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通用8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作文是我们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舞台,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通用8篇

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篇1

苏格拉底教育弟子关于检拾麦穗的故事:

他把弟子带到麦地边说:“你们去找一支眼见到的,的麦穗,但是一直向前走,不要后退。”

弟子们走下麦田,到处都是粗大的麦穗,哪一支才是的呢?他们埋头前行,总以为的那支还没有见到,他们都尝试着摘了几支,结果都不满意,就扔掉了。过了好久,大家忽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走到头了!结果,多数弟子都是两手空空,他们望着麦田,无数大而沉甸甸的麦穗在风中摇曳,似乎带着嘲讽。

很多人在生活中眼高手低,总是觉得下一次才是的,目前得到的,总是充满怀疑,但是时间和机会都是有限的,也许永远等不到下一次了。备战高考也是如此,很多人总是把希望寄托下一次,没有反思这一次没有把握住机会的原因,一直到高考都没有证明自己。高考结束了,当我们回首再看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不是能想到:尽管有时候你捡到的麦穗很小,但是你可以把它变成种子,为它找一片肥沃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精心的耕作,那么总有一天你就可以拥有一片麦田。

很多学生上的大学或者专业不是自己想要的,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其实没有必要担忧,你应该庆幸,你可以把它当做种子,你还有拥有一把种子,以后也许就是拥有一片麦田了,这些小小的种子,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大丰收。这要求我们,不论拥有多少种子,不论拥有什么样的土地,都需要你用心的耕作。现在想想,为什么很多人都是大学毕业的,而却能成就大业?答案就在这片麦田里。

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篇2

原来我们有着同一样的故事,原来我们也曾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哭泣,原来我们都染上一种病,是遗传还是感染,只记得它叫忧伤。

某句成为了名言的青春是明媚的忧伤,我想要的只是青春有着快乐和填满幸福的回忆,淡淡忧伤仅能添助一点气氛就足够了。不需要的太多。谁不有过从小孩到成人的过程,我们仅是停留于童真的年代,对于过去有点眷恋,我们被80后感染的忧伤,为着他们所谓的忧伤而落泪,何不说我们都是富有感性的一员。我们玩不起忧伤,但玩得起快乐,沉醉着网络游戏有什么好的,倒不如醉迷于文字间的诗情画意,起码在你下次作文考试也能得个高分。在别人的眼里,仅是一个不知道懂得社会变化,分不懂什么是时尚,辨不清什么是潮流,随便多出几种颜色就说我们没品调,世界多姿多化,七彩纷呈。

成功人士跻身于上流社会,古人墨客骚人扬名于风流才子之称,纵使水流汹涌或澎湃,90后的我们都无法鱼跃龙门,成为主流。简单地套上了非主流的名号,真不知道该骄傲还是该感到羞愧。风靡一世的非主流,受到80后的强大厌恶或摒弃,我也曾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到惋惜,什么割腕,或是自残,一大堆蜚语谴责。或者你们可以认为我真的只是什么不懂的小破孩,有的颓废,有的堕落,有的低沉,有的桀骜不训,有点莫名其妙地走向了忧伤的圈子。

这些其实不应该是我们的专利,忧伤是他们80后的,颓废也不是我们的,堕落,只是一时不想努力的借口。低沉或许该问问自己到底怎么了,我们需要仅是那快乐。但愿我们90后如新空气般,积极向上,每天散播着清香的芳味,清新的空气弥漫四际,驱逐心中的最后一处阴霾,让寂冬的曦光给你一丝温存,暖和你的冷寂孤单。快乐如果是寄生虫,愿意我们永远被寄身。幸福倘若是那诅咒,宁愿我们永远被诅咒。忧伤如果是择取者,但愿我们永远不会被选中。

颓废倘若是催眠曲。但愿我们永远不会被催眠。

快乐的存在,记得有种友情叫倾诉剂,有种亲情叫安慰剂,有种爱情叫幸福剂,漫步于大街巷尾,快乐无处不在,我们90后并不止只会感染上忧伤。

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篇3

古人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在古代神话故事中,凡是仙人道士必定傍山而居,不闻世事。蔡志忠先生曾用漫画对此作了解释:仙,“人”在“山”旁则为仙。

傍山而居,和山水融为一体,这本来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征,偏又练就一身道行,参透了禅意,方才尘心灭去,归隐于山。千百年来,文人骚客莫不对此动了凡心。其中,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了。那一篇《桃花源》一出世,他那颗厌倦仕途、向往幻想中世外桃源的心也就出世了。是的,他想要的是归隐,是闲适、宁静的生活。可是,如果不是官场的失意、怀才不遇,桃花源这么一个避难所就要永远存在于未知中了。在失意之时,他能想到的只是回避。“桃花源”在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代表一种虚无的美好罢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抵挡不了意志的消沉,所以又有许多“真英雄”浮出水面,大隐于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青年李白对前途有着无限憧憬,他对官场仕途抱有希望。他希望以己之才报效国家,挥洒人生。可是,多年的宦海游历让李白成长起来,他有过得意,也不免最终归于失意。他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脱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不是人人都有李白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官场上更多的是陷害与勾心斗角。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他学会了饮酒,用酒来洗涤心中的'郁结,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他始终有一种信念,有一种火热的冲动在心中。这种冲动,杜甫不曾有,所以杜甫流离失所,感怀身世,眉头不曾舒展。而李白我们看到他始终是洒脱的,不断地被世事屏弃却又不断重拾希望。他从没有绝望过,从不说看破红尘。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他不愧为“诗仙”,一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事变化多端,纷杂无比,不是非要将自己看个一清二楚弄得头昏脑胀,然后只好高唱“我要出世”。万物归于心,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只要内心真挚,又何理污秽世事呢?不妨静下心来,大隐于市。

这是一篇见解独特深刻,语言潇洒流畅,气势超凡脱俗的考场佳作。作者深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论诗论世论人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真谛,从中炼出一方真金——大隐于市,用做标题,用做论点,并高屋建瓴,深刻地立论,有力地阐释:所谓“大隐于市”,就是说要入世之后再出世。“出”不是一种逃避,而是对“入”的更高层次的表现。文章风趣幽默中露出机智,嬉笑诙谐中透着严肃,生动形象中显出深刻。你看,他引古人名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以及对它所做的那一番探究阐释,是何等的贴切自然,何等的“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游刃有余;他引陶渊明和李白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又是何等的潇洒自如、严肃深刻啊!我们在赞赏作者娴熟驾驭语言的能力同时,不能不佩服他精心地将陶渊明和李白的事例进行对比分析,有力地突出文章主旨的匠心。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古论今任潇洒。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文学素质的培养,认真进行文化知识的积累,我们就能够在考场上尽显风采,勇夺桂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带来的9篇《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篇4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和感官上愉悦,更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寄托。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和感官上愉悦,更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寄托。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在各种诱惑和压力面前,不改初哀,始终坚定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当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在日本侵略军的重重包围下,顽强奋斗半个多月,断粮五六天,逝世不投降,直到壮烈牺牲。日本鬼子怎么也不明白,杨靖宇将军在长期时间包围于冰天雪地里,在完全断粮的情况下,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顽强地进行战斗。他们刨开杨靖宇将军的遗体,看到胃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要野草、树皮、棉絮。到底是什么精神使杨靖宇将军有了这中坚强的意志,是崇高的理想,是坚持不移理想支撑着他。

常言倒,人各有志。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比如:有的同志想在服役期间立功受奖、学技术、考学、转改士官、参加集训,有的想退伍下海经商,这些都属于个人的理想。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辅相成。社会理想规定和制约着个人的理想方向和目标。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志向、抱负,社会理想就会落空,只有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实现人生的价值,达到理想的岸边。理想的实现在于奋斗成就理想不能一步登天、一跃而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同样,个人理想也只有在实干中才会变为现实。现实生活中,不少同志一谈到实现理想,就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有的今天有个目标,明天就要见效,要不然就打退堂鼓;有的等上天掉馅饼,不然就破罐子破摔。这些都是错误的,俗话说“立志者立长志、不立志者长立志”。

让理想岗位上闪光有的同志对未来充满期望,但却不知从何做其;有的总想干一番大事业,但却鄙薄自己的本职工作,认为自己的岗位太平凡。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要成绩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兢兢业业做起。不积哇部步,无以成千里;不纳小溪,无以成江河。雷峰说:“螺丝钉虽小但大机器少了他就不能工作”。实现理想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生磨练的过程,崇高理想实现之时,也就是人生价值体现之际。但是,要顺利达到个人人生的彼岸,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俊满腔热情不行,关键在于勤奋学习、勇于磨练、立足本职、岗位建功。

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篇5

在天空还未放亮的时候,一个人牵着马,走在人烟稀少的小路上。这个人正在想的和当时的时间完全不一样。周围是一片寂静,而他的心中却如盛夏一般炎热,心中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那样的期待与焦急。在与路人的交谈之中,他得知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而那终点,便是他朝思暮想的地方—他的故乡,他的家。

他就是东晋时期的`隐士,被后世成为靖节先生的陶渊明。

陶渊明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返回家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是陶渊明的心声。是啊,陶渊明就是陶渊明,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决不会去做自己认为不正确的事。“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醒悟了,自己既然改变不了什么,那么,干脆弃官回乡好了。他为了自己的心而摆脱了包袱,这样做他觉得心中无比快乐,这就足够了。

陶渊明牵着马,回到了让自己时时刻刻思念着的故乡。他站在村口,望着自家的房子,这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那无比兴奋的感觉了,向着自己的家大步的狂奔。他的孩子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了。陶渊明回到家中,看到自己最喜爱的菊花仍在绽放,屋内,妻子为自己斟满了酒,他欣慰的开怀畅饮。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他深知,住在自己的小屋里反而更容易安适,他深知,田园才是能带给他快乐的地方,他深知,隐居在此才是他最终的归宿。“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这便是释然的陶渊明。他宁可当一个普普通通、碌碌无为的在天地间耕耘的农民,也不愿做一个违背自己的良心,为了自己一口饭就向人屈膝的奴才。

这便是陶渊明的气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显然,纵然是有着超脱生死的旷世乐观,陶渊明也是有着他自己的无奈的,当初他做官,一是为了糊口,二是为了可以替百姓做些好事,而残酷的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陶渊明在黑暗中清醒了,他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田园,做了一名隐士,一名让后世称赞的,有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的陶渊明。

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篇6

8岁那年看家时的情景总让我念念不忘。因为那次既惊险,又好玩。

8岁那年的下午,爸爸对我说:“欣欣,我和妈妈出去办点事,你就自己待在家里吧!”我听了,心想:上次看家都没事,这次也一定会看好家的。我点了点头,说:“好吧,不过你们尽量快点回来。”话音刚落,爸爸妈妈已经穿好衣服走了。为了打发时间,我想起美术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没做完,便拿起画笔专心致志地画了起来。不久,夜幕降临了,画已经画完了,可是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我只好坐在沙发上啃着苹果,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九点了,该睡觉了,我关掉电视,熄了灯上床睡觉。我躺在床上,想着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时,自己不经意看了看阳台,一个白色的东西在飘来飘去,啊!还有那红色的眼睛,可怕极了!不对,眼睛旁怎么有线。呀,眼睛和白色的东西分开了!天啊,鬼啊!这,这鬼还会“分身术”呢!我开始发抖,全身都发抖了起来,脚都抖得快抽筋了。我心想:不对啊,这世界上怎么会有鬼呢?是不是我看错了?我从床上跳起来,打开灯,睁大眼睛,看了看。原来是爸爸的衬衫,“眼睛”就是白衬衫旁边我裙子的丝带。风吹过来 ,爸爸的衬衫在飘,我的裙子也在飘,白衬衫和红丝带就形成了一个“鬼”。我松了一口气,关了灯,躺在床上想一些勇敢的故事,恐惧感便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十点钟时,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说我已经长大了,可以放心把家交给我看管了。以前我总听朋友说看家很可怕,但我不相信。可自从经历了8岁看家后,我便明白了: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真实感受。

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篇7

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接天落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挈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

忘记和铭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尽管有人说,“忘记意味着背叛”,但我却说为了忘记而铭记,为了铭记而忘记。

忘记与铭记如同一株树上的并蒂果,谁也分不开谁。如果硬要把它们分开,只会造成二者俱伤的结局。我们可以忘记鲜花和掌声,但我们必须铭记泪水和荆棘;我们可以忘记泥泞与乌云,但我们必须铭记坎坷与彩;我们可以忘记悬崖和陡峭,但我们必须铭记攀登和艰辛。

我们,在阳光下拼搏过,在六月中失利过。我们,既然能重新回到这里,我们就应该忘记所有的顾虑和徘徊,铭记所有的努力和奋斗,再次挥斥方酋,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主宰沉浮。我们应该并且一定相信我们会看漫江碧透、层林尽染,我们会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我们会铭记,任日月穿梭,我们也仰头大笑开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

忘记时,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犹如进入“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超然物外,忘记一切,轻松上路,抛下包袱。铭记时,我们象沙漏一样,分轻重缓急,择甲乙丙丁,一一细心选择,然后拿出最耀眼的那支伸出墙头的红杏,放在心中最重要的地方,让它绽放,细细释放所有的香味,让它浸透心田。

忘记与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会如一杆天平,称出平分秋色;在我们的手中,会如一瓣丁香,香出豆蔻年华;在我们的眼中,会如一丝细雨,润出天街绿意。于是,我们应该在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中把忘记和铭记摆在心头。

在心灵的石碑上,篆刻忘记与铭记!

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篇8

以前听说过字如其人的说法,说根据一个人的字迹便可大致看出这人的性格品质,后来又听到文如其人的这一说法,即文品大可等同于人品,一个人若书读得多,文章写得好,其做人的标准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提升。所谓文如其人,大概便是说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就会把你所想的东西根据文字表达出来。

说起文如其人,不免要谈到文风这一问题上,所谓的文风便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者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以及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在我觉得,文风分有刚劲有力与绵柔感性两种,书面语说即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例如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像李煜和李清照等等。假如说文如其人的话,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似乎更具说服力。李煜因国破家亡这一悲惨的人生经历,在后期的词风多以凄楚为主,李清照人到中年丈夫远逝,内心悲苦不已,写出“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比较难将息”,他们内心是同样的悲伤难过,因此写出的词便也传达给人这样的忧愁。而豪放派的苏轼,站在江边仰天长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与他仕途坎坷自己又不屈不挠的与世俗奋战的品性不是遥相呼应吗?而这一系列的例子不便是在佐证文如其人这一观点吗?

既然真的是文如其人,那么,想要写好一篇文章,想要拥有好的文采与为世人折服的文笔,是不是就意味着你的人生经历要出彩呢?不管文风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古往今来都有不同的文人志士欣赏膜拜,只是文风与文品是不同的,文品几乎能够说是关乎一个人的自己发展情况的概述,就像一个人的人品,假如人品不正,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遭人唾弃的,不会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看,相反,那些品性正直的人,它的文章必然能给人以正能量,教给人们积极向上的东西,这样文字才会被人们津津乐道。

因此说,与其想着怎么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不如先学会怎样做人,一个人立于世界比较根本的因素,就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你提升了自己的修养与品性,你的文章必然也就为大众追捧。无论怎么,请记牢,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

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通用8篇相关文章:

2023年广东满分作文5篇

2023年河南中考满分作文5篇

2023年东营中考满分作文7篇

2023年深圳中考满分作文5篇

销售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通用8篇

2024年个人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通用8篇

2024年校园安全总结通用8篇

2024年一2024年幼儿园小班学期的工作计划通用8篇

2024年端午节活动总结通用8篇

2024近三年个人总结通用8篇

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通用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