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写心得体会是记录自己成长的一种方式,通过文字表达我们的思考和进步,留下宝贵的回忆,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隔离衣心得体会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隔离衣心得体会篇1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平稳,因疫情防控停业已久的各大景区陆续开放。“禁足”在家两个多月的人们纷纷“报复性”出游,以释放压抑许久的激情。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黄山景区游客人头攒动的视频在网络上刷屏,细数其中竟还有不少游客没有戴口罩,在视频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愉悦身心的风景,而是疫情防控的风险。随后,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景区进山人数已达到游客流量限制的两万人,停止游客入园,并将采取增派志愿者、增设软硬隔离设施、优化预约措施等方式疏导游客。
4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公告称,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13万例,中国进入“缓疫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在全球疫情不断加速蔓延的态势下,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复工将成为常态。对入境人员实施无缝衔接和闭环管理,加大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力度,这些精准化的防控措施确保复工复产摁下“快进键”的同时,将内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管控不容易,放开更不容易。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这次疫情对我国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旅游业首当其冲。在低风险地区恢复旅游产业,提振文旅消费,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新动力。各大景区爆发出的超高“人气”,彰显着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坚定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底气。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热情高涨,恰恰也反映了疫情之后,对生命健康的更高追求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更加期待。
此次疫情对旅游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好事办好才能转危为机。在长期防控的新常态下,既不能“因噎废食”,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也不能麻痹大意,导致前功尽弃。各类景区必须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和风险等级统筹安排、有序开放。要严格控制游客流量,鼓励实行实名制、分时段网络预约购票、限量有序入园,支持采用扫码支付、电子门票等非接触服务技术手段进行购验票,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和排队聚集。倡导游客有序接受体温测量,自觉戴上口罩,保持好间隔距离,健康放心地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春光虽好,但战疫仍在继续。景区也是疫情防控的前线,把风险降到更低,才能让风景更美。唯有把防控要求落实落细,做到收放自如、进退裕如,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良好形势。
隔离衣心得体会篇2
我叫王蕾,是五莲县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助产士(下图中)。3月2日上午11点,我接到紧急通知,即时进驻龙河宾馆隔离点。正在产房值班的我,立即进行工作交接,临时收拾了一点生活用品迅速赶到了集合地。
龙河宾馆隔离点共五层楼,共计115间隔离房间。从3月2日进驻到3月28日最后一批隔离人员结束隔离,共计27天。我们的任务是负责所有隔离人员的生活护理、核酸采集、抽血标本、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期间共接收隔离人员近200人,采集鼻咽拭子2710份,处理医疗垃圾约6100斤。
刚开始人员少,防疫任务重,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每天手提各种物资从一楼爬到五楼,爬无数次,防护服里面的刷手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是大家不怕苦、不怕累,互相关心,互相鼓励,圆满完成了隔离任务。
虽然工作很累,但是一些场景却让我非常感动。记得有位结束隔离的阿姨对我说:“姑娘,你们在家都是爸妈的孩子,在这,你们就是人民的卫士,感谢你们。”顿时,泪花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为付出得到了认可而高兴,为他们的善良和温暖而感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通过此次进驻隔离点,我学到了很多,不只是牢固掌握疫情防控知识,还更深刻地体会到责任心的关键作用,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面对疫情,我们临危不惧,面对困难,我们迎难而上。疫情面前,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团结一致,招必战、战必胜!
向所有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隔离衣心得体会篇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发生牵动着全国人民以及全球友人的心,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临床医学生、一名中共党员,我虽然目前正在日本医院实习,可是仍旧经过多种媒体密切关注国内疫情的最新进展。
疫情加快蔓延的严峻形势,更是对全体党员的考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紧密团结联系群众,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切实做好工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是全体党员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赴日交流实习的学生,虽然远离国内,可是能做的事仍旧有许多。首先,作为一名医学生、一名党员,在周围家人和同学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是最基本的职责。经过多次向周围家人宣传和强调疫情进展和防护方法,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切实保证了宣传落实效果。另外,许多日本医生、教师和学生也对本次疫情表示了密切关注。有些人此次疫情表示同情与惋惜,同时也有不少人因为信息不全面,对于目前的形势表现出恐慌。所以,我主动理解了日本学生的邀请,与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本次新型病毒肺炎的交流展示,使用官方数据以及专家意见,期望能够客观、真实地向他们展示目前的形势与防治进展。
困难当前,挑战仍在,但我坚信,各行各业的党员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奋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发挥专业优势与特长,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隔离衣心得体会篇4
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每一天都生活在被疫情折磨的恐惧中,全国上下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生活都被这场疫情搅得痛不欲生。在危机面前,基层党组织更要发挥作用,早早带领人民渡过这场劫难,绝不认输。
要进行有效指挥、有序管理。领导者的安排部署决定了下级的行动方向。对于一定量的工作人员如何发挥他们的最大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窃以为,应当征求工作人员的意愿再考虑是安排其外出入户还是待在办公室搜集材料、统计数据,以兴趣为前提方能干事有劲头。不能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把工作往下推。要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而不是多人做一件事或无人处理某件事,造成工作的不及时、管理的混乱。
应按照属地原则、守土有责。偌大的辖区仅凭一个人不可能做到亲力亲为、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强调属地责任,将各自的一块辖区管理好,整个体系才能有序运转。需要充分发挥分工与合作的效用,将合适的工作分派给适合的人,明确遇到问题时请教的对象,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手足无措、耽误时机,保持信息畅通,能联系到彼此,而不是大家都在忙别的事而唯独没有人处理这件事。
一项任务最好由至少两人来做,这样方便及时响应,两人之间互相配合,将负责的事有序落实、互相监督,在任务繁重的当下也好互相加油打气,不至于绝望的发现只有自己孤单作战、满目苍凉。属地原则也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要多向周围表现优秀的村(居)学习先进做法、典型经验,提高效率、规范工作流程。
得强调责任担当、任劳任怨。我常常觉得自己不怕吃苦,直到面对真正的考验时才发现自己的不堪一击。疫情防控期间,全员全时在岗、随时待命、经常性加班让我心态崩了,每天早上挣扎着起床简直是如临大敌。不仅要从外部激励,还要时时树立一些疫情防控期间涌现的典型人物、突出事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带领大家学习效仿,让工作人员从内心深处愿意干活,愿意担责,外化为实际行动。不仅基层工作人员得勇担责任、追求卓越,领导者遇事也要冲在前头、做好表率。
隔离衣心得体会篇5
规范处置医疗废物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防线。疫情防控期间,长治市的医疗废物都去了哪里?怎样收集、转运、处置这些医疗废物?日前,在位于上党区苏店镇会里村的长治市固废处置中心,山西晚报记者随省卫健委组织的省级新闻媒体走基层采访团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长治市固废处置中心是该市唯一一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机构,疫情防控期间,承担着全市各个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以及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所产生医疗废物的转运处置工作。全年365天几乎无休,考虑到医疗废物的特殊性,处置设备也基本处于一个半封闭的空间内,再加上高温灭菌设备的工艺,车间常年温度都在30多度以上。
上午8时30分,在处置中心大院内,16辆密闭的医疗废物转运车消毒后整装待发,驾驶员方晋明和同事们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口罩和防护手套,开始执行特殊的运输任务,驱车前往长治市医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等收运高危医疗垃圾。非常时期,新冠肺炎医疗垃圾数量一天天增多,如何妥善处置这些传染源,清运是第一步。而这又恰恰是危险的,因为装卸垃圾的过程也是离病毒最近的时刻。
清华医院、惠丰医院、淮海医院、潞州区第二人民医院……每到一处,方晋明与医院消杀人员一同将一箱箱已消杀过的医疗废物搬上转运车,在认真核对医疗废物的数量、产生点、交接人等信息,并填写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后,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存放点。为避开人流车流高峰,方晋明提前规划运送路线、运送时间,主动避开学生上下学及上下班高峰时段。10时50分,方晋明驾驶着载满医疗废物的转运车缓缓驶入长治市固废处置中心,停车、排队消毒、称重,经过层层“关卡”后,将医疗废物卸至中心处置车间,开始进行下一环节。
随着新冠疫情形势趋紧,长治市涉疫医疗废物成倍增长,给长治市固废处置中心的处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为保证该市的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中心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所有设备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增加车辆转运频次,延长车间处置时间,所有人员全部上岗……
清晨5点半,当大部分人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们的车队司机就开始奔赴各个医疗机构,短途如市区几十分钟几十公里的距离,长途如几个小时几百公里的国道、省道、乡道以及不知名的小路,尽可能的少喝水、少吃东西,正点用餐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车队的司机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心得:冬天吃不吃得上饭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别下雪;夏天喝不喝得上水都无所谓,前提是,你得受得了车上的温度。
常言说得好: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无论男女,不分老少,经过全年360天不间断无差别的磨练,无形中就打造了一批“身体粗糙,心智坚韧”的司机师傅和押运人员。由于今年新冠疫情的反复,长治市实行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加之各方舱、各高速路卡口、高铁、机场核酸检测点、以及原有的疫苗接种点、隔离点,涉疫医疗废物成倍增长。
为了保证各核酸检测点的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就必须等到每天21点以后各核酸检测点医疗废物装箱完毕后才能开始转运工作。什么时候下班,就成了各个司机师傅之间“攀比”的话题。
23时30分,夜已深,中心处置车间内依旧灯火通明,10余名工人开足马力,一刻不歇,仍奋战在处置一线……
凌晨2点35分,职工赵红卫在等待处理完当天核酸检测点最后一批次的医疗废物后,手脚麻利地关掉天然气锅炉的气源阀门和电器开关,确认全部安全后,才回到宿舍。
0点,成了大家默认的下班打卡时间。能够最早回来的被同事羡慕,最晚回来的成了大家同情的对象。可即便是这个样子,也从来没有一个人退缩,抱怨。
“全市所有医疗废物都会运送到这里,无论多晚,所有废物必须日产日清。”中心生产科科长李勇一边指挥现场处置工作,一边介绍,“医疗废物进入处置车间后,先运至高温灭菌器内,经过升温、灭菌、排汽、干燥、除臭等数道工序后,被推入粉碎机中作业,之后将处理过的医疗废物残渣运往长治首钢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最终进行焚烧发电。其中,在高温蒸汽灭菌环节,采用134℃高温,蒸煮45分钟的标准流程进行严格灭菌,确保所有医疗废物彻底消杀达到一般生活垃圾标准。
专人负责、专车运输、定点处置……全程闭环、全域覆盖。当前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涉疫医疗废物量大幅增加,为确保所有医疗废物及时收集处置,在长治市城市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心成立涉疫垃圾处置工作专班,高效指挥,精准调度,60余名工作人员全员上岗,昼夜轮班,坚守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一线,开展医疗废物24小时不间断运转,确保全市所有医疗废物,特别是涉疫医疗垃圾及时有效安全处置。
“目前,我们已实现全市12个县区3900余家医疗机构和重点涉疫单位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全覆盖,疫情防控期间,该中心将严格按照要求部署,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切实落实和完善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做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日产日清,全力守好疫情防控最后一道关口。”中心主任张龙说。
据了解,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长治市固废处置中心的全体员工就自觉地站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上,那是一种油然而生的“使命感”,是一种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 当人们在赞美那些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感叹那些不顾自己安危的志愿者,期待那些研制疫苗药剂的专业人员,其实,为了抗击疫情,固废中心的人员也贡献了他们应有的力量。
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隔离衣心得体会篇6
居家、户外,通风良好、无人员聚集时可不戴口罩;在办公、购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中、低风险地区的人们应随身备用口罩,在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在高风险地区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对不同人群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择和使用口罩提出科学建议,及时回答了很多人关注的口罩“何时可以不戴”“何时必须戴”等具体问题。
一份科学详细的“指引”,符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复工复产的需要,也有利于更精准地进行个人防护和疫情防控,体现着科学防疫、精准防疫的严实态度。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大部分省份已下调疫情应急响应级别,绝大多数地区已是低风险地区。在这样的.形势下,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也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来之不易的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像一只小小口罩的摘戴一样,因时因势调整标准、分级分类精准到位,才能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同时,推动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有序恢复。
精准防疫,既要到位,也要防止过犹不及。当前,一些地方在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堵点”“断点”。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当务之急是要做好疫情防控,让疫情防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从而更加科学。如今,不少地方已经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比如,山东省规定低风险区域全面放开人员、交通管控,企业和项目开复工无需备案;成都市推动居民小区生活性服务业和装饰装修、增设电梯等项目有序复工复产……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提高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当然,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并不意味着放松疫情防控之弦。当下,唯有下足更精准的“绣花”功夫,才能保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齐头并进”。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复工营业情况总体向好,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住宿餐饮、美容美发等领域复工率还有客流的恢复依然偏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出门消费、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依然存在着不少顾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一条条严、深、细、实的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才能真正化解人们的担忧,让人们增强信心,尽快回归正常生产生活状态。
基层是防疫的第一线,也是复工复产的第一线。落实精准防疫、精准复工举措,对基层干部、下沉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一些省份选派数万名干部到企业担任防疫联络员,指导监督疫情防控,为企业解决复工难题;一些省份对企业和建筑工地等实行干部包保,建立“一企一策”“一项一策”等服务机制……扎根生产一线,快速响应诉求,有助于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优质服务。但同时要注意,在让基层扛起更多责任的同时,也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基层干部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卫星遥感数据显示,近期中国夜间灯光数据正在不断回升。是每天数十万恢复营业的商铺,是人们复工复产的忙碌脚步,是无数人众志成城的坚持与付出,让我们的夜间灯光愈加璀璨,让中华大地生机勃勃。继续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我们一定能全面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发展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隔离衣心得体会篇7
今天,是我们居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的第七天。一个星期前,我们全家从台州的天台回到了柯桥。为了响应政府的政策,我们也自觉地进行了隔离14天的医学观察。毕竟,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也算得上是为抗击疫情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吧!
每次当我站在窗户边向外看的时候,总会看到这样的一副情景:大街上空无一人,即使有一两个佩戴着口罩的行人急匆匆地走过街头,但是不一会儿,又急匆匆地消失在了我的视线之中。这时的大街十分冷清,远比不上旧时的街道那么热闹。这也许是疫情搞得鬼吧!我不禁这样想。
每天中午的时候,社区里的医生们总会准时到接受隔离的每家每户测量体温。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认真仔细地登记每个人的体温。一个社区里接受隔离的人非常多,所以医生们的工作也就十分繁忙了。为了打赢这场防控疫情的战争,医生们实在是太辛苦了。就在那一刹那,我有一丝莫名的心酸涌上心头。
每天,不仅仅需要医生们的辛苦付出,此外,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们。他们要做的事情十分烦琐,比如:帮助正在隔离的市民清理垃圾,给予市民一些生活用品。每天,他们不停地奔波在各个楼层之中,用自己最美的笑容面对每个居民。但是,我们可曾知道他们那心中的苦衷?他们尽心尽力地服务我们,却不需要我们对于他们的辛苦,用金钱来报酬他们,而一声“谢谢”,就足以让他们的内心感受到极大的安慰了。我想:这些志愿者的行为也许称得上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吧!
“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有的是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凡人。”我们要尊敬这些默默无闻,奉献社会的“凡人”!是他们的平凡,造就了我们身边的不凡;是他们的付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我们就要向他们这些“平凡”的无名英雄致敬!
隔离衣心得体会优秀7篇相关文章:
★ 工作衣申请书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