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的教学反思都是建立在实际的教学经验之上的,通过写教学反思,我们才能找到教学活动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篇1
上课了,师生问好之后,我首先给孩子们说:“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画,想不想看一下?”孩子们的兴致很高,大声说道:“想!”于是,我出示了课前准备好的两幅乡村秋景图。从孩子们那一声声蛙的尖叫声中我感觉到了他们对这两个图的喜爱。于是我接着再问:你们喜欢这两幅图画吗?那你知道图画上描写的哪个季节的景色吗?孩子们纷纷回答秋天。于是我顺势而导引入课题。钉上孩子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接下来出示学习目标。在这之前从未在课堂教学中出示过学习目标,所以学习目标出示之后我采取我读读生听的方式,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之后,我让孩子们发现课题中的字体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为了突出秋这个本课的生字,板书时我特意选用了红色。在指导学生学习秋这个生字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发现秋是由禾和火两个字组成的,并将秋的字理渗透到教学之中。我告诉孩子们秋天是禾谷成熟的季节,古人在秋收后往往将田里的庄稼用火焚烧,可以使土地更加肥沃,所以秋天的秋是左边禾右边火。接下来我还让孩子们练习用秋字组词,李荣星回答道:秋天真漂亮啊!她竟然把词语说成了句子!
进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认识自然段。因为没有多媒体,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对自然段前空两格的标志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事先在黑板上抄写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告诉孩子们一天课文往往是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书本55页的学习伙伴提醒了我们自然段的前面会空两格。但是孩子们还是不太明白。于是我借助黑板上事先抄好的第一自然段,将天气凉了前边空的两格用方格的形式画给学生看,恰好两个字的位置。在方格中写上①表示自然段的序号,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课文中其它的自然段并标注序号。因为没有直观的示范二、三自然段的标法,所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仅在段前标注了序号,而且段尾的空白处也标上了序号,于是就出现了有的孩子标出一共八个自然段的现象。在逐一指导的过程中占用了课堂的很多时间。
接下来我给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应该怎么去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可以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这一环节,我逐段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并适时指导学生读好轻声:凉了、黄了、叶子,读准儿化音一会儿和一字的变调读法,指名读,范读,领读,齐读多种方式并用,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能够达到正确的朗读课文。
秋天来了大自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徐誉泽很快发现了秋天来了,树叶黄了。板书之后我让学生学习树叶两个生字让学生发现可以采用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记生字,顺便巩固了学过的生字对和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木字旁和口字旁两个偏旁,在学习木字旁的时候,我出事了木字,告诉孩子们汉字可有谦让精神了,木和对交上朋友以后,因为要住在一个共同的家——田字格里,所以木主动收起了大长腿给对腾出了足够的居住空间,让谦让是一种美德悄然渗透其中。
接下来孩子们发现了,秋天来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了下来。这时我出示了一片和一片片让学生对比发现它们的区别,孩子们首先发现的是一片中有一个片字,一片片中有两个片字,而没有发现两个词语表示的数量有不同。这时我让他们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中的树叶,引导他们发现一片片表示的数量更多。借助插图理解词语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办法!接下来我将片字演变过程用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简单的进行了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片字的认识。这是这节课中我第二次渗透字理教学。
秋天来了还有什么变化呢?孩子们继续发现了天气凉了,人们穿的衣服也厚了。在学习气字的时候,我让他们比较气和“汽”的区别,郭艺晴发现“汽”有个三点水,贺林蒲马上想到了“汽油”这个词语,我适时表扬他们之后,告诉他们“气”和气体有关,于是“空气,气球”等一个个词语从孩子们口中脱口而出。
完成了“气”字的教学,我让孩子们再读第一自然段,齐读,师生承接读,并将黑板上的凉了,黄了,叶子,落下来擦掉让孩子试背,结果很多孩子基本能达到背诵第一自然段了。
最后进行的.是写字教学。我将田字格板贴在小黑板上,给学生示范了新笔画横撇的写法,认识横撇之后学习写“了,子”两个字。新笔画我采用红色的粉笔书写,力求醒目。遗憾的是,学生的自行书写刚刚开始,下课铃声已经响了。
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识字写字与正确朗读课文是教学的重点之所在。识字教学方面我采用随文识字和字理识字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用熟悉加一加的方式认记生字,在学生组词和朗读课文中巩固生字。朗读教学我紧扣低年段学生“读正确”的要求展开教学,关注本课中的轻声、儿化音与“一”字的变调读法。遗憾的是由于认识自然段这一教学环节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加上孩子们是第一次学习课文,借助拼音朗读课文环节中部分孩子因为拼音掌握不够牢固,所以朗读速度较慢,导致后面品读第一自然段的教学环节进行粗糙,预设的体会秋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的比较、一片xx的拓展以及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句式的练习都没有来得及细细展开,书写之后的评议环节也没有进行。
一同事评课时认为在教学“片”字的时候没有必要进行字理教学,以节省课堂时间,我不敢苟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文化更是奇妙无比,很多时候我们不敢尝试在课堂中运用,是因为我们自身底蕴不够深厚。试想,如果在低年段孩子识字的过程中能经常渗透汉字的字理,他们了解文字背后的精彩故事,是不是会更加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同时,这也是汉字文化的一个传承。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尝试,如果有可能,今后我会继续做下去。
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篇2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的是秋季,所以也就特别喜欢《秋天》这首诗歌。这首诗的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在作者的笔下苹果姐姐会因为天气凉了,嚷着要披红袄;葡萄妹妹要披紫袍……这首诗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学生情感,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去观察秋天,描绘秋天,歌唱秋天,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习。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篇3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体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理解,“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篇4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读书氛围,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鼓励、等待与欣赏中,学会阅读,使阅读理解和水平培养有机结合。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为此,开课伊始,我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从颜色绚丽的树叶,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贴近生活,感受秋天。
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篇5
?秋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和一群大雁往南方飞这两个场景,说明秋天已经来到,表达了一种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学生要反复地对课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是学生初次学习课文,学生认字也不多,因此,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喜欢阅读,能有自己简单的体验。
一、教学效果: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读书氛围,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鼓励、等待与欣赏中,学会阅读,使阅读理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为此,开课伊始,我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从颜色绚丽的树叶,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贴近生活,感受秋天。
二、成功之处:
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秋天留给我们的印象。大部分小朋友知道,秋天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像蝴蝶一样从树上掉落下来,先从整体让学生感受秋天,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再把学生的视线转向课本。在朗读这一环节,我通过男女生读,指名读,分组读,拼音读,拼音汉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我还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意识。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透过自己的观察认生字、找生字,读生字,进行多种游戏巩固生字。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课外自主识字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如:在学生认识“人”时,学生说:“我爸爸是大人。”就记住了“人”字。再如说“大”字时,学生说“大人”,就启发学生用“大人”说一句话。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拓展了识字。
三、不足之处:
课堂设计偏离学生的年级低的现状。
四、改进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篇6
12月5日,在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中,聆听了孙月梅老师执教的《秋天》一课,我有一种如沐秋风,神清气爽的感觉。孙老师都能准确的把握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年段特点,采取多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令我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上课伊始,孙老师借助媒体,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图片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秋天,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再如学到第二段,让孩子们来体会“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时,出示直观的图片,让孩子们理解了文本内容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二、识字灵活,方法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儿童,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识词的教学效率。孙老师在识字教学的设计中进行了精心处理。先是带拼音读、然后去拼音读,再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方法灵活多样,难度层层加深,识字教学扎实高效。孙老师也抓住了本课字词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如“一片片”、带“一”的短语,带“了”的短语,让学生在反复读和猜谜语中,巩固了生字,了解了字的用法。
三、注重思维训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学习第二段时,孙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我看到。”的句式来说话,培养了写话能力。又如训练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特征。
四、教师范读文本,引领学生朗读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学生朗读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孙老师能以身示范,范读课文,学生有了模板,朗读课文更抑扬顿挫,绘声绘色。这一点值得我在公开课中大胆的去尝试。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观看完图片,谈谈感受,节省时间可以完成写字教学的内容。
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