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活动教案7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认真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有趣,教案的准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社会活动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7篇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找园徽、设计海报的环节,萌发对幼儿园的热爱之情。

2、识别并能表达清楚幼儿园的名称、地理位置等。

3、知道园徽的作用,尝试为幼儿园设计宣传海报。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参观幼儿园,教师介绍幼儿园在社区的位置和园内的设施等。

2、空白广告牌;笔;幼儿园的名字与标识;幼儿园广告宣传单。

活动过程:

1、讨论参观所见所闻。

(1)幼儿说说:我们的幼儿园名称是什么?在哪个位置?周围都有什么?

(2)教师提问:我们的书包上都有一个标识,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标识?

2.再次参观幼儿园场地,寻找园徽标识。

3、幼儿讲述幼儿园标识的作用。

(1)提问:你在哪里看到园徽的标识了,为什么我们幼儿园要有标识呢?

(2)教师小结:看到标识就能明白是幼儿园,标识就像广告一样,让很多的人认识我的幼儿园。

4、提出问题,引出任务。

(1)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幼儿园?

(2)你有什么其他的方法介绍我们的幼儿园?

(3)今天我们先尝试用小海报的方法来介绍我们的幼儿园,你想介绍什么呢?

5、幼儿尝试设计小海报。

提醒幼儿将想要宣传的内容放在海报最显眼的位置上;鼓励幼儿选择各种材料,继续制作海报。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布的日常用途。

2.进一步感受布丰富的质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带来的各种质地的小块布料。

2.幼儿用书第4页。

活动过程:

一、讨论"布可以做什么"。

1.展示幼儿带来的各种质地的布,调动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教师:布在平时生活中可以用来做什么?(穿的、玩的、被子、窗帘、桌布、毛巾、袋子、包包等)

2.初步感受不同质地的布料有不同的用途。

--教师:这是谁带来的布料?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它适合做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其他的小朋友觉得他的想法合适不合适?(教师可表述自己的意见)。

二、寻找教室中的布质品。

1.请幼儿说说;你所带来的的布料和教室里哪一块布料很像?它做成了什么?你觉得它还可以做什么?

三、欣赏幼儿用书中精美的布制品图片,扩展幼儿的思维。

1.请幼儿看幼儿用书,欣赏其中制作精美的布制品图片。可以请幼儿猜一猜做的是什么,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幼儿介绍"这是用来做什么的"

活动延伸:

1.布艺坊:收集布制品,在游戏区设置"布艺坊"供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活动提示:

1.整个活动中,教师应让充分想象与表达。考虑到幼儿已有经验的不同,对布的认识也不一样,因而教师要耐心等待,善于启发。

2.该或动可以进一步向艺术领域扩展,如从色彩、图案等方面欣赏布制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将幼儿带来的小块布料压膜悬挂,将"精美的布制品图片"布置在墙上,提供一些布料、彩笔等,设置角色游戏"布依坊"。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儿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增强爱家乡的感情。

2、培养儿童收集信息、资料的意识和方法,发展儿童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3、了解“汤圆”的由来和风俗。

准备活动:

1、学生——“汤圆”的由来及风俗等资料。

2、教师——糯米粉;各种馅;电脑课件;录音带;录像带等。

3、备用器材——录音机、录像机、实物投影仪、电脑。

活动内容设计:

(一)看广告引入

师:从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又大又圆的汤圆)

全班齐唱《买汤圆》

上次活动课老师布置小朋友们去找有关元宵节的材料,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材料。

(小组讨论交流)

师:按厦门的风俗习惯,我们在什么时候要吃汤圆?

生: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师: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意义吗?

生:代表全家团圆。

生:农历六月十五也要吃汤圆。

师:农历六月十五为什么要吃汤圆呢?

生: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

生:冬至也要吃。

师:冬至又为什么吃汤圆呢?

生:为了庆贺一年的丰收。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在我们闽南地区祖祖辈辈留下了这样的风俗习惯,凡是元宵节、农历六月十五、冬至这三个节日都要吃汤圆,那你觉得哪个时候吃汤圆最热闹?

生:元宵节

(二)讨论

1、元宵节的由来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元宵节的故事,指名上台讲故事。

师:小朋友的故事是从哪儿了解的?

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

生:我是看电视了解的。

生:我是上知道的。

生:我是问家长的.。

生:我到图书馆找到的。

:你们真了不起,能够动脑筋从不同途径去收集材料。

2、元宵节的风俗

师:元宵这天人们除了全家聚在一起吃汤圆,还搞了哪些有趣的活动?

生:(1)点爆竹。

(2)划旱船游街。

(3)挂灯笼。

(4)提灯笼。

(5)全家到公园赏灯。

(6)舞龙、舞狮。

(7)踩高跷。

(8)打腰鼓。

(9)扭秧歌。

(10)广场上放烟火。

(11)公园里有猜灯谜的活动。(电脑课件展示)

3、汤圆的做法

师:人在节日里都要举行这么多活动,热热闹闹庆贺一番,我们把它称为风俗习惯。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地元宵节都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唯独吃汤圆是各地都有的,那么你们知道汤圆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现在老师播放你们第一次活动的采访录像,请小朋友们边看,边思考录像中小记者提的问题。

a、播放中华汤圆店实地采访录像

b、介绍

(1)师: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阿姨用花生糖做汤圆馅,还可以用什么做馅?

生:还可以用巧克力、肉、芋头、红豆做馅。

(2)师:我见过白色、红色的汤圆,还有其他颜色吗?

生:我见过彩色汤圆。

(3)师:我们这儿的汤圆都用搓的,吃带汤的,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泉州的汤圆是用滚的。

生:我从书上知道还有油炸的,用蒸笼蒸的,炒着吃的,煮熟捞干拌花生的。

:你们收集到的材料可真丰富,刚才小朋友说的泉州“上元”的做法,老师在这里表演表演。

4、讨论制作计划。

师:老师根据小朋友们的调查表选了汤圆四种不同的做法,分别是做有馅的汤圆,做彩色汤圆,滚汤圆,还有做造型的汤圆。请小朋友们来动手做一做。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你打算到哪一组,要做出怎样的汤圆?指名说。

(三)动手操作

1、带围裙,念洗手歌,洗手。

2、生动手学做,师巡视指导。

3、桌子,洗手。

4、展示作品。

a师:老师这有几则广告语,是给你们推销用的,先领小朋友们读一读吧!

b、师:每个小组取走一则广告语念一念。

第一组做的是有馅的汤圆,广告语是“伙伴就要在一起,亲亲密密像汤圆。”

第二组做的是彩色汤圆,广告语是“全家团圆吃汤圆,你揉我搓热腾腾。”

第三组做的是滚汤圆。广告语是“滚汤圆,滚汤圆,滚得汤圆圆又圆,滚得大家笑开颜。”

第四组做的是造型汤圆,广告语是“团团圆圆包汤圆,正月十五吃汤圆。”

5、师:每一组都做得很好。我觉得造型组今天,做出了各种不同形状的汤圆,很特别。下一次活动,许老师要专门让小朋友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做各种造型的汤圆,好吗?(好!)

(四)布置下次活动任务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开心与不开心的时候,要经常保持愉快的性情。

2、学习用“情绪温度计”的方法记录自己每天的心情。

3、感受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温度计(实物)一个,一张画好刻度的温度计图片。

2、幼儿用书:《情绪温度计》。

3、人手一支彩笔。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上的刻度。

教师出示温度计。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途?

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景仰说说温度计的用处。(知道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的高低,人们通过温度计可以知道天气的冷暖)。

教师和幼儿一同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分清不同的温度。如:零度一上温度越来越高,零度以下的温度越来越低。

2、教师和幼儿看幼儿用书,学习记录自己情绪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讨论记录情绪的方法。

教师:温度计可以表示温度的变化,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情绪的变化呢?开心时,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生气是,用什么颜色表示?

教师组织幼儿自由交流。教师:今天你的心情好吗?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内容。

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记录表。

教师:请你给小伙伴看一看自己记录的“情绪温度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记录。

教师请2~3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在“情绪温度计”中,记录下红色刻度好,还是和色合度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每天不同的情绪变化。每个人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才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在这一环节,我可以在自己的示范的情绪温度计上记录自己的情绪,让幼儿把握要点。

这里,我作了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开心的时候和不开心的时候,“情绪温度计”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自己的心情。

四、活动反思: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幼儿在书上记录自己今天的`心情。幼儿可以用鲜艳的暖色(如红色)或自己喜欢的颜色在零度以上记录自己愉快的心情,用冷色(如黑色或自己不太喜欢的颜色)在零度以下记录自己的不开心;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在“温度计”上用不同的刻度表示开心与不开心的程度,如很开心、有一点儿开心、非常生气。另外,鼓励幼儿平时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天天都有“高兴、开心”的情绪,这样本另会学得更好,身体会更健康。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篇5

活动地点:中一班教室

参加对象:中一班的幼儿与妈妈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在集体中大胆表现对妈妈的爱。

2、通过游戏,让妈妈感受到宝贝对妈妈的爱,增加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3、妈妈能在宝贝面前树立好榜样,在集体中展现自己的才艺。鼓励幼儿也要向妈妈一样勇于表现自己的长处。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提前三天通知家长做好相应的准备。

2、妈妈们最拿手的本领,如手工、图画等。

3、妈妈自己准备的舞蹈、歌曲、故事等。

4、水果或零食。

5、照相机。

活动流程

(一)亲子互动

1、全体幼儿为妈妈们表演《我的好妈妈》。

2、歌曲唱到“妈妈妈妈快坐下”时,幼儿跑到妈妈身边请妈妈坐下,然后根据歌词对妈妈做出相应的动作。

3、全体幼儿一起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

(二)展示妈妈的作品。

请各位妈妈分别介绍自己制作的作品,包括作品的名称、材料、用途等。

(三)我爱我的好妈妈

1、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妈妈。如:妈妈的姓名、年龄、属相、爱好等。

2、为妈妈表演一个节目,并祝贺妈妈母亲节快乐!

(四)才艺展示

1、请妈妈们在集体面前进行才艺表演。

2、才艺展示完后,请宝贝们给妈妈一个吻。

(五)律动

大家一演唱《幸福拍手歌》,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六)晚餐

晚餐结束后,妈妈就可以带着孩子离开了。

(七)活动结束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橡皮泥。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今天是元宵节,你们高兴吗?为了庆祝元宵节,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元宵的来历。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

2、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挂灯笼等)

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讲述:元宵的来历。

三、说说元宵。

1、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等)元宵这么漂亮,你想不想也来做元宵呀?

2、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四、制作元宵。

1、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看谁做得多。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五、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盛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六、吃元宵。

刚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现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七、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篇7

设计意图:

清明节一过,就到了五一劳动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文化很重要!

活动目标:

1.知道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人民节日。

2.了解各行各业人们劳动,并体验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事。

3.激发爱劳动愿望。

活动准备:

布置幼儿去附近理发店理发,到超市购物等,了解人民劳动。挂历一本、幼儿带家长工作照一至两张,工人、农民、医生、教师、科技人员、司售人员、服务人员工作录像片断。

活动过程:

一、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1.教师请幼儿认读5月1日,提示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字是红色?是什么节日?谁节日?

2.讲解“五·一”节来历,告诉幼儿这是全世界劳动、工作人都过一个节日。知道是所有劳动人民节日。

二、认识谁是劳动人,他们都做哪些工作。

1.观看录像片断,边看边穿插提问和引导,启发幼儿理解劳动者是用自己劳动为大家服务人。

2.谈谈自己身边劳动者。请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拿出家人照片说一说他们都是干什么。教师引导孩子们发现他们工作和小朋友生活关系,引导幼儿尊重他们。

三、请幼儿回忆参观理发店、超市情景,进一步了解这些地方工作人员劳动辛苦。

教师提问:你在这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他们是怎样劳动?

四、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

五、幼儿讨论,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劳动是件辛苦而又快乐事。

1.理发店叔叔阿姨都干些什么事?

2.没有他们会怎样?

3.超市里叔叔阿姨每天站着累吗?

4.既然累为什么还要干?

5.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为什么?

六、带领幼儿参加幼儿园公益劳动(捡石子、捡树叶、扫地),并观察劳动后场地整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劳动辛苦和快乐。

七、师生共同布置“劳动人最光荣”展览,将家长工作照装饰后张贴在上面。

八、活动延伸

让幼儿为老师、父母或其他劳动者制作一份小礼物,祝贺他们节日。

活动反思:

通过此活动,让孩子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可以让幼儿了解和懂得尊重他人劳动,尤其是父母为自己所做事情,培养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关心他们,关心身边事,从而提高孩子们责任感与社会适应能力!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7篇相关文章:

中班水果歌教案7篇

中班安全课教案参考7篇

中班关于水的教案7篇

动物画中班教案模板7篇

有趣的数中班教案7篇

6,7的形成中班教案6篇

中班找朋友游戏教案7篇

书的组成中班教案7篇

中班十以内序数教案7篇

幼儿中班小树叶教案7篇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9323