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抗战片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每篇心得体会是对我们自己的一次自我审视,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洞察,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心得体会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自尊和自信,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看抗战片的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看抗战片的心得体会5篇

看抗战片的心得体会篇1

国之盛事,且看今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各个方队展现给世人的英勇身姿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气魄。作为一名中国人,观赏阅兵时心中激动万千,热血沸腾,这是一个国家的力量,是一个屹立在东方的国家的脊梁!抗战老兵乘车方队出现尤其令人动容,我们曾经罹受的苦难,血泪交融的历史一点点浮现,当年的铁血英雄如今虽只能用颤抖的手来行礼,但目光一如曾经坚定,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 那一刻心中除了敬佩和感激,更加肯定的是未来不会让英雄们失望!我们现代化的设备,高新技术下种.种堪与各国媲美的武器一一展现,在世界面前,我们体现了作为东方大国的雄姿,为我的祖国骄傲,为我的祖国自豪!愿得此身长报国,以一己之力建设和平美好的未来。祝福我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平安富强!

我未曾体验七十年前抗日战争的残酷,却深刻感受到了当今弥漫着和平气息的祖国的繁盛与富强。主席习近平在今天的讲话中说道"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平,是中国的主旋律,更应该是世界的长明灯。捍卫和平,保卫祖国,我们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习近平主席有力的道出了禁得起历史检验的真理。他还宣布中国将裁剪员额30万,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大国的姿态和自信。

当几百位抗战老兵经过天安门城楼时,我注意到习近平主席也不由得起立、对他们行注目礼,是他们"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虽然他们的身体逐渐老去,但他们的精神将会永远传递下去,历久弥新。

铁流滚滚,气势铮铮,阅兵式中最激动人心莫过于观看装备了。所有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各式飞机、坦克、导弹,铸成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更加深了我对上学期军理课上所学的"信息化战争"的理解和认可。

阅兵式最后现场放飞了数万只白鸽,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我相信,白鸽翩飞,和平永存。

看抗战片的心得体会篇2

还记得第一次知道抗日战争是在爷爷的说书里,《鸡毛信》里聪明机智不怕牺牲的海娃,《放牛少年王二小》里被颂扬的王二小,还有那调皮机灵帮助敌后武工队狠狠教训敌人的小兵张嘎。

遥想七十年前,中华民族那积贫积弱的时代,日本人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大好河山,置我同胞于苦难,丧心病狂的杀戮掠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大罪,是坚忍勇敢又带有满腔热血的战士们保卫了我们的国家,守卫我国国土。

为响应我国抗战胜利70周年的号召,浙江师范大学夏风甬月实践队在宁波当地寻找曾参与战争的老兵。在询问众多热心村民和人脉广泛的老村长后,在村委会的联系安排下,老兵俞南成驱车前来,亲切热情地与队员们打招呼。

从队员的采访中,了解到老兵俞南成曾经参加过越南战争。在21岁时,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又恰好处于战争时期,俞南成毅然决然地投身战争,保家卫国。一开始,他在野战部队呆了一年多,继而转到铁道部队当游击队,一干就是四年。而令余南成最难忘的,是他在当兵第三年时,成功打下了敌方的战斗机。似乎又看到冒着黑烟的飞机在眼前垂直坠落,俞南成老爷爷的脊背微微挺直。那段经历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光辉印记,从他的眼神中,队员看到了骄傲与自豪。

谈起军中生活,无疑是艰苦甚至是难熬的。战争时,住宿在山上,菜只能够每周一次送上山,而当时的保存技术差,天气稍微潮湿,菜就烂掉了。为此,山上的人自己养猪,放牛。每年的5月份到11月份,是越南的暴雨季节,条件便愈发的艰苦。说到这,老人欣慰地感叹,能在和平年代,在家中享受政府的优待,享受儿女绕膝,真的很幸福。

最后,老兵俞南成询问了夏风甬月实践队在这里的经历,当得知实践队在艰难的条件下依旧开设了暑期假日培训班后,老人心中万分感慨,他感谢队员们来到这里体验困苦的生活并为徐洋村的发展做出努力。他热情地与夏风甬月的队员以及队旗合影。队员们也从老人的经历中学到了不少可贵的精神,大家相信,老兵俞南成在战争中所做的贡献一定会为他带来无数的好运。

听着旁边学堂里的读书声,老兵俞南成和队员们对徐洋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看抗战片的心得体会篇3

75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虽然我及我们这代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那段中国人民最艰苦的日子,仅从电影电视片中所看到的那血雨腥风、艾红遍野的惨烈悲壮画面,我也禁不住泪流满面了。我激动,我愤慨,那是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在我们伟大母亲身上所犯下的暴行;我庆幸,我感激,那是因为中国有了共产党。让我们来回首那段历史。

75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计前嫌,进行改编,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

产党人不仅要面队中日两国如此大的差距,还要时刻警惕着国民党反动派所搞的阴谋和小动作,甚至不少时候还要面临饿肚子的窘境,在如此艰苦困境下,共产党人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持久抗战,采用运动战、阵地阵、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法,使数百万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1939-1941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分兵力,1939年为83,1940年为78,1941年为70。从而粉碎了德、意、日组成的法西斯联盟称霸世界的梦想,无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在抗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坚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特别是敌后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正是这种伟大的自信和自强精神,使中华民族终于坚持到底,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在现阶段我们国家底子还比较薄弱的国情下,我们更应该继续坚持发扬自立自强的抗战精神,努力学习专研先进技术、苦干、巧干,让我们一起为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1945年到2015年,整整七十年的春秋过去了。

一百多年前,我们的近邻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领先走上了资产阶级道路,综合国力超越了中国。于是,这个曾经是中国附属的资源贫乏的小国开始觊觎中国地大物博的壮丽江山,他们一再地以武力侵略中国,而我们这个曾经的泱泱大国,此时也只能任人欺侮,因为自身贫弱的我们,根本无法对敌人进行有力的抵抗。

好在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用了整整八年时间给予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狠狠地打击,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在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人民面前不得不夹起了尾巴,低下了头颅。因此,可以这样说,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国人民重整旗鼓、扬眉吐气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砸掉“东亚病夫”的招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开始。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前途光明的开始没有顺利地进行下去。内战,战后整个世界特别是亚洲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的第一次机遇我们错过了,中国的发展历经坎坷。虽然,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国际地位已经和七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我们的综合国力与日本之间仍然有很大差距。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始终以一种傲慢的态度对待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今天,他们的政府在正确对待历史的问题上态度依然暧昧不明,首相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公然否认甲级战犯的罪行。

同志们,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听到了吗,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灵魂在呐喊,在战争中冤死的三千五百万民众的灵魂在哭泣……

有句名言说得好:宽恕,但不要忘记。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上,恩怨之事无所不在,如无宽恕之心,就会化为冤冤相报。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新的国际关系构架下,歇斯底里的军国主义再也没有了市场。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7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当年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完全是因为中国国弱民穷、经济落后,而今天,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利益驱动仍然存在,国人还需提高警惕。

目前,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世界经济飞跃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中华民族中兴的机遇。值此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想对各位老师、各位同仁以及各位同学说:战争和报复不会为我们赢得尊重,发愤图强,这才是我们庆祝胜利、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看抗战片的心得体会篇4

作者:李洁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来源:《黄冈之历史地位》,

上个世纪前五十年,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取得了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残酷斗争中,英雄的黄冈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战,不怕牺牲,演绎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的历史史剧,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为民请命、赴汤蹈火的革命先烈,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无私无畏、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铸就了“万众一心、紧跟党走、不胜不休、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创造了巨大的业绩和不朽的功勋,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而又辉煌的一页。

黄冈在中共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黄冈籍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萌芽时期,率先觉悟,积极响应,奔走呼号,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黄冈是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之一。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一批在外地的黄冈籍知识分子如董必武、陈潭秋、林育南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促使他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并且逐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的先进战士。他们在以居住地或工作地为据点,在家乡人之间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组织进步社团回乡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21年7月16日,武汉利群书社以恽代英、林育南为首的20多名成员在黄冈县白羊山浚新小学集会,商议建立革命团体“共存社”,公开宣布拥护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改造社会,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中共“一大”召开后,黄冈籍的共存社成员林育南、林育英(张浩)、卢斌(陆沉)、卢春山等在1922年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冈籍党员是湖北地区党组织的发起人和奠基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成员。1919年8 月,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昌开办私立武汉中学,通过这个阵地向工农子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革命活动。一年之后,在武昌抚院街97号董必武和张国恩开办的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了武汉共产党组织。出席会议的7 名成员是湖北省最早的共产党员,他们之中有5人是黄冈籍,即董必武、陈潭秋、张国恩、包惠僧、赵子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党组织的代表出席,包惠僧作为广州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代表出席。因而在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有3名是黄冈籍。

黄冈是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创建和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1922年2月,担任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负责人之一的陈潭秋,在寒假期间回到家乡黄冈县陈策楼村,先后介绍了陈策楼聚星学校和杨鹰岭青黎学校教书的共存社成员萧人鹄、胡亮寅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成立中共陈策楼小组,萧人鹄任负责人。这是鄂东第一个地方党组织。1923年底,在武汉中学学习的黄安籍进步学生在学校建立了党组织,其中部分成员于1924年初回黄安着手开始建党。是年8月,中共黄梅小组成立,李子芬任组长。其后,黄冈地区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党员人数不断增加,成为湖北早期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地区之一。据文献资料记载,至1927年5月,黄冈、黄梅、黄安、麻城、罗田、蕲水、蕲春7县共有党员1356人。黄冈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冈在中国革命史上影响深远

在近三十年的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黄冈始终红旗不倒、火种不灭,这在全国来说,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少有的。

黄冈是鄂东农民运动重要活动区域之一。大革命时期,在黄冈早期共产党员和革命社团的组织和领导下,各地的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如火如荼。平民教育社、平民夜校、平民俱乐部和农民进德会应运而生。1927年,时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的毛泽东主持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后,为鄂东培养了大批农运领导人。他们回到家乡举办农运骨干培训班,指导建立县区乡农民协会,对在农村代表封建统治制度的地主豪绅展开了猛烈的斗争。据《中共湖北省委1927年11月关于湖北农民运动的报告》称,至1927年6月,黄冈有6县成立了农协,共有会员53.7万人,占当时湖北全省农协会员的19%。其中仅黄冈一县有会员24万人,是全省最大的农民协会。土地革命时期,黄冈的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广泛发动群众,举行秋收暴动。黄(安)麻(城)地区广大工农群众以祠堂、庙宇为集合点,打刀造枪,纷纷揭竿而起。继“九月暴动”之后,中共黄麻特委和鄂东革命委员会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黄麻起义”,成为与“秋收起义”齐名的中国三大革命武装暴动之一。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鄂东处处燃起了农民暴动,整个黄冈和大半个广济变成了“赤色恐怖”。回龙山、杨鹰岭等地爆发的近万人农民暴动,大灭了反动势力的威风,鼓舞了革命群众的志气,也宣告鄂东革命已初步完成了由大革命失败的低潮向土地革命的高潮转变的历史过程。

黄冈是鄂豫皖边区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建立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初创地区和重要组成部分。黄麻起义胜利后,中共黄麻特委决定成立黄县农民政府,并颁布了以“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为主要内容的《黄安县农民政府施政纲领》,曹学楷任县政府主席。这是鄂豫皖边区建立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1928年5月,中共黄麻特委和第七军领导人在黄安清水塘召开会议,决定“在恢复老区工作的同时,开辟柴山保地区的工作”。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斗争,中共黄麻特委的第七军终于建立了以柴山保为中心,北到摩云山。南抵紫云寨,西至天台山,东连光宇山,方圆数十里的鄂豫边界地区第一块红色区域。柴山保地区的成功开辟,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鄂豫皖边界地区的最早反映,特别是为创建仅次于江西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向“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黄冈苏区的革命文化具有传奇色彩。黄冈是鄂豫皖苏区的策源地和重要构成部分。在火热的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的革命群众和部队战士始终充满着高昂的斗志和革命激情,从黄麻起义时的《黄安谣》,到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歌》、《苦农友》、《四季歌》,这些歌谣“已普遍于苏维埃区域的田野,随时皆可听到”。而一首由黄安七里坪小学教员创作、带有浓郁地方韵味的革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不仅从黄安传唱到鄂东各县乃至整个鄂豫皖苏区,更由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传遍了全中国,并且流传至今。

黄冈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在黄冈这块土地上,上演了一场场刀光火影、枪炮轰鸣的革命战争,有近四十万儿女牺牲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已经光荣地载入了中国革命战争历史史册。

黄冈是鄂豫皖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前期抗敌的主战场。1929年5月间,党中央调派徐向前到鄂东北并担任红三十一师副师长,负责全师的军事指挥工作。6月,蒋介石即对鄂东北、鄂东南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罗李”、“鄂豫”、“徐夏”会剿。中共鄂豫皖特委和军委成立后,新组建的红四方面军在曾中生的指挥下,运用飘忽战术,主动出击,取得了双桥镇战斗的胜利,全歼敌三十四师,毙敌千余人,俘敌师长岳维峻以下5000余人,缴枪6000支,成为鄂豫皖红军首次大捷。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后,由总指挥徐向前亲率红四军主力八个团,打响了黄安战役。红军首次使用飞机作战,给敌以巨大威胁。黄安战役历时43天,总计歼敌15000人,缴枪7000支、迫击炮10余门、电台1部。为纪念黄安战役的重大胜利,1932年1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将黄安县改为红安县。

黄冈籍兵源为主体的红二十五军率先北上抗日,为迎接中央红军作出了重大贡献。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后,鄂豫皖省委在红安檀树岗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坚持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1934年11月,中共中央特派员程子华到达鄂豫皖苏区,传达中共中央和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决定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向平汉以西实行战略转移。1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成为长征先锋。毛泽东高度评价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

黄冈是鄂东敌后抗日根据地。“七七事变”后,鄂东的政治形势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抗日救亡运动波澜壮阔,风起云涌。英山被誉为第五战区抗日模范县,黄梅、罗田、黄冈、黄安等地相继成立了“抗日游击队动员(后援)委员会”、“青年抗日救国团”等抗日活动组织,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斗争。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主要活动在大别山的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林维先任参谋长,肖望东、戴季英任政治部主任。鄂东各地党组织抓紧筹建抗日人民武装,并根据中共鄂豫皖区委的指示,成立了军政委员会,由方毅任书记,刘西尧任副书记。1938年11月,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独立五大队)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首先袭击了淋山河日寇据点,打响了鄂东敌后抗日第一枪。1939年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派李先念率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新五师)挺进敌后,统一领导、指挥鄂豫边的抗日斗争。1939年2月,鄂豫皖区党委成立后,由张体学、丁宇宸、文祥领导的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改编为新四军独立五大队。新四军第4支队留守处警卫排、梅店自卫队等合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由罗厚福任大队长、熊作芳任政委。在黄梅太白湖成立新四军江北游击第8大队,邹一清任队长、林桂栖任政委。从1941年5月至11月,鄂东根据地军民团结奋战,先后三次粉碎了日伪对陂安南根据地的“蚕食”和重点“扫荡”。鄂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抗日游击区的开创、发展和坚持,既抗击、牵制了数十个日伪据点的日伪军,从东北对武汉实施战略包围,威胁、袭扰武汉日军至伪首都南京的长江航道,又为五师部队提供了可靠的后勤补给基地和广阔的战斗回旋空间。成为向东沟通新四军五师、七师联系和向鄂南发展的基地和桥头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全民族的伟大抗日战争中,占有光荣的一席。

黄冈是中原突围部队鄂东独二旅的主要游击区。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掉了假和谈、真备战的面纱,调动30个旅的兵力,悍然以宣化店为目标,向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首道、王树声等领导的中原军区及解放区大举围攻,公开挑起了全面内战,并由此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奉命掩护主力突围的鄂东独二旅在完成任务后于6月29日晚分三路向东突围,至安徽岳西冶溪河会师,随后根据中央指示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在极端严重的白色恐怖面前,鄂东独二旅转战大别山区,牵制十倍于已的强敌达半年之久。独二旅也遭受重创,六支队政委黄世德、原鄂东行署主任贺健华、鄂皖边战地医院院长袁立山等先后牺牲。

黄冈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要地。1947年8月末,刘邓大军第一、二、三、六纵队十二万兵力进入大别山区,第六纵队直出鄂东,在半月内横扫鄂东各县。10下旬,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指挥在蕲春、广济交界处的高山铺战役,一举歼灭敌第四十师及第五十二师八十二旅,共击毙、击伤、俘敌12600余人,缴获其全部装备和大批军用物资,并击落敌机一架,粉碎了敌人“ 歼围攻”的恶毒计划,取消了解放战争的战略胜利。

黄冈在中国军事史上书就辉煌篇章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的阶段,黄冈这块土地上先后创建、组编了数支工农武装和革命军队,诞生和造就了一批军事将领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不仅在全国少有,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黄冈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的重要创建地之一。黄麻起义胜利后,黄麻特委将参加暴动的黄麻两县农民武装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安自卫军为第一路,麻城自卫军为第二路,全军共300余人。潘忠汝任总指挥兼第一路司令,吴光浩、刘光烈任副总指挥;吴光浩兼任第二路司令,戴克敏任鄂东军党代表兼第一路党代表,刘文蔚任第二路党代表,汪奠川任鄂东军参谋长。鄂东军是鄂豫皖边区第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最初来源和骨干力量。1928年1月,黄冈回龙山、杨鹰岭等地暴动胜利,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暴动队伍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军长王定周、副军长许士林,党代表罗四维。其时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吴光浩、党代表戴克敏、参谋长汪奠川。另据史载,此间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聚积革命力量,曹学楷、徐朋人等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八军,由徐朋人指挥。1928年3月初,第七军与第八军会合统称第七军。

黄冈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策源地。1927年11月18日,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老百姓为之兴高采烈,扬眉吐气,在县农民政府门前挂起了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兴兴致勃勃,挥毫疾书一幅对联:“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苍济济拥红军”。这幅对联贴在县衙大门两旁,表示颜色的十个词巧妙地镶嵌在对联里,唯独用红色象征革命部队自卫军。从此,便出现了“红军”的称号。这年的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广州起义,部队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了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八军。5月25日,中央发布第五十一号通告,明确规定“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接着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奉命改称红军。7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亦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戴克敏任党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193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喧。红三十一师、红三十二师、红三十三师依次改为红一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1930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命令,红八军第四、五纵队在黄梅考田合并成立红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政委陈奇、政治部主任周吉可。1931年1月,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在麻城福田河会师,合编为红四军,军长邝继勋、政委余笃三、参谋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曹大骏,曾中生任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总兵力约3万人,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1932年11月,红二十五军在黄安檀树岗重建,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1933年10月,红74师和红82师合编为红二十八军,徐海东任军长、郭述申任政委。1934年11月,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二十八军,高敬亭任政委。

黄冈是将军的摇篮。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黄冈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拚搏,创造了许多历史功绩,也培育了一大批革命骨干,造就了二百多位功勋卓著、彪炳千秋的共和国将帅。仅红安县就有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共和国主席,有2人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有4人任过国务院副总理,有10人任过国家正副部长,有12人任过大军区司令员或政委,有17人任过大军区副司令员或副政委、顾问,这有24位兵团职干部、130多位省军级干部,其中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的有6人、中将11人、少将45人。一县之内有如此之多的高级将领在国内外实为罕见,以至西方军人将红安誉为“将军的故乡”。麻城 乘马岗乡有2万多人参加了长征,锻造了32位将军。其中,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7人、少将21人。一个乡镇走出了32位红色将军,其人数之多,军衔之高,出生地之集中,全国绝无仅有,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之乡”。

在黄冈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不仅诞生了三位军事家李先念、王树声、林彪,这有邓小平、叶剑英、刘伯承、彭德怀、王震、徐海东、陈赓、黄克诚、许继慎、曾中生、蔡申熙等十多位著名军事家在鄂东战斗生活过,他们的历史功绩已经镌刻在中国革命历史的丰碑上,他们的战斗经历已成为老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同样是老区人民永久的纪念和骄傲。

看抗战片的心得体会篇5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半个多世纪前,在那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作用之巨,是举世瞩目的,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这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蒙受无数屈辱之后,反对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76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起了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在中华大地上燃遍了战火,使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再次伤痕累累。从918事变到七七事变,从813事变到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从残忍的细菌战到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中华大地在侵略者的蹂躏下痛苦呻吟。 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决不会忘记。他们在中国大地上横行肆虐,所到之处,城市破坏,村庄被毁,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死伤人数3500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5600亿美元之巨。这真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人类浩劫。

八年抗战,从祖国的白山黑水之间,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抛家别子,走向前线,有多少仁人之士抱着“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的决心和信心,血洒疆场。他们当中有将军、有战士、有文人、有雅士。吉鸿昌将军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成了千古绝唱,光照千秋。杨靖宇、赵一曼、左权、魏振民的英雄壮举,激励着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爱国热忱。

八年抗战,数不清的海外侨胞毁家纾难,捐钱捐物,源源不断地把抗战物资运往国内各战场。南侨总会还动员由32000名司工,医护人员组成的救护队,回国服务。他们提出“抗战不达最后胜利,支援抗战的活动决不停止”。为了收复失地,为了光复中华,有多少有情人推迟了婚期;有多少人变卖了自己的家当;又有多少人典当了自己的陪嫁首饰。真是神州大地遍燃抗日烽火,四万万人共筑铜墙铁壁。

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终于以弱胜强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实践表明: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长城。今年,我们举国上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最好的明镜,也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国耻,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历史不容忘记。只有真正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才能深刻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战争反法西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知耻而后勇。”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才能从内心伸出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能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不断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开展中国人民抗战76周年纪念,就是要铭记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重温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化耻辱为悲愤,化悲愤为自尊、自信、自理、自立、自强、自励,进而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6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朋友们,我们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要树立起强烈的观念:居安思危。

看抗战片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看事故案例写心得体会最新8篇

看事故案例写心得体会通用8篇

看事故案例写心得体会8篇

看舞狮作文参考5篇

看电工工作总结最新5篇

我_看太阳作文模板5篇

看电工工作总结5篇

描写看花的作文通用5篇

泰山看日出作文500字5篇

看党章的思想汇报5篇

看抗战片的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