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有了充分准备的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教案沉与浮反思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教案沉与浮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2/4拍节奏,能表现ⅹ、ⅹⅹ和ⅹ—等节奏;
2、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初步学习用瓶罐表现音乐的强弱并有节奏地为音乐进行伴奏
3、乐于大胆探,体验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不同的瓶瓶罐罐若干
2、节奏卡片“ⅹ”和“ⅹⅹ”若干,火车图片一张
3、《大猫和小猫》伴奏音乐及节奏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节奏“ⅹ”、“ⅹⅹ”和“ⅹ—”。
1、简单的节奏练习。
师:请小朋友们拍拍手,和老师一起来欢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到来吧!
ⅹ ⅹ︱ⅹⅹ 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 —︱
师:今天呢,我们班还来了一列节奏小火车。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吧!
这是“da”(出示卡片“ⅹ”);手牵手的是“dada”(出示卡片“ⅹⅹ”);而跟着一条小尾巴的是da 2;
师:(出示全部节奏卡)老师先来完整念一遍吧!
幼儿跟念节奏,教师提醒幼儿“dada”要唱的快一些。
2、变换节奏卡,幼儿认读。
师:节奏小火车还会变队形呢。(教案网)看看谁能念出这列节奏小火车。(请个别幼儿认读,表扬完整念出节奏地幼儿)
3、引导幼儿幼儿用身体表现节奏。
师: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怎么表现这些节奏呢?
师:我们一起跟着节奏来拍拍肩(跺跺脚)吧。
二、试用歌曲《大猫和小猫》练习2/4拍节奏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
师:(出示小猫图片)节奏小火车还带来了两只小猫呢。快打个招呼吧!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喵喵喵喵喵。
2、教师出示节奏谱,边唱边演示一遍打节奏。
3、教师启发幼儿探索合适的力度分别表现大、小猫的形象。
师:大猫声音大大,我们可以拍的响一些;小猫声音小小的,我们可以轻轻地拍。
三、自由探索瓶罐打击乐器,激发幼儿演奏的欲望。
1、瓶罐宝宝听到小朋友伴奏的这么好听,它们也想来唱歌了。请小朋友们和瓶罐宝宝玩一玩吧!
2、探索节奏快慢与瓶罐演奏的关系
师:我们的罐子来表演“ⅹ”、“ⅹⅹ”和“ⅹ—”,可以吗?
“dada”的时候要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呢?
3、探索节奏强弱与瓶罐演奏的关系
师:我们想用瓶罐宝宝学学大猫叫,怎么办?(用力摇)
那怎么学小猫叫呢?(轻轻摇)
4、播放歌曲,教师示范演奏一遍。
四、瓶罐演奏会。
1、瓶罐演奏会马上要开始了,瓶罐宝宝们准备好了吗?大猫出来了,记住,大猫的声音是大大的,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听,小猫出来了,小猫的声音是小小的,可要记牢哦!
2、教师放慢速度哼唱歌曲,指挥幼儿用瓶罐打击乐器演奏歌曲。
3、分组演奏,请男孩子来当一当大猫,女孩子当一当小猫。看教师指挥演奏歌曲。
五、送瓶罐宝宝回家。
1、刚才瓶罐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久,玩累了,让我们哄它们睡觉吧。播放歌曲《小星星》,幼儿轻轻地抚摸瓶罐宝宝,使其不发出声音。
2、我们送它们回家吧,记住可别吵醒它们。幼儿将瓶罐送回篮子。
3、外面还有很多空瓶罐,它们也想变成会唱歌的瓶罐宝宝。小朋友让我们去找一找,收集更多有用的空瓶罐吧!
六、延伸活动
1、把幼儿收集的瓶瓶罐罐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动脑动手变废为宝
2、把制作好的瓶罐打击乐器投放到表演区,让幼儿继续练习打击乐活动。
活动反思:
在生活中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来,“在生活中整合”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壳点。本次活动就力图体现“生活化”和“整合性”。
1、来自生活——突出一个“趣”字。
瓶子是宝宝喜欢的东西,摇一摇、滚一滚、踢一踢、盖一盖、敲一敲、装一装等,宝宝对瓶子可以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因此选择瓶子来组织本次活动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给宝宝的学习带来了乐趣,能寓教于乐。
2、通过生活——突出一个“活”字。
首先是体现了泛灵论的思想。宝宝年龄小,对世事万物都赋予生命的气息,在宝宝眼里,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是活生生的。在本次活动中我针对宝宝的这个特点,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活动,例如把瓶子变成了娃娃,让宝宝比较瓶子的身材、给瓶子戴帽子、喂食物、让瓶娃娃唱歌、给瓶子贴上简单的图形变成让它可爱的小老鼠等。在宝宝的眼里,瓶子真正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有生命的东西。
其次是体现了领域整合的灵活性。培养完整的人是现代教育提出的新思想,实践也证明,孩子是不可能纯粹单面地受教育和成长的,孩子年龄越小,学科的影子就要越淡。课程的整合可以指导和帮助幼儿从小完整地观察、认识世界,进而去把握整个世界。因此,本次活动以“瓶子”为主线,以宝宝熟悉和喜爱的“猫”为主角、以“音乐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灵活整合各个领域的知识,如音乐中的打击乐与歌唱表演;数学中的形状、点数、配对;科学中的声音大小与用力大小的'关系;健康领域的喂娃娃吃东西;美术中的粘贴制作;社会领域的礼貌、环保教育;语言领域的英语复习、反义词练习等等。整个活动力求自然流畅,有血有肉,体现整合的灵活性,而不是牵强附会。
3、回归生活——突出一个“动”字。
生活是动态的,幼儿的活动不仅要注重“活”,更要体现“动”。在新课程中,“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手动脑,强调“体验性”,而且,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强调在体验中学习。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给宝宝准备了充足的学具,让宝宝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表达,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本次活动也可以看出,宝宝是不断地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
4、高于生活——突出一个“情”字。
课程仅仅回归于幼儿的生活是不够的,还必须高于幼儿的生活。本次活动通过宝宝与瓶子多种形式的互动,突出了生活中的“情”字。生活是充满感情的,没有情调的生活会索然无味。本次活动的“情”主要体现在激发宝宝热爱生活的情感上:让宝宝在潜意识里感受到生活的情调——既然不起眼的瓶子就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多的快乐和启发,那么生活中的一木一石、一碗一筷更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从而让宝宝更加热爱生活,也对形成宝宝积极健康的心理,养成其积极乐观的个性非常有利。
幼儿园教案沉与浮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懂得预防溺水的相关知识。
2、增强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件发生。
活动准备:自制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二、了解令人心痛的溺水事件?
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看相关图片,体会失去孩子后父母的悲痛
讨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四、学习《中国儿童意外溺水调查报告》
五、教育幼儿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六、教育幼儿遇到他人溺水时如何施救
教学反思: 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讨论、角色扮演来完成,使学生认识到了在河道、水渠、池塘、水井、水池、水库中嬉水落水的危险;知道了在路上的井盖以及开放性水域无明显警告标志和隔离栏的地方危险性大;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很容易造成溺水事故。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溺水自救与预防知识,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是,安全教育不是一二节课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将安全工作细致化、常态化。生命安全,警钟长鸣!
幼儿园教案沉与浮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按照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2、知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3、学会用不同方式表达鲜花的美丽。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六个花骨朵的花心(红、黄、白各2个,反面画上大小标记),幼儿人手一片花瓣(颜色、大小不一样)。
2、幼儿操作内容:
a组:白色花朵若干(中间印有3-5的点子),油画棒;
b组:标有点子(3-5)的各种花心若干,彩色夹子;
c组:已画好的彩色花朵,花骨朵儿(中间印有3-5的点子)。
4、音乐(打雷声,轻柔的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听优美音乐,玩游戏:花骨朵开开。(打雷声、轻柔的音乐。)
教师和幼儿每人胸前一个花瓣,扮演花瓣,围成一个小圆蹲下。
师:我们美丽的小花瓣,围成的是一个可爱的花骨朵。听!什么声音?(放打雷音乐)
师:春雷响了,春雨来了,花骨朵也醒来了。花瓣们揉揉眼睛,伸伸懒腰,随着春风,扭一扭。渐渐地,长大了,长高了,开花了,越开越大,真漂亮!
(幼儿听着优美的音乐,自由舞动,圆圈渐渐变大,变面最大。)
二、根据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1、按颜色不同分类。
师:小花瓣们真漂亮。相互之间看一看,你们一样吗?
师:你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红花瓣在哪里?黄花瓣呢?白花瓣呢?(按照颜色不同,各种花瓣随音乐抖一抖,舞一舞。)
2、游戏:找朋友(音乐《找朋友》)
师:原来,我们花瓣的颜色不一样,请你听音乐,找一找,找到颜色一样的花瓣抱一抱。(幼儿听音乐,找颜色一样的好朋友。)
师:请颜色一样的花瓣朋友坐在一起。(花瓣按红、黄、白颜色分成三组坐。)
3、师:和你旁边的好朋友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大小)
师:原来,花瓣颜色虽然一样,但大小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
4、贴花瓣。
(1)提供标有数字的花心,幼儿按数字、形状匹配相应的花瓣。
师: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许多花心呢!都有什么颜色呢?
红色花心开什么颜色的花瓣?黄色呢?白色呢?
师:花心后面还有个小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看到了什么?"(大、小标记)我们用身体来表示一下大标记、小标记。"花心上的大小标记是什么意思?"
幼儿自己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花心想请小朋友帮个忙,让它们快快开花。请你们将自己的花瓣贴在它的身体上,大的贴在大标记处,小的贴在小标记处。
(2)师:你们会按照要求来帮忙吗?
幼儿自由贴花瓣。
教师将贴好的花朵布置在"花圃"里,和幼儿一起检查。
三、游戏:花儿朵朵??
师:现在花圃里开了这么多的花。一共有几朵?我们数一数。
师:除了这些花朵,还有一些花朵也想开放,请你们帮帮忙。
1、涂花瓣:用油画棒为花瓣涂颜色(看它中间有几个点子,就涂几个花瓣)。
2、用夹子做花瓣,装饰花朵(花心是点子几,就夹几个花瓣)。
3、按对应点子拼花朵:按照上面1-5的点子,将花瓣对应地粘在花心周围。
四、游戏:花仙子
师生一起布置花展。
师:瞧,满园的鲜花开放了,多美丽!花仙子们,围着美丽的鲜花,跳起来吧!(幼儿手持自己的作品,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舞动。)
教学反思:
从活动中看到孩子对教学内容掌握得很好,在操作的环节已经反映出来,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也玩得非常开心,在今后的课程中,还应该更多的以游戏形式来组织才符合孩子的兴趣,但是在活动中,老师说的过多,今后的教学要放开,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自己探索。
幼儿园教案沉与浮反思篇4
活动意图:
绘本《狼来了》 色彩搭配很漂亮,动物形象也很逼真。是民间口口相传下来的,是伴随幼儿睡觉的枕边寓言益智小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富有教育意义。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狼来了》。教育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活动目标:
1. 观察、想象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 自己的话讲述对绘本内容的理解。
3. 体验阅读乐趣,感受大家成为朋友的快乐。
4.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 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 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幼儿对大灰狼原来印象。
1. 调动幼儿原有阅读经验。
2. 调查对大灰狼的印象。
3.说说为什么不喜欢大灰狼。
教师小结:原来在小朋友印象中大灰狼是个凶猛、以强欺弱的坏家伙。
(二)理解绘本内容。
1. 引领幼儿阅读。
2.幼儿阅读。
3. 集体阅读绘本结尾。
(三)完整欣赏,提升拓展。
1.完整欣赏。
2.欣赏后再次调整幼儿对大灰狼的印象。
3.教师总结。
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大灰狼都是坏的,大灰狼也有可能和动物们成为朋友。如果我们人类也能够合平共处,大家都能成为朋友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提供胸饰等让幼儿进行表演,进一步体验故事的'乐趣。
活动反思:
?狼来了》是一个老故事,但其中蕴含着极具学习,发人深省的道理。通过读本的学习让幼儿明白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既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告诉大家做人应诚实,不以通过说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说谎去愚弄他人。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幼儿园教案沉与浮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避免受伤。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3、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治疗。鼓励、培养小朋友不怕打针的勇敢精神。
4、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有关烧伤、烫伤、破伤的情况
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不小心被烫伤、烧伤或者是摔到跌破、划破过呢?那是怎么样的呢?有什么感觉?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教师鼓励幼儿讨论预防烧伤、烫伤、破伤的方法:小朋友有时候会不小心受伤,那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呢?(教师提供时间给幼儿结伴讨论,同时深入到幼儿的讨论当中,听听幼儿们说的有关情况是怎样的。)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记住平时生活中应记住的问题:
中午老师在盛午饭的时候小朋友能不能靠近?
能不能在教室里面跑跳呢?
在平时能不能乱跑?
玩耍得很过分呢?
妈妈煮饭时能不能站在旁边呢?
能不能玩火?
能不能玩尖利的东西?
3、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自救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大人不在身边,你或者别人受伤后,你该怎样做?
(2)教师总结:如果烧伤、烫伤,可以把伤口露在外面,用冷水冲洗,然后马上请大人帮忙等。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纲要》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有效探讨的引导者、个性发展的支持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 良好氛围的营造者
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儿不想、不能、不敢参与活动,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猜猜猜”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现,个体、小组、集体的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发幼儿学习热情,最后用我们来做“保健操”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有效探讨的引导者
“支架学习”理论提倡: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来积极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学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带领幼儿完成探讨过程的。首先通过问题:“如果小虫飞进了你的耳朵,你会怎么办?”“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再为后面“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获取安全的处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在隐性的引导中,使幼儿积极、主动进行探讨,体验学习的快乐。
3、个性发展的支持者
?纲要》中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抛出了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儿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有的意见是正确的,有的意见存在一定危险性。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幼儿的意见,而是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倾听不同幼儿的声音,支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4、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处理中,我与幼儿一起参与判断、辩论,充分感受师幼关系的平等和谐,也让幼儿在帮助、教导教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幼儿探讨“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有个别幼儿说理(如:医生是有丰富经验的、是专门给病人看病的……)比教师考虑的更全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确实,师幼互动是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中汲取经验与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期望的。
幼儿园教案沉与浮反思优秀5篇相关文章:
★ 幼儿教案反思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