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的回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美学和审美,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老舍》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老舍》读后感篇1
故事的开始是在北京的裕泰茶馆,迎面而来的老北京味道把我带入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稍带热闹的场面与结尾处王掌柜上吊而死的凄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幕场景下来,留给我的不止是我对老舍先生精湛的写作技艺的叹服,还有我对那个时代的思考与感悟。
“曾想倚剑走天涯,奈何服输于现实。”秦二爷在第一幕的正直与实业救国的决心让我震撼。在那个戊戌变法,军阀混战的混乱时期,大多数人情绪低迷,或愚昧无知盲目地抵制变法,或趁火打劫欺压弱小。大家像一盘散沙,又像一群吸血鬼,在各个地方张牙舞爪出演丑剧。而秦二爷不但没有同流合污,反而产生实业救国的想法,宁可自己一无所有,也要挽救这个迷茫的民族,岂不让人心中一颤,为之肃然起敬?
然而,一己之力终究寡不敌众。
在那个天色昏暗,烛光摇曳的傍晚,当年的秦二爷与王利发、常四爷再次相聚在裕泰大茶馆,他们身上均没有了当年的不服气。而秦二爷,也随着大茶馆的转让彻底向黑暗的现实低头,唆使劝诫其他人有点钱便要自私的去吃喝嫖赌,全然不要理会民族与国家的命运。这已然不是当年的秦二爷,而杀死当年的秦二爷的,正是这黑暗的现实。它在黑夜中用一把锋利的尖刀刺向所有企求挽救民族危亡的秦二爷们,然后又毫不犹豫的将它拔出。
将左右逢源奉为谋生之道的王掌柜,正直爱国、乐善好施的常四爷、丑恶的庞四奶奶、命运悲苦但仍然坚守正义的康顺子……这些人物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各个有血有肉,形象饱满。让我不禁感慨:他们都是想方设法在这样一个社会现实中生存下来,他们都在努力地为自己,为他人生存下来。老舍先生让作品浸润在老北京的旧时代这样一个背景中,用动听的声音将故事娓娓道来。作为经典名著的它实至名归!
同时,《茶馆》中揭露的当时社会的黑暗令我痛心,它就像一个黑心女巫,豢养了许多以吃人谋生的动物,她不仅教唆动物去四处咬人,还要用自己的黑魔法把一颗颗跳动着的红心变黑。这部剧吟唱的挽歌,和着低沉悲伤的旋律,唱尽了当时人们以及社会的所有凄凉。当“莫谈国事”四字越写越大;当好不容易有了花生米却全嚼不动;当小二德子揍过一个又一个教员;当大家由热血沸腾到心灰意冷……我就知道,这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之处。
一曲《茶馆》呜咽声,唱尽多少凄凉痛。
《老舍》读后感篇2
?四世同堂》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和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们的英勇无畏。
书中的人物冠晓荷是住在小羊圈里的住户,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计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对日本人毕恭毕敬,向他们的背影深鞠躬,给日本人下跪,却因为“消毒”丢了性命。他的太太外号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国被日本打垮,找关系给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刚烈,对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后和冠晓荷的结局一样,在他们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书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大学生,见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国奴,而决定离开北平,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做一个抗战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后,他已经不是一个急躁的学生,而变为了有丰富的阅历和抗战斗经验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组织委派,潜回北平,做情报工作,他在北海公园刺杀了给日本人做特务的`招弟,在抗战胜利时,与邻居们共享快乐。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国人,他不怕为国捐躯,只希望为战争胜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是一部灵魂的觉醒史。战争激怒了人,也改变了灵魂。虽然招弟从一个纯洁的姑娘变成了日伪的特务,让人心寒,然而钱默吟却被战争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旧式知识分子激怒成投笔从戎的革命者,也让矛盾的高第与瑞全并肩作战,让祈老爷子抱着妞妞去找日本人算账,让小崔和李四爷等人不乏悲壮地为革命而牺牲……这足以让人喟叹,让人震撼!
这是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人性之花的淋漓绽放,是一首铿锵激荡的民族灵魂的交响,这是在先生的妙笔下,一朵永开不败的民族之花。这里,我们借先生的笔看到了一部旧中国的抗战史,了解到了在枪炮的雷鸣中形形色色的最本质的性格,它让我们不断地理解与反思。而透过这部国民史,我们又读懂了一位生在炮火年代的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他轻松幽默的笔调里有的是满腔的愤慨,嘲笑讽刺的帷幔下透露出的是一颗对家国拳拳之爱的心,是对国民蒙昧强有力的呼唤,是对胜利最急切的渴望与坚信。
这位先生,叫老舍;这部书,叫《四世同堂》。
《老舍》读后感篇3
《养花》这篇课文,详细记叙了老舍爷爷在养花劳动中的苦与乐,充分表达了老舍爷爷对劳动的热爱。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劳动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体会。
“要是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也不在乎。”劳动中要是没有,又怎么会有甜呢?世间没有不劳动就获得的快乐,也没有可以不吃苦的劳动。老舍爷爷的经历不正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
“多得些知识并不是坏事。”说得多好啊!不过,要获取知识,如果不付出劳动,不尝尽酸苦,怎么能行?又怎会取得快乐和甘甜?吃不得苦的人,永远无法邀游知识的海洋。我以往学习,吃不得苦,想学好功课,却又改不掉贪玩贪睡的毛病。经过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我终于明白了“学习应当吃苦耐劳”的道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老舍爷爷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为人做事的真理。这句话将永远是我的座右铭: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试问,不劳动又哪来什么作为呢?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拼装蝴蝶模型的情景:酷暑,太阳火辣辣的,热气的人,蚊子“大军”更是令人烦恼不堪,但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拼装,拼装相当困难;我毫不放松。一秒钟、两秒钟……一分钟、两分钟……我的手心里积满了汗水。手又酸又痛,我坚持不懈地挤压着,连零件的锐角划破了手也不在乎。终于,一架精致的小蝴蝶模型在我的手中诞生了。我愉快地想:虽吃了些苦,值得!
读了《养花》这篇课文,我深深认识到了劳动的真正含义:在尝尽了苦、辣、酸、咸之后,才会有不尽的甘甜。
我一定永远热爱劳动!
《老舍》读后感篇4
老舍喜爱小猫小狗,花花草草,四处风景,爱穷人,母亲,爱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爱生活中的一幕幕场景。
老舍是一个老小孩,他有趣幽默,善于、运用语言,犀利有智慧,会正话反说,让人读了以后想笑都笑不出来。
我特别喜欢《洋娃娃,四十分》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老舍先生的教育理念——快乐童年,快乐学习、快乐教育。虽然女儿数学考得很差,只考了不及格,但是他为了鼓励女儿给女儿加油让女儿被邪气还是跟女儿开玩笑说自己小时候数学考得比女儿还差。但是后来女儿得知,爸爸的'数学非常优秀,考的都丰常好,女儿这时才恍然大悟父亲对他的一片良苦用心。
在《我的母亲》老舍用平实的文字、饱含感情的笔触描述了母亲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靠打零工赚钱养活一家子,即使再苦再累,也不忘善待亲朋好友,不忘帮助更穷苦的人们;在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年代中,即使站在强大的侵略者面前,也表现得那么勇敢、坚强,充分表现出了当时中国女性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优良品质。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在生活中爱我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在我晚上睡觉时总是把我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在第二位自己经常半夜里起来看我给我盖被子怕我着凉。
老舍先生知识渊博,热爱生命,对世界充满好奇,是个富有幽默感的作家。
《老舍》读后感篇5
小说通过一个旧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描绘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善良、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祥子老实、健壮、纯朴,对生活有骆驼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后来,经过3年的省吃俭用,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车,但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他又攒够了钱,却又被那可恶的孙侦探给怍了去。第三次,他娶了虎妞,还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子,本来日子过得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虎妞却难产死了,祥子伤心欲绝,没法了,只好把车子卖了来安葬虎妞。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它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他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旧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多么令人畏惧,竟然有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仅仅是北京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力车夫,在社会上是不显眼的,但命运还是不能放过他,折磨好强的他,毁了他的梦想,后来沦为自甘堕落的人。悲剧总是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祥子胸怀大志,勤劳节俭,为什么最终还是走投无路?为什么非把他逼上梁山不可?难道那是个不让好人有活路的社会吗?
其实祥子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典型,他的下场就是当时社会所有无权无势的人们的下场。从中可以了解到,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是过着怎样的生活。
祥子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失败了。而他的失败就败在没有坚持,不过就算他坚持了,在残酷的社会中,他又有几成的把握能买到一辆洋车,过上幸福的生活呢?几乎为0的把握。唉!过去的社会啊!
《老舍》读后感篇6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
对于“母亲”这一词,我想,应该众人皆知吧,你的母亲也是百般的疼爱你、呵护你。对于你又做了什么让母亲高兴的事???好好的为你的母亲“服务”一会吧!
老舍的母亲生于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由于家境贫困,他的母亲每天都要洗两大绿瓦盆的衣服,还得给人家缝补或裁缝衣服,一个家人全靠母亲......
读到这里时,我的心似乎也颤抖了一下,我们的母亲也是这样。我们的要求母亲都会尽力完成。妈妈一直都是劳累的,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只有晚上睡觉时能休息下;早上还得早起为我们做早饭。我们跟妈妈要零花钱时,妈妈如果不给,我们还气她,这事让我感到很后悔,我也和老舍一样用一个词来形容——“心痛”!
父母对我们的爱总是难以回报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人的父母不伟大?偶读老舍的《我的母亲》深有感触,老舍以其平实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激起了我内心的共鸣。
在老舍的文章中,这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这是一位善良的母亲,这更是一位坚强的母亲。在老舍的眼里母亲并不识字,她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投下的轨道而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们作为子女的,应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父母,感谢他们所付出的,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一切。即便身在远方,也要常回家看看,毕竟那是你永远的根。不要让老人操心,也不要让老人孤独,因为他们付出的够多了,因为你是他们的命。
母亲,我爱你。
《老舍》读后感篇7
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是一个普通,但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叫的茶馆。茶馆的名字叫“裕泰”,象征着富裕和安泰,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但是在当时这样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一部简简单单的三幕话剧,借助于一家普普通通的的茶馆,将半个世纪的岁月浓缩,将许许多多符合时代特征的小人物涵盖,将一个国家在那些个特定时代的悲哀诉尽。
?茶馆》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绘导了一出由往昔岁月和市井生活画面组合起来的.社会大戏。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中,这个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概括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段,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等人物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王掌柜,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老主顾常四爷,同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但不同的是他比王掌柜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样都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我最钦佩的还是常四爷了,钦佩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在清朝时,他有份“铁杆子庄稼”不用干活就拿钱。后来清国灭亡,常四爷没有像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到了民国时期,茶馆新开张时,松二爷,常四爷都去贺喜,常四爷虽然穿的没有那么体面,但他的精神面貌很好,面对政局的混乱他还能放得下面子,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很难生存。因为他是以一个单纯的方式出现在舞台上,他正义,爱国,实话实说。也许你觉得这个人太过于直肠子,不够圆滑,反而会给自己惹祸上身。但反过来看看王利发,他够圆滑了吧,可最后还不是一个死的下场。
曹禺先生曾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也有人评论说《茶馆》是一曲旧时代的葬歌,也是一曲挽歌。《茶馆》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而老舍仅用了一些小人物的生存和死去,说明了年代的形形色色。他揭示了社会的一角,让我们觉得我们活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幸福。
《老舍》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百合文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