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写心得是能够帮助我们抒发内心的想法的,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能提升我们的思想认知情况,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好记者讲好故事2023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3心得体会篇1
提起我的女儿,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她和普通孩子一样,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但就在五年前,我和她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一切都源于那年冬天的一次采访。
记得那天接到一条新闻线索,说是盐湖区金井乡卫褚村有一户贫困家庭,家里有个患心脏病的女孩需要帮助。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叫相亚欢的小女孩,她在教室里显得是那么的“特别”,因为她的皮肤是青紫色,尤其是嘴唇更是有些发黑,只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课间休息,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快乐地玩着游戏,可是相亚欢却静静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树旁,远远地看着同学们,眼神里全是向往。这是因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再不及时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连走路都成了问题,每走两步就需要蹲下来休息。在采访中,相亚欢的爷爷还告诉了一个让我吃惊的消息,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里打工时捡到的一个弃婴。亚欢是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孩子,她对学习非常执着。家里没有写作业用的书桌,她就把两个小板凳叠在一起,趴在并不平整的土炕边上,一笔一划地认真完成着作业。由于家庭贫困,小亚欢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里的好心人给的,天热的时候给薄的,天冷的时候给厚的,就连学习用的削笔刀也是同学借给她的。
采访时,我问孩子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她告诉我说长大后想当一名老师,或许是孩子觉得这个愿望太遥远,说完后她低着头沉默了。
告别亚欢一家人的时候,我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两位善良的老人再穷再累,都能把孩子养到了上学的年龄,可作为一名记者,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看到一个花骨朵还没有绽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里,赶完这篇新闻稿已经是凌晨四点钟了,我满脑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没有想到,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三天,运城市急救中心打来了电话,在详细了解亚欢的病情后,他们表示能治好亚欢的病,并且全程免费。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说话也语无伦次,电话里只会重复地说着“谢谢”。随后,我们把相亚欢接到医院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由于相亚欢的病情复杂,专家们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手术方案。
我清楚地记得12月24号,手术定在这天上午的十点开始,这次手术或许会是亚欢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手术前,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上,低头拨弄着手指。我走过去问她怕不怕,她没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问我说:“阿姨,手术做完了可不可以带我去逛公园?他们说那里很好玩,我没有去过,我很想去那里坐船。”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几乎都要碎了。我强忍着眼泪说:“当然可以啊,公园里不光有船,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会带你去!”她很开心地笑了,可我却哭了。
通过两次成功的心脏手术,如今的相亚欢已经彻底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她现在已经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了。按照我们的约定,我带她去了公园,专门坐了她梦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别高兴,完全恢复了小女孩天真烂漫的天性。在这五年之间,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亚欢最快乐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里住一段。
去年春节,我把亚欢接到家里过年。晚上睡觉前她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犹豫了半天开口对我说:“阿姨,我想给你说件事,以后我可以叫你妈妈吗?”看着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没有妈妈,你像妈妈一样对我好,我感觉你就是我妈妈。听完后我紧紧地抱着她,这个孩子又一次让我流泪了,在我的心里我默默地认可了这个女儿。
每次看到同龄的孩子,都会想到我的女儿相亚欢,想着她也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我的心里就十分欣慰。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媒体人,我常常思考着: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由此联想到功夫影星李连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大爱。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正是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开满爱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会因爱而创造奇迹,收获梦想。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3心得体会篇2
12月16日,第7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以网络直播巡讲的方式与全国的网友见面。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在内的全国15家媒体的15名优秀记者,回顾了新闻背后的欢笑与泪水,讲述他们在践行“四力”新闻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了新时代新闻人的责任和担当。这也是“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首次在云端开讲。
本次巡讲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甘肃武威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袁洁深情讲述了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故事;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孙梦醒讲述了沁源火灾救援现场和赵家洼脱贫致富的故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90后新媒体记者讲述了大山里的网红篮球哥“凉山科比”曲比尔里的篮球梦和家乡“坡沟经济学”的致富故事……
一个好故事,胜过万千大道理。讲亲历故事、谈采访过程、说内心感受,记者将一个个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的好故事生动展现给观众,同时也展现出新闻工作者奋发有为、坚守责任与使命的精神风貌,记录了新闻战线在过去一年重大新闻事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从侧面反映中国社会各界的动人风貌。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组织编辑记者在线观看。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巡讲团成员为榜样,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者。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3心得体会篇3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战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23日下午2点30分,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活动走进达拉特旗融媒体中心。为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巡讲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进行,融媒体中心部分采编播人员参加了活动。
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等新闻单位的15位记者,讲述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亲身经历和故事,回忆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细谈了工作中的内心感受,用小故事展现了大时代下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把群众诉求解决好,把群众利益维护好,把群众工作做深些,把群众情绪疏导好”。人民日报社读者来信编辑室副主编张洋动情地讲述着记者跟随农民工讨工资以及历时3个月解决回迁户20年没办成房产证的故事,让大家产生了“只要读者有需要,我们就出发”的强烈共鸣。
“在危险的现场哪个人不是妈妈的宝贝儿女,但坚守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孙梦醒说:“要成为一名好记者,除了要在危险中去坚守,更要在平凡中去发现,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百姓故事,只有坚守初心才做得好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我从事电视新闻工作10个年头,从乌克兰、叙利亚的战役到时政报道的舞台,我更加感受到我们祖国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央视时政新闻部编辑王鹏飞激动地讲述着新中国70华诞时8秒钟的细节,这8秒钟不允许有任何失误,这8秒钟是新闻人无数次演练后立下的军令状。新闻人永远贴近现场、永远与祖国的心跳同频共振,用心、用情、用功地投身于伟大的新闻事业,这就是媒体人的初心和使命。
英雄无愧于天地,唯一愧对的是家人。来自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的姜超楠,为大家讲述的是在西藏戍边执行任务时为救战友而失去生命的胡永飞,他牺牲时孩子16个月大,只见过爸爸一次,当时拍了一张合影。为了不让孩子的成长有失去爸爸的痛苦,这件事胡永飞的妻子瞒了10年。
那些在平凡岗位上绽开的绚烂花朵,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启迪着大家深沉的思考,真情的演讲让不少人流下了眼泪。大家不仅感受到了传媒人的追求与情怀,也对新时代如何讲好中国好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3心得体会篇4
坚守战地1200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领悟。
2011年1月,我刚到埃及,骚乱就爆发了。镜头下,百万示威民众与军警对峙,年轻人在催泪瓦斯中被打得头破血流。在博物馆,埃及法老的珠宝遭到洗劫,4000年的文物化为满地的碎片,博物馆馆长痛哭到几乎窒息,他问我:难道这就是西方想要的民主?
驻外第七个月,我冲进北约轰炸下的利比亚。恐惧笼罩着的黎波里,空气中仿佛嗅到了死亡的味道。为了躲避空袭,卡扎菲把国家电台等敏感机构都安置在外国记者下榻的酒店楼下,如此一来,我们就都成了他的人体盾牌。爆炸总把黑夜变成白昼,玻璃被震得嗡嗡作响,几乎碎裂。每次惊醒,我都要使劲儿掐一下自己的脸——真疼,我还活着!
在兹利坦,我们陷入围困,炮弹、子弹从四面八方袭来。等待着不知是否会到来的救援,我的脑海中尽是外国记者被虐待、被斩首的画面。我想起2008年光明日报一位驻外记者的来信。与其说是来信,不如说是一份遗嘱。他在信中说:伊斯兰堡天天爆炸,天天死人,我相信生死有命,就不撤了,如有意外,我的财产都归我父亲所有……人民日报历史上那么多记者都经受住了生死考验,我又岂能做第一个胆小鬼?!振奋起来,我把握住空隙间歇那转瞬即逝的机会,成功突围!
日复一日闻听轰炸枪击,我的右耳被震坏了,因为没能第一时间回国治疗,医生说我可能永远都会失去四成听力。但我还是选择了坚守,选择在战地采访中让我的青春绽放!
驻外第500天,我请缨赶赴新的战场,在叙利亚一驻就是两年。大马士革,千年古城,万劫不复。仅仅40平方公里的城区里,一天会落下70多枚迫击炮弹。汽车爆炸发生后,我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却撞见了躺在路边还没炸开的“人体炸弹”。为了躲避反对派武装随时可能射来的冷枪,我不得不把汽车开到时速220公里。
一场持续10天的激战,让15岁的女孩莱拉失去了父母和弟弟。“带我去中国吧!带我走吧!”我无言以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身上所有的钱留给她,转身离去。
那一刻,我领悟到作为一名中国记者的责任,我要把中东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忽视自由与平等,忽视经济与民生,轻信西方的承诺,盲从舶来的民主,就是葬送自己的美好家园。
1200天的坚守,凝聚在我100万字的文稿、6万张图片和大量视频报道中。
洞悉乱象,把脉大局,我感悟到中国力量。“不能任由外部干涉实现政权更迭”,这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捍卫,是大国的正义担当。
如今,我的同事们依然奋战在全球动荡之地,奋战在埃博拉疫区,给世界注入中国的观察视角,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正义声音。我为自己成为这支光荣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
我时刻准备着,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重返战场。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3心得体会篇5
在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节目中,十位优秀的记者在台上讲述他们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故事,字字掷地有声,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他们都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一个缩影,他们所讲述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充分展现出了全国广大的新闻工作者,以党的十九大为时代征程新起点,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决心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优秀形象。
在雪花飞舞的玉麦乡,桑杰曲巴、卓嘎和央宗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他们怀着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的信念,守护了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半个多世纪。寒冷的冰雪冷却不了内心的热情,巍峨的雪山阻挡不了守护的决心,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泽仁拉姆,将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故事讲给全国听、讲给全世界听,用自己的文字和镜头向全世界展现美丽新西藏的信仰、厚度、生动、温暖和力量……同时展现了中国人民忠贞爱国的形象,传递了中国正能量,传播了中国好声音。
战地记者刘万利,辗转多个战场,为战地报道提供第一手资料。他在危难中工作,战火在他的身旁燃烧,子弹在他脚下落地,生死考验和战火硝烟没有使他退却,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恪守一份职责;在心的最高点,挂有一面国旗。刘万利记者就是中国众多?优秀中国记者的代表,他们有温度、有力量、有感情,对党和人民始终怀着忠诚,对新闻职业理想一直饱含热忱。他们相信通过媒体的力量,能振奋人心,给人温暖,给人希望。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崔真真说,她感谢融合媒体时代下经历的磨砺和锻炼,让她不断成长。时代在不断变迁,中国在飞速发展,在诸多的挑战和困难面前,他们没有忘记初心,永远牢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时代的列车呼啸前进,他们也在砥砺前行。
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新闻专业和职业前途,我也曾一度感到困惑:我应如何坚守和追寻心中的新闻职业理想?应如何坚定信念、提高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应以怎样的心态记录这美好的时代?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中,优秀的记者代表们给了我答案。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亲切而生动,深深感染了我,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更是深深地激励了我。新时代变化再多,我们的初心永远不变,我们一直相信:坚定信念,能带来力量;传播温暖,能够带来希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赤子之心维护无暇的新闻理想,认真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记者身上的光亮,永不褪色。
记者们的小幸运,展现了大时代。现在已经是20xx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亿万中华儿女正怀着满腔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心,在复兴之路上意气风发、矢志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献词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展望新时代,我们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唯有披荆斩棘、风雨兼程,才能让中国更加富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的责任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需要每一个人身体力行。使命在心,重任在肩,努力做一个具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优秀的沟通能力的讲故事者,认真地讲好故事、传递声音,中国故事会更加精彩,中国力量会更加澎湃。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3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 记者申请书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