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事迹材料时,我们要注意尊重原始资料和研究对象,事迹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健康主要事迹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健康主要事迹篇1
迷人的景、美好的事、善良的人在我们的身边萦绕,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那双眼睛,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美丽善良、可爱可敬的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
她就是王xx,41岁,高中文化程度,家住千阳县水沟镇水沟村一组;丈夫阿玉,43岁,初中文化程度,常年在外地延安打工;育有一女一子,女儿静静,出生于1999年12月8日,现就读千阳县红山中学,长得水灵秀气、学习名列前茅;儿子小飞,出生于20xx年8月12日,就读水沟中心小学四年级,也是虎头虎脑、聪明可爱。今年正月一家人搬进了辛苦建造、期盼已久的新房、现在过得和和美美、乐乐呵呵。
往事不堪回首,王xx想起以前所经历的种种,每每心痛不已。最让她难以释怀的`是女儿8岁那年生的那场大病,一说起当时的情景,犹如昨日之事,她清晰的记得,当天女儿开学报名时突然晕倒,吓坏了她和丈夫,急忙将女儿送往县医院,县医院看病情严重又建议将其送往市医院,最后把女儿安置在了宝鸡市中心医院,经过严格仔细的各项检查,女儿被确诊为脊椎炎,对她们这个本来就很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晴天霹雳;当时婆婆也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儿子也只有三岁,都需要人照顾。她就像是被撕成了两块,一边要照顾躺在医院的女儿;另一边还要担心在家无人照顾的婆婆和儿子,内心的煎熬和疼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用手擦拭掉泪水,她缓缓的开口:“一想到女儿小小年纪就要遭受这样的罪,我恨不得替她受,庆幸的是在亲朋好友、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下,女儿恢复了健康,在女儿休学恢复期,刚开始孩子连碗都不能自己端,需要喂吃喂喝,我每天帮助她练习抓豆子,渐渐的她的手变得灵活了,身体也恢复了健康,重新回到了她热爱的学校教室,同学们的身边,我觉得老天爷对我还是很怜悯的。”在这种艰难困苦面前,她表现的是那样的勇敢,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善良……
她的善良,不单单表现在作为母亲对女儿的爱,还体现在儿媳对公婆的孝,她婆婆去世前两年,一直瘫痪在床,得到了儿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入微的照料,她为婆婆接屎倒尿,受苦受累最多,据她说,婆婆直到去世时,还在说:“我走了,我xx的苦也就到头了,我把她害苦了,给娃没帮上忙,倒添了不少麻烦。”婆婆的一番话,更加突出了王xx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儿媳,同时也是一位好妻子,把家里孩子老人照顾好,丈夫才能安心的在外打工挣钱养家,日子越过越好。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王xx是一位真正践行这句话的人。
健康主要事迹篇2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我时刻牢记“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服务宗旨。为民解困、做灾民的贴心人。灾害发生时,我总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及时组织群众抢险救灾,稳定其情绪,安抚灾民,并鼓励灾民生产自救,尽快争取政府对灾区群众进行救助,把救灾款、物等及时地送到灾民手中,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尊老爱老,做老年人的暖心人。黄道乡敬老院的房屋全是九十年代初期建设的砖瓦旧房,十分简陋,为了不影响老人的正常生活,我想尽一切办法向上级争取资金,并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投资30余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改扩建,新增院民住房20余间,娱乐场所80㎡,修建3个出租门面,并对院内进行美化、绿化,与此同时,每逢春节,老年节,还组织发动“敬老献爱心”活动,中小学、卫生院等单位纷纷送去慰问物品,目前,院内供养对象25人,使他们体会到“虽然没有子女,但也能享受到儿女福”,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和爱人结婚以来,我们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爸爸因病去逝,我和老婆就把妈妈接过来和我们住在一起,对妈妈我们很既尊重又孝敬,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向她请教,听取她的意见,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平时从不同途径、用不同方法孝敬她,如出差在外买好吃的食物、买好的衣服给她,逢年过节给她送上礼物等。同样的,妈妈对我们也特别的关心,经常买些我们喜欢吃的东西放在家里,有什么好东西都先留给我们;她在家做饭总是计算着时间,争取在我们下班回家后马上吃上很香的饭菜,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我们全家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生活有滋有乐。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还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常言道:“成功人士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人支持”,我说应该是“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在支持。我和老婆我都忙于工作,儿子又还小,经常加班加点,为了支持我们的工作,为了不让我们被家中事务分心,她主动承担了带孙子、做家务等责任,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她既是家中的顶梁柱,更是我们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在我的这个家庭里,虽然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从没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和谐家庭。
三、夫妻恩爱,同舟共济
我夫妻俩恩爱和睦,一起承载工作、生活的重压。我们都在单位上上班,平常工作繁重,特别是我,由于工作性质有时不能回家,她也毫无怨言,但我俩能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生活上能同舟共济,事业互相鼓励,不弃不垒,下班回家后为了让劳累的妈妈多休息一会,我们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商量生活事情,沟通感情,如果谁的工作任务重,对方就主动承担家务事,减轻对方的工作负担。因此,我俩因生活琐事从未吵架。
四、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我夫妻俩不管多忙,也抽时间教育孩子。我们全家统一教育思想,不能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我夫妻俩首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们教他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的事情让他参与做。
五、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我们四口之家中,我们都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待人热情有礼。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严格遵纪守法,没有参与黄、赌、毒等违法活动,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依法行使和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是乡纪委副书记、民政办主任,带头廉洁奉公,依法行政,从来没有为了个人利益而收受贿赂、以权谋私;家庭成员守廉、助廉、倡廉意识非常强。
六、邻里团结,互相帮助
我们住的楼栋有一半住户是退休干部,大多子女不在身边。他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我们都热心帮助。下水道堵塞,我们去疏通;楼梯、煤房通道肮脏,我们去打扫……由于这样,我们与邻近住户能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关系非常融洽。
七、崇尚科学,倡导文明
我们的家庭生活方式文明科学,能够勤俭持家,科学理财,合理消费。注重环保,能自觉净化、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家人根据自己的年龄、爱好、时间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我夫妻俩晚上做好家务后就去街上和广场散步,放松心情、沟通感情、探讨工作和教育孩子的方法。节假日一家人到重庆、九龙洞、凤凰等地方游玩,增进一家人的感情,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由于我们平时崇尚文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互相尊重、关爱,讲责任讲义务,培养良好的家风,因此,形成一个温馨、快乐、和谐、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老人安享晚年快乐生活、孩子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健康主要事迹篇3
小林家庭一家常年坚持“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热心公益,每年积极参加公益环保活动,真正做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能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绿色家庭创建活动。
小林是泉州市鲤城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站长,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已有26年,具有丰富的环保专业知识,经常到街道、社区为群众普及环保知识、发放环保指导手册。在这位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小林家中的冰箱、空调、热水器等家电产品均是节能产品并贴有能效标识,阳台上整齐摆放着大小不一的盆栽,一片绿意盎然。
小林的妻子是一名节能环保的巧主妇,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节约能源资源,如将空调冷凝水回收作为拖地、冲厕及浇花用水,去商场消费时坚持自带环保购物袋,平时也能够注意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做到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在旧物改造方面也是一把好手,经常利用旧衣物自己缝制布袋、抹布等,既实用又环保。
在他们夫妻身体力行的示范带动下,两个孩子也养成了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自觉做到节约用水、随手关灯。家人之间时常互相提醒监督,无论在家里还是外出就餐都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坚决把“光盘行动”贯彻到底,日常出行也尽量采用步行、骑车、公共交通、共享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
绿色家庭的创建离不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参与,小林家庭在营造绿色环保家庭氛围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带动着周边邻居践行绿色新风尚。
健康主要事迹篇4
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12口人,既有嫡亲的祖孙四代,也有主妇残疾的哥哥。30年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一桌吃饭,一屋住,家庭成员至今从未红过脸,父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婆媳胜似母女,姑嫂情同姐妹。
这是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家庭,大儿子子承父业,经营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儿子远赴贵州发展,成立名副其实的青年企业家,企业涉足建材、矿产资源、房地产、酒店、商业超市等行业,全家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这也是一个备受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尊重的家庭,数十年来,家庭成员倾心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弱济困,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坐在老方家的庭院中,听着他侃侃而谈家事,真正懂得了家和万事兴的含义,深深地为这个家庭所蕴含的魅力所折服。
老方先后担任了湖坊公社农技员、农技站长、农民副乡长、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等职务,并于20xx年退休。退休了,这位身上安装着心脏起搏器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岁月更替、职位变换而消磨工作的激情。怀着一颗为民奉献的丹心,老方又接着在新农村建设上唱响一曲奉献者之歌。
20xx年湖坊镇湾里自然村被上级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乡亲们渴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盼了几十年,深受群众信赖的老方,被村民推选为理事会顾问。老百姓说,有了方书记来村里管事,我们最放心。
为了将湾里建设成全县乃至全市、全省一流的新农村,老方将自己的整体构想告诉了远在贵州遵义创业的小儿子,并且掏出了心里话:我从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再说,回报家乡也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湾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咱家的事!儿子军子被父亲所感动,承诺:除上级专项划拨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外,其余所需建设费用均由方家全部承担。
那些日子里,老方不顾自己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心脏病可能随时发作的危险,经常忙里忙外,操心费力。夏日炎炎、暑气逼人,他头戴草帽,挽起裤腿,同村民一起在工地上干活;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他又提着热水瓶跑前跑后给正在建设新农村的村民兄弟沏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香茶,给大家加油鼓劲。
为了美化村容村貌,建设公共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老方一家投入83万元资金。巨额的资金投入,大量的心血付出,换来了湾里面貌的大改观。20xx年湾里在全县、全市新农村建设评比中名列榜首,被江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最美的村庄6之一。20xx年、20xx年湾里6组新农村建设图片在人民网滚动播出60批次。从省内外慕名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对湾里新村的建设赞叹不已。
如果说方家是一栋生机盎然的房子,那么每一名成员就是支撑起家庭的一根根柱子。每个家庭成员看似普通低调,但个个拥有一个宽广的心胸和甘为人梯的奉献情怀。他们各自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方家的每一步跨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心力,为社会的和谐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小儿子军子开始创业生涯时,大哥方加军已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了一名农技员,后来还当上了镇里的农机服务站站长。凭着钻劲和过硬的育种技术,把农技站经营的红红火火。
与此同时,弟弟在当地乡镇水泥厂上班并通过入股煤矿挣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介入当地的一家水泥企业改制。工作量骤然增加,工作强度加大,资金、管理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就在弟弟创业启动缺少资金时,方加军不光拿出了自己全部积蓄,还以自己的名义贷了20多万给弟弟;一听说弟弟要远赴贵州发展,而本地的那家水泥企业需要人管理时,毫不犹豫地离开农技站,到弟弟手下当了三年的厂长,直到弟弟将所有业务全面转往贵州发展时,他才重新回到农技站,由弟弟投资成立了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干回了自己喜欢的老本行。
如今小儿子军子的蛋糕越做越大,独资的10家企业分布在黔、赣两省,已形成以水泥为主,科、工、贸、农多业并举的综合性经营实体,各类企业累计年实现利税6000多万元。
没有兄弟姐妹之间团结互相扶持,没有来自家庭的力量源泉支持,我的企业不可能发展至如此规模。军子对此满怀感激。
回首1969年到铅山湖坊落户至今,老方对自己家的变迁,总结为"三个变"和三个不变"——变的是家中的富裕生活,变的是家庭由农耕迈向企业的生活方式,变的是由温饱转向小康的生活质量;而不变的是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光荣传统,不变的是和谐美满、敬老爱幼的家庭关系,不变的是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
的确,和谐、敬业、勤俭,铺就了方家事业成功的基石,成就了方家的幸福美满!
健康主要事迹篇5
襄阳市二十七中学有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家庭,那就是小美老师家庭,小美老师的妻子杨冬玲也是该校一名教师,儿子黄聪就读于27中学。一家三口,互敬互爱,积极进取,遵纪守法,是全校公认的幸福、健康家庭。
一、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关爱老人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我们家中同样表现得更细致入微。四位老人没和我们住在一起,因为老人勤劳,他们喜欢开荒种菜,亲近自然。平时我们从不同的途径,用不同的方法孝敬他们。我们外出学习或开会,在外买好吃的食物、好衣服,走亲戚得的烟,都给老人拿去,逢年过节给老人送上礼物。我主动号召,哥弟几人出钱给岳父打了一口水井,并买来水泵,这样岳父岳母也用上自来水。遇到天旱时节,岳亲还主动叫邻里相亲们到他水井里挑水吃。
四位老人虽然文化不多,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向他们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
去年夏天,岳母高血压引发了中风,我和妻子第一时间把她送到襄阳市中心医院,我们二人轮流每天在医院照顾,病情稳定后,我们把老人接到家中,每天给她洗澡,陪她说话,给她做康复按摩。开学后,日常的教学工作繁忙,我们每个周末都回家看望老人,给她洗衣洗澡,给她做可口的饭菜,晚上陪她睡觉。每晚上几次起床端水喝,岳母对我们非常挂念,平常一有病就让我去和她说说话,她逢人就说,小女儿和小女婿好,他们一来,我的病就好了。我们一大家人,从没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相互凉解,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关爱幸福和谐的家庭。
二、献身教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在20年的工作中,小美老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风风雨雨的日出日落。在工作中,他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本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作态度,具有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小美在20年的教师生涯中,他担任班主任工作17年。20xx年起,他还担任学校《攀岩》文学社社长一职,20xx年5月,他担任“襄阳晚报社27中学小记者站站长”一职。
20年来,他曾多次获高新区“教坛新秀”“师德先进个人”“模范教师”称号,优质课和论文多次获区、市级奖项,共有约100篇教学论文、通讯及辅导学生作文300篇发表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襄阳日报》《襄阳晚报》等报刊杂志中。
小美老师时刻把“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自己的工作追求。
三、互敬互爱、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相互尊重是家庭和谐振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是家庭欢乐的表现。1998年小美和杨冬玲结婚,夫妻俩在生活中相互照顾,每天不管那个先后下班,早回家就做饭,打扫家庭卫生,从不计较谁多干活,谁少干活。他们俩相互信任。在当今花花世界里,从不猜疑谁有什么时候么外遇等。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教师工作是琐碎的。但他们都一心想当一名优秀的老师。他们相互理解、尊重对方,支持对方,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难困惑时相互开导、相互帮助。他们恩爱和睦,有时双方有怨气时。另一方就忍让,不说话,使对方就无话可说,结婚20多年没有大吵大闹过。
四、少生优生、善育重教、以身作则
夫妻俩不管多忙,都抽时间教育孩子,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为了使孩子能够更加健康成长,夫妇俩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们,另一方面率先为孩子作榜样。在生活上追求谈泊,不赶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他们经常教育孩子只要一菜一饭能吃饱,美好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他们全家统一思想,不能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导他做人。
他们就给他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他们夫妻俩首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意默化地感染他,在生活中发现孩子对人有礼貌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辩明是非,改正缺点,从小就培养他独立生活能力,尽量给机会做力所能力的。
五、遵纪守法,家里和睦相,健康快乐
他们一家人都喜欢看书报,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严格遵纪守法。他们夫妻和他们都没有参加黄、赌、毒等违法活动。
健康主要事迹篇6
这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爱,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动商量配合,互相关心扶助,理解沟通,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就是汪xx和王xx的家.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他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是万家灯火中最平凡不过的那一盏,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20xx年,汪xx王xx家庭获得上饶市“最美家庭”提名奖。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乐家园
汪xx与王xx于1997年结婚,夫妻两18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敬如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汪xx,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25个年头,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同事、领导的认可。
在农村,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给孩子的学前教育是不系统、不专业的,而且现在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深受丈夫“园丁”情怀感染的汪xx萌生了办幼儿园的想法。20xx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开办了李宅乡贝贝乐幼儿园。这些年来,靠着他们勤奋的双手和对孩子们的满腔爱心,幼儿园渐渐走上了正轨,众多的留守幼儿在这里得到关爱与欢乐。
除了事业上的进步,他们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温馨幸福。最让汪xx欣慰的'是,婆媳关系这个千古难题,在他们家却不用烦扰。18年来,他的妻子从未与公婆拌过嘴红过脸。他的.母亲今年63岁,父亲67岁。20xx年父亲患了脑溢血后,留下了后遗症,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父亲出院后,他们便把两位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汪xx是个大孝子,为了使半身瘫痪的父亲能尽快恢复健康,他不惜代价四处寻医问药。不管工作多么累,压力多么大,他都坚持每天下班后为父亲按摩手脚,帮助父亲做运动。他使出浑身解数,让父亲能早日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么累,王xx疼在心里,她在忙完了幼儿园的事情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抢着为公公端饭送水,以尽儿媳的微薄之力。“苍天不负有心人”。值得庆幸的是,在两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关照下,汪xx的父亲如今已经能够左手拿勺吃饭,拄着拐杖去遛弯了。
汪xx的弟弟20xx年在外打工时落下了一身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岁还单身一人。于是,王xx与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里,悉心照顾。现在他们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二、携手创办普惠园,热心公益报社会
汪xx经常对妻子说,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他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他们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社会捐献爱心活动。20xx年,宗儒源头的小宇杰不慎烫伤,需要多次作植皮手术,医药费不少于八万元。这简直是给本来就贫穷的农村家庭一个致命打击。汪xx夫妇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四处奔走相告,呼吁兄弟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小宇杰渡过难关。仅第一次便为小宇杰募捐一万八千多元。如今小宇杰已基本恢复健康,又来园里上学了。汪xx两夫妻商议,每学期都为其减免保育费,且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小宇杰,让他忘记痛苦,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三、爱国守法懂诚信,为梦汇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俩夫妻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积极执行居委会有关规定,配合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他们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汇聚正能量。
在汪xx看来,“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只有做到“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幸福的家庭。汪xx认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他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幸福和温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健康主要事迹篇7
老杨,男,现年45岁,是一名普通村民。
年富力强的他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勤劳致富、家庭和睦。在外是好村民、好邻居,在家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他把事业和家庭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新时代和谐家庭的典范。
他成功地把家作为事业的基地,夫妻恩爱,夫唱妇随。他在家和在外一样勤快,夫妻俩平日里常和老人走动帮老人做点事情,逢年过节更是去拜见并孝敬老人。他教子有方,儿女在家庭的温暖下茁壮成长。
平时邻居常常能看见他们全家其乐融融、亲密无间的身影。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老杨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普通农民,有着农民与生俱来的朴实,为了村民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他不怕苦不怕累,毅然做起了别人都不愿做的掏粪工。他全心全意为民工作,哪家地里要上肥,只要言语一声,他就会及时地把肥料送到地里,他没有时间照顾家庭,繁重的家务、子女教育和照顾老人的工作都落在妻子苗苗一个人肩上,她不紧不嫌气丈夫的工作不体面,反而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而且在家里做妻子、做母亲,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她同样做得非常出色。
苗苗放弃个人的业余爱好和休息时间,承担起全部的家务。家务活是一个极其繁杂、出力不出活的工作。她为让丈夫安心工作,生活中她常抽空和其他几个妯娌相互走动,相互沟通,促进彼此间的感情。每次只要是轮到她们家照顾老人,她总是在打发走丈夫和上学的儿女后就急忙往婆婆家赶,帮婆婆做家务。为料理好两家的家务,她养成了中午不休息的习惯,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丈夫、女儿和公婆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受到邻里的赞扬。
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他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洗刷买烧、培养子女上学以及其它生活琐事,妻子苗苗独自承担,从不让丈夫操心。并在工作上全力支持丈夫为民做事。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子女成才
为了培养子女成才,他们重视对子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工作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子女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有苗苗一个人承担。子女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特别是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来说更是如此。她愉快地承担起子女上学接送、管理的全部事务。她不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关心子女沿着正道走,勉励子女勤奋刻苦学习、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团结、礼貌待人,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关心子女的成长状况。老杨深知妻子的辛苦,有点空闲时间他也顾不上休息,总想着帮妻子做点事情。他们夫妻间相互忠诚信任,互相关爱,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他们的子女学习成绩好, 爱好广泛,身心健康。
三、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献爱心
生活日常开支,苗苗能合理安排,克勤克俭,该花的一定花,不该花的,从不浪费。在双方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尽心尽力给予帮助。他们对年迈体弱的老人,能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去看望他们,或带上一些水果、营养品之类的东西孝敬父母;老人头痛脑热时,带他们去医院看病、拿药。在家庭经济关系中他们双方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处理得非常好。对双方的老人都能做到经常去关心照料,并掏钱帮助解决问题。他们常教育子女要关心敬重老人,常回家去看看老人,问寒问暖。在他们夫妻的教导下,孙子、孙女树立了正确的敬老观,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都会去看望老人,并讲一些新事情、新思想给老人听,帮助老人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式。
四、团结邻里,互帮互助。
老杨夫妻俩都是热心肠。街坊邻居哪家有个什么事,只要用的着、能帮的上的他们都会伸出手来帮一把。就拿邻居家孩子办婚事来说吧,办喜事都图个喜庆热闹,人自然少不了,请客也是难免的,光应付这就得好几天。老杨的妻子苗苗主动上门去帮忙,一帮就是三四天。拔葱倒蒜、洗碗摘菜,做完这个做那个,象给自家办事一样踏实。有人说你一个邻居过来应付一下就行了何必要做的那么辛苦呢,那么多人做事你少做点也无所谓。可她却说:都是街坊邻居住着,谁家能没有个事,互相帮帮就都过去了。普通的人,朴实的话,可这里面包涵的意义却令人深思。
在家里,他们是好儿子、好媳妇、好父母,在外面他们是好邻居、好家庭、好村民。他们创建了和睦的家庭,他们做到了邻里的融洽,他们更点燃了和谐的希望。
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大力宣扬和谐家庭先进事迹正是希望利用我们周围触手可及的榜样力量来推动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谐。
健康主要事迹篇8
小斌同志的家庭与千万个家庭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这普通的背后,却蕴藏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这一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同事、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爱岗敬业
工作楷模 小斌同志不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充分发挥军人的本色,认真履行职责,处处以身作则。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近几年,他担任我镇林工站站长,经常不分昼夜的奔赴在森林火灾第一现场,亲自指挥、加入灭火队伍,尤其是在逢年过节,举家团圆的时刻,林工站的工作人员丝毫不敢放松警惕,时刻准备着遭遇火情时进行紧急应对。每年夏天雨季来临时,他还主动参与到防洪防汛工作中,遇到大暴雨,整夜巡查,排除受灾隐患。正是因为他的突出表现,年度考核连续多年排名第一。这些荣誉的取得,与他爱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二、尊老爱幼,家中模范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小斌同志还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他把工作之余时间都留给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身为一家之主,他以宽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做到“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怀”。作为儿子,他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他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为丈夫,他爱护妻子,与妻子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父亲,他以身作则,注重对儿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独立自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勤俭朴素
家中贤内助 小斌的妻子齐鸿燕同志在我镇职工餐厅工作,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作为媳妇,她恪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生活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儿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为了让丈夫做个清清白白的乡镇干部,不滥用权力,不迷失自己,她建立起比一般家庭更加纯朴和节俭的家风,牢固地守护着自己家门。她常吹家庭廉洁风,常念家庭廉洁经,督促丈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外做到“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
四、以德育人,父慈子孝
在父亲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之下,小斌同志将儿子党浩然培养出自立自强的性格,在生活上,独立自主,在思想上力求上进,在事业上努力拼搏。
在小斌同志带动和影响下,全体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努力,精心营造出一个洋溢着温暖、民主、文明、科学的美好家庭。
健康主要事迹优质8篇相关文章:
★ 主要先进事迹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