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必须扎根于生活的真实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深刻的智慧,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通过讲述具体案例来增强说服力,使观点更加生动,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微生物室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微生物室心得体会篇1
本学期已临近尾声,我们即将告别微生物实验这门课程,在这一学期,八个微生物实验中,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这些知识将会陪伴我们一生,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一些实验来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微生物实验。
我选取的实验是《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之所以选择这则实验是因为这则实验比较简单,而且涉及面非常多。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则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面。环境对微生物生长影响主要分以下几种温度:通过影响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结构入细胞膜的流动性及完整性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为其最适生长温度。 ph: h+影响菌体细胞质膜上电荷性质,微生物吸收物质变化,影响代谢,高浓度h+或引起菌体表而蛋白质和核酸水解以及影响酶和活性.
渗透压:微生物在等渗溶液中可正常生长繁殖;在高渗溶液中细胞失水,生长受到抑制;在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膨胀,因为大多数微生物具有较为坚韧的细胞壁,细胞一般不会裂解,可以正常生长,但低渗溶液中溶质含量低,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抗生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能选择性的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
微生物的实验其实简单来说步骤几乎相同:制作培养基、倒平板、接种微生物、培养、观察菌种生长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本次实验也是这样首先制作培养基,在进行倒平板步骤时,对平板环境进行区分,然后进行接种。
在进行倒平板的时候,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倒置,同时也要保持平板的厚度均匀。
在进行菌种接种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划线方式,一般是选择z字形划线法,注意不要把平板弄破,等到平板凝固后才可以进行接种。接种时也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经过培养后,再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我越发的明白实验操作对于结果的重要性。实的基础。实验操作可以说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部分,可是马虎不得。对于需要团队合作的实验,个人认为要有强势的人员搭档,不说是精通实验操作规程,最少也得知道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要做实验的操作方法,这对于后续的实验无疑是与决定性作用的。对于个人的实验能力,关键还是要看平时的积累,有些实验操作繁琐复杂,需要极大的耐心,这些都应该是逐渐培养起来的。最后,简单谈一下自己在微生物实验室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刚开始的时候,最令我头痛的就是培养基的.配制、消毒灭菌,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与灭菌两个实验可以说是微生物实验的最近本课程,内容有配制培养基、分装培养基、为下次试验准备菌种及无菌器材等,内容显得非常繁多紧凑,需要准备的器材、药品及用具较多、较杂、较细。最后只能是提前参照微生物实验教材,将实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药品、器材及仪器等统
统罗列出来,计算出实验时大小材料需用的数量,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在实验准备时遗忘相关物品,另一方面也可为以后同一实验的准备工作提供依据,使实验准备工作逐步趋于程序化,从而在有效低实验准备工作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准备效率。还有一点很重要,在科研型实验室里就不能不说导师和师兄师姐,其实他们才是最具价值的“活文献”,他们就是实验室里的参考文献,活参考书。生物就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其中科研经验的积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导师和师兄师姐的一句话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大幅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效率。总之,为了保证实验过程高质高量完成,除了实验准备及实验过程外,还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实验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实验技能及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同时还要和理论课老师积极沟通,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学好微生物实验这门课程。
微生物室心得体会篇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学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我们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此,从我们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就不断有生物实验课程,锻炼我们各式各样的能力。
但是,也的确是上过各式各样的生物实验课,我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次做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首先,我一定得提的,便是金卫华老师,还有金老师给我们提出的实验要求。
独到的实验安排,让我听后为之一震,因为从初中开始,甚至是大学的前两年间,没有一位老师有提过,要求我们在学校安排好的实验课时间以外也能来实验室做实验,当然这大概也与我们的生物技术试验的内容安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直以来,我们都循规蹈矩的准确服从着课程表给我们定下的规则,而金老师却轻描淡写,扬手舞舞便打破了笼罩着我们多年的“囚笼”。有时,我甚至会暗想,伴随着这种思维限制的打破,是否也会激发出我们名为想象力的翅膀,让我们能够在知识的世界中翱翔呢?
好好,不能扯太远,还需要拉回我心得的——实验!老师在第一次课上,对我们详尽的讲解了我们此学期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实验。其中全是环环相扣,嵌合紧密,有点一招即失,满盘皆输的压力,不过我们更多的是怀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激动,恨不得立马动手,靠着自己学来的知识,认真的完成这套实验,并且还能看到最终那令人欣喜的结果。就这么妄想着妄想着,我们从第二周开始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漫长旅程。
由于,老师没有硬性的要求实验时间,我们便是一有空闲就往实验室里钻,也就少了以前实验课上出现的,因为部分实验仪器的数量缺少,同学们每次做实验都是你推我嚷的,造成了实验兴趣的流失。以至于做实验的态度越来越涣散,甚至只是简单的走下过场而已,几次实验课下来,热情全无。但按照金老师的提议来,大家来实验的时间不同,使得对仪器使用的时间错开,减少了为争抢仪器或是药品而嘈杂不堪的场面,实验也变得顺利了许多。
金老师会很体谅一些先开始忙活的同学,在黑板上写清他们实验大概会做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后面实验的准备物品和要求,然后开始在忙于实验而奔走中的同学之间晃悠。观察我们的实验操作,或是时不时提点解释一下我们实验步骤的缘由;实验药品的作用;如何做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实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或是做的失败了的原因,可是,随着实验的发展,后来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在看过书本上要求的实验步骤后,去缠着金老师,围在他周围,问他关于实验的各种问,就算同样的问题被问过许多次,金老师依然是和蔼的笑着一一解答我们的疑问,他的平易近人,他的悉心教导,他的不骄不躁,他的耐性与笑容都深深的打动了实验中的每位同学。
其实,他的这种教学方式,亮点就在于此,自主实验迫使我们会仔细品味步骤中的点滴;实验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要求我们会去思考如何排除,继续实验;实验结果的不理想,更是使我们能认真回顾实验中的任何细节,找出问题所在,也会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这步实验的机理,用药品的理由,实验操作要求等。这些自己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而逐步累积起来的经验,是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获得过的,那时,只知道按照老师和书本上写的步骤来,根本不在意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少了对实验的探究,能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减少。
说完对金老师和老师方式的看法,其次我想谈谈,我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下获得的收获。
我是一个很懒散的'人,以前做实验,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很少动脑筋去思考实验的前因后果,对台上老师的讲解也都是一知半解的混着。但是,这次实验着实让我很费了一番脑子,有深入的去了解个中原理,实验操作的机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帮助我纠正和熟练许多操作,同时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迷糊与不负责任,也让我体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中,是如此快乐和满足,还得到了好多在课堂上永远无法获得的知识。下面,具体说说看我的几件不小的收获。
有小到大来叙述,分有这样一些。第一件,混实验室久了,我有了可以“变出”任何大家想要的器皿的“功能”,只要是实验室里有的且我们熟知的物品(老师打包装起来的不算),无论是药品试剂,还是不同规格的量筒试管,我都可以摸出来,省去了四处找老师寻求帮助的时间和气力。第二件,学会了配置许多的试剂,于是知道了不同的试剂配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巩固了某些药品相关的知识,并且在多次配置时,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试剂配方,是拿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来,以后实验也不会因为试剂的问题而手忙脚乱。第三件,实验步骤需要仔细的.斟酌其中的奥秘,每一步如此走,自然有前人的用意,毕竟这些实验都是过去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精华继承,理解了他们的意图和原由,做起实验来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也不易遗忘或出错。第四件,这件是我的心得,也不全是从此次实验中得来,且也不是只能运用于做实验中,这份心得是:在决定要做的事情后,考虑清楚行动时会需要用些什么,做些什么,将准备工作做好,为后续行动铺垫,按其规律列好清单,会使得实验或者任何别的事情做得更加顺利,有条理,排除做过多无用功的可能性,提高了效率的同时还降低错误失误的出现概率,成功率也会增高。
以上是我这个学期里,从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里得到的一些心得。我希望在下个学期里,我能将自己从这里得到的心得,学习应用到其他的实验甚至是学习生活中去,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厚自己的底蕴,加强自己的能力,不敢放言称自己要成为未来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励自己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有用的人。
微生物室心得体会篇3
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因此,组织好实验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如下:
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在该实验中,还应该强调在撕取洋葱内表皮时要小块的,如果太大块,在盖盖玻片时,容易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对每个实验,应首先把重点、难点提前告诉学生,同时围绕重点、难点提出思考题或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明确的目的、有思考的内容、有议论的话题。
并经常参与学生们的讨论,指导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内容进行预演,培养实验课小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既发挥了实验小骨干的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充分对比观察
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教会学生对比观察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细胞排列更紧密一些,更整齐一些,气孔较少,而且紧挨着栅栏组织(栅栏组织像一排栅栏),这样,学生在实验中就会有针对性,便于观察,从而减少盲目性,且印象深刻。
4、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
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5、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识水平的不同,在实验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速度上的差距。对待这种现象笔者的做法是:划分实验小组时要根据以往了解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速度特别慢的小组再进行强化指导,或把他们落下的个别次要步骤“演示”完成,以帮助他们在实验结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应讲清楚道理布局严格要求,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规范化操作。对每个实验,允许各实验小组在结果上出现一定的偏差,但实验步骤非经允许不得更改(探性实验除外)。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操作并且会影响实验结论时,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到补救办法,以防学生一错再错,偏离正确方向,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形成相关知识的错误定势。
此外,在实验完成后还进行了必要的总结,以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微生物室心得体会篇4
第一个实验是菌落总数测定。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下这个名词:菌落形成单位,我现在的理解就是:1ml或者1g待测样品中菌落的个数,一定要注意的是单位是cfu/ml或cfu/g。还有就是要掌握好对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实验之前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以便实验的进行。由于是测定微生物实验,就要尤其小心其他杂菌的混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做好实验仪器和各种试剂的灭菌,有培养皿,试管,移液枪头(装在盒子中),按要求配置好的琼脂培养基和生理盐水,按各自要求用纱布和报纸包扎好,送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玻璃仪器在包扎前要进行清洗,并烘干,以免水分沾湿报纸。灭完菌后取出物品进入超净工作台,超近工作台的紫外灯在进入20分钟前开启,并在进入时关闭,以免影响人体。要对台面进行消毒处理,用酒精擦拭。可以在等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到50摄氏度左右前对待测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至需要的浓度。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标记好浓度或者按顺序排列在试管架上以免弄混,同一个试管里吸取样本站能用同一个枪头进行移液。再进行平板接种。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好后,用右手打开纱布并将锥形瓶拿住,将瓶口靠近酒精灯再进行灭菌,左手拿培养皿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打开培养皿盖,将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心内,不用倒很多,使琼脂培养基没过培养皿表面即可。培养皿一定是平拿在手上的,倒好后轻轻盖上培养皿盖,缓慢地平方在超净工作台台面边缘处,再推至中间。再用移液枪取1ml样品快速打入培养皿中央,盖上培养皿盖,然后用手轻轻摇晃,千外不要太大力。然后贴上标签记号,静置。如此依次操作下去。静置一段时间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再取出进行观察计数。
我们组的实验结果不甚理想,培养皿中的微生物都是连成一片的,或者是培养皿壁上也都长着,主要是由于待测样品打入培养皿后,摇晃不均匀或者太大力了,以至于菌液没分散开来或是跑到培养皿壁上去了。
第五个实验是自主设计实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选取3个环境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均可进行设计。根据前四个实验的基础,通过小组探讨和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加以验证。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可以结合小组的智慧,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增加感性认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使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任何事情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虽然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参与了过程,通过小组讨论我们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避免了下一次失误。并且从中理解了团队讨论和合作的重要性。以上即是我的全部感想。
微生物室心得体会篇5
在这次实习中,我和其他三位同学被一起分到了微生物科。在微生物科负责我们实习工作的是一位韩老师,他为人很随和,给我们布置的实习任务就是每个人跟踪一种类型的临床标本。他要求跟踪从标本被送到微生物科开始一直到得出最终的报告为止并把从中的所见所得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能够对微生物科有尽可能多的了解。除此之外,韩老师还让我们了解一下里面的一些大型自动化仪器的用途及操作方法,为我们以后能更快的适应实习做准备。实习的第一天,我们看的是标本的接种,我们看过那里的老师熟练的接种过程后深感自己平时做实验室的速度是如此之慢,如果以我们这种速度去完成每天要接种上百个标本的临床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我们还看了临床上的革兰染色,发现它与我们做实验时有一些不同,主要区别是在染料上,临床上为了提高染色速度都用了快速染料。总之,这一天的实习让我们了解到的就是效率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实习的第二、第三天,我们看的是临床标本的鉴定,对某些细菌,临床上有经验的老师只要通过观察菌落特征、气味及其他一些简单物理性状就可以初步判断出是何种细菌,让我们大感吃惊。科室里还有一位很热心的老师在她空闲的时候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一番在临床上一些常见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听过之后让我们受益匪浅。实习的第四天,我们看的是临床标本的药敏反应。在这一天里,我们详细的了解了临床上是如何做药敏反应的,以及不同的微生物需要做哪些药敏反应,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宝贵知识。最后一天,我们看的是微生物科是如何做质控的。通过这一天的实习,使我们深刻了解到质控对于检验科的重要性。
之前,我们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到其对于检验这一学科是很重要的,但是无法有深切的体会,这次实习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机会能让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它。除了这些以外,我们每天还在科室里老师有空的时候让他们给我们讲解了一番微生物科中各种孵育箱的作用、atb仪器的操作方法及其他一些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让我们对微生物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五天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我的实习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结束了,能学到的东西却比我们在学校一个月学到的还多。回想这段时间的生活,我觉得自己过的很充实,也很快乐,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相信,这段时间的收获将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也相信,通过这次实习的锻炼,将帮助我能更快的融入到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
微生物室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