不堪,简直走灰头土脸,用恰当的词就是对面为“天堂”,四行仓库却是“地狱”。后来,为了鼓舞对面的同胞共同加入战斗,不怕艰辛过桥,却一直受者日军阻挠。
有一个画面,就是在人当做炸弹炸敌人时,日军背着一个钢板,拿手榴弹和枪都无法打死他们,有勇者,在身上绑炸药,用自己的性命而换取日军的死亡,他们的威武在所有人睹目下证实。所有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家人的,只为中华人民的胜利不顾一切冲上去,从而在炸弹的爆炸中死去。他们跳下去的那一瞬间是多么的英勇而悲壮!
在日军开飞机的机枪扫荡下,为了证实我们中华民族还在,不顾身上的伤口甚至用满是血的身躯,牢牢的支住国民党国旗,不让国旗倒下,对面的租界向我们敬礼、呐喊,我看见他们正咬牙坚持支撑国旗,仿佛那旗杆和旗帜有千斤重,在敌人的暴击下国旗慢慢倒下。
为了获取租界四百万人的支援,四行仓库的所有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桥的前方冲去,身体中弹了,就是爬也要爬出去,满身是血的士兵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耐力,只为冲出去!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不怕牺牲,团结一心才可攻无不克!
八佰电影观后感篇4
观看抗战影片,追忆峥嵘岁月。近日,为重温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业绩,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爱国热情,便利大本营(北京)国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便利大本营”),组织全体员工观看抗战题材电影《八佰》,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青春志向和红色生涯。
当历史赤裸裸摆在你的面前时,你会有何感想?
作为一个80、90后,历史对于我们来说,从来都是存在于初高中课本上的文字,而今天,当那段血淋淋的历史摆在面前时,才发现,那些简单的文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年那场劫难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今天回头再看依旧让人感觉到悲痛。
?八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为题材的战争片,讲述了史称“八佰壮士”的军人于四行仓库浴血奋战、阻击日军的故事。
这场战争非常惨烈,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有400多人,但他们要面对的是30万日军。
这样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原本注定是败仗,但是那400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主角,但又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个听着普通却又无比响亮的名字,如陈树生、端午、谢晋元、老算盘之类,其“舍生取义,我所愿也”的豪情壮志无不感动着每一个热血儿郎。
观影中,便利大本营的每一位家人无不被影片的剧情所感染,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懂得唯有更加珍惜当下拥有,才能为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更知珍惜,就要更加努力。曾经屈辱的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是不能忘记今天的和平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努力下的成果。
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是属于先辈们的革命记忆;
以史明智、继往开来,是当代人身上应肩负的责任。
疫情肆虐的2020年一切都是这么艰难,通过重温波澜起伏的抗战往事,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在当前形势下同舟共济、共度难关,更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见言见行、勤勉工作,为公司的.生存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人依旧是当年那个不畏生死,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了,曾经那个落后挨打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国力强盛的新中国。 这从来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如今依然有国家在经历着战争与苦难,我们只是足够幸运的,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生最让我值得骄傲的事情,大概就是我是一名中国人!
每一个中国人,请记住曾经前辈们为了祖国付出过的惨痛代价,时刻警醒着自己,只有中国强大了,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才能够更强大。
无论电影拍得怎么样,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国家能够在世界话语权中占据越来越重的位置,是无数先烈英雄们用命换来的,就像电影当中,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没有留名的。
铭记历史,方能展望未来。
八佰电影观后感篇5
一条苏州河,一岸是枪林弹雨的人间地狱,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间天堂。人与人的隔膜障壁,几乎绝望的刺眼对比,再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真实的中国。
英雄豪杰都是凡人变的。一场关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大型真人秀,管虎导演把这场真人秀展现出来的战争的残酷,还有人性的光辉。我在看《八佰》全过程中,从窒息、压抑到窃笑,最后热泪盈眶,恍惚间我也成了这场惨烈的真人秀之外的荧幕外那群看得热血沸腾,欲罢不能但又帮不上忙的看客中的一员。
于是我看到了影片最震撼的镜头:一个个士兵排着队,身上系着成捆的手榴弹,从几层楼上跳下去的时引爆,好让敌军的铜盾土崩瓦解。个别人还能跟别人说上一句:绑紧点。敌人夸下海口说三个小时能拿下四行仓库,说实话,我差一点就信了,因为要知道七十多年前的国家和军队太弱了,那时的软弱,就像那时的苦难一样刺眼。
这些普通人赶上了一场战争,骨子里带着点血气,想活命的心思动过,但时局不好,走太丢人,干脆都死在这儿吧,都能落个好名声家里的牌位都好了¨¨我的心随着影片的'推进而推进,眼见着一个个到死衣服破破烂烂、浑身脏兮兮的人倒下了,他们演了一场生命中最大的戏。
八佰电影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